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数据将“误导”产业发展?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大数据,无疑是当今最时兴的术语。

很多人都只看到大数据闪烁着的万丈光芒,却忽略了大数据巨大身躯后留下的长长阴影。


在前面文章中已分析过,“神奇”大数据存在“先天不足”,过度崇尚大数据非但不是社会发展的“福音”,反而因其异化更可能误导产业发展。


1

对于长周期投入的传统工业而言,大数据可能成为企业同质化竞争的罪魁祸首。


原因在于,大数据作为“因”(社会对大数据的依赖)而引发的“果”(由大数据应用引发的调整),其本身也会反过来成为改变大数据的一大变量,而这种改变在他国可能是渐进式的。


但由于中国体量过大,一旦大数据应用被普及则很可能被极端化,以至于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而大数据本质上所推崇的就是从过去跟着商业感

觉走转变为跟着数据走,但问题是,同样的数据将导致企业一哄而上,而前期的布局阶段又往往因不为人知而无法被大数据捕获,最终导致蓝海变红海,而先前的投入却已无法全身而退。

由此可见,在战略层面商业嗅觉更为重要,而大数据更多地或只是战术层面的验证罢了。


2

体验经济与大数据的错位将扼杀创新。


从两者特点来看,体验经济本身是随性的、发散的,而大数据更多是具体的、收敛的,且不论本就抽象的体验服务难以被数据化,就其所蕴含的前卫元素便已与注重历史回归的大数据格格不入。


因此,大数据只能是服务于体验经济的工具,为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云端体验”提供数据支持。


若试图用理性化的大数据来引领感性化的体验经济无异于将本就缺少创新因子的中国市场推向死胡同。


3

大数据让数据服务型企业沦为“大忽悠”。


在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服务往往需建立在牺牲自己隐私的基础上,这对需求服务的个体企业而言或许尚可通过双方协定等方式解决,但对咨询服务型企业而言,大数据的前提是全社会的数据公开。

而现实中,中国的公示制度本已如此半推半就,若要求政府、企业实现数据共享势必难以推进。


鉴于核心数据无法公开,所谓的大数据更多程度上是弱相关的边缘数据,甚至有可能是与现实有偏差的伪数据,而以此为基础的预测和推导结果可想而知。


4

大数据对于IT业本身就是个“大篓子”。


作为PC和手机用户数量最庞大的市场,与大数据相关产业在中国的前景毋庸置疑,但往往弊大于利。


据预测,超过85%的500强企业将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带来的竞争优势,相反,随着数据每年翻一番的爆发式增长,数据风险将呈几何级的增长,而国内能够应对大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还远未到来。


对于个人而言

任何智能通讯都有可能成为“助纣为虐”的一分子,如智能手机中几乎所有软件都有读取隐私的权限,甚至在神不知鬼不觉中就已完成通话记录和短信内容的上传。


对于企业而言

当其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商业价值的同时,黑客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反向窃取企业机密或篡改企业数据来源,从而误导企业战略方向。


就此来看,“西方推行大数据就是为打破各国所有防火墙壁垒的预埋”的言论虽有阴谋论之嫌,却无疑直指大数据要害。


综上,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与其追求用技术兜尽数据,还不如用智慧破解复杂,化繁为简更能把准时代的脉搏。


正如IT业冷静派所坚持的那样,“用数据库软件来代替数据分析,用模型和工具来代替思维和头脑,一头扎入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得到的不会是清醒的判断,只会是混沌的结论。”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