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展 | 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



前  言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别字一鄂,号茫父,别署莲华盦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光绪丁酉科(1897)举人、甲辰科(1904)进士,旋公派日本习法政。光绪三十三年(1907)归国,由工部改派邮传部任主事、科长。入民国后,几度当选国会议员,参政议政并参与中华民国首部宪法编纂。后弃政从学,先后执教于清华学堂、朝阳大学、高等师范、国立美专等校,先后执掌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和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书画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誉为一代通人,于颖拓、刻铜、笺纸等艺术形式皆有特别贡献,被鲁迅、郑振铎、陈叔通、郭沫若等人所盛赞。


姚华是继郑珍(1806-1864)、莫友芝(1811-1871)后,贵州近现代十分重要的文化先贤。他与好友陈师曾声气相投,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一时有“姚陈”之称。其为人爽直豪迈,讲名节,重情义,不攀权贵,不畏强暴。与梁启超、蹇季常、熊范舆、周大烈、林宰平、陈叔通、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凌文渊、陈筱庄、邵伯䌹、罗瘿公、罗复堪、李释堪、王瑶卿等交游至深。弟子中较著名者有吴宓、郑天挺、王伯群、王文华、邱石冥、王石之、高希舜等,梨园中梅兰芳、程砚秋、姚玉芙等亦执弟子礼甚恭。姚华不寿,但留下大量文采飞扬的诗词曲赋、观点独到的考释题跋和独具个性的书画颖拓。他一生著述颇丰,晚年亲自整理《弗堂类稿》31卷,由弟子王伯群资助出版,亦有《茫父风画集》《五言飞鸟集》《菉猗曲定》《书适》等著作行世。


姚华是贵州先贤,也是清华大学初创时期清华学堂的国文教员,其长子姚鋈、幼子姚鋻均肄业于清华。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策划的“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旨在通过大量珍贵书画、文献、碑拓、刻铜、笺纸等实物,比较全面地呈现姚华在诗词、书法、绘画、考据、篆刻、写铜画笺等领域的杰出才能与贡献,以期使观众了解一位才艺出众、立体饱满的茫父先生。




部分展品欣赏


第一单元  一代通人


刘海粟曾说:“(贵州)近四百年来,风气渐开,名人辈出,兼擅画、书、诗者,于古人必称杨龙友,于今人则咸推姚茫父先生。”此真知者之言。姚华是清末民初黔中乃至全国著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在文字学、音韵学、考据学、金石学、诗词曲赋、戏剧理论、画史画论、颖拓、笺纸、铜刻文房等诸方面皆卓有建树,被时人宗威誉为“当代之通人,艺林之耆硕”,被后人视为与王国维、吴梅“鼎足而三的一代曲学大师”。其弟子王伯群说:“先生之学,原本经史,旁通诸子百家,而深探乎吾国文字之原,凡金石、书画、篆刻,亦罔不覃思精研,一破古人未发之扃,浩然有以自得。”郑天挺说:“姚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三十年,向学之士莫不知有弗堂先生。……努力经史之学,尤精说文音韵,金石书画,词曲乐律,实为一时大师。”本单元力图通过仅存之文献、书札,勾勒一位全才大师之剪影。


《寿姚茫父五十》诗稿

梁启超

纸本 31cm×22.7cm 1925年


《千金买宋刻》诗稿

姚华

纸本 27cm×14cm×2 1926年


《寿梅兰芳三十》诗稿

姚华

纸本 27cm×37cm 1923年



第二单元  姚陈辉映


姚华所处的时代,正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所云“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变局”反映在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书画艺术亦受到强烈冲击,催生各种变革主张。如康有为、陈独秀等提出“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蔡元培、王国维等则倡议“以美育代宗教”。同样有留学日本经历的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人),与姚华艺术主张一致,积极倡导文人画之价值,可谓志同道合,北方画坛一时有“姚陈”之称。长期以来,晚清民国的“京派”美术,一直被视作中国绘画变革的保守营垒、有碍艺术进步的惰性力量。本单元择要展出以姚华、陈衡恪为代表的民国早期京派书画家作品,通过对这一群体的概要考察可知:民国初年的京派绘画群体已超越清中晚期之因循守旧,植根中国文人画传统,吸收借鉴日、欧绘画理念与技法,形成与写实倾向的融合派争流互补、共同推进现代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力量。


