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跨界时代”,空天企业如何与大厂共处? | 深度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如果说2年前大厂布局空间信息相关项目还叫‘跨界打劫’,现在空天产业已经必须适应这种日常。”
编辑 | 鹿野
数字化建设正当时。
以ICT企业为代表的各领域“大厂”正逐步成为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而相对“小众”的空间信息企业,也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跨领域融合,逐步探索与大厂合作的正确模式。
一边是空间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扩张,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的需求促使空天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另一边,则是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实际困难,甚至自觉迎来“寒冬”。空天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实际的焦虑与困惑。
变革早已开始,且远远未到结局,发展的过程需要企业自己来书写。
以ICT企业为代表的“大厂”正逐步成为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仅今年3月,就有数个中标信息爆出,其中不乏自然资源信息化、数字孪生等空天信息相关领域项目。
丰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联合体3986.48万元中标深圳市龙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北站片区数字孪生城市平台系统项目;
百度智能云中标广州白云区智慧水务项目,中标金额约1.1亿元,百度智能云将与云享数据科技达成全面合作,建设白云智慧水务;
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大数据工程及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应急管理部建设部分贵阳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贵阳云平台定制开发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包采购项目中标公告,阿里云以2801万元中标......
“如果说2年前大厂布局空间信息相关项目还叫‘跨界打劫’,现在空天产业已经必须适应这种日常。在大型、集成性的产业数字化项目中,大厂们发挥着重要作用。”某资深业内人士向泰伯网表示。
“不只是互联网大厂,包括一些传统的软件公司、运营商的系统集成公司等,都会进入以智慧城市为大场景的相关领域当中。”莫逆信息科技创始人尤文辰表示:“大企业在口碑、影响力、渠道和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在集成类的大项目中更具竞争力。
“虽然现状是ICT产业与空天信息互相渗透,但究其根本,这二者都是信息化这一大范畴中的相关技术,谈不上‘介入’或‘入侵’。”某空间信息头部软件企业副总裁白鹤(化名)称。
“如何划分ICT与空天信息各自的领域并没有定论,只是时间回溯若干年,空间信息的理念、思维方式及技术手段并没有被所谓‘圈外人’关注到。同时,空间信息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的融合相较互联网企业也更晚一些,导致一段时间内两类产业并行发展,没有产生大的交汇。”
“但实际上,是否空间化并不是划分产业区间的标准。”
白鹤表示:“比如说,人工智能并不明确分为空间或非空间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也不明确划分为空间或非空间的物联网。当跳出相对固化的划界意识,用更大的视角观察后会发现,数据、信息、知识本身就与空间有关,但也不只与空间有关。”
“现在的双向融合是一件好事。当为数据和信息增加空间的维度之后,就可以用地理的方法和空间的思维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让它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于空间信息企业而言,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互联网企业布局空天信息之后,产业的应用场景得到了丰富,也加速了行业的进步。”某地理信息企业负责人黄河(化名)也表示:“传统空天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应该是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状态。”
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结合的过程中,空间信息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行、智慧水务、智慧农业、环保监测、应急监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空天信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
但是,产业的快速壮大,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发展将一帆风顺。相反,新机遇带来了以往产业发展数十年中都未曾面临过的挑战与困难。
“说实话,空间信息企业的角色越来越复合,新的变化和挑战也催生了一定的焦虑情绪。”白鹤表示:“就像被大水一下子冲到了一个陌生的领域,虽然将业务拓展到了以前无法触及的范畴,但也难免会存在困难。”
比白鹤更加焦虑的,是部分中小企业。
“对于部分传统测绘地信领域的中小企业而言,最近的情况可以用‘寒冬’来形容。”某地级市测绘地信企业负责人阿凯(化名)向泰伯网表示。
按照阿凯的说法,疫情等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产业内部的“沉疴”和变革,都为现阶段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而大厂的入局,只不过是进一步催化了产业的变化。
