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之华》:高配置文艺片“探险”中国电影市场

观沧海 综艺报 2019-03-31

“《你好,之华》必须是一部不别扭的中国电影,但是同时又不能因为要做一部中国电影,就把它变得非常不岩井俊二。”


来源: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作者:观沧海


“岩井俊二说话时语调严缓,吐字很慢,和他电影的节奏如出一辙。”国内某新闻网站曾对他如此评价。


国内观众对于岩井俊二最早的印象,大部分来自于《情书》,而这部1995年的纯爱电影作为其电影处女作,也将岩井俊二推上“神坛”。


书信元素、青涩暗恋、遗憾留白,以及年代感、文艺质感……这些构成了影迷对《情书》的最大印象。这部“很岩井俊二”的《你好,之华》,同样与年少暗恋、信件往来有关,也因此难免有国内粉丝将其视为“中国版”《情书》,或者“中年版”《情书》。


不过,相比较《情书》,主创人员则更加强调《你好,之华》的独特性与深刻性,但无论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异同点,《你好,之华》更关注的,还是影片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 这也是所有海外导演执导华语片最首要的问题。


在陈可辛、嘉映影业以及周迅等一众主创的“保驾护航”下,《你好,之华》尽管在审美上更加符合中国人的观感,但也因此在体量上面临着与国产文艺片相同的票房瓶颈。

本土化与导演个人风格间

    难以取舍的“冲突”

岩井俊二无疑是一位个人风格极其突出的作者型导演,但对于像他这样的导演来说,在创作华语电影作品时,在个人风格与电影本土化之间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几乎大部分个人风格浓厚的导演在创作本土电影作品时,普遍遇到的难题。


类似《你好,之华》的设定,岩井俊二此前曾同样以信为核心,针对韩国电影市场拍摄过《昌玉的信》,他认为:“本土化是难度最高的。”


“因为我不是土生土长在这个国家,也没在那里生活,就存在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标准到底对不对的情况。这方面我一般不会直接插手,而是让当地的演职人员思考,让他们去做,这样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无论是在《昌玉的信》还是《你好,之华》中,岩井俊二都会通过当地主创团队的辅助和建议,来使影片更具本土色彩,“我一定会确认是否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对于没有经历过五六十年代日本电影黄金时期,又错过七八十年代以《追捕》《砂器》《寅次郎的故事》为代表的日本引进片热潮的国内影迷来说,《情书》可以说是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日本电影之一。


由于极具个人特色的镜头语言,岩井俊二被冠以“日本王家卫”的称号。不过,相比较王家卫总是展现“时间与男女感情之间的关系”而言,岩井俊二则擅长用细腻的表现手法,去表达青春年少时的青涩恋情,与面对成人世界的迷茫。

 


在他的母题里,青少年的世界总是孤独的,并带有某种隐忍,同时又常常与“死亡”和“物哀”联系紧密。而由于母题与个人风格的相得益彰,这令岩井俊二一直留在他最钟爱、也最擅长的领域内,因此,这类个人风格化的题材是他最大的标签,也是他被粉丝所“追捧”的原因。


但创作一部华语电影,无疑要在本土化与个人风格方面找到平衡点。在拍摄《你好,之华》前,岩井俊二与中国多少有些关联,比如他的母亲在大连出生并生活,而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6年为《燕尾蝶》勘景。但是,这些多多少少的关联,并没有减少他在拍摄《你好,之华》时,在本土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据悉,因为岩井俊二听不懂中文,所以他在拍摄过程中大多凭感觉来控制现场走向,同时他故意设置了一些重复的台词,演员对话中的一些台词错误或者重复的话语他也保留在了电影中,“人谈话常常不走心,记不住别人的话,自己讲过的又再重复”。他希望这种重复感和琐碎感,能让这部电影更加生活化,但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样的台词可能会稍显平淡和重复。

 

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关于“之华写信”这一核心,影片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让丈夫把她的手机摔坏。但中国观众可能并不完全能接受这个理由——手机坏了,再买一部不可以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认知的偏差。


作为影片监制的陈可辛提到:“《你好,之华》必须是一部不别扭的中国电影,但是同时又不能因为要做一部中国电影,就把它变得非常不岩井俊二。因为岩井导演是一个非常作者型的导演,他的电影有非常独特的气质,不应该为了某一个市场,完全去改变。”


