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信息流VS搜索,做内容营销任何理解这两个场景
很多媒体(头条、百度、知乎等等)都是信息流场景和搜索场景同时存在,内容也会同时在这两个场景流通的。那么如果做内容营销,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场景的差异呢?简单做了个表对比下。
信息流 | 搜索 | |
用户场景 | 杀时间(用户无特定目的,以随机刷为主,停留时间长,每天贡献大量PV的主要场景,用户画像为该媒体主流用户画像) | 找答案(用户带着特定目的而来,希望快速找到最靠谱的解答,虽然人均PV少但UV多,用户画像取决于产品受众) |
核心逻辑 | 货找人(满足共性需求:信息流推送依赖算法精准性,但再精准的算法也很难满足实时且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比较普适性的内容或选品更适合信息流场景,而受众精准的内容因为CTR相对低、所以分发上不占优势。) | 人找货(满足个性需求:用户主动表达意图,所以更精准,对算法能力和数据基础依赖性弱,可满足各种内容或选品。相应的缺点就是因为query分散,无法集中推荐,所以单内容的日常曝光量会小很多。) |
电商场景 | 拼多多(一个形象的比喻,拼多多更像是电商里的信息流,很多用户不是有特定购物意图才来拼多多,而是来刷刷看有什么爆款促销活动,进而通过用户裂变传播。所以常刷拼多多的人可能因为图便宜买了很多非刚需品。短期销量和促销力度正相关。) | 京东(如果说淘宝兼具刷和搜的属性,那京东就更偏向于「直男」思维,SKU足够丰富,用户有需求时基于对平台商品丰富度的信任和品质保证的信赖来到京东,搜索相关产品,直接下单购买。所以来京东,更多是解决刚需甚至急需的需求。长期销量和用户需求量正相关。) |
时间特型 | 通常周期性较弱(随用户关注热点而变化)、时效性较强(内容衰退很快) | 部分品类存在强周期性(比如教育类写各种考试相关的,每年到考研、考四六级、考公务员、考教师资格证等固定时间节点,都会火一波。其他家装、医美、旅游甚至电商类内容也有淡旺季和节点效应。)、长尾流量强(只要被收录,用户持续有需求、就持续有人搜,虽然量不大但是会一直有) |
适合品类 | 大众消费品(客单价低,需求普适的。比如一二百元的衣服、礼品、化妆品、零食……因为不是用户刚需,所以靠内容转化只能低门槛,选品主要考虑「人货场」中的人-货匹配即平台用户属性) | 谨慎消费品(客单价高,用户决策周期长。比如上万元的培训课程、几万元的医美手术、十几万元的装修……用户意图精准,选品「人货场」中的场-货天然匹配,SEO价值高的媒体如知乎应重点布局) |
典型行业 | 电商、一些非刚需类的服务比如职业技能提升(泛需求) | 教育、金融、医美、房产家居(端精准需求) |
内容目标 | 爆款(在所有信息流做内容都是爆款逻辑、质比量重要) | 覆盖(量大:因为搜索词是分散的,相同信息可以用不同内容去撞不同的搜索词) |
核心权重 | 点击率、互动率(取决于该媒体的信息流推荐算法,这里不展开) | 相关性(相关性是目标,评判相关性的标准取决于该搜索平台的算法,比如文本匹配度、搜索结果点击率等) |
选题或标题 | 更原生,兼顾点击率和精准性 | 更直接,相关性强、利益点突出 |
内容承接 | 信息流落地页的结构逻辑--简单直接:承接创意——(非必要:挖掘用户痛点——结合产品利益点——)call to action | 搜索落地页的结构逻辑--信息量大:承接搜索词——产品优势和用户利益点——信任背书——call to action |
转化路径 | 短路径(冲动消费,转化门槛越低越好,比如淘宝导流) | 导私域(用户即使看完长内容仍需深思熟虑,可以先导私域比如加微信,然后持续跟进) |
如有补充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