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自然全媒体

其他

给海南长臂猿、桫椤……“上户口”,总共分几步?

倘若把大自然比做一个大家庭“住”在里面的动物、植物、森林、水流草原、荒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如要搞明白家庭成员有多少?都“住”在哪里?这就需要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明晰产权主体给这些自然资源“上户口”那么问题来了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里拥有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和云雾林等多样化生境孕育了4367种高等植物和651种野生脊椎动物给他们“上户口”总共需要几步?↓↓↓打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图像就像一只翩然的蝴蝶,栖息在祖国南端,更加增添了宝岛海南的美丽和神韵。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3月1日发布消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首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自然资源有了“户口”。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于2022年12月28日率先完成登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登簿的国家公园。在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感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权登记的实践成果,探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密码”。郁郁葱葱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李天平
5月30日 下午 2:39
其他

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印发

为规范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地方行业监管部门将数据安全纳入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按照“谁管业务,谁管数据,谁管数据安全”的原则,落实本行业本地区本领域数据安全指导监管责任。《办法》明确,自然资源领域数据是指在开展自然资源活动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数据,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用途管制、资产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开发利用、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方面,《办法》明确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识别认定、数据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指导开展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编制行业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按照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结合工作需要编制林草领域数据安全标准规范,指导开展林草数据分类分级工作,编制林草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地方行业监管部门按照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分别组织开展本地区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及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识别审核工作,编制本地区自然资源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并上报自然资源部,目录发生变化的,应及时上报更新。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方面,《办法》明确数据处理者应当对数据处理活动安全负主体责任,对各类数据实行分级防护,不同级别数据同时被处理且难以分别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按照其中级别最高的要求实施保护。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级别数据,制定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具体分级防护要求和操作规程。在数据全生命周期处理过程中,记录数据处理、权限管理、人员操作等日志,并采用商用密码技术保护日志的完整性。在数据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方面,《办法》要求组织建立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风险监测机制、预警体系,划分数据安全风险和事件等级,组织建设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形成监测、溯源、预警、处置等能力,与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3月29日 下午 2:30
其他

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上线

3月15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统一市场(以下简称“统一市场”)正式上线。目前,已汇集619个单位、1827个用户在线注册使用;全省已完成入库地块1858宗、面积9.05万亩,上架地块1294宗、面积6.66万亩。统一市场是湖南省数字政府试点(自然资源智慧平台)建设的又一重要应用场景,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八大行动”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破解要素信息不对称、市场活力不足、资源供需结构不合理、后期监管难等问题,以“新服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能力,在综合全国要素统一市场建设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建设的“不打烊的自然资源超市”。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建华介绍,市场总体架构分为“一仓、两版、三体”三部分。“一仓”是指全省统一的自然资源要素仓库,目前已汇集规划用地、新批准土地、储备土地、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城镇低效用地等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二级市场土地,以及标准厂房等货品。“两版”是指市场分设公众版和政务版。公众版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展示、个性推广,通过与自然资源部市场监测监管系统、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省不动产登记系统、湘易办等系统互联互通,“保姆式”服务,方便用户快捷获取自然资源要素信息,实现用地需求与资源快速匹配。政务版面向各级自然资源和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在土地等要素包装时,提前介入,提出相应准入条件或配套条件,要素供应后实施共同监管;地方政府、园区、商务部门等可依托“统一市场”开展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土地推介等工作。“三体”是指省级开发、市县运营、用户服务等三大平台运维体系,从制度层面和功能设计方面为市场高效、持续运转提供全方位保障。邓建华介绍,与全国其他类似平台比,统一市场具有四大特点:一是货源齐。统一市场归集整理土地、矿产、园林草、碳汇、数据等多种“货源”,畅通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汇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土地、标准厂房、存量资产等多种类型,货物品类齐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选地、买地、租赁、卖地等服务,有效解决“有好项目没土地”、“有土地没好项目”、“有土地盘活难”等货品匹配问题。二是信息全。统一市场依托智慧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汇集地块区位、规划、配套、政策、影像、铁塔视频等各类信息,管理部门可整合各类管理数据,在线实施包装、共同策划、动态监管;公众可全方位了解货品的“前世今生”,在线进行“个性化”“沉浸式”的“实地考察”,极大提升了政府内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对接效率。三是服务优。借鉴“抖音式”推荐和“淘宝”式服务模式,用户发起需求或咨询时,统一市场根据用户需求,自动匹配推荐合适货品,工作人员化身“在线客服”,进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同时,平台通过与政务、湘易办、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等系统,以及市州已建“土地超市”的互联互通,实现用户单点登录、一体对接、一站式服务。四是应用广。借助统一市场,各级政府可为地区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决策参考;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部门可提前介入土地准入,实施共同监管;地方政府、园区、商务部门等可开展线上+线下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土地推介等工作,进一步降低行政管理和地方招商成本。邓建华介绍,后续,统一市场还将逐步扩建矿产资源、园林草、碳汇、地理信息数据市场等模块,进一步打造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引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载体,聚焦服务“八大行动”,全面构建以地招商、以商找地新模式,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高质量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3月15日 下午 9:55
其他

瞰!山水里的中国 | 重庆渝北铜锣山:矿坑遗迹这样走红

这两年铜锣山矿山公园悄然走红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重庆版“天空之镜”绝壁山丘间独特的矿坑奇景散发着愈发迷人耀眼的光芒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测绘法》走过30年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测绘工作一直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随着1993年7月1日《测绘法》的实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迈上了法治化轨道。1992年1992年12月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测绘法》,并于1993年7月1日正式施行,测绘工作从此步入了法治化轨道,测绘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2002年8月29日,针对《测绘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测绘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了测绘统一监管、基础测绘管理、测绘资质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测绘市场监管等一系列基本制度,有力推动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2011年2011年启动新《测绘法》修订工作。此后,《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基础测绘条例》《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一批测绘法规规章相继颁布实施,地方测绘法规日趋完善,测绘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为推进测绘领域依法行政奠定了良好基础。2015年《测绘法》修订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7年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2017年4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测绘法》再次作了修订。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迅速发展原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保障服务日益优化产业态势发展良好市场监管不断强化新《测绘法》亮点2017年修订的《测绘法》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推进地理信息规范监管和广泛应用并举的总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强调有的放矢,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在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测绘成果共享应用、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方面的新规定,既赋予了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新的职责、新的使命,也有利于保障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二促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激发地理信息产业活力。三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完善地图、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四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和应急测绘保障制度,提升保障服务水平。五“放管服”协同推进,严格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测绘法》修订以来,特别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测绘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和测绘行业管理改革,大力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法治的保障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测绘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调整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机构管理职能,《测绘法》确定的统一监管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加强。◆积极稳妥推进测绘资质改革,大幅压减测绘资质等级,下放测绘资质审批权限,合理降低准入门槛,压减审批时限和材料。◆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破除行政壁垒,避免重复测绘,促进成果充分共享;不断完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涉外测绘活动、地图审核管理等制度。◆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围绕测绘成果共享汇交、质量管理、地图审核、测绘资质、安全生产、信用管理、测量标志保护、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应用等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各项测绘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测绘法》关于建立统一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做好应急测绘保障等有关规定,不断提升测绘要素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测绘基准体系逐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持续丰富,基础测绘公共服务加快转型,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测绘法》关于国家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有关规定,积极促进测绘成果共享与应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与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深度融合,规范和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等测绘地理信息新业态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供给向以市场为主加快转型,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数字地图导航为人们提供便利。测绘行业监管不断加强◆近年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贯彻落实《测绘法》关于测绘行业和地理信息安全监督管理要求,不断完善测绘行业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查处测绘违法案件,加强涉外测绘监管和测绘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开展测绘资质、测绘成果质量、“问题地图”监督检查,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规范使用地图。回首《测绘法》走过的30年历程,我们见证了测绘法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探索前行的铿锵足音,见证了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见证了法治精神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渐进历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测绘法》的学习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测绘法》,认真履行《测绘法》规定的各项制度,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作者:自然资源部法规司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测绘地理信息为自动驾驶带来什么? | 全国测绘法宣传日特别策划

