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那些真正从底层逆袭的人,哪个不是脱层皮、掉身肉的

2016-06-02 创业就来☞ 米龙谷



干货

案例

人物

热点

深度


我相信你一定听过这个段子:

 

马化腾的父亲是南下干部;马云的父亲是省曲协领导;柳传志的父亲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银行国外部、中侨委三司一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外运公司、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等担任要职;而王健林的父亲王义全曾经担任过西藏自治区的副主席。

 

这些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原来也拥有可以“拼爹”的硬背景,所以各界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寒门难出贵子!”

 

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真正从底层逆袭的人,哪个不是脱层皮、掉身肉的。这些创业者用自身经历告诉你:若要成功,任何借口都不是理由。

01宗庆后:前半生不得志 42岁开始创业

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对面、车来车往的高架桥下,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小楼,在城市的喧嚣中默默伫立。




一般人很难相信,这里便是中国内地首富宗庆后工作的地方。没有亮瞎眼的招牌,没有高大上的装修,简直朴实到太过低调。

 

但宗庆后本人的经历,却是真人版的“励志大片”,42岁开始创业,从贷款14万元、靠三轮车代销汽水及冰棍开始,到坐拥800亿身家,跃居“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25年来,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宗庆后一直心无旁骛,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坚守着自己的实业帝国。



 

►1963年,宗庆后初中毕业,为减轻家庭负担而辍学。

 

起先,宗庆后去了舟山一个农场,几年后辗转于绍兴的一个茶场。再后来,大批知青相继下乡,宗庆后可以说是知青中的先遣人员了。

 

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在茶场种茶,割稻,烧窑,那时的宗庆后与其他任何一个年轻人一样,"脑袋里有过各种各样的梦想","总想出人头地,总想做点事情"。然而,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农村,宗庆后一待就是足足15年。逃避灰色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四处找些书来看。

 

►1978年,33岁的宗庆后回到杭州,在校办厂做推销员。

 

10年里辗转于几家校办企业,依然郁郁不得志。待到他开始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42岁的沉默的中年男子。

 

►1987年,白手起家,接收了连年亏损的校办厂。

 

这一年,宗庆后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着14万元借款,开始了创业历程。即便有钱在手,宗庆后也不敢全部花完,所谓的办公室,只是简单的粉刷墙壁,购置几张桌椅,就开张了。(再看看现在许多创业者,拿了融资就开始飘飘然,立马搬去CBD,非高档写字楼不可,要面子,更要里子才是正解啊)

 

一根冰棍4分钱,卖一根只赚几厘钱,放到今天,不难想象会有多少创业者不屑,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改变世界”的大事。

 

但事实往往打脸,别把小钱不当钱。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庆后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开始为人家代加工产品。风里来雨里去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账,居然有了十几万元的进账。尽管赚了一些钱,但宗庆后认为,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1989年,宗庆后带领校办工厂的100来个员工,开始开发投产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成立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6年来,娃哈哈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超过60%。


►2010年,宗庆后被评为福布斯中国首富,财富总额为534亿人民币。

 

►2012年,67岁的宗庆后再次成为中国首富,财富总额为630亿人民币。

02牛根生:“被卖”放牛娃成中国乳业大王

蒙牛乳业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1958125日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卖入养父母家。据牛根生亲自描述:"因为吃不起饭,亲生父亲开价50块钱把我卖了。"由养母抚养14年。(这样的背景和出生,简直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成了一名养牛工人。看起来毫无翻身的可能,也没人觉得这种人会做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业。



 

►1982年,牛根生进入了伊利,做起了洗瓶工,因为工作表现出色,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

 

事情发展到这里好像可以画上句号,但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下一步会给你开什么玩笑。

 

►1998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也就是这一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释。

 

据说,牛根生曾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

 

和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相比,蒙牛可以说是“不堪一击”,伊利集团早已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纯利润在8000多万。

 

而牛根生只有一间居民区的小平房做办公室,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但是,牛根生有人。牛根生的蒙牛大旗一扯天下英雄归心,得知此消息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放下高官厚禄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无怨无悔跟他从零开始打江山。但是在乳业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时候,蒙牛的生存空间饱受挤压,或明或暗的算计来自各个角落。蒙牛经历了广告牌被砸、牛奶被截倒等等事件。

 

►2002年6月,为了谋求快速壮大的机会,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资本高手,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相继入股蒙牛。

 

但资本的钱怎么可能这么好拿?

