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即将开幕!这个“老古董” 产业将让上海再次脱胎换骨?
▼ 人在每一个城市计划中必须将各种情况下所存在的每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配合起来。
导读
以发展平台经济来打造超级枢纽成为上海二次迭代的关键。而会议、会展经济恰恰类似于平台经济,势必会让上海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疯狂同构化背景下脱颖而出。
2019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和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举行相比,各方的热情依然不减。
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将参展。主场馆国家会展中心1号馆、2号馆已由单层展馆改造为双层展馆,增加展览面积近6万平方米。
实际上,不止进博会,这几年上海的会展业一直在升温。
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展览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提到:到2020年上海市国际展览占全市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要达到80%,全年举办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展会50个,并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基金等政策。
2018年9月上海商务委又印发了《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品牌展会、品牌主体、营商环境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更加全面、细化地提出上海市会展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8年这三年来,上海会展行业总规模从1604.8万平方米增长到1906.31平方米。
上海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等多项指标均位列国内首位、跻身世界前列。
那么,上海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精力去发展会展业?
上海为何看重“老古董”会展业?
要知道,会展是个古老行业。自1851年诞生于欧洲的第一个国际博览会“万国工业大展览会”至今,现代展览业已走过了近一个半世纪。
即便是在后发式的中国,从1951年算起会展业也有68个年头。上海如此重用“老古董”会展,看似偶然的背后恰恰隐藏着必然。
且不说,会展业能兑现成可观的经济产值,甚至还能改写城市或地区的命运,这点已有印证。
2018年重庆各类展会活动直接收入176亿元,拉动消费1498亿元。不单乌镇凭借世界互联网大会走红,有了“乌镇很忙”、“会议很多”的傲娇;G20峰会更让杭州掀起一波“杭州与上海:谁是谁的后花园?”之讨论狂潮。
会展业如此惹眼的轰动效应,作为长三角超级枢纽最高代表的上海怎会置之不理!
况且,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难以回避同构化的最后疯狂,竞争性已然超过了互补性,而在制造业、互联网等新一轮经济热潮下,上海又无法与长三角其它城市拉开差距,若想脱颖而出,势必要在个性特质回归与升级路径上苦下功夫。
那么,究竟哪类产业能高度集中地代表上海的超级枢纽特质呢?金融中心地位自不必多言,其次就是会展、会议。
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过程中,上海虽然在长三角功能定位中无法扭转“去中心化”、“去龙头化”之大势,但上海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集聚上具有比较优势,如何最大化实现资源整合,以发展平台经济来打造超级枢纽成为上海二次迭代的关键。
而会议、会展经济恰恰类似于平台经济,势必会让上海在后城市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疯狂同构化竞争局势下脱颖而出。
作为全球性的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早就确立了其作为“会展中心”的地位,再加上2015年“亚洲第一大展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落成,以及近年来又伴随着上海市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一系列高端会议的举办、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而不断强化上海在国内乃至国际会展上的影响力。
刚刚过去的2018年,上海又因为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愈发在会议、会展产业中光芒四射。
这些从数据上也可窥一二,上海全市不单展馆数量和展览面积位居国内首位。2020年更是计划年展览面积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位列全球首位。
事实和数据摆在眼前,上海战略雄心亦有目共睹,如此看来,上海新品牌产业——会议、会展正成为继金融之后,上海强化自身超级枢纽地位的又一重量级杀手锏。
上海城市经济的时尚产业
不单上海自身有借助会议、会展脱困的愿望,看看当前全球经济形态的演变规律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方向,上海也已具备了发展会议、会展的所有新维度,前所未有的发展机缘要来了!
这个时代很疯狂,机器换人、无人驾驶、动动手指网上交易……生产、生活、交换等新经济方式迭代叠加,路子野到人们来不及反应和选择,只剩下一片眼花缭乱。
这种变化迫使人们必须反复交流:找感觉、找方向、找方案。“圈内的”需要找到一个平台去展示、宣传自己的创意创新,“圈外的”又迫切需要借助一个平台去预见行业前沿性动向以及时代延伸轨迹,此时,会展业的平台属性可谓是与之完美接榫!大时代送来如此良机上海又岂会错过?