“自然资源部支持业界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于时空大数据,加快数字地图、导航定位等地理信息数据、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8月23日,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司长李永春在自然资源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下,随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政策持续利好、商业部署不断加快、技术产品日趋成熟,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加速,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想象似乎正逐渐变成现实。其中,测绘地理信息这个“助推器”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聪明的汽车”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支撑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催生了不少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汽车变“聪明”的过程,测绘地理信息深度参与其中。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提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中,由于能够有效支撑高等级自动驾驶对动态地图数据的应用需求,高精度地图基础数据平台作为关键的五大平台之一,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研究所所长翟亮告诉记者,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测绘地理信息可以发挥诸多重要支撑作用。一方面,发挥了“指南针”作用——车道级位置服务和路径导航。我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实时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位置信息,是车辆智能驾控所需的最基础信息之一。在这基础上,配合高精度地图完成车辆的路径导航功能,引导车辆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另一方面,提供了“一双慧眼”——近距离实时环境感知。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安装或集成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模块、惯性测量单元、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能够对车辆及周边道路设施的空间坐标、影像、点云及其属性信息等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近距离实时环境感知、信息采集、处理判断,以满足车辆智能驾控决策的根本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专家知识”——长周期地理信息记忆。自动驾驶地图标注了所有道路特征和驾驶经验轨迹,特别是传统传感器看不到的地方,例如拐弯儿、上下坡的地方,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构建一套完整的长周期地理信息记忆,无形中增强了车辆超视距感知能力,为车辆提供重要的先验信息与人类驾驶经验,弥补普通近距离传感器及模型训练的不足,减少对车端高算力的刚性需求,更好地满足智能驾控决策需求。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实时获取和更新的道路、场景等信息,也可以为基础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未来将实现智能驾驶和基础测绘工作的双向赋能。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逐渐兴起而出现的自动驾驶地图,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不同于传统地图服务于人,自动驾驶地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车,精度更高、图层更多、内容更丰富。据了解,自动驾驶地图绘制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环境感知、行为决策、姿态控制和算法升级等离不开影像数据、卫星导航定位、惯性导航、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曾撰文指出,测绘遥感科学与信息科学不断与其他科学和技术交叉融合,提供各种方法进行时空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网络管理、知识发现、空间感知认知和智能位置服务,形成了高精度位置与姿态测量、全球空天地一体化的非线性地球参考框架构建技术、星基导航增强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6G)、多源成像数据在轨处理技术、信息智能终端服务技术、时空信息资源调度与网络安全、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多功能卫星平台设计与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这些关键技术正直接或间接地支撑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其中,高精度导航定位是智能驾驶技术实现的关键。通过导航卫星和具有导航增强的低轨遥感和通信卫星进行组网,实现实时、全球覆盖的高精度位置增强服务,有望为智能网联汽车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多源融合的感知导航定位可以弥补GNSS导航性能的不足,进而实现自动驾驶防撞、避障、变道导航等应用,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高精定位的工程首选。伴随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移动测量技术在自动驾驶地图采集上得到了进一步应用,采集精度不断提高、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设备成本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也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需求,与智能驾驶的融合发展将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新方向。更轻更智能,“车”“图”交融共生自动驾驶地图究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最佳搭档”,还是暂时过渡的“拐杖”?近一两年来,智能驾驶“进城”步伐加速,而城市场景对于自动驾驶地图的“鲜度”要求极高。不少车企面对自动驾驶地图制作和维护成本大、周期长等现实困难,选择转向“重感知、轻地图”的路线,有的甚至提出了“无图”方案。对于感知与地图的博弈,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过度依赖自动驾驶地图,不意味着完全不需要。而且,辅助驾驶技术在迭代升级,地图和定位技术也在演进,一切都在动态变化中。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不断增高,对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越高,对高精度地图的需求就越强。换言之,汽车越“聪明”,越需要自动驾驶地图的辅助。有学者认为,对于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今天,我们一起倡议!

2023年8月29日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初审:薛亮审核:程秀娟审签:赵晓涛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在减碳固碳中努力作为 | 生态日 观自然

今年暑期,高温、极端强降雨轮番上演,愈发让人们感受了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威力,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双碳”国家战略的紧迫和重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减碳源,更要增碳汇,而这一减一增,正是自然资源部门大有可为之处。谁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化石能源!当前,化石能源仍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力,为加快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自然资源部门不仅加大了地热能、干热岩、天然氢,以及新型能源矿物锂、石墨等非化石能源的勘查开发,还为风能、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开发利用做好了用地用海方面的要素保障。齐头并进的还有自然资源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以矿业勘查开发为例,粗放式高污染高排放的矿业早已被抛进了“故纸堆”,在全面推进“绿色勘查”的同时,以资源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矿区环境生态化为特色的新型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正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零排放”已触手可及。自然生态系统是最好的固碳能手和储碳库。显然,自然资源部门已经站在了增加碳汇的“主战场”上。近年来,以科技和政策两个支撑为主线、服务“双碳”国家战略的努力有目共睹。比如,通过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灾害防治,画好低碳导向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绿色蓝图”;通过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保护修复了森林、草原、海洋、河湖、湿地等“自然碳库”。与此同时,为了更精准地掌握生态系统“减排固碳”能力及推动碳交易,自然资源部门还依托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健全生态系统碳汇相关法规政策,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正在探索将已有的二氧化碳“抓住”再“关起来”。比如,以科技手段把二氧化碳“封存”在储层、咸水层、煤层等地下岩层中,或通过岩溶作用、矿物碳化、土壤吸收等途径,让二氧化碳“重返地层”。比如,在低产油气田开采时加注二氧化碳以提高油气产量,在开采砂岩型铀矿时将二氧化碳用于砂岩型铀矿原地浸出开采新工艺,通过新技术把二氧化碳变成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生产要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关乎地球未来、人类未来命运的战役,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服务“双碳”,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将赋予自然资源事业新的能量,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愈发稳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推荐阅读把自然还给大自然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把自然还给大自然 | 生态日 观自然

