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人民日报眼中的悲剧人物,到执掌5000亿帝国,张小龙熬了16年!

2016-06-13 米龙谷

张小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香烟品牌)消费者

沉默到像迷一样的男人

中国为数不多具有人文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

就向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APP应用

在发布后的 48 小时之内,如果你也下载尝鲜

可能你会遇到个名叫 Allen 的人

如果这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

那么你也许遇见了张小龙

➀ 19 年前,即 1997 年,他凭一己之力写出 Foxmail 这样的神级产品,造福了 400 万邮箱用户。

➁ 8 年前,即 2008 年,他带领团队锐意创新,以七星级的产品追求重塑了QQ邮箱,使这一产品起死回生。

 5 年前,即 2011 年,他成功开发微信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开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

➃ 2016 年,微信活跃用户已高达 6.97 亿,用户遍布世界,估值超过5000亿元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


如今 47 岁的张小龙被称为微信教父,正式头衔是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中国互联网界神一样的存在。


20 年前,他还是个无业游民,靠给别人写点程序赚钱。


 初露锋芒的学生时代 

 郁郁不得志的技术天才 


大学时代的张小龙,聪明、会玩、懒散却成绩好,这大概就是同学眼中“最讨厌的人”。


同学眼中的张小龙:

“我认识小龙时,我们正做数字钟实验,他是全年级最快实现的。他是电子线路实验课老师课堂上点名表扬过,也是该课程免试而又被评为最高分的学生。”

“他是我们之中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当时C语言才刚刚诞生。”


“不要误以为小龙只是写程序厉害,其他如网络、通信、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只要稍加接触,就是一流高手。”


“求学期间,张小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总能达到业余高手水平,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玩起来总是在周围人中最厉害的之一。”


“小龙无论在人品、精神还是智能方面,我都由衷地敬佩他。 ”


1994 年秋,25 岁的张小龙研究生毕业。因为不喜欢沉闷、死板的氛围,他放弃了到国家电信机关工作的机会。彼时,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张小龙斗志昂扬地前往广州,投身互联网大潮。


张小龙先后在两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尽管做不错,但他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厌倦。他承认自己是个懒散的人,他只喜欢天马行空的生活,不愿待在一个大公司中,为一个软件数以千万行计的程序写其中的若干行。


关于张小龙的性情,下面这件事你得知道:

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说,张小龙加入腾讯后,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人民日报眼中的悲剧人物 


1996年末,不善言辞的技术天才张小龙,在大公司做小齿轮的同时,决定要做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


白天上班,晚上写程序。华灯初上,张小龙就把自己锁在屋里,一边抽烟一边敲击键盘,直到夜色深深。他像个孤独的艺术家,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仅仅为了将程序变小几百个字节,就要花上一整晚的时间。


1997 年 1 月,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张小龙终于完成自己的作品——一款名为Foxmail的邮箱软件。Foxmail轻便灵活、运行稳定。毫无财富企图心的张小龙将这款软件完全免费推向市场,一经推出便获得巨大成功,被评为五星级软件。

▲Foxmail界面


1997年,时任《电脑报》记者、后来的多玩网创始人李学凌曾描述:“只要你站在黄庄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4年之后,Foxmail用户量已达到200万,而腾讯当时只有10万用户。


然并卵。


拥有几百万用户的 Foxmail 不能给张小龙赚到一毛钱,因为它完全免费,而且张小龙因为沉迷于Foxmail把工作辞了。


2000 年 3 月 26 日,就连《人民日报》也开始担心这位技术天才的生计问题,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把张小龙描述为“互联网大潮涌动下的悲剧人物”。


 Foxmail 差点15万元贱卖给雷军 

 周鸿祎很疑惑: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 


1998 年 9 月,刚刚出任金山总经理的雷军联系张小龙,希望购买Foxmail。张小龙随意给出15万元的报价,雷军直接同意。但意外的是,仅出任金山总经理一个月的雷军因事务缠身,负责接洽的人不了解Foxmail的价值,竟忽视了这件事情。



▲仅仅过了2年,Foxmail就由15万涨到1200万


1998 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张小龙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


周鸿还当时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跟张小龙认识后,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周鸿祎说,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周鸿祎说,他经常批驳张小龙,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



▲让龙哥告诉你:情怀是大大地值钱!