《水墨凤凰图》

何威凤 绘 / 姚华 跋

纸本水墨 181.5cm×48.5cm 1882年/1917年


《枯树图》

王云 绘 / 姚华 题

纸本水墨设色 102cm×25cm 1921年

 


《墨兰》成扇

陈衡恪 绘 / 姚华 书

纸本水墨 35cm×54cm 1921年



第三单元  诗心画意


姚华是著名诗人,诗词曲赋文章皆享盛名。他曾说:“予岂能画,诗而已,书而已!”他主张作画“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去藩篱,不瞻循,有情趣,写胸臆,始有佳遇。”其画得意境于诗心,得笔力于书法,得题材于古今图谱、身边草木,得活脱生气于自然与写生。好友陈衡恪《题姚重光山水画》诗注云:“重光画孤峭生硬,与我同趣。”一语点破二人共同遵奉的文人画观点,“孤峭生硬”固有别于画匠之流俗。事实上,在20世纪初期的北方画坛,乃至整个中国,可谓无人不知姚华大名,陈衡恪为其制印曰“无人不说姚华好”,虽半是调侃,却有七分写实。姚华自幼喜爱绘画,在晚年题画时曾夫子自道:“余自少时即喜弄笔作绘,然无师承。弱冠为诸生,乃数数为同辈弦征作便面酬应,居然以画名矣。”又说:“国变后始日伏案从事于山水,而花卉犹任其自然。”其作画并无师承,每直抒胸臆,有鲜明的个性,不可简单以“传统派”目之。在晚清民国的大变革时代,姚华与陈衡恪一直被奉为画坛领袖,他们推崇中国画要追求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的全面修为,将唐宋以来中国“士夫画”“文人画”格局延续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黄牡丹图》并长题

姚华

纸本水墨设色 247cm×77cm 1928年


《为李释堪写枯木禅》

姚华

纸本水墨设色 160cm×40.5cm 1922年


须磨旧藏《春可悦山水》

姚华

纸本水墨设色 140cm×35cm 1922年



第四单元  书风雄强


姚华是诗人、学者,同时也是晚清民国重要的书画家,尤以书法为时人所称颂。目前可见姚华最早书迹,是其稿本日课《读段注说文解字逐日札记》,为日常书札行书体,可以窥见其早期书法受到宋四家与颜真卿的影响。对《说文解字》及篆书的关注则贯穿其学问与书法,对篆书的特别偏好更源自他对同乡前辈郑珍、莫友芝的敬重与追摹,其篆书结字不出郘亭窠臼。楷书根柢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间涉唐宋诸家,中年后更熔铸汉魏碑体,小字细若游丝而又精劲如铁;榜书形成冷峻雄浑而不失中正秀逸。隶书、草书皆有姿态,成自家面目。1918年,民国政府创设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姚华成为首批教员,亦主要讲授书法,可知他在当时的影响之大。在中国20世纪书法史中,姚华理应占据重要一席。


双钩《寿父帖》

姚华

纸本水墨 31.5cm×127.5cm 1903年


楷书六言对联

姚华

纸本水墨 123cm×29cm×2 约1920年


篆书七言对联

姚华

纸本水墨 159cm×35.5cm×2 约1913年



第五单元  金石寿永


金石之学发轫于北宋,至清代,则前有乾嘉考据之胜,继有晚清整理国故之重。其范畴涉及中国历代金石古物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以及以“金石”为载体的文字、图像之体例、风格、释义等,上自经史考释,下至艺文品鉴、题跋。因其研究对象主要以铜器和石刻为主,故以“金石”二字概括之。姚华是公认的晚清民国金石学大家。早在贵阳经世学堂读书时期,他就表露出对金石小学的强烈兴趣和天分。戊戌科考不售,返乡奋力读书著述,遂有《小学答问》《说文三例表》等金石学专著。姚华是继贵州先贤郑珍、莫友芝之后的又一位西南硕儒、学问大家,他精通小学,于诗词曲赋、书画、篆刻、典籍、碑帖、颖拓、鉴古、考据等方面,皆有极高成就。因其书画家兼学问家的多重身份,在晚清民国北方学界与艺苑享有极隆之盛誉。尤以考据题跋见重于士林,不但法书精妙,其文辞之典雅、考据之详审、位置之经营,一时无两。本单元旨在以管窥豹,通过碑帖、题跋、颖拓、篆刻等实物,呈现姚华的金石学成就之大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亲自奏刀的篆刻作品,值得珍视。


《颖拓泰山残石廿九字卷子》(局部)