废弃已久的矿山重新披上绿装,曾经黑臭的河湖再次泛起清波,茂密的山林恢复宁静,碧绿的草原不再“斑秃”,许多销声匿迹的珍稀野生动物再现踪影……近年来,人们明显感觉到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能够尽情拥抱自然的幸福感越来越足。变化的背后,是我们以生态治理之功,把自然还给大自然。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让美丽与发展永续同行 | 生态日 观自然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是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动员令,是新时代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冲锋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其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台。统筹发展与保护,是永恒的主题。但今日之统筹与昨日不同,我们所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结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明确了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战略部署”,为自然资源系统履职担当、推进美丽与发展同行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美丽与发展同行,需要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是破解资源瓶颈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要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土地、矿产、海洋、林草等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将最严格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落到实处,让人们在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依然可以望山见水。美丽与发展同行,需要我们绘好底盘、守好底线。要坚持系统观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要强化底线约束,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底线,把经济活动、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为大自然留绿留白。美丽与发展同行,需要我们矢志构建保护治理大格局。要胸怀从山顶到海洋、从流域到区域、从区域到全国的大局观、系统观、整体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美丽与发展同行,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要更好地发挥产权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合法权益。要提高自然资源督察执法效能,以监督“三区三线”和国土空间规划落地实施为重点拓展自然资源督察。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肃查处违法用地用矿用海破坏生态等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自然资源领域执法力度,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美丽与发展同行,需要我们把握节奏坚持稳中求进。要增强问题意识,既着眼经济增长、能源安全、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多个目标,也立足自然资源禀赋、社会发展现状、科学技术水平等多种约束以及诸多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不确定性,在推动绿色发展中不断兑现“双碳”承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大美中国,江山如画。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行动起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当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绿水青山中书写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推荐阅读绿水青山本有价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绿水青山本有价 | 生态日 观自然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活动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8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随着总书记的从政足迹,在神州大地口口相传、深入人心。今天,我们重温“两山”理念,既为更好唤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也为凝聚更广泛的智慧与力量。18年里,“两山”转化的故事不断书写。我们看到,采煤塌陷地可以变成城市“绿心”,废弃矿山可以重现绿水青山,山水林田甚至空气都可以“明码标价”,“一片叶”带动了一条绿色产业链,“一滴水”改变了一个村庄……我们还看到,在海上“两山银行”里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更多海洋生态红利化为富民资本……守绿换金、添绿增金、借绿生金,一个个生动案例告诉我们:绿水青山本有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有价,点绿成金不易。一个个鲜活故事的背后,是我们面对“两山”转化这一崭新时代命题的探索与实践。自然资源部门几乎从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双向发力,建机制、出政策、蹚路径,不断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点绿成金的背后,是摸清数量和产权家底,让绿水青山有“主”可归。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总量庞大、种类丰富,倘若家底不清、产权不明,“两山”转化就难以撬动。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开展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给山水林田湖草沙“上户口”,让山山水水有法定“主人”,也让“两山”转化更有保障。点绿成金的背后,是算好资产家底,让绿水青山有价可“依”。“两山”转化,难在哪儿?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而难的源头在于无价可依。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将难以度量的“价值”化为看得见的“数字”,让山水林田湖草沙有了“生态账本”,也让资源变资产成为现实。点绿成金的背后,还有先试先行、探索路径,让“两山”转化有路可循。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先后发布3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各地生态价值转化注入“催化剂”,让更多地方看到了行得通的转化路径,并在学习借鉴中蹚出了自己的特色“两山”转化之路。从土地、矿山到森林、草原,再到广袤的海洋,“两山”转化路正不断拓宽。而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两山”故事,我们也看到,生态“高颜值”不仅带来了经济“高价值”,让当地百姓吃上了“生态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真谛。“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是今日中国积累生态财富的“金钥匙”,更是我们接续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南针”。从绿到金,转化有道。最好的纪念,是接续奋斗。逐绿前行,共同续写“两山”转化的中国故事,是我们今天向您发出的诚挚邀请。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推荐阅读节约集约也是扩大生态空间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节约集约也是扩大生态空间 | 生态日 观自然

工业时代开启至今,全球人口增长到80亿人,农田开垦、河流取用、矿产采掘、城市营建,使生态空间被不断压缩。所谓生态空间,不仅是一个划定范围或保留空间,而是能够让生态持续循环、保持风调雨顺的一种余地和能力。这种余地和能力,曾经一度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扩张中肉眼可见地缩小,归根到底是源于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正因如此,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并将“节约优先”放在首位。自然资源是生态之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就是在保育和扩大生态空间。从二维空间角度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上。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能够直接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过去,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地方随意调整规划、管控松软,造成了资源利用上的大手大脚。如今,我们划定“三区三线”,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严格管控用地用海用矿用林,倒逼各地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就是要更好地守护好我们的生态空间。从立体空间角度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既包括有形的边界,也包括无形的边界。我们要保育的当然不只是319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从“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大气,到“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草虫,乃至看不到的地下空间,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每一种资源的过度利用与开发,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耕地地力透支、地下水超采、毁林开垦、矿山滥采等等,都会给“有机生命躯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些,是我们实行自然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的现实考虑。从历史时间脉络来看,节约集约体现在当代与后世的接续。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仅要惠及当代,也要泽被后代。当代节约出来的利用空间,就是后世的生态空间、发展空间。当前,我们正逐步走向生态文明,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工业文明,基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业仍然要发展。要克服工业发展中的资源粗放利用惯性,仅提倡节约集约理念、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的家底和余地。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新媒体编辑:刘潇然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保耕地就是保生态 | 生态日 观自然

“水稻田就是湿地,种水稻本身也是一方美景。”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用这样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耕地与生态的密切关系。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耕地与生态的联系,于古诗中可窥见一二。追溯耕地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耕地本身便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且一直“镶嵌”于自然之中:交错分布在耕地内部和周边的林地、草地、田埂、沟渠、水塘等都是良好生态的空间载体,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更是丰富了小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再观当下,耕地的生态价值已愈发凸显:一些地方建起稻田主题公园,为野生动物打造栖息空间;一些地方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让稻田、麦浪也成为城市生态风景;还有一些地方精耕农田小型生态系统,发挥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提供碳汇、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这些鲜活变化相应的,是我们对耕地保护从单纯数量保护到数质并举再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转变。而这所有一切的转变,都源于我国人多地少基本国情的硬约束、耕地长期面临高负荷利用的紧约束,以及对耕地与生态的双保任务。保耕地就是保生态。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尤其要补上生态管护短板,如将耕地生态评价指标纳入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体系、对过度利用区域有计划地实施生态休耕、探寻耕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等。此外,还可持续推进基于自然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保护耕地生态系统,让良田回归粮田,把自然还给自然。从更广阔的维度来看,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耕地的健康影响着大自然的健康。从征服索取到和谐共处,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也浓缩于脚下每一寸耕地的历史变迁中。保护耕地,更是保护大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乃至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因于此,我们保护耕地,更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的视角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比如,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中,既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维,又突出宜田则田、宜园则园、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协调好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生产生活需求等之间的关系,让农田与人、与城市和谐共生;同时,节约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多生态空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守好耕地红线,也是守护绿水青山。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期待,希望的田野永远生机盎然。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新媒体编辑:曲冰洁(见习)推荐阅读你手机的地震预警功能开了吗?教你开通!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8月1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规划是生态保护的纲 | 生态日 观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我国辽阔而美丽的国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空间载体。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心怀“国之大者”抓好生态保护,更需要以“一张蓝图”为纲,“纲举”方能“目张”。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摸得清才能管得好 | 生态日 观自然

