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耕地就是保生态 | 生态日 观自然

“水稻田就是湿地,种水稻本身也是一方美景。”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耕地与生态的密切关系。
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耕地与生态的联系,于古诗中可窥见一二。追溯耕地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耕地本身便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且一直“镶嵌”于自然之中:交错分布在耕地内部和周边的林地、草地、田埂、沟渠、水塘等都是良好生态的空间载体,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更是丰富了小环境的生物多样性。
再观当下,耕地的生态价值已愈发凸显:一些地方建起稻田主题公园,为野生动物打造栖息空间;一些地方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让稻田、麦浪也成为城市生态风景;还有一些地方精耕农田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提供碳汇、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与这些鲜活变化相应的,是我们对耕地保护从单纯数量保护到数质并举再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转变。而这所有一切的转变,都源于我国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的硬约束、耕地长期面临高负荷利用的紧约束,以及对耕地与生态的双保任务。
保耕地就是保生态。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尤其要补上生态管护短板,如将耕地生态评价指标纳入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体系、对过度利用区域有计划地实施生态休耕、探寻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此外,还可持续推进基于自然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保护耕地生态系统,让良田回归粮田,把自然还给自然。
从更广阔的维度来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耕地的健康影响着大自然的健康。从征服索取到和谐共处,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也浓缩于脚下每一寸耕地的历史变迁中。保护耕地,更是保护大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乃至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因于此,我们保护耕地,更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比如,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中,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维,又突出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生产生活需求等之间的关系,让农田与人、与城市和谐共生;同时,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多生态空间。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守好耕地红线,也是守护绿水青山。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期待,希望的田野永远生机盎然。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

推荐阅读

你手机的地震预警功能开了吗?教你开通!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