所以,在保留导演风格的基础上,影片在本土化方面就显得更加“点到即止”。《你好,之华》除了在演员阵容和监制上,使用了中国化的“外衣”之外,本质上,导演仍然在用一贯的叙述方式来讲述自己心中的故事,只是这个影片放到了中国市场,那么就要尽量去贴合中国观众的心理;但当影片的本土化改造与导演个人风格产生激烈的冲突时,本土化无疑是要让位于个人风格的。


因此,尽管这是一部启用了中国演员的华语电影,但本质上,这并不是一部讲述中国普罗大众自身的故事。

   文艺爱情片本土化改造的同时

还要面对票房体量限制

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青春片与文艺爱情片有着明显的票房瓶颈和体量限制是不争的事实。


在剧本创作完成后,岩井俊二找到了多年好友陈可辛来担当监制,为影片进行“保驾护航”。陈可辛的团队面对的最大问题,同样是本土化。


在这个问题上,陈可辛的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试图“解决”这件事,除了核心团队,陈可辛还请来了《中国合伙人》的编剧张冀、《喜欢你》的制作人吴碧海,以及《七月与安生》的编剧李媛、许伊萌和吴楠等,来帮助本片在剧本与剧情方面完成本土化的转变。


对于如何实现影片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岩井俊二表示,其实从剧本开始就在试图向“本地化”而努力,陈可辛的团队会在每一页标注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拍摄中也经常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但中国团队给了他很多帮助和建议。


 

除了本土化与制作上的建议与辅助,陈可辛还给岩井俊二提出了选角建议,并帮忙牵线搭桥,为影片确定了一批具有文艺特质的演员,包括周迅、秦昊、胡歌等。


“我们还是要做一部岩井俊二的作品,我们只能使到他做的这件事情在中国能够合理、不会违和,但是不能觉得不对就去改掉它。”关于个人风格与本土化的冲突,陈可辛也认为完全意义上的本土化是不“现实”的。


不过,剖除海外导演电影本土化这个因素,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偏文艺向的爱情片通常票房体量并不大,并经常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因此,国产爱情电影通常会与奇幻元素或是喜剧元素进行融合,来打破爱情类型片的票房桎梏。



作为爱情片导演中的楚翘,陈可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爱情本来就是很“傻”的事情,如果过于清醒、理智,就不是爱情,而是“关系”了。现在导演拍爱情片时,永远都只有男女主角这一层矛盾,戏剧冲突比较单薄;但从人物角色出发,拍摄跟“关系”有关的电影,又会显得不够浪漫,年轻人感觉不“嗨”,这就是矛盾所在。


如今能被奉为经典的华语爱情片越来越少,陈可辛对于当下爱情片的市场表现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现在的爱情片不好看,可是真的拍一部探讨关系的电影,年轻人会买账吗?”


但不管年轻人是否买账,《你好,之华》是一部越过时间和死生的河流,探讨姐妹之间、三代人之间“关系”的影片,同是也被看做是青春爱情片在中年时代的延续。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无论是青春片,还是文艺爱情片,票房体量都尚未有明显的提升。那么,《你好,之华》背后出品方嘉映又为何屡屡操盘文艺电影呢?

文艺片操盘手嘉映

为什么还是没有迎来“代表作”?

尽管看上去国产文艺片总是“不赚钱”,但嘉映影业却总是青睐于投资制作文艺片。


嘉映影业成立于2012年,此前投资的电影包括《黄金时代》《亲爱的》《使徒行者》《七月与安生》《你好,之华》等,另外还有尚未上映的《英格力士》及《风林火山》。而在《嘉年华》《大世界》等影片背后,也有嘉映的身影。


虽然嘉映在文艺片方面有着成熟的运作模式,此次启用“顶级配置”的《你好,之华》也在本土化方面明显有所倾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国产爱情文艺片始终面临票房瓶颈,并且未来探索空间仍然有所限制,而本土化的《你好,之华》在题材、类型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局面。