摸得清才能管得好,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道理化为现实,并不简单。从过去的分头管理、“九龙治水”,到如今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管理之变印证了这一点。
2023年8月9日
其他

你手机的地震预警功能开了吗?教你开通!

刚刚,山东地震。​多地震感明显。​有的人通过手机软件得到了预警。这个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这提前一分钟的预警,给了我们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为了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教大家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包含多种手机型号的打开方式:(1)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2)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3)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4)OPPO/一加/真我: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5)vivo/iQO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6)苹果/三星/其它手机: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一定要开哦!(部分手机设置模式稍有差异)记得要帮父母家人把这个功能打开!麻烦大家转发扩散给更多的人!(综合自:平安北京、微博等)
2023年8月6日
其他

王广华: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
2023年6月1日
其他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巡礼 | 湖南汨罗市:保护与开发并重 生态与发展共赢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也是加速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支撑。近年来,湖南省汨罗市以耕地保护为主线,以节约集约为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促进生态与发展共赢,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2023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

5月23日~25日,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主办的“2023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主题为“创新地理信息价值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如何结案和归档?漫解来了!

(2)卷内各类材料的排列,应当按照结论、决定、裁决性文件在前,依据性材料在后的原则,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草稿在后的顺序组卷。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将在汕头市举办

部将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汕头市举办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内容包括发布第一届“和美海岛”评选结果和2022年度“海洋人物”评选结果等,请各单位积极参与并宣传活动情况。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奋斗者说》主题短视频开始征集啦!

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是奋斗者的舞台即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启动《奋斗者说》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让我们的奋斗被更多人知晓详情如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示新时代自然资源系统工作定位、进展、成效,勾勒干部职工奋斗样态和精神面貌,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基于自然资源部政务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大自然频道、i自然全媒体平台,通过自主拍摄、公开征集(竞赛)方式,推出《奋斗者说》系列短视频展播活动。征集时间征集活动贯穿全年,边征集边展播。播出平台(1)自然资源部官方新媒体平台;(2)“学习强国”学习平台;(3)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全媒体平台,包括i自然全媒体微信、微博、视频号等。内容要求系列视频主题为“奋斗者说”,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工作定位,以系统内优秀干部、基层职工工作样态和突出事迹为叙事媒介,展现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考、作为,以及踔厉奋斗的精神面貌和实干形象。视频形式在保证呈现品质和传播效果的基础上,为降低制作成本、便于各单位制作,本系列视频遵循如下原则——(1)单条视频单人出镜建议时长1分钟左右,集体出镜可适当延长;(2)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提供统一片头片尾。点击下载(提取码:4n9a)。样片其他事项(1)征集活动实行文案预审和视频终审制;(2)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拟在各单位投稿的视频基础上,剪辑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合集视频一支。(3)请采用百度网盘链接形式投稿至zrzyb20@163.com,并备注上“奋斗者说”征集。文内留下联系人、联系方式,并附带视频文案,以便推送分发。投稿后请添加编辑微信(刘潇然
2023年5月17日
其他

“我为‘i自然’献一策”有奖征文启事

为加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i自然”品牌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快建设“面向全社会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流媒体、提供自然资源资讯服务的大数据媒体、服务支撑自然资源管理的智媒体”,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现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我为‘i自然’献一策”有奖征文活动。01活动主题“我为‘i自然’献一策”02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03征文方向1.如何加强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内容生态”、组织优质的“内容生产”、开展具有影响力的“跨界合作”、打造有凝聚力的“传播矩阵”。2.如何打造“i自然”品牌,讲好自然资源故事,普及自然资源政策,凝聚社会共识,提升“i自然”品牌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04投稿须知1.字数不限,须为原创作品,突出建设性、可操作性。2.投稿邮箱:ccgtzy@163.com,来稿请注明联系人、联系方式。3.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1000元;三等奖10名,奖金各500元。本活动解释权归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所有。联系人:程秀娟
2023年5月16日
其他

欢迎投稿!地灾防治新媒体作品征集展播启动

010—68048263附件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5月12日
其他

全国耕地保护全媒体作品开始征集啦!

拾级而上启新程——新时代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十年成效述评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5月10日
其他

改革获得感多了 办事满意度高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便民利企成效述评

方黎明文字编辑:闫炎新媒体编辑:刘潇然推荐阅读铁打的营盘铸铁军——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机构建设成效述评见“证”,又一个权利的春天——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簿证建设成效述评非凡十年谱华章
2023年4月28日
其他

风劲扬帆 乘“信”而上——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信息平台建设成效述评

拾级而上启新程——新时代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十年成效述评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4月27日
其他

在法治轨道上绘出最美登记图——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依据建设成效述评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推荐阅读铁打的营盘铸铁军——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机构建设成效述评见“证”,又一个权利的春天——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簿证建设成效述评非凡十年谱华章
2023年4月26日
其他

铁打的营盘铸铁军——不动产统一登记十年机构建设成效述评

最中国——我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综述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王广华: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在2023年“世界地球日”之际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最山水 最中国——我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综述

