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培论趋势」揭秘大宗商品暴涨

2017-09-23 福卡智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53vnk1a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大宗商品理论上和经济景气度紧密相关,然而从去年开始,大宗商品启动大行情,虽到2017年1月出现下调,但到7月初又现上涨;因此也带动A股重上3000点。这么一涨,和近两年的经济行情不相吻合了。


1

大宗疯涨源于新周期?


那为什么大宗商品板块会启动,为什么离散度这么大?其中有一种说法——我国经济进入一轮新周期。有专家还专门提出,

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并确认到供给出清新周期的脚步临近,在万众瞩目中,在备受争议中,我听到了它坚定坚决,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新周期”的说法引发了经济研究业内的争论。我们这两年重点在去产能,方方面面进行修理整顿,怎么似乎又将迎来经济新的一轮起飞呢?我历来认为,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相对高增长的长周期中;在这个周期中,不太可能出现突然爆炸性的新周期,当然,长期来看斜率向上,其增长或是算术式增长

在此过程中,一些股市、期货的投机炒作者都希望把信息放大的,以此有空间来拉差价,形成几何式的增长;但这和中国经济算术式增长不匹配。


2

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两端现象


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出现两端现象:

一方面,消费总量惊人。以煤炭为例,近年来总消费已经接近40亿吨。今年1—7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22.8亿吨,这样初步匡算,供应缺口约1.2亿吨,每月的供应缺口差不多1700万吨。此外,中国需求占总铁矿石、氧化铝、镍、热煤和热煤需求的50%以上,锌、铜、铅、锌、钢和炼焦煤需求占全球需求的40%以上。

另外一方面,人均消费量小,未来消费空间很大。比如,中国人均居民用电量是508千瓦时,美国是4973千瓦时,是中国的近十倍; 中国人均消耗石油0.38吨,而美国是2.59吨,是中国的近七倍;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耗136立方米,美国是2353立方米,是中国的十七倍(以上皆为2014年数据)


我国消费总量高、人均消费量低的现状经常被炒作者抓住某一条进行夸大。



3

去产能的必要性


近年来,中国把重心放在去产能——中国作为最大的为世界提供商品的国家,当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下勒紧裤腰带,我们生产的商品没去处,因此要去产能。

 

我以煤炭、钢铁、原油为例具体分析。


一、煤炭

煤炭因为环保治理、限产等原因,价格在淡季(9月)暴涨,


9月19日,动力煤指数达658点,创今年以来新高。


而上半年煤炭业获五年最好盈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474.7亿元,同比增长1968.3%。而27家上市煤企中,仅有安源煤业一家亏损,另外26家中最高同比暴增近62倍。


与此同时,受制于煤价,电企上半年利润降幅超50%。我们发电的利润下跌了竟然50%。


2017年上半年部分电力企业利润增长情况


一增一降主要在于煤炭缺口。前两年,针对违法乱纪的煤矿以及落后产能进行了严肃地整治,对供求关系造成了影响。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煤炭缺口的存在将导致煤企利润还将持续增高呢?在我看来,中国行业形势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为了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国家开始出招——一场涉及资产近两万亿、自国资委成立以来的最大央企并购重组案,神华+国电。合并后的巨无霸能源央企实际上担负着协调煤炭和发电关系的责任。此前也提到过央企混改步伐加快;这样的一种做法,实际上要稳定电价、稳定煤价。而炒作者经常把某一件事情单拎出来放大。


补课时间


煤炭、发电企业重组的整体思路,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一、基于国家大的改革背景。当下国资国企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及能源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神华、国电的重组正是顺应了当前改革需要,是国资委推出的一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煤电一体、创建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大举措。

二、基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煤电矛盾由来已久;特别是2000年以来,煤价暴涨暴跌,导致不是电企巨亏、煤企巨盈,就是电企巨盈、煤企巨亏。煤、电两个产业的大起大落,严重影响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于能源领域既有重组案例和新的发展趋势带来的启示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上世纪末进行了行业性重组,出现了上下游混合经营。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两家公司比重组前业绩相对稳定,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海油由于国际油气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业绩大幅震荡。另外,能源企业要抓住能源革命和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发展思路不仅要纳入用户需求侧管理,而且要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


二、钢铁

我国钢铁生产产能平均在十亿吨以上(个别年,如2015年钢材实际产量总计约7.795亿吨);而需求量大约在6、7亿吨左右(我国2016年的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1亿吨)。因此,从格局上讲,我国钢铁产业供大于求,出现过剩;以此逻辑,钢铁价格应该下行。但这两年,钢铁价格经常出现波动,比如近期环保整治力度加强,过剩产能出清,助推价格上调。但是最近环保部、官媒都开始发声,

环保问题整改不搞‘一刀切’


这句话意味着在这近几个月里迅速被打压、缩减、关停并转的那些行业可能要缓一缓;如果这种缓一缓的信号被过度放大,则又将带来高铁价格的跌宕起伏。


总而言之,中国的行情业态不能完全从线性地角度来分析。

 