“现在项目不好接,几乎所有项目都要求甲级资质。测绘资质改革取消丙、丁资质之后,此前乙级的企业就变得相当尴尬。向上,与甲级资质的壁垒仍然存在;向下,和丙、丁级资质的差距又被抹平了,陷入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局面。”
“同时,低价竞争、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回款难题也并未得到太大改善。即使是有甲级资质的企业,过得也并不自在。”
“我听说过某个项目,报价90万,最后中标的公司报价竟然只有9万。”阿凯举例称:“据我所知,一些老牌头部地理信息企业的分公司,拿到类似‘时空数据平台’的大项目也存在困难,不得不做其他企业的外包商。”
“测绘地理信息就是一门工具学科,不能再在测绘的圈子里研究测绘了。”
阿凯表示,准备向国土空间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调查等领域转型。不过,转型本身也面临门槛,“我们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也拿到了相关的资质,其他企业如果想要想更多的方向拓展,需要根据自身能力和资源综合考虑。在一些项目中,当地企业还是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对于技术创新阿凯也仍然抱有希望,但热情明显没有以往高涨。
“都在谈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护城河,所以即使是两年多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过技术创新。”阿凯表示:“但技术创新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都很高,变现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中小企业在需要抓生存的时候,搞创新真的有点困难。”
无论是否愿意,在产业数字化浪潮催生的“后跨界时代”,空天企业必须学着与大厂和谐共处。
可尽管布局产业的大厂都在谈“做生态”,却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寻找到与大企业合作的契合点。相对产业内较大的企业,中小企业似乎更难加入大厂的生态圈。
“我们也非常想和大厂合作,在熟悉的业务领域里也已经有一些企业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当相关的生态搭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挤到合作队列中很难。”阿凯感慨。
和阿凯一样想寻求与大厂合作的企业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产业剧烈变革的当下,加入大厂的生态圈,无疑能为未来发展增加更多的砝码。
据阿凯介绍,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遭遇生存困境的企业,此时最好的结果,莫过于被收购。而最受资本及业界欢迎的,莫过于具备大厂合作经验的企业或团队,整个团队被“收编”的情况并不罕见。
“中小企业与大厂的合作,是帮助他们打通面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尤文辰的企业兼具物联网与空间信息技术能力,具备与不少大厂的合作经验,合作项目并不局限于传统地理信息的业务范畴,而是包括各领域基于空间信息的监管平台。在这种需要基于地图统筹的项目中,空间信息企业仍然具备优势。
他表示:“一般情况下,类似中台等系统平台大厂会选择自己去做。但对于很多项目来说,客户最终接触到的东西还是面向实际应用、具有行业深度的部分,类似我们这样的小企业会深耕细作一些,与大厂的平台结合,相当于是他们最底层的触角。”
在尤文辰看来,大厂选择合作对象的考量可能是多方面的。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说,大厂也在考虑外包商的性价比问题。大企业自身的运营、市场、人员成本都相当高,之所以选择中小企业做合作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压缩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项目质量,相反,交付能力也是大厂选择合作方最看重的一个部分。大厂也希望能够选择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尤文辰表示:“同时,在相似条件的情况下,大厂会优先选择在项目当地的企业来承接,无论是与甲方沟通、人员培训、还是及运维方面,本地企业都更具优势。”
短期内,活下去仍然是空间信息中小企业的核心诉求,即使在与大厂的合作中,仍然难免低价竞争。
另一空间信息领域的大厂外包企业负责人青山(化名)透露:“曾经听说过有几千万的项目最终由几十万的外包商做完的情况。”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利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成长,毕竟研发需要投入,而除非技术有相当突出的优势,不然大厂还是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以更低价格完成项目的企业来合作。”
青山表示:“最有底气长期、持续做研发的中小企业,还是被大厂投资入股的那一批,至少在短时间内,他们不用担心如何活下去。”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精读》
⊙清华大学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邓志东:人工智能站队L4自动驾驶 | 展望2022③⊙供需关系重构,空天产业开启“双融合”时代 | 深度⊙“后补贴时代”逼近,造车新势力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 造车进化论⊙科技头条 | 小马智行召回事件的背后:自动驾驶产业蒙头狂奔8年,业界疾呼健全法规体系⊙卫星互联网竞赛,中国抢占第一梯队 | 航天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