开栏的话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由于其采取将所有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方法,通过不懈努力恢复了中国数百万公顷的土地。”诚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评价,“中国山水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标志性工程,有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河山重塑、家园重整、生活重建。“打开”山水工程,中国带给国人乃至全球的优质生态产品越来越多,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跃然入目。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中国味道。“铺展”山水工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历在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凝视”山水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铸就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举世瞩目。《中国自然资源报》自即日起开设《解码山水工程》专栏,深度报道山水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自然资源系统坚定履行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然资源力量。“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2030)”宣传海报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提供“当地球40%的人口生活在生态退化地区时,也有一个好消息:大自然如此宽容,只要给它一个机会,它就会恢复生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安格·安德森的这个观察,道出生态修复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关键作用。在占地球人口20%的中国,机会正在发生,生机正在恢复。“中国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由于其采取将所有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方法,通过不懈努力恢复了中国数百万公顷的土地。”2022年,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大道之行。中国方案,大国担当。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山水工程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根与魂这是一个关乎初心与使命的工程。山水工程遵循的科学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和系统治理观,深深根植于并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灵魂。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长期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严重,生态欠账多。以往生态保护修复大多针对生态系统的单一要素,不同部门各自为政,治标不治本,整体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突出。从全球来看,生态退化已成为人类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强调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与生态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成为中国应对资源环境严峻现实、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的维度、时代的背景、理论的指南,铸就了山水工程格局的宏阔。山水工程跳出了一般工程局限于技术层面的视野与逻辑,肩负起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全面提升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沉甸甸责任。为此,山水工程改变了以往生态保护修复活动大多针对单一目标或单一生态要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局面,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特别是以区域和流域为单元,在大尺度上开展各类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先行引领——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在24个省份实施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山水工程均分布在国土空间规划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专项规划确定的“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关键生态节点,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资金政策保障——中央财政年均投入约100亿元,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从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多方面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山水工程,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数量质量并重——山水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的同时,2019年以来,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建立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等“1+N”标准体系,规范指导各地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科学开展修复,提升修复质量。在标准体系指引下,与以往生态保护修复相比,山水工程呈现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鲜明特点。在空间方面,统筹考虑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工程实施范围不仅限于重要生态系统所在的生态空间,还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农业和城镇空间。在要素方面,针对突出生态问题,对一定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修复。在措施方面,综合利用科学、法律、政策、经济和公众参与等手段,组合运用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修复模式,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在工程建设方面,按照“以块为主,条线结合”的思路,统筹整合各类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项目,形成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合力。在目标和效益方面,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面清单护行——自2021年“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申报开始,启动了山水工程负面清单审核,明确将不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规则、工程措施缺乏科学性、人工干预过多、华而不实的“盆景”工程等九类项目排除在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之外。中西结合共治——山水工程既鼓励融合本地知识和生态传统智慧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在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及监督管理等诸多环节转化吸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再野化、近自然、适应性管理等国际先进理念,并推动其本土化和主流化。初心所向,使命必达。截至目前,44个山水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和修复面积约537万公顷。从温带森林、灌丛、荒漠与半荒漠区到沼泽、河流、湖泊、海岸带,从矿山、农田到城市,山水工程既保护恢复了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保护修复了高强度的土地利用系统,减少了生态安全隐患,改善了生态系统质量,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让中国在经济“体格”变大的同时,生态“气质”提升。进与退这是一个人类在自然面前进退有度、取舍有道的工程。在开发与保护、局部与整体、人工与自然等一个个看似互斥的关系中,蕴藏着山水工程守住自然生态边界和底线,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根基的密码。福建闽江流域山水工程构建陆海统筹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模式,探索破解互花米草治理难题。安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探索湖泊型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模式,近自然、低成本、高效、环保的生态渗滤岛技术成为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典型代表。河南南太行地区山水工程探索“鱼鳞坑”造林模式,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让荒山染绿吐翠。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山水工程实施中,渝北区全面关闭铜锣山矿区采石矿,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广阳岛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踩下大开发“急刹车”,综合实施“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策略。江西赣州南方丘陵山区山水工程开创“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治理模式。山东沂蒙山山水工程东汶河流域实施“荒山造林、矿山修复、水土保持”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整体修复涵养水土。贺兰山的“伤疤”在愈合——作为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贺兰山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然而在不断释放资源“红利”的同时,也背负着“不能承受之重”。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实施废弃矿山整治及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等八大工程。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再野化”等国际前沿理念为指引,全面退出矿山开采,采取依形就势重塑地形地貌、近自然化植被复绿等方式修复矿山。实施封山育林、退牧还林、种质资源归集等封育保护措施,消除过牧等人类活动威胁,增加荒野程度,重建系统完整的食物链。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整合优化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贯通接续生态廊道,扩大生物栖息地。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让贺兰山彻底告别了“黑乱差”“散乱污”,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消失半个世纪的雪豹再现踪迹,自然生态本底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增强。一江清水送向北——江苏通江达海、河湖汇聚,长江横贯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区。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工程充分考虑系统性、整体性、流域性和科学性,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邵伯湖西湿地是东线工程江苏段的源头区,针对大面积圈圩养殖造成的湖面萎缩、水系连通性下降、局部水质污染、重要水禽栖息地受损等突出生态问题,实施水系连通、河道岸坡生态化改造、重要湿地生境恢复与重建、生态监测站点建设等工程。昔日的废弃水产养殖塘变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曾经的荒湖蝶变为城市“绿肺”。湿地水质由原来的
2023年4月20日
其他

自然资源智库怎么建?自然资源部综合司负责人为您解读

2023年2月28日,自然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邀请自然资源部综合司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推进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迫切需要加强智库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自然资源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确定的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战略部署落地实施。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的多重矛盾、多样诉求、多元目标,全面落实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必须增强战略研判能力、理论创新能力、综合统筹能力,提升自然资源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与此同时,当前自然资源智库建设存在整体规划不够,部属单位智力资源分散、融合不够,部外单位参与渠道不畅、平台抓手不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有效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对行政决策的支撑能力不足。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自然资源智库建设。明确了推进智库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智库的职责任务《意见》明确,自然资源智库建设以服务部党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根本目的,以政策咨询为主要任务,以机制创新为主要途径,协调凝聚部属智库力量,调动部外智库积极性,充分发挥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重要功能,为落实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提供有力支撑。《意见》指出,自然资源智库的主要职责是,开展战略问题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向部党组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自然资源智库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在自然资源领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围绕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组织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开展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和政策储备研究,提出决策参考意见建议;参与自然资源领域重大规划及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提出规划调整和政策完善建议;发挥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间沟通渠道作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解读自然资源公共政策。统筹指导智库建设,凝聚系统内外各方力量《意见》通过成立“两委”、设立“一办”,统筹指导自然资源智库建设。“两委”即自然资源智库指导委员会和自然资源智库咨询委员会(以下分别简称“指导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指导委员会负责把握自然资源智库建设总体规划布局、重大战略研究方向等。咨询委员会委员专业覆盖经济、法律、管理、规划、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生态等领域,承担自然资源重大战略研究、重要规划评估、重大决策前置评估和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等。“一办”即自然资源智库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落实指导委员会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意见》提出,要以部属研究单位为依托,积极吸引部外研究单位共同推动自然资源智库建设。其中,部属研究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突出特色,在巩固原有领域研究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拓展和强化融合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研究。鼓励和支持部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其他智库单位参与自然资源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研究,汇聚众智服务自然资源科学决策。鼓励智库单位与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合作共建研究实践基地。在自然资源智库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统筹发挥好系统内外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部属研究单位在土地、地质、矿产、林业、海洋、测绘等特定领域深耕多年,数据资料积累丰厚、专家队伍充实、研究能力扎实,既要巩固既有优势,更要回应新形势新要求,有意识地加强单位间、学科间的融合创新,开辟自身工作的新领域。部系统外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在自然资源的不同专业领域研究各有特色,凝聚这些智库单位有序参与自然资源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将有利于提高自然资源决策的科学性。自然资源重大问题源于实践,鼓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参与智库建设,有利于智库单位深入掌握基层实际情况,有利于上下协同发力推动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创新智库运行机制,完善参与决策机制和保障措施《意见》提出,组建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智库联盟,由部和林草局部分智库单位先行发起组建,未来根据工作需要依申请逐步吸收系统内外其他智库单位加入。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智库联盟为智库单位协调开展自然资源重大问题研究提供合作平台,不是一个社团组织,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同研究、举办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创建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沙龙等方式,统筹协调成员单位集中力量开展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领域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宣传活动,服务部党组决策,凝聚社会共识。智库联盟建立重要研究项目成果汇交制度和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系统内外数据、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向联盟成员单位提供数据服务。《意见》明确,完善自然资源智库参与决策机制,搭建智库联盟建言渠道,部党组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重大问题选题研究情况,完善重大决策信息征集制度,将听取智库意见建议作为重大问题决策的重要环节,委托咨询委员会开展自然资源改革发展政策执行情况评估、规划等定期评估,建立评估意见反馈、运用制度,形成自然资源工作研究、决策、执行、评估、优化闭环管理。建立部党组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自然资源智库管理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自然资源重大研究课题经费保障,对需要统筹协调智库联盟成员单位集中力量开展的综合性、战略性研究课题,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协调各承担单位提出预算方案。根据智库建设需要,优化部属智库单位内设机构和研究力量配置。鼓励智库单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自然资源智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推荐阅读自然资源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