姚华

纸墨 1273cm×31.5cm 1916年/1957年


《汉代陶灶拓本》

姚华 题跋

纸墨 134cm×66.5cm 1917年


自刻印蜕折扇

姚华手擫题跋

纸墨、朱印 19.5cm×51.6cm 1930年

 

宋词摘句廿四枚印章

姚华自刻

石 大小不一 1918-1929年



第六单元  写铜画笺


铜刻文房是绵延三千余年的中国铜器艺术精彩华章之余绪。民国初年,北京书画家纷纷参与铜刻文房的书画创作,个中尤以姚华最为突出,正是在他与陈衡恪的参与、指导和推动下,铜师技艺迅速提升,能够以刀就铜,表现笔墨晕染的纸绢意趣,连山水皴法也能曲尽其妙,从而开创出书画名家与社会名流广泛参与铜刻文房全盛时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姚华并不操刀刻铜,但是他亲自在铜制文房表面写画,与张樾丞、张寿丞、姚锡久等铜师合作,创作了大量精彩绝伦的铜刻文房。如果从介入时间之早、参与时间之久、作品体裁之广、作品数量之多、影响范围之大等诸多方面综合考量,姚华则无可置疑地是此间独领风骚、多产高标的盟主级人物。就实际对近代刻铜艺术所作贡献而言,推其为晚清民国第一人亦非过誉!本单元旨在通过铜刻文房和木版水印笺纸实物及文献,为观众还原姚华在民国文房领域的特殊地位与贡献,并由此勾勒其古雅的审美趣味及其广泛的社会交游。


摹琥纹铜纸镇

姚华 写 / 同古堂 制

铜 6cm×3cm×0.5cm×2 1915年


书张之洞诗铜镇

姚华

铜 24.9cm×4.5cm×2 1920年

 

写佛造像笺纸

姚华

纸本水印设色 29cm×20cm 1950年代重印


《北平笺谱》

鲁迅、郑振铎 编印

纸本水印设色 31cm×21cm 1934年





茫父不朽:一代通人姚华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4年4月10日-2024年11月10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0号展厅策 展 人

杜鹏飞 李 飞

学术主持

谈晟广

项目统筹

王晨雅 高 宁 张 婵

策展助理

高 宁 刘木维

视觉统筹

王 鹏 王志勇

展陈及视觉设计

高雯菲 杨 恒 牛 杰

张 惠 鲁 雪

展览执行

兰 钰 安 夙 袁 旭 桂立新

龙 云 李婉祎 王春玲 窦天炜

邓浩哲 翟亚辉

宣传推广

孙大鹏 刘垚梦 周辛欣 肖 非

公共教育

张 明 周 莹 王玟惠 张瑞琪

行政事务

张 珺 谢安洁

英文翻译

刘木维

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

支持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特别鸣谢(按姓氏笔画排序)

丰 涛 王金声 朱 瀚 刘 石

严建平 苏长君 李 彦 杨未君

张 昕 张 鼎 张景固 陈延平

赵 云 宫 军 姚 伊 姚 厥

姚 遂 袁芳荣 倪克樑 常宝波

梁云鹏 魏 昆 蹇人毅  






开馆时间

本馆实行限流预约参观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逢周一闭馆


参观门票

清华师生:持校园卡等本人学校有效证件可免普通门票和特展门票

社会观众:需购买普通门票或特展门票(含普展)或特展联票(含普展)

优惠政策详见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gfw/wsgp/

申请会员请扫描下方订票二维码进入“清华艺博”小程序-“会员申请”栏


网上订票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或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号

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参观指南-参观订票】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

(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导航至“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校外观众请从清华艺博东侧“艺博专用通道”进校入馆

校外车辆禁止入校,提倡绿色出行


温馨提示
自驾车辆请停放在校外停车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附近停车场有:北京农商银行、凯时广场、同方大厦、学研大厦、同方科技广场等。
团体参观大巴车可通过搜索“六郎庄北停车场”导航前往(泊位355个),切勿违法占道停车,感谢配合!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630、86
西王庄小区站 450、355、438、392、466
大石桥南站 549

艺博官网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数字展厅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cpsj/zlxx/szzt/

艺博网店
https://shop402247198.taobao.com/


图文编辑/周辛欣

审校/王晨雅 高宁

审核/杜鹏飞 孙大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殿堂


艺博微信二维码


艺博微博二维码


艺博网店二维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