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头条 | 地理信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公示,为什么是这5处园区?

老白 泰伯网 2022-06-25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老白 | 文

2月7日,自然资源部公示我国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地理信息)名单,5家园区进入该名单。
它们分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北京)、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上海)、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武汉大学科技园(湖北)、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
能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进入该名单,5家园区皆有其过硬实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已形成一区十六园的格局,朝阳园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地信产业是北京朝阳区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之一,中关村朝阳园则是全区地信产业的主承载地
据悉,朝阳园内集聚了中科院地理所、遥感所等专业院所,汇聚了100多家地信设备制造、地信勘察与测绘、地信系统开发与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遥感产业等细分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所有环节。
北京向来就是我国地信产业重镇,其地信百强企业数量一直居于全国榜首。
北京之外,长三角也是我国地信产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本次该地区有两处园区入选公示名单。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于2013年揭牌,是国内首批投入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
经过8年多发展,西虹桥基地已集聚了3百余家导航产业相关企业,如华测导航、联适导航、威固、海积信息、普适导航、势航网络、道枢、舆图科技等企业,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西虹桥基地年产值近50亿元,在业内有“北斗第一园”之称。
鉴于西虹桥基地的成功经验,业内将其总结为“西虹桥模式”,并曾于2020年出版《上海北斗西虹桥模式》一书。
长三角的另一处园区是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悉,湖州莫干山高新区前身为德清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1993年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5年又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理信息产业园是莫干山高新区的四个主要产业园之一。
2018年,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德清成功举办。2019年,德清地信小镇营业收入达200亿元。
目前,莫干山高新区已集聚各类地信企业400余家,正元地信、中海达、中测新图、千寻位置、南方测绘、帝测、天下图等企业纷纷在此落地,形成了包括地理测绘、软件开发服务、卫星遥感、航空航天等地信全产业链。
长江中游的武汉也是我国地信产业重镇之一,这与武汉大学及武汉大学科技园密切相关。
武汉大学科技园初建于1999年,2010年10月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过20多年发展,武汉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化创意等产业为辅的“一主多辅”产业格局
目前,园区培育了武大吉奥、卓越科技、珞珈德毅、极意网络、天际航、珈和科技、智图科技、海微科技、海奥电气、天宇宁达、双可智能、禾泰青生物、帝东科技、浮木科技等一批学校成果转化企业,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两百家
武汉大学科技园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去年其青菱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奠基开工。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180多亩,预计总投资14亿元,在5年内建成。基地拟引进北斗应用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智能制造、环保产业、新材料、互联网及电子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
与前4处园区相比,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侧重于民用航天产业
该开发区成立于2006年,又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陕西省、西安市政府联合航天科技集团建设的航天技术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2010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数据显示,开发区2020年度的产值突破300亿元
据了解,该开发区的产业方向包括:航天装备制造,航天技术应用,卫星及应用,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
其中,涉及地信的主要是卫星及应用产业:
重点发展卫星导航、通信、遥感三大产业方向,以国内最大的卫星有效载荷研发生产保障项目、中国兵器北方通用电子集团、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中国普天西安产业园、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安测绘研究所、中煤航测遥感局等项目为引领,以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建设全国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区。
目前,在卫星及应用领域,开发区已吸引产业项目40余项,投资总额180多亿元。
上述5家园区,北京、上海、浙江、湖北、陕西各一,每一处都是我国地信产业的高地。除北京外,长江沿线产业优势明显。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科技头条 | 三部门下文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孪生迎来新市场空间

《精读》

2021:疫情之下的中国车企 | 年终特辑⑬“双碳”市场:卫星遥感产业的新想象 | 年终特辑⑪造车内卷,激光雷达得利 | 年终特辑⑩从“院士天团”回看2021空天产业热点 | 年终特辑⑨产业元宇宙崛起,数字孪生升温 | 年终特辑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