4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自然资源部系统开展主题教育进行动员部署。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作动员讲话,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指导组组长姚增科讲话。王广华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自然资源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更加坚定地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结合自然资源部实际,努力做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王广华强调,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夯实思想基础,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围绕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抓好检视整改;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确保常态长效。姚增科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央指导组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督促指导自然资源部在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总体要求、围绕根本任务、紧盯具体目标、贯通重点措施等方面抓好落实,坚持主题教育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指导组指导责任与部党组主体责任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助推自然资源部主题教育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第一方阵”前列。作者:焦思颖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负责人解读《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

激活大数据“富矿”,让规划更“智慧”——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负责人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城市层次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应用,其他层次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可参考执行。日前,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记者就《规定》出台的积极意义、工作导向、主要内容等采访了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负责人。问《规定》的出台有哪些方面的积极意义?答:《规定》是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如何应用时空大数据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我们感到,至少有3方面积极意义:一是我部主动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大家都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动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各行各业都应争先拥抱这一趋势,尽早推进数字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把“建设数字国土”确立为战略目标。近年来,我部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推动“多规合一”改革落地过程中,大力推进“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智慧规划建设,其中,数字管理系统、数据治理、数字生态都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2021年3月发布国家标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GB/T39972-2021),指导全国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成统一的数字化规划管理系统后,我部开始在数据治理环节发力,就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作出统一规定,标志着智慧规划建设从“硬件端”开始走向“应用端”。虽然目前还是一个小的切口,但从中可以看出我部以数字化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模式变革的决心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虽然才刚刚起步,但从中能够预见到,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持续拓展深化的管理需求牵引下,数字中国战略、数字政府建设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落地必将掷地有声、实实在在,也必将带动相关数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数字社会建设。二是我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应用大数据辅助决策治理的积极尝试。数字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一场经济变革,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近段时间,ChatGPT很“火”。“火”的背后是“变革已来”给人们观念上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大数据治理衍生出的强人工智能对人们学习、工作方式甚至社会运行模式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我们从中更加深切地看到,大数据治理可能才是智慧社会构建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让数据间发生逻辑联系、产生化学反应,才能实现由“数据大”向“大数据”的转变,生长出“智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战略,并部署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我部发布这个标准,只是着眼于规划领域应用,在大数据治理方面迈出了一小步,规定的内容还比较基础,但这里面传递出一个工作方向问题,希望能以这个标准为开端,引导规划行业更加关注大数据、更多应用大数据、更主动地研究大数据,以业务链引领凝结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形成突破规划领域大数据核心技术的强大研发合力,逐步提高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和用数据创新的能力,助力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三是我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逐步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技术支撑的现实需要。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预警评估预警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明确的重点任务。要落实这一任务,补上传统监管方式的短板,实现“动态”,必须依靠科技,而核心还在数据:一方面要求支撑监测的数据尽量全、更新频率尽量高;另一方面还要求多源数据之间能发生联系、交互计算。那么,收集哪些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数据?数据之间以什么算法计算?等等,都是需要事先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方面没有统一标准规定,就无法使海量的数据融合到一起。实践中,基础调查、遥感影像、手机信令、地图导航、审批管理等时空大数据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监测、评估等工作中,也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算法模型、智能工具和数据集等。但是,由于数据格式、算法等不统一,经常会碰到“不同类型的数据,甚至同一类型但不同厂商的数据难以交互计算”“同样的数据,不同单位计算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等问题。因此,只有统一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各个方面技术优势,把更多的数据融合汇聚到一起,更加客观精准地刻画人们对国土空间的需求,更加科学有依据地预判趋势,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促进国土空间治理的精细化、差异化和智慧化。问这个标准强调了哪些工作导向?答:在《规定》中,我们提出了5项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全年龄段人口特征,加强对人口分布、职住关系、设施服务范围、空间品质、城市活力、安全应急等空间特征识别方面的时空大数据应用,更好地查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针对性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空间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按照急用先行、急需先用的思路,针对当前数据采集处理、质量控制、典型应用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情况,聚焦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基本应用需求,鼓励在官方统计数据之外,采用大数据作为补充,建立科学、简明、可操作的时空大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大数据应用技术流程规范,夯实“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建设基础。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梳理相关时空大数据分类,引导各方基于统一的多尺度标准地理格网,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空间化处理,加强数据可靠性和规范性要求,推动建设全要素、多类型、全覆盖、实时更新的权威国土空间数据库,综合先进城市和头部企业具体应用实践,为各界提供统一的时空数据服务。四是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的交互和协同,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提供支持,数字赋能国土调查、用途管制、执法督察等环节,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提升空间治理效能水平。五是坚持安全可控。统筹数据安全与应用发展,确保时空大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城市时空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应用、服务等,营造良好的数据运行环境,注重防范用户隐私泄漏风险,不得侵犯个人隐私。问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规定》的主要内容吗?答:关于《规定》内容,后续我们会有9位专家作详细解读。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一是确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框架,包括数据资源层、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典型应用场景、业务服务层。二是数据资源层,规定了自然资源数据集、城市运行基础数据集和城市运行流数据集3大类数据资源。三是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层,规定了对各类时空大数据的采集要求、处理与质量控制要求、融合要求等。四是典型应用场景,详细规定了城市安全底线、人口结构、职住平衡、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区域联系等5个典型场景中重要指标的算法模型。五是业务服务层,对验证校核,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公益性支持国家层面决策应用等作出了规定。问《规定》还有其他特别之处吗?答:一是特别注重对具备强时间属性的空间数据应用。过去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数据以国土调查、遥感监测等静态数据为主,时间属性较弱。《规定》里重点规定的手机信令、互联网地图等高频时空大数据,与人们每分每秒的生产生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流动”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时间属性,可以支撑我们更加精细、更加动态甚至是实时地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也可以让国土空间信息模型从静态变为动态,夯实数字化生态构建的基础。二是特别强调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注意到,大数据应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侵犯、泄露个人隐私等质疑和诟病。在注重以数字化提升治理效率同时,还需要把握好数据治理的伦理边界,才能趋利避害,保证相关产业及技术持续健康规范发展。《规定》制订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统筹治理效率与个人隐私保护,把“注重防范用户隐私泄漏风险,不得侵犯个人隐私”确立为工作原则,并明确要求互联网位置数据、手机信令数据、互联网地图数据、物联网传感数据等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时要“去实名化”处理,不得与公民姓名等真实信息关联,确保既可以基于手机信令等海量数据准确分析研判,又不侵犯公民隐私边界。三是有效发挥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时空大数据应用领域是要素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现阶段,企业拥有更多与需求匹配度高、实际运行效果好的技术。为保证《规定》的科学性和引领性,我们坚持“开门编标准”,邀请业内技术领先的2家民营企业和1家国有企业加入了标准研制团队,期间还多次听取平台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意见,把他们经过实践验证的先进技术路线融入了标准中。参与《规定》制订的企业表示,企业的自发探索能够上升为国家制度,对他们之前的工作是一种很大的肯定,有了这种机制保障,他们更有动力也会更加心无旁骛地专注推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下一步,在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工作中,我部将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平台企业、头部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凡是深耕这一领域潜心研发、规范经营的,都欢迎随时向我们提出建议,我们也将鼓励支持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发展壮大,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文字编辑:王希新媒体编辑:陈平推荐阅读自然资源部明确这些要求,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督管理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发布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显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TD/T1073-2023)(以下简称《规定》)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自2023年3月5日起实施。该《规定》适用于城市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应用,其他层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可参考执行。《规定》倡导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共建共享、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可控等工作原则,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的定义与数据内容要求、数据采集要求、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应用技术流程、典型场景的指标与数据服务要求,并提出了城市安全底线、城市人口结构、城市职住平衡、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区域联系5个应用场景及其6个典型指标,鼓励城市在此基础上探索增加新的应用场景。《规定》明确,各城市在运用大数据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时,应按照本文件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数据校核。当数据采集、处理与质量控制,均高于本文件要求,并在多场景(高于一次)验证校核、分析方法成熟并经省部级以上(包含副省级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城市)政府机构采用的数据应用,可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决策服务依据。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但是,由于数据产存分散、数据类型繁杂多样、数据收集处理缺乏统一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工作效率。制定统一、融合、规范的国土空间规划时空大数据应用标准,重点加强对手机信令等具有强时间属性的空间数据使用规范,将进一步提高行业大数据应用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更好支撑国土空间信息模型和规划实施评估等工作,助力“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建设。短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如何执行?漫解来了!

