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德仁对话李兰娟:基于北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网络空间精准管理”替代封城

蓝衫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蓝衫 | 整理

8月18日,在第九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图“操盘手”董恩盛,三人网络连线讨论了当今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防疫、抗疫的话题。
本次对话由泰伯联合创始人单蕴睿主持。

[对话]

单蕴睿:欢迎两位院士,还有董恩盛博士。
刚才看了一下,台下大部分嘉宾都戴着口罩,我们今天能坐在这开会,还是要再次向李兰娟院士致敬,谢谢李院士!
今年疫情是一块试金石,客观上也是对科技发展的一次审视。一方面社会作为总的需求侧,还有很多诉求尚未被满足。另一方面技术作为供给侧,大部分时间是按照其内在动力强势迭代。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偏差?比如从03年的非典到今年的新冠,我们能看到科技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为什么还做不到无人化抗疫?这种偏差是不是意味着新的契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
大家都知道,这次新冠疫情我国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抗疫,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效。
03年SARS和这次抗疫有许多不同之处,在1月19日到武汉考察时我就提出来了。SARS时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靠人工,现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很快地发现并控制传染源。
到武汉后,我们很快做出了去年12月武汉海鲜市场九千多万人流动的地图,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已经流向全国各省,三分之二不到的人还留在武汉。去过海鲜市场可能被感染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检测,发现阳性就赶紧治疗,这跟03年那时的科技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很快鉴定这是一种新病毒。在短时间内中国率先鉴定了是新病毒,说明我们的检测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所以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对疫情防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北斗最后一颗卫星上天我也看了。在互联网时代,北斗系统使我们的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现在到哪里都有健康码,它可以控制传染源,对复工、复产、复学以及正常开展各项活动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我是从武汉过来的,封城时待在家里一直思考。武汉有1千万人,这次新冠确诊+疑似合起来有4.8万人,占全部人口的0.5%左右。我们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通过封城、通过物理空间隔离等措施把疫情彻底控制住,这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是,我们从事地理空间信息工作的人,能不能用一个网络空间的精准管理取代封城呢?这种情况以后还会发生。除了疫情之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灾情、汛情、警情、匪情等情况。
我认为这是可以做到的。今年北斗卫星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北斗+地面基准站一起工作,可以使手机定位精度达到0.5米。科技部启动了一项计划,利用声光电场等,可以让手机从室外到室内、到地下室达到亚米级的定位精度。
现阶段的手机定位,精度大概是十到五十米,农村则是五十到几百米。这种精度只能做大概的追踪,不够精准,无法满足防疫需求:小于2米是密切接触者,大于5米才安全。
我们讲,封城的损失非常大,疫情给全社会造成的损失更大。我们一方面要庆祝抗疫胜利,一方面更要思考如何发挥技术优势,如何利用时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等技术,在网络空间对城市进行智能化的精准管理。

单蕴睿:下面让我们联线远在美国的董恩盛,分享一下他的思考。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图“操盘手”董恩盛:
大家对全球疫情地图应该比较熟悉,它现在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关于新冠疫情的重要信息来源,最高日访问量曾达到45亿人次。
当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美国疫情的发展,如何认定每一个病例发现的日期,如何获得及时准确的病例等。在这些方面,美国与我国的标准不同,甚至美国各州的标准也不一样。

单蕴睿:新基建“十四五”期间将拉动投资三十几万亿,从政策上来看,国家也鼓励产学研积极参会,李院士您如何看待“两新一重”建设中的机会?尤其是卫星互联网、北斗、遥感等航天应用。
李德仁:
国家推进新基建,投资规模非常大,地理信息产业的机会也很大。
拿自动驾驶来说,它需要有一个车联网,需要有一个智能化的道路系统。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建智慧线杆,像石家庄一座城市就要建50万个,有了这些智慧线杆就能实现亚米级的导航定位,这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
一个线杆五到十万元,一座城市要建五十万个,中国多少城市?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还是自动驾驶,除了智慧线杆,汽车上还要安装一套智能化感知、认知、定位的传感器,未来社会有多少自动驾驶汽车?这也是地理信息产业应该开拓的领域。
另外还有数字孪生。数字孪生通过网络空间来感知、运营、管理城市,其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几个领域也都是蕴含万亿产值的市场。
所以我相信在新基建时代,地信产业有很多万亿级的市场机会,一定要抓住这些机会,地信工作者在未来大有用武之地。