三、原油

按理来说,中东局势混乱导致石油产量减少,带动油价上涨;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美国借助石油的新技术的突破,从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变成石油出口国,严重影响了世界石油市场。这样的一种趋势就不是简单地政治经济的趋势能够说的。


我国现在出招了,联合全球一些最大的能源出口国,包括俄罗斯、伊朗、阿联酋,用人民币进行石油结算。这个新的游戏规则对油价也产生影响。


石油价格暴跌,除了石油企业受难外,中国整体上其实获利不少;尤其在抄底石油方面,迎来了百年难得的机遇,石油储备建设急剧提速。中国现在在石油储备上已经达到了6亿桶以上;现在最大的储备国美国有7.27亿桶。我国每天进口石油一度达约800万桶,这也影响着国际石油市场。


4

预判:大宗商品市场斜率向上、离散度偏大


油价并不完全由简单的供求关系,还涉及到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煤炭行情还涉及到国有企业。     


从近两年价格波动看,能源、钢铁、有色金属、食糖都出现暴涨,农产品和牲畜出现了暴跌,油料油脂、矿产品、橡胶都在暴跌中蚕食了之前的暴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不敢苟同“新周期”论;但同时,大宗商品的行情确实反映了中国经济、世界经济在经历十年底部横盘后,已经开始悄悄地启动了;特别是中国现在出乎意料的6.9%的GDP增长,现在全世界的一些大的评级公司,都开始上调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在这种背景下,


预判1

大宗商品行情整体斜率向上这个大趋势基本锁定。



预判2

大宗商品行情离散度偏大。


离散度偏大和许多炒作者过度炒作有关;这些投机行为扭曲了商品价格,没有达到经典理论上的价格发现,背离了金融辅助实体经济的初衷。


最近

有许多有实力玩期货的商家开始逐渐收购大宗商品的厂商、仓库。在此我不禁想起三四年前,在世界期货市场上形成的一股跌宕波动。当时就是有一帮期货炒家收购世界各大仓库,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把这些信息放大、抢占主动权。


我建议,针对中国这样的特殊情况,对期货行业的炒作以及收购厂家、仓储码头等行为,我认为应该做到两点原则:分业原则穿透原则

如果说某一炒作公司的业务递延涉及到收购仓储等行为,应该在有关方面反映出来。


因此如果做到以上两个原则才能稳定中国经济过渡波动;否则,如果说中国经济上涨是算术式增长,加入无节制的炒作后,大宗商品行情的上涨会呈现几何式、甚至爆炸式增长,扰乱正常经济活动。


我认为期货市场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在场上的炒作等活动要有控制。

 

5

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强劲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续强劲,其中有三大主要因素支撑:

一来,我国的消费总量已是世界之最,但从相对角度(人均消费)来说,我们还有巨大的可开拓空间。

二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可估量。之前也讨论过,二次城市化将把GDP顶在高位、新经济又如火如荼风起云涌。这方面也支撑着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三来,产业转型,经济发展的模式里面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绿色”。这就要求把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变成低能耗的,把奢侈的消费方式变成极简的。

6

炒作下,商品价格与市场供需脱节


市场上,炒作往往是一个方向锁定;如大牛来了,大家就义无反顾冲进去,这是最忌讳的。


以电力板块为例

,今年7月21日气温40.9℃成为上海有气象记录145年以来的气温最高值;且连续11天达到酷暑日标准(日最高气温≥37度),成为连续酷暑日最长的一次。超长待机的高温,导致全国用电上升,电价水涨船高;而期货市场会逐渐传导到股市,股市拉高会随之抬高实体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当价格涨到实体企业承受不了时,价格承压下滑,新一轮循环又重新开始。


在期货市场上的管制,虽然现存的游戏规则和股票市场还有距离(股市上相关举措,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但已经做得相当厉害了)。但因为期货市场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而且其发展历史和股市又有差距,方方面面的制度安排还远不尽人意。在这个背景下,炒作者有了可利用的空间。


如今那些比较稀缺的、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比很小的部分有色金属,也被炒作了;在我看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大数据经济、IT经济的发展,这些与电子产品直接有关的稀有金属肯定是一个往上走的趋势。但是由于其数量较少,而现在市场上货币供给则超量;当这些超量的货币资金一哄而起集中炒作某一些特别稀缺的商品,其价格就会急剧膨胀。在这过程中,商品价格的波动并不反映市场真正的供需情况。


7

小结


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依然是高位横盘,在此过程中,大宗商品,无论是黑色系、有色金属、战略资源等板块,都会面临需求比较坚挺的格局。


但我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行情有一点不正常。这个“不正常”是由金融管制不到位、货币供应量过大、个别部门在绿色经济的推行过程中政策不成熟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被炒家无限放大

这种“放大”在一定意义上背离了供需的实际需求。


市场早晚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回归到供需这条均线上来。在我看来,不见得今年回归,也不见得明年回归,期货市场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政策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估计,从趋势上讲,在近年内可能会有强有力的政策梳理、安排来遏制商品价格暴跌暴涨;但不排除市场的短期震荡。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