当事人履行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自行履行。催告履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制作《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送达当事人,催告其履行义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催告书》送达十个工作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拒不履行,需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流程图〉的通知》执行。申请人民政府强制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书面申请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督促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除采取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督促其履行:(1)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告;(2)向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抄送;(3)停止办理或者告知相关部门停止办理当事人与本案有关的许可、审批、登记等手续。执行要求(1)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处罚的,罚没款足额缴入指定的银行或者电子支付系统账户,并取得缴款凭证。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当事人应当提出申请,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后,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且不再计收加处罚款。(2)给予拆除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处罚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已拆除,建筑垃圾已清理运出违法占地现场,恢复场地平整,涉及耕地的要恢复种植条件。(3)给予没收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矿产品等实物处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填写《非法财物移交书》,连同《行政处罚决定书》移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处理。涉及没收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应当于九十日内交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依法管理和处置,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拆除或保留。(4)责令退还、交还土地的,将土地退还、交还至土地权利人或者管理人。(5)责令限期履行义务,治理、改正、采取补救措施的,当事人在限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改正违法行为或者达到治理要求、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6)给予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处罚的,由颁发许可证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予以吊销,并公告。(7)给予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处罚的,由颁发资质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予以降级、吊销,并公告。(8)给予行政处理的,撤销或者废止违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违法批准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相关文件,依法收回土地,将责任人涉嫌违纪、违法、犯罪情况依法进行移送。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终结执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执行:(1)自然人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受人的;(3)执行标的灭失的;(4)据以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的;(5)需要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推荐阅读一点即通!漫解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制止与立案漫解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调查与证据范围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如何实施?漫解来了!绘制:杜岷文字编辑:刘超新媒体编辑:陈平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4月7日
其他

我们需要您的答案

等你来参与!一张照片证明家乡春天有多美“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征稿启事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七项重点!《自然资源部2023年法治工作要点》印发

日前,《自然资源部2023年法治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印发。《要点》要求,自然资源部法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以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抓手,以提升自然资源系统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为目标,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急需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严格规范自然资源执法,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成效,不断开创新时代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新局面。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二是全面落实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各项要求。扎实落实《通知》各项要求,全面落实法治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管理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继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性审查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着力强化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组织保障和考核评价,推进落实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度。三是持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重点立法。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方面,配合立法机关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完善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制度体系,推进耕地保护法立法进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起草,力争年内提请国务院审议;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国家公园法、密云水库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在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方面,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立法起草,修改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制定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办法。四是以法治方式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指导地方开展自然资源立法,推动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推动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推进自然资源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动态调整自然资源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制定和发布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及时废止阻碍或者不利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五是高效化解自然资源领域行政争议。加强对地方行政复议的指导监督,结合行政复议法修改进程,提前研究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工作思路,适时修改自然资源行政复议规定和自然资源行政应诉规定。强化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和内部纠错功能,推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六是着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落实自然资源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建立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矩阵,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普法活动。抓住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和行政审批、执法督察等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七是大力加强法治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法治联系点建设,选取部分工作基础扎实、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基层法治联系点,开展政策探索,加强联系沟通和指导,培育基层法治机构力量和法治人才,为自然资源重大立法、重大制度创新提供智力支持。记者:刘超编辑:高悦新媒体编辑:陈平推荐阅读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文,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征稿启事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文,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便民利企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和金融机构协同做好不动产“带押过户”,进一步便民利企。《通知》要求,各地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以点带面,积极做好“带押过户”。要推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其他市县拓展;要推动同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率先实现,并逐步向跨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要推动住宅类不动产率先实现,并逐步向工业、商业等类型不动产拓展。实现地域范围、金融机构和不动产类型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带押过户”服务。《通知》强调,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业务协同,推进登记和金融系统融合,优化工作流程,实时共享信息,精简办事材料,努力实现登记、贷款、放款、还款无缝衔接,切实便民利企。鼓励建立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协同机制,进一步探索不动产登记机构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总对总”业务和系统对接方式。《通知》提出,不动产登记机构要继续向银行金融机构延伸登记服务端口,实现预告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合并办理;全面应用电子不动产登记证明,支持“带押过户”网上办、高效办;鼓励推进智能化辅助审核,积极探索预告登记转本登记、抵押注销登记辅助自动办。《通知》明确,深化部门协同,压实工作责任,积极主动落实。要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管,梳理各环节风险点,制定应急预案,通过发布三方(或四方)协议样本、风险提示、业务预警等方式切实防范风险。自然资源部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发文,加快沿海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明确码头改建扩建工作范围,同时提出了加大用地用海保障、加强环评审批政策支持、加快水土保持和洪评审批政策支持、加快航评审核政策支持、加强资金保障等5方面举措。详细内容如下。交通运输部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三部门发文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办理项目用地手续、加强用地监管、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等五方面措施。详细内容如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重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做到“二三二”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涉及各方面利益重大调整怎样审慎稳妥推进如何确保试点成效以下“二三二”要做到↓↓↓相关政策制度解析(点击文件名可直达链接)在“两项前置条件”中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等你来参与!一张照片证明家乡春天有多美

