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刷屏的「性格主导色」裂变图就是个好文章的模板
中午一刷朋友圈,震惊了。
上次被网易H5病毒式传播感觉还是几年前的事儿,那时候猪厂可擅长玩这套了。近几年没看见,不知道是策划团队离职了、还是网民玩腻了。
所以突然看见这波传播刷屏,竟然还有点怀念。
我也测了下,是纯绿色,很环保……
反正这东西,就跟算命一样,话说得让你怎么都受用。
但是因为你付出了成本(听了几段声音、做了几道选择题、最后输入自己名字),所以结果在心理上和你产生关联,你就觉得这是属于你的颜色了。
我们玩信息流广告时,有一类经典的落地页叫「测一测」,投过表单的肯定都用过。
典型的就是教育客户,让用户做几道基础选择题,比如几道雅思初级题、或者日语文化题,付出一些沉默成本,然后你想知道答案的话登记个表单。这种CPL会比直接填表低,但是后端有效率也会低一些。后来还有投心理测试的,比如测智商的(瑞文那种选图片逻辑的智商题),让你做好多好多题,最后付费看答案,这种用户付出时间成本更多,会觉得交十几块钱都不是事儿了。
这就是利用引导用户付出时间成本从而促进转化的心理战。
扯远了,在我闲扯的时候总有人在干正事儿,比如很快就在朋友圈刷到这张图。
就很到位是不是?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假如这是一篇长文章:
颜色定义就是标题圈定人群(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的……)、
数据归类就是结论先行(花了1万块钱调研了100种产品得出的……)、
夸奖机制就是利益勾子(我用了两周后……)、
专业背书就是提升信任(原理参考自文献……)、
得失机制就是call to action(现在有优惠……)、
二维码就是转化插件……
一张好的长图、好的H5和一篇长图文一样,都是要逻辑结构清晰地逐层突破用户的心理。
翻出一篇2018年还在微博时写的关于收集线索型落地页的文章(公众号不能贴微博文章链接,我放文末「阅读原文」了)
底层逻辑几年过去了还是一致的:
先承接外部素材——开头对应标题;
然后打动用户——原理解读、案例种草;
然后激励用户——功效预期、性价比;
然后收网转化——转化导语、转化组件;
最后背书——引用理论、文献、评论区……
你看对应到文章的结构,还是能对得上的。
所以为什么我鼓励信息流优化师转长图文内容营销,拿投知+来说,选题就是优化定向、优化标题和开头就是优化外部素材、优化内容就是优化落地页。
这套底层逻辑,其实拿去分析抖音,理论上也通。
反而是写新闻通稿的、情怀文的,虽然文字能力很强,但写商业内容上手不一定快。营销这个事,归根结底还是摸透用户心理。你对潜在用户像对追女朋友一样上心,自然效果就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