单蕴睿:下一个问题想问美国的董博士。多年以来,地理信息和医卫结合一直限于数据可视化,最多是粗略的流行病预测模型,彼此都不是关键要素,这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全球疫情地图项目有何突破?
董恩盛:
它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是,全世界可以实时在线观看全球范围的疫情发展。华尔街日报和其他媒体称之为史无前例的疫情地图。
在病例和数据收集方面也有突破。现在,我们的数据来源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可以做到15分钟更新一次,全世界可以做到半小时更新一次。而且整个过程都是面向全球公开透明的,这也是美国白宫、各个州政府以及欧洲国家采用这些数据进行预测的原因,它对政策制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也需要思考一些新问题,比如数据怎样获取,有些地方很容易获取,有些地方则比较较难。大家对于关键指标的理解也有差别,比如在日期和确诊病例的认定方面。另外,还有数据安全方面,既要公开也要考虑隐私保护。
李德仁:
精准个人时空大数据可以防止疫情传播。实际上,如果手机里记录了连续的大数据,也可以作为心理学、生物学和行为学的标准,来服务于大健康产业。
好多老人睡眠不好、运动不好,甚至有时候会晕倒。老两口在一起,如果晕倒了另一人可以打电话求救。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手机大数据关联了主治医生,也能很快获得抢救。智慧手机以及智慧手表的数据,完全可以作为大健康的一个基础数据。
我们认为,时空大数据资源不仅可以用来防疫,它对于个人健康、养老都有很大价值——这需要跨界融合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把智慧手机和智慧手表变成个人的智慧脑袋,帮助人们管理健康,我认为这方面应用空间很大。
李兰娟:
李院士讲的非常对!对于个人健康管理,对于老人在家康复养老,时空大数据都非常重要。现在都在搞互联网医院,它包括多人会诊、影像数据传输、检验数据传输,以及面对面的会诊等功能,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都非常快速、便捷。

单蕴睿:董博士,现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问,您为什么拒绝谷歌购买数据?资本介入有助于更好地提供服务,有可能发展为全球最大的流行病常态防控的公共平台。
董恩盛:
刚开始有很多大公司,像IBM、谷歌都跟我们联系,想要我们的数据和他们的产品联系起来。当时我们不想让资本过多介入,不想进行过度的商业合作,所以拒绝了这些需求。
最开始搜集数据的时候,我本人没想到疫情会变成现在的状况,本以为一两个月就会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全球疫情大规模爆发,这就使得疫情地图不得不继续做下去。同时,为了让也疫情地图平稳运行下去,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科技公司或投资人的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允许一些有限制的商业用户使用我们的数据。如果想用数据,和我们打一下招呼,注明数据来自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就没有问题。

单蕴睿:最后一个问题,请李兰娟院士分享一下对全球和国内疫情形势的最新判断。
李兰娟: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认为目前疫情处于大流行阶段。7月份以来,全球每天新增病例数字在20万例以上,全球疫情还没有出现明显拐点。到8月16日,全球报告超过2000万,巴西有300多万,印度有2百多万,俄罗斯92万。
疫情正在发生转移,原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高峰国家已经过去,目前全球的重灾区在美洲,美国现在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另外,南美洲地区也呈现了明显大流行的状况,巴西疫情非常严重。
对我国来讲,外防输入的工作还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控制的比较好,所以一旦有输入还是容易感染的。另外除了人输入以外,海外的生鲜产品、冷冻产品的输入也存在风险,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严峻。
不管怎么样,我国现在复工、复产、复学还是做得比较好,但是防控不能放松,随时都有输入的可能。因为中国人还是易感人群,只有等疫苗研发成功,大规模人群接种了疫苗以后,有了这个防控措施以后我国才会相对安全一点。
现在我觉得,我们采用的健康码制度非常好,复工、复产、复学比较放心,既能控制疫情,又不影响生产生活。
我们也希望其他国家借鉴中国的防控经验:
第一是要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早期是封城,现在是精准控制。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只有控制了传染源才能控制疫情,否则控不下来。
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像居家隔离以及戴口罩外出、洗手,包括消毒等等。
第三是保护高危易感人群,居家也是一种保护,包括减少近距离的接触。我们也希望疫苗加紧研发,现在常态下,打了疫苗后易感人群才更安全。
end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卫星通导遥一体化之迷:服务一体还是技术一体

《精读》

⊙易华录拥抱北斗高精度,商业航天正成为大公司标配 | 独家⊙我国在建经济型地灾预警系统,地灾防治供应商队伍加速扩容 | 独家⊙云南公布数万亿新基建方案: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唱主角 | 独家⊙河南省遥感测绘院院长武永斌:遥感助力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 | 高端访谈⊙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加速,未来五年为自然资源产业制造海量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