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40年:看清过去,洞悉未来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 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能明察眼前,而且还能预见未来。

导读


未来40年,市场将不是原来那个市场,政府也不会是原来那个政府。


都说“四十不惑”,然而,历经四十余年改革,社会似乎又站到了一个迷茫的时点上,要么搞不懂过去,更看不清未来,要么困惑迷茫,疑虑重重。


在这种背景下,讲清过去40年,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40年。


领袖的个人沉淀与民众的“创新”


本质上,过去40年的改革总体而言是领袖魄力与民众智慧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自上而下的引领,也有自下而上的创新,双方的互动、碰撞共同推进了改革。


(1)40年的转轨,自有怎样估计都不为过的小平作用,改革的演进是百年激荡史的个人沉淀。


上世纪70年代,当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已是穷途末路之际,邓以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放思想”、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和经济领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将濒临瘫痪的国民经济引向柳暗花明。


没有经验,就摸着石头过河,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渐变化,开始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首创“三论”屏蔽掉对改革的质疑、纷争。


同时,在政改层面,废除终身领导制,实行集体领导,扩大政协权利等,为经改保驾护航。


(2)底层民众的智慧同样不可或缺。


普通民众深切感受到旧体制之痛,追求幸福的本能驱使他们回避或者突破旧制度的不合理限制。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就不断有农民私自冒险实施承包制、分配自留地,城市民众自发经商的冲动也始终未能完全压制,“黑市”大行其道。


因此,总体上,是领袖的个人沉淀与民众的“创新”诉求双双成就了过去40年的改革。也由此,此阶段的改革呈现出这样一个总体特征,即以体制外撞击推动体制内改革。


而时至今日,改革出现了新版本,一个显著的新特征是改革的动力、元素被内置于体制内,改革的令旗更多回到部委手中。


改革往往是政策先行,致使在很大程度上由几大部委影响着民众的生意与生活。但是,一旦这些政策制定者的认知与思维有偏颇常常会误导改革。


眼下,医改作为检查中国改革的CT,尽管方案不断,但是在化解“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等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有关医疗改革的问题依然争议不断,凸显存量改革的博弈依然很激烈。医改成了继房改、教改之后第三个难啃的大饼。


追根溯源,某些官员未能理解过去40年改革的真正法宝,在意识深处计划经济思维根深蒂固,事实上,过去40年改革的根本法宝是政府与市场两手都硬。


一方面,体制释放、放权让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对各种资源、劳动力等产品进行市场化的初步确认,通过开放与国外市场进行接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得以充分演绎。


另一方面,政府利用高度的社会组织化,集中力量办大事,迅速完成工业经济的资本积累。


正因如此,中国改革才既避过了俄罗斯转型的大幅震荡,又避开了发展中国家在第三波民主化过程中普遍陷入的“拉美化”陷阱,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


而苏联、东欧等却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忽悠下只用“一条腿走路”,结果不是解体就是剧变。


未来40年趋势


因此,过去40年的改革其实内置了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历史进程,确定了市场化改革可持续不可逆的特征,而这恰恰是改革的内在逻辑线。


那么,循着这条逻辑线,未来40的改革又将向何处去?


这需要在整个社会、经济历史进程的大框架下进行预测。


1、商品、资本、金融的全球化,令中国受制于世界,世界因变于中国;各种资源、资产的国际价格双确认,需要进一步与世界市场接轨。


这种趋势注定未来40年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契合将越来越紧密:尽管中美贸易摩擦让中国全球化进程受限,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难以重回封闭、僵化,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只会进一步深入,如此,市场的内涵与外延都还将被重新阐释。


2、就国内而言,未来40年金融市场化收敛,国家金融权重上升。


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仍有待继续深化,而金融市场化深化是市场经济深化的重要一环;


但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化过度又难免落入金融黑洞。在这方面,美国已是前车之鉴。


基于此,中国金融市场化的过程将趋于收敛,同时,以国家金融的方式对冲市场化过度。


3、随着社会的演进,阶层之间的分化、碰撞甚至冲突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穷人与富人之间,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之间或许会出现断层,社会矛盾大有尖锐化之势。


如何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将“一碗水端平”,对政府而言或许是个相当棘手的社会难题。


4、五花八门的社会组织形式将在合理的法律边界之内,代表着各个社会群落的不同利益诉求,以各个群体代言人的形象崛起。


因此需要开辟更多合法的诉求渠道,充分倾听各方的声音。


5、不同时期,思想的收放取决于形势,但就大趋势而言,思想骚动依然会作为一种新动向涌动,形形色色的思潮、理念、价值观等会加速摩擦与碰撞,过去那个追求“一致性”、非此即彼的时代将一去难返。


改革版本之变


历史进程的这种演变态势暗含着改革的版本之变。


过去40年政府与市场的双推动大致吻合了当时的经济、社会气候,而未来40年的脉象则意味着,市场已不是原来那个市场,政府也不会是原来那个政府,未来政府职能将发生重大调整。


当下在处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问题上,中国还在摸索途中,而从发展趋势来看,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展协调经济将是大方向。


在此意义上,协调服务与规则或将成为未来40年政府职能转型的主线,具体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寻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充分让权给市场,而自身则独立于各个经济实体之上,制定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为实现市场的“三公”原则铺路。


二是由全能投资型转向公共服务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并成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平台。


三是调节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诉求,完善二次分配,促进公平正义等。


也许,未来40年太久远,但变化却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正站在时代急剧变化的拐点上。如何把握变化的脉络、趋势?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福卡智库大论坛《2020》或将助您厘清脉络、趋势,抓住变化中的机遇。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欧洲政坛动荡、中美磋商波折不断,形势一片混沌,如何拨云见日?

粤港澳是潜力股、长三角是蓝筹股,那么京津冀呢?挣扎求生、二次创业,中国正在孕育世界级伟大企业?从拼体力到拼脑力,勤劳被碾压,智慧横扫各行各业台风一来,城市“现形”,城市如何化解灾害、版本升级?为什么备受争议的小资腔调却将成为品牌之魂?


世界科创中心历经五次转移,如今美国会否打破百年轮换宿命?

深圳底牌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