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安徽”的起点

墨子苏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墨子苏 | 撰文

“2020年将是安徽城市大脑建设元年,我省各市将全面‘智慧化’,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铜陵“城市超脑”发布会上,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如此表示。

“全面智慧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安徽将启动首批“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试点。


01
为什么是铜陵?

 

安徽的首个“城市超脑”项目,为何会落地铜陵?

“作为一个内地的中小城市,铜陵在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中,拼人才、拼资金、拼区位、拼体量,都没有优势,只能拼改革创新,拼敢为人先,拼反应速度。”铜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启生在某次论坛上这样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铜陵是我国有色金属、硫磷化工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级电子材料产业基地、长江流域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但仅从GDP来看,铜陵这几年的数据并不占优势。

这座因铜矿闻名的城市,第二产业一度在生产总值占比中达到 58.2%。但2009 年 3 月,发改委公布第二批 32 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铜陵榜上有名,资源枯竭也成为近几年困扰铜陵的首要问题。

2019年,受有色金属行业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铜陵经济增速位列全省最末。

据铜陵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60.2亿元(按照国家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全市GDP修订为95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下降7.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7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5.5:46.3:48.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


但铜陵并非没有机会,相反,得益于深厚的工业基础,铜陵在工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先行一步。

2018 年,铜陵市政府发布《工业转型升级"1365" 行动方案(2018-2022 年)》,旨在打造一个全国重化结构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 " 铜陵样本 "。2019年8月28日,《“数字铜陵”建设发展规划(2019-2023年)》正式发布,计划用3到5年时间,将铜陵打造成为全国数字城市标杆市。

建设城市“超级大脑”,是铜陵这样一个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抢占新基建竞争优势的重要落子。

近几年,依靠电子信息、家电制造、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安徽经济发展迅猛,GDP增速名列前茅。但与上海、江苏、浙江相比,安徽在长三角地区中的GDP体量仍然相对靠后。

安徽是人口大省,各项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仍然存在明显短板,一些区域和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供需矛盾相对突出。同时,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一定程度上拖了整体经济水平的“后腿”。

铜陵这样的老牌工业城市,能否借数字经济的东风焕发新生,也决定了安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否更上一层楼。

 

02
工业城市与数字孪生


基于城市数字孪生平台,铜陵“城市超脑”实现了逾50平方公里大范围城市骨架的构建,1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重点还原。这也是该项目最大的亮点之一。

“数字孪生最早的应用就是工业互联网,真正把这个技术用‘透’,也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编委刘晓伦向泰伯网表示:“工业领域的数字孪生也做了很多延展,比如物流产业园、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就是基于数字孪生体和作业流程动态仿真出来的,算是泛工业互联网领域,这些场景中,在这些场景中,已有数字孪生企业的案例落地。”

但刘晓伦也表示,数字孪生确实比较依赖于底层数据。

“在开发区、企业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校园等偏政府端的应用场景来说,数字孪生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大,但应用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领域的底层信息化程度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底层的历史数据质量不足以支撑在数字孪生的场景中做全要素、全流程的模拟仿真推演。”

“比如数字孪生需要建筑的BIM数据作为底层支撑,但部分地区的BIM数据普及度不高、质量不佳、时效性相对滞后,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刘晓伦解释:“这并非是数字孪生平台本身的问题。”

底层数据是不少地方建设数字孪生平台的难题,但恰恰是铜陵的优势。

“工业互联网关键在于IT与IOT的融合,我们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胡启生表示,“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铜陵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海量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这也是铜陵创建数字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


03
让数据“活”起来


2018年,铜陵市开始探索打造“城市超脑”,将各部门数据进行融合。

“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应用是铜陵城市超脑项目建设的基础,是未来实现更多城市治理场景的应用保障。”铜陵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方永杰表示。按照规划,铜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项目需求,按照标准格式构建了城市超脑的地理空间数据底座,并对重点区域地理空间数据体系进行逐步细化。