张小龙把微信做成后,周鸿祎很疑惑:“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


 第一桶金赚了1200万,却愈加失落 


如此挣扎了数年后,张小龙的命运突然发生了反转。2001年4月,博大公司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并任命张小龙为首席技术官。


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却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


“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得出它(Foxmail)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当初写Foxmail,是兴趣使然,挑战驱动。当软件写成,需要一点点完善时,他已失去兴趣。


在被博大收购后的5年,他在江湖上几乎销声匿迹,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程序员、产品经理已成为互联网大佬。


 卖身腾讯,却完美逆袭 

得到马化腾的重用,他终于可以大展拳脚


2005年,上市后的腾讯并购博大,他再次为作品陪嫁,踏进腾讯。


当时,腾讯正面临MSN的威胁,国内社交软件业战火蔓延。作为当时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邮箱一直是腾讯的软肋,用户体验极差,马化腾自己都不愿使用。


在邮箱领域,张小龙已经是大师级别的人物,马化腾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久负盛名的张小龙在接手QQ邮箱之初,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由于一味模仿MSN和Gmail,加之沿用此前的客户端思维,新一代QQ邮箱犹如Web上的拖拉机,笨重无比、速度超慢,被网友骂又烂又差。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


2006年初的一天,张小龙指着迪拜帆船酒店的画,对团队说:我们要做一个最好的邮箱,七星级邮箱。他说完后,会场传来了零星的笑声。


他将快速、简洁确定为产品核心,带领团队将QQ邮箱的内核全部推倒重写,并要求所有人踏踏实实研究用户需求。


2008年,QQ邮箱重获新生,荣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


 从关注技术,到关注人性 

 漂流瓶之父的成功,源于他大学时失败的社交 


2010年9月,QQ漂流瓶正式上线。在这款应用中,张小龙捕捉到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他试图通过陌生人交友这一方式来迎合众人的需求。


这款应用获得了空前成功,漂流瓶每天的发送量很快达到骇人听闻的 1 亿次,直接将QQ邮箱送上全国第一的宝座。


▲漂流瓶之父

2011年,张小龙回母校时说,漂流瓶的创意源于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在那个男女比例高达7:1的工科院校,孤独是张小龙和室友们的常态。


漂流瓶的成功给了张小龙很多启示,之前他关注的是技术,这之后,人性需求成了其产品的新核心。


 两个小时与马化腾商定微信 


2010年10月,kik的App上线15天就收获了100万。kik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软件。一天晚上,张小龙在看Kik类的软件时认为:“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


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马化腾也没睡,很快给他回了封邮件:马上就做。(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开始。)


▲这就是大师和大师的默契吧


这TM是个奇迹!”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

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张小龙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上线。


▲张小龙希望传递微信的用意: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每次看到知乎上人在讨论为什么启动画面是一个人顶个球,我就很乐。——张小龙饭否日记。2011-09-20 18:08


微信在 8 个月里就横扫了整个市场,比它炫的没它简单,比它简单的没它快。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一二三四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

 

 无数的咔嚓声中 

 他操控着千万颗寂寞之心 


2011年10月1日,微信3.0上线,摇一摇成为杀手级武器。人们只需摇一摇手机,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时摇手机的人。该功能很快引起受众热捧,日启动量超过1亿次。




在广州研发部内部对微信摇一摇这项功能有个专门的称呼:撸一撸,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姿势,最原始的,体验往往是最好的。


“摇一摇”的“咔咔咔”声音也是张小龙精心挑选并设计的。“这个枪声,你可以说是一种性感的认识。对于男生来说,它甚至是有暴力的暗示,这很爽”。他透露,枪声的灵感可以追溯到他玩CS时的体验。


张小龙大学时接触到的弗洛伊德思想——“弗洛伊德说人的所有动机都来自性的冲动”,这给他很多启示。


 他在腾讯一口气做了8个小时演讲 

 最后却称:“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2012 年 7 月 24 日,从下午 2 点多到半夜 11 点多,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 8 小时 20 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


演讲主题是《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1700人。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


有趣的是,张小龙这次演讲的结语是:“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张小龙语录:


1、产品不仅仅是技术,艺术则是更重要的部分。


2、很多大公司能够过技术这一关,但它们缺乏的是艺术,缺乏的是哲学层面的思考。


3、一个好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一个好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尽量让这个用户离开你的产品。


4、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而已。


5、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6、你问我们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区别,我说我们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7、一个被人预见必然会成功的产品,必然会是个失败的产品。


8、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9、人要成功很难,比成功更难的是,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


10多少艰苦不可告人。


最后,以张小龙在饭否日记上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声明:本文部分资料来自“品途网文章《张小龙:连接一切,包括世界》”、“公众号华商韬略的文章《16年前他被人民日报称为悲剧人物,如今他一手缔造5000亿帝国》(作者张静波)”、“DT财经”,以及知乎用户“和菜头”、“太空小孩”。

来源:毒舌科技(ID:dushekeji)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

1700万血泪教训 | CEO致团队最后一封信

中国就缺这种创业疯子 | 王健林28年发家史

失败CEO的自白 | 底层逆袭创业者 | 钢贸大洗牌

曾被230位投资人拒绝 | 帝国败局 | 伪”创业公司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nigeez

BP投递:xiangmu@minigee.com

投稿邮箱:joyce@minige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