再者,从城市发展角度看,会展业最让会展商怦然心动,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一座城市的影响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辐射力。
上海作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性资源高地,在“城市影响力”横向维度比拼中脱颖而出不在话下,况且,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需要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这一全球第六大城市群在背后撑腰,一旦上海成长为超级城市群乃至世界城市中的一枝“奇葩”,会展业的爆破力可想而知。
当然,绝顶高手并不单靠他人传授功力,自己也得修炼。
上海不只有外部真传,在城市经济纵向发展进入文化体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上海为发展会展业早就在做深度预埋。
由于深谙会展业展示的是影响未来客户体验的潮流、科技及创意,是体验经济的外显化。
上海这几年第三产业发力很猛,从电竞之都、时尚产业到品牌战略、文创产业,再到会展、会议等,体验经济已成上海经济的最大亮点。
上海还凭借天然的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成为各类思想、创意的聚集地,这些都是体验经济的肥田沃土。
如此一来,上海发展会展业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很显然,对上海而言,会展业既是古老行业,也是21世纪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时尚产业。
三大共性难题
虽然上海发展会展经济优势明显,却不能忽视所有城市在发展会展业过程中将遭遇的三大共性问题。
第一,从需求方看,观众从何而来?
要知道,展示形象、调查行情、获取订单、交流技术,才是客商参加会展的最终需求,会展能否成功举办,关键是定位,必须能够激发参展方以及其它观展人员的兴趣。
倘若“展商比逛展的人数都多”,客商摆台给谁看?大型会展尚可依靠政府为之背书吸引观众,可众多小型会展又当如何引流?
第二,从组织方角度看,会展小镇与会展大市如何平衡?
纵观国际,发达国家会展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型、市场主导型、企业推动型和政府市场结合型等成熟的运作模式。
中国虽兼而有之,但多数情况下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有竞争力的组展商,对会展怎么做,怎么选,做的对不对,能不能和当地产业结合好,心中缺少“一杆秤”,以为会展就是用展馆搞一场会展即可。
殊不知,会展除了场馆之外还需要更多服务设施予以支撑。
换言之,会展业的城市系统性要求其不能独立运行,因此,费力搞会展小镇、会展大市,倘若形式雷同,又未能与周边形成互补互生的区域城市圈,恐怕也难以持续。
第三,绩效与会展产业链的长与短如何把握?
倘若能够延伸会展产业链,自然不愁产出效应,怕就怕会展往往“结果导向”变成“结果终结”,要么“搞展会时很嗨皮,但散场后又回归原有的孤寂”,要么在绩效评估时,只突出经济效益,却忽略政治、社会、文化等其它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
看得到统计数字,却看不到带动效应。如何在国家主导的商业模式,以及商业延展的“会展+”模式中实现会展产业的溢出效应,延长会展产业链才是难点。
双向夹击之困
事实上,除了上述三大共性问题,上海还面临着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双向夹击之困。
前面有广州、香港乃至国际上的一众“会展元老”围追阻截。在身后,西南成都、重庆,华中武汉,华北天津,华南深圳等又凭借各自的产业和区位优势,在会展业上奋起直追。
尤其是风头正盛的深圳,不单培育出高交会、文博会、汽博会等知名展会品牌,落户宝安区福海街道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建成后,不单在国内超越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在国外还将超越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在会展经济上的野心昭昭。
面对如此情势,上海又当如何?难道直接拿来“全球会展中心”德国之成功经验?显然不行!
德国会展业背靠地方政府,实行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秉持从资源优势到专业优势的发展思路。在长期发展中构建了以行业分工为主、地区分工为辅、面向全球的强大会展网络,各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这些对上海有借鉴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会展业多以展览为主,展览的多是其匠人精神积淀出的工业品、电子品等。
匠人产业需要历史积淀,好在从商业迭代的逻辑看,“百货—商场—网购—会展销售”一路羽化升级,也不过是在新产品、新经济、新科技泛滥背景下的必然革命,因为时至今日生产已然不是目的,如何扩大宣传、让更多人知晓,从而不与这个“万花筒般”的创意世界脱轨才是关键。
换言之,当人类由物质生产拐入创意营销阶段,稀缺的从来不是产品,反而是众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展销平台,上海恰恰在会展营销这方面占据着绝对的平台优势。
当然,上海会展业的下一步,除了要搞好展会,更需挖掘会议的潜能。毕竟,会议才是会展业的皇冠,那么,未来上海究竟将如何做?敬请关注后续文章。
“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今天我们正站在时代急剧变化的拐点上。如何对当下的变化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把握变化的脉络、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
福卡智库大论坛《2020》或将助您厘清脉络、趋势,抓住变化中的机遇。
越复杂的表象
越有深刻的真相
我们旨在
破解复杂,预测未来
关注我们
让你多一双慧眼
精彩推荐
货币泛滥!世界被货币“劫持”?家政、直播、热干面研究······高校“降低”身段进军职业化为哪般?金融危机将再次席卷美国?科创扎心!美国模式、德国模式,中国走哪一条抹平落差?美日同盟弱化、中日走近、中俄紧密,大国关系幕后草根大师、草根网红受追捧,背后的原因竟是社会之痛!(福卡原创,欢迎转载;原创视频内容请关注“德培论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