至2019年11月,铜陵“一中心”(市云计算中心)、“一平台”(城市级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六大库”(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建筑物、电子证照、城市部件城市大数据库)已全部建设完成。截至目前,铜陵云中心累计接入48家市直单位、565类、24.7亿多条数据,每天数据交换量为7万条。

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叠加数据基础,为铜陵布局数字孪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据51WORLD城市合伙人、铜陵城市超脑商务负责人王庆涛介绍,铜陵“城市超脑”数字孪生平台已经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展示为主”,能够做到通过三维可视化平台完成业务监管。

“从应用层面来说,目前我们把数字孪生平台分为三个阶段。”王庆涛表示:“第一个阶段是单纯展示,真实呈现物理世界;第二步是数模结合,能够通过数据接口把实时数据与模型相关联;第三个阶段是数据驱动模型,模型能够跟着数据变化而变化,不再是一个‘死’的模型,比如风力发电的扇叶,可以根据实时回传的转速数据与现实中同步转动。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到了数据能够驱动模型变化的程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孪生。”

铜陵“城市超脑”的数字孪生应用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让数据“活”了起来。

经过试运营阶段,正式发布的铜陵“城市超脑”已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重点安全、生态环境、民生服务、宏观决策6大领域规划了50个智慧场景,截至目前已完成20多个智慧场景上线。项目上线以来,铜陵市城市事件发现量增加900%,事件处置时长降低70%。


04
智慧城市“元年”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向媒体介绍, 2019年,在中国参评的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近九成已建立智慧城市统筹机制,近七成已建立智慧城市运营机制。
各地都在加紧布局,希望通过完善城市智慧化统筹机制,在数字化和新基建浪潮中抢先一步。
铜陵“城市超脑”的落地,为安徽发力新基建,谋划智慧城市新体系起到了示范作用。
以国家智慧城市三批建设试点为契机,安徽在数字政务、智慧监管、数字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多方探索。除国际标准试点城市合肥推出面向市民服务的“合肥通”平台,并推动天网工程、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一系列智慧化项目外,淮南市“智慧城管”、芜湖市“智慧社区”、黄山市“智慧景区”的建设情况也同样可圈可点。而铜陵作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城市超脑”,是安徽省内首个完成全市范围数字孪生智慧监管平台的试点城市。
正如前文所说,数字孪生平台对GIS、BIM、LOT等数据依赖较高,尤其是进入实质运营阶段,需要大量摄像头、传感器等物联网硬件传回的实时数据,这也意味着较高的硬件成本。
“这些物联网硬件不一定是建城市大脑的时候重新铺设的,可能之前安防、交通、工业等领域就已经在用,需要在统筹好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合理配置预算进行硬件铺设。”业内人士李亮(化名)表示:“当然,这对城市的财政情况也有一定要求。
王庆涛表示:“因为行政区划面积小,小城市反而成本较低,在投入方面有一些优势。特别是一些财政状况较好,也愿意在新科技领域投入的中小城市,在数字孪生领域更能够抢先一步。
而据知情人士猜测,安徽之所以选择在铜陵“城市超脑”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启动首批“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试点,也是希望先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小城市做试点,观察在投入资金、传感器、软件和监管平台建设成本之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再决定是否在其他重点地区推广普及。
泰伯网从安徽省大数据资源局了解到,安徽正在加快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健全省市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数据资源归集和共享。同时,智慧城市试点的下一步工作部署也将于近期明确。 
扩大“城市大脑”试点能否成为安徽抢占先机的“秘密武器”,我们拭目以待。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12个国家级应急测绘基地,无人机产业To B转向的一线生机!

《精读》

马斯克颠覆得了5G?回溯“卫星互联网”15年史中央划拨第一批专项资金:地灾应急信息化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 独家独家 | 电信巨头抢滩卫星互联网,中国联通落地四大卫星服务独家 | 上海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出炉,靠卫星互联网超车北京?新基建提速,从广州、上海方案看空间信息产业机遇 | 独家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