不过,在文艺片收益模式方面,嘉映自有心得。由许鞍华执导、集结众多明星的《黄金时代》最终只取得5000余万票房,曾被外界认为是嘉映影业“摔得最惨”的一次。事实上,嘉映在《黄金时代》中不仅没有亏损,根据此前嘉映影业招股书显示,在这个项目上嘉映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00%。

 


作为电影《黄金时代》的发起方,嘉映实际只拥有25%的投资份额,剩余75%的投资份额都溢价卖出去了,最终票房回款+版权、广告收益共计4000余万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00%。


在《亲爱的》与《七月与安生》中,嘉映同样采用了“溢价”的方法来确保收益,这已经成了嘉映影业在电影操盘上的固定模式。


据数据显示,在《亲爱的》项目中,嘉映原本拥有35%的投资份额,又转让给星美10%,最终投资回报率超过700%;而在《七月与安生》中,拥有30%投资份额的嘉映同样转让出6000余万,投资回报率达400%。


而在合作伙伴方面,陈可辛除了在电影方面与嘉映影业有深度合作以外,在资本上两者也是合作伙伴,更有人曾直接用“嘉映三巨头” 来形容嘉映影业创始人覃宏,以及陈可辛、编剧李樯三人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关于嘉映为什么热衷于拍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到公司文化以及覃宏个人的审美偏好了。覃宏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我喜欢拍这种有点人文的(影片),相对来说比较厚重的(电影)。”除此之外,他对有探索性的电影也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嘉映接来下要做《英格力士》和《风林火山》的原因,前者有历史厚重感,后者则带有探索性质。


在覃宏个人审美偏好下,文艺片就逐渐成长为嘉映的一种公司文化属性。2016年,嘉映在上海举办的发布会上强调的“A+”战略,描绘的是“电影+情怀+品质+创新+商业+共赢”的良性发展生态。覃宏当时称,嘉映从来都不会以量取胜,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100个储备项目转化为10部电影,“并不稀罕”,而10个储备项目能全部孵化成功,那就是100%的胜利。但是,对国产爱情文艺片来说, 在题材、类型、票房体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瓶颈的情况下,所能探索的市场空间极其有限。


未来,国产爱情文艺片该怎么突破体量限制,这已经不是单单一家公司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聚焦精准受众、巧用“自来水效应”

《你好,之华》让营销回归内容

“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这是《你好,之华》最新的宣传卖点#看了之华想写信#。


配合着钢笔、明信片等电影周边,电影官方巧妙地利用影迷对《情书》的回忆以及呼应《你好,之华》中写信的设置进行宣传营销。满是鲜明的岩井俊二导演风格和美学,每一次营销瞄准的都是岩井俊二的垂直影迷观众以及符合该审美类型的年轻受众,如一二线城市白领、大学生、文艺青年等。



之前的电影物料、营销动作也都是瞄准了《你好,之华》的核心受众人群,自始至终保持着同样的“岩井美学”的审美风格,每个阶段配合的营销策略也是一以贯之地执行与电影内容和情感相一致的内容。


一改以往覆盖大面积的宣传方式,《你好,之华》的营销动作和策略从一开始就针对核心受众坚持走高质感的“岩井美学”路线,延续了岩井俊二作品的一贯气质风格,不给人突兀感和跳脱感,抓住核心受众。


之后,再利用《你好,之华》目前拥有不错的口碑,通过这些核心受众人群的“自来水营销”,以及影评人和KOL对影片进行口碑扩散,促进口碑长线效应的产生,进而突破受众圈层。


此外,官方营销还尝试带给观众新鲜感和惊艳感。像是主题曲MV《样子》一改以往“演唱棚拍+影片片段”的组合剪辑模式,而是由周迅开唱、岩井俊二弹奏钢琴、陈可辛吉他伴奏展开。


目前看来,《你好,之华》的营销是务实、有效的,随着本周金马奖颁奖的临近,此前已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提名的《你好,之华》或许会迎来新的一波讨论热度,收获更长线的票房。而即便抛开票房,这部由陈可辛和岩井俊二两位导演跨国合作完成的电影,也已经为华语电影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尝试。


编辑:苏紫汀  

推荐阅读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国家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的新型传媒单位


对话陈晓卿:谈《风味人间》、谈未来拍摄计划、谈中国纪录片发展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