电话:010-68047618点赞,关注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 | 锚定“四个坚持” 落实“四个保障”——对深化我国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开栏的话★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供需环境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今年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国自然资源报》即日起开设“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专栏,旨在引导地勘行业广泛参与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开展。锚定“四个坚持”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如何实施?漫解来了!

自然资源行政处罚的种类自然资源行政处罚主要包括:(1)警告、通报批评;(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吊销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5)暂扣测绘资质证书、降低测绘资质等级、吊销测绘资质证书;(6)降低城乡规划资质等级、吊销城乡规划资质证书;(7)停业整顿;(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告知作出行政处罚之前,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按照规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处罚告知书》应当载明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处罚、处理内容,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陈述和申辩应当由当事人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口头形式提出的,应当制作笔录。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听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按照规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听证告知和处罚告知可以一并下达或者合并下达。(1)较大数额罚款;(2)没收违法用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3)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4)限期拆除违法用地上的新建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原状;(5)暂扣资质证书、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许可证件;(6)责令停业整顿;(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和处罚内容,并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后五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口头形式提出的,应当制作笔录。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结束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决定。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听证适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自然资源听证规定》。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未在规定时间内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的,或者陈述、申辩、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不成立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进行书面记录并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陈述、申辩或者听证中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需要修改拟作出的处理决定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程的规定,调整或者重新作出处理决定,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按照规程规定的方式送达当事人。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可以与行政处罚决定一并作出,也可以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单独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1)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名称、文书标题及文号;(2)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等基本情况;(3)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4)告知、听证的情况;(5)行政处罚的具体依据和内容;(6)履行方式和期限;(7)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8)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后果;(9)作出决定的日期及印章。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为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报本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的除外。立案查处过程中不计入前款期限的情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处罚决定公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在门户网站等平台公开,督促违法当事人自觉履行,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不予公开。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不宜公开的信息,依法确需公开的,要作适当处理后公开。已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要求重新作出的,应当及时从公示信息平台撤下原决定信息。发现公开的行政执法信息不准确的,要及时予以更正。相关阅读一点即通!漫解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制止与立案漫解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调查与证据范围绘制:杜岷文字编辑:刘超新媒体编辑:赵志坤i自然全媒体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新一轮找矿突破大讨论”征稿启事

今年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引导地勘行业广泛参与讨论,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开展,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近期将在《中国自然资源报》和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答记者问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第三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在“部长通道”,就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社会各界关切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1谈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了粮食安全,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请问,自然资源部在接下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谢谢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中午好。自然资源部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重构性组建的部门,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一直都非常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前几天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耕地面积和产量不能再减少了。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们今年首先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稳住总量。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这个要保持到2035年不变。我们在接下来的审核、审批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将上述目标逐级分解下达,落实到图斑和地块。第二要优化布局。今年我们将通过采取耕地经济奖惩的措施,促使南方部分省份有序恢复一部分流失的优质耕地,这样可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进一步加剧。第三要压实责任。在耕地保护上,各级党委政府负有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负有监管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按照党中央要求,每年进行考核,突破耕地红线的实行一票否决,从而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要求。要做好这三件事,我们还要把握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严控增量。不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我们都必须严格管控。确实需要占用的,建设占用的必须落实“占补平衡”,农业结构调整占用的要做到“进出平衡”。第二个环节是盘活存量。要从源头上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地。我们将采取措施,促进“增存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单位面积的投入产出水平,用存量换增量、用地下换地上、用资金技术换空间,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大幅度提升。第三个环节是严格执法。要敢于亮剑,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占用耕地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冻结违法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补充耕地指标,让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补充,这样才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耕地面积不能再减少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配合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立法,用严密的法治来促进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但这个基础还不是很稳固,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界的支持监督,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能够守住,中国人的饭碗也一定能够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谢谢。2谈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东方卫视记者:我们都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矿产是工业的粮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请问,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自然资源部接下来有哪些部署和安排?谢谢。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进一步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水平。当前,我国一些主要矿产对外依存度比较高,新能源、新材料矿产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国内矿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确保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今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我们已经会同相关部门编制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紧缺和战略性矿产,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希望能够巩固和新增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从而真正实现增储上产。二是进一步完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矿产勘探开发相关政策。我们将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或者吸引社会资本能够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比如,我们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就是要适应我国共生矿、伴生矿比较多的特点,进一步取消探矿权矿种限制。同时,要放开探矿权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当中,找好矿、找大矿。我们在政策制订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方式。过去采矿权出让时一次性征收出让收益,我们希望调整为按照矿山生产的真正销售收入按年收取。这样既能保证国家资源资产权益不受损失,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有效降低企业负担,促进矿业市场繁荣。三是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探的科技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向地球深部进军,加快启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找矿理论,实现找矿重大突破;二是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能够突破“卡脖子”问题,推动高精尖勘探开发装备国产化,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内找矿。谢谢。3谈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光明日报记者:今天是植树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曾经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通过哪些重大的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谢谢。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谢谢你的提问。今天是我国第45个植树节,这也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要的法定节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坚定决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过去几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作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工作。比如,我们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红线保护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在重要流域和重点区域组织实施了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方面,已经连续多年实现了“双缩减”。应该说,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下一步,我们还将立足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家都知道,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去年已经正式设立。我们将根据国家公园的布局方案,今年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若尔盖、羌塘、亚洲象等新一批国家公园的设立。同时,要加快推进国家公园法的立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让我们的自然保护地能够有更好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二是要坚持系统治理,继续部署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去年,“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同时也贡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在青藏高原、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再部署一批山水工程,也就是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这是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实施好海岸线、海岸带的保护和修复,重点解决滨海湿地退化、海岸线退缩、外来物种入侵等重大问题。此外,我们还将启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工程。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国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谢谢大家。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新媒体编辑:薛亮、杜潇诣
2023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