 

蒙牛签了异常严苛的对赌协议,赌局很简单,分成前后两场开赌。首先是上市前赌局,2002年9月开赌,蒙牛必须在赌局开始之后的一年,实现超过100%的业绩增长,否则,蒙牛控制权被外资没收。

 

其次是上市后赌局,从2004年到2007年,蒙牛每年必须保持业绩增长率达到50%,2007年底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否则,蒙牛控制权被外资没收。

 

这场博弈的结果是,蒙牛的速度,让外资股东无话可说。按照协议的要求,蒙牛乳业2004年的净利润是以3亿元为界限,而蒙牛公布的2004年业绩为3.19亿元,超出了外资股东的期望值。

 

从一无所有开始,在群雄并立的“乳业江湖”,蒙牛硬是拼下了最大的一块地盘。

 

►2004年蒙牛已经成为行业老大其收入达72.138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伊利的87.34亿,而蒙牛3.194亿的净利润却远远把伊利抛在后面。 

凭此,他进入了2004年《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身价1.35亿元。

 

►2014年,蒙牛业绩超过500亿(不含雅士利472.3亿),伊利业绩544.36亿,两者差距44亿。

 

►2015年,伊利保持着增长,达到603.6 亿,而蒙牛则出现小幅下滑,达490.265亿,两者差距超过110亿。

 

牛根生的成功,看似是逆袭,其实是必然。引用他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的力量。

03张勇:电焊工建立"海底捞"帝国

提到张勇,你可能会有点茫然,但一提起海底捞,你准就知道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常年畅销,但无论怎样学习,怎样剖析,“海底捞”这家企业,始终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而张勇本人,也堪称“屌丝变富豪”的真人版。

 

►1988年7月,张勇技校毕业后,进入四川拖拉机厂。在拖拉机厂工作的6年里,张勇也常常利用休假和节假日时间,走走市场,找找商机。



 

►1994年在老家四川简阳摆起了四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当时的他,完全没想到,有一天海底捞火锅会在中国大陆引起轰动。也是这一年,第一家“海底捞火锅”正式开业。此后在较长的时间内海底捞一直偏居四川一隅。

 

►1999年4月。海底捞在西安市雁塔区开了第二家店,正式开始了扩张的步伐。

 

►2000年4月,海底捞的第三家店在西安建设路成立。

 

►2001年4月,“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2002年11,海底捞在郑州开店并成立了分公司,扩张到了第三个省份。

 

►2003年后,海底捞开始和互联网结缘,并利用互联网成功地为其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4年7月,力图建立全国影响力的海底捞正式进入了北京,在大慧寺路开了第一家店。

 

事实上,海底捞的发展并非外界想的那么一帆风顺。海底捞刚进北京的时候,租的第一个店面就被骗了。整整300万,是张勇账上所有的现金。对方背景强劲,这笔钱完全追不回来。


据张勇事后回忆,当时负责的主管经理急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张勇都不敢给他打电话。后来听说这群人要找黑社会解决骗子,他才给主管经理打了电话。


他说,你们就值300万?干点正经事吧。(大体是自己不要犯法去帮公司追钱的意思)


他说,他心疼,但是他不怨员工,将心比心,是他自己去办也会受骗。

 

►2006-2007年,海底捞利用点评类网站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相当的知名度。由于积极触网和利用信息化来改善自身服务,海底捞获得了2008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入选企业。

 

►2010年7月海底捞成为最早开通了新浪微博的火锅企业之一,迅速在微博上积累了大量粉丝。2011年4月,海底捞开通了腾讯微博,利用该微博和网民进行频繁沟通交流。

 

►2012年9月,海底捞上线移动客户端。

 

►2012年11月,海底捞开通微信公众账号。门店查询、在线预定座位、叫外卖都可以通过公众账号实现,和用户建立了一对一实时的沟通渠道。

 

►2012年5月海底捞上线了门店信息化系统应用。服务员可以通过iPad等移动设备提供电子化点餐服务,使餐中业务各环节实现了信息一体化和智能化,有效地提高了顾客的就餐体验和加强了客户关系管理。

 

十五年里,海底捞一直顺应趋势,不断创新。现在全国有133家店,海外,有七家店。

 

从创业之初,海底捞只有四个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到现在海底捞有29000人。其中超过90%的人都来自农村。

 

从开始每天只接待十来个客人,到现在年接待量达到了6000万人次。

 

从最初东拼西凑才只有只有1万元的创业基金,到销售额已超过50亿。

 

这个出身寒微,从偏远的简阳,一路走来的海底捞,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火锅店。

04后记

命运不公,时运不济,这些真的是阻碍成功的决定要素吗?

 

蔡崇达说过:或许能真实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要得到你必须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如果你觉得很难,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人生就是这样,世界也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当然,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一条路都可以有的它的精彩。

 

但无论如何,不付诸行动的热望,最终只是虚妄一场。


(主编:朱末)

*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授权。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更多

4000万血泪教训无印良品起死回生秘诀

中国就缺这种疯子 | 民警逆袭 | 捡牙膏皮成首富

失败CEO的自白 | “女乔布斯”的骗局 | 创业七宗罪 

中国被骂最多的企业家 | 帝国败局 | 蜜淘C轮猝死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minigeez

BP投递:xiangmu@minige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