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海南长臂猿、桫椤……“上户口”,总共分几步?

倘若把大自然比做一个大家庭

“住”在里面的动物、植物、森林、水流

草原、荒地、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如要搞明白家庭成员有多少?

都“住”在哪里?

这就需要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明晰产权主体

给这些自然资源“上户口”


那么问题来了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这里拥有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和云雾林等多样化生境

孕育了4367种高等植物和651种野生脊椎动物

给他们“上户口”

总共需要几步?

↓↓↓
打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官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图像就像一只翩然的蝴蝶,栖息在祖国南端,更加增添了宝岛海南的美丽和神韵。
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3月1日发布消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首批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自然资源有了“户口”。其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已于2022年12月28日率先完成登簿,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登簿的国家公园。
在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登簿一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感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权登记的实践成果,探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生态密码”。
郁郁葱葱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李天平 摄
大胆创新,探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千年前,文学巨匠苏东坡谪居海南时,曾用这样的诗句描摹海南黎母山热带雨林的盎然生机。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标识中的中文字体,也正是采用了苏东坡的“尚意”书风。
谁承想,被称为“国宝”的海南热带雨林也曾经历过林地锐减、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噩梦。
“放火烧山种稻子,拿起猎枪打猴子,砍下大树换票子。”这是几十年前部分雨林里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烧山、砍林、捕猎、仍困于山”,这种恶性循环非但没有让当地居民摆脱贫困,反而令这片雨林变得伤痕累累。作为伞护种的“雨林精灵”海南长臂猿数量一度从2000余只锐减至2群7只左右,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度濒危。几十年来,雨林和雨林中的人,都经受着生存的拷问。
从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以“国家”之名,建设生态系统更完整、保护等级更高、管控措施更严、生态价值更大、更具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国家公园体制应运而生。
海南热带雨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的地方——从2018年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建设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到2019年主持中央深改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再到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向世界宣布我国正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发展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期盼。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考察时强调,海南以生态立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重中之重。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再接再厉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往昔如诗,温暖如初。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公园”这4个字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里。
2019年7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试点方案》;2020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武夷山等首批5个国家公园。这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
海南省大胆创新,先立后破、立破并举,把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列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2个先导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6项标志性工程之首,并成立领导小组和研究院,与国家林草局建立局省联动、局院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在“立与破”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善作善成,摸清热带雨林“家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湖泊湿地被滥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权不到位、管理者不到位,到底是中央部门直接行使所有权人职责,还是授权地方的某一级政府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是什么关系?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保护就会落空。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国家公园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不仅是自然资源部门落实“两统一”核心职责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国家公园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的必然要求。由此看来,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特别是率先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告登簿,意义重大。
这既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呼唤,也是最丰富物种家园亟须保护的迫切渴望。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动植物栖息地。海南热带雨林拥有低地雨林、山地雨林和云雾林等多样化生境,孕育了4367种高等植物和651种野生脊椎动物,拥有全国约20%的两栖类、33%的爬行类、38.6%的鸟类和20%的兽类,更滋养着海南长臂猿等众多世界稀有、中国特有、海南独有的珍稀动植物物种。不仅如此,这里还生长着与2亿多年前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桫椤,也生活着海南孔雀雉、黄嘴白鹭、平胸龟、山瑞鳖等多种罕见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海南热带雨林被誉为“热带北缘生物物种基因库”,入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这里也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被誉为“海南绿心”。同时,也是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海南岛主要水系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海南水塔”和“海岛之肺”。
锦绣山河为名,确权登记作证。2019年1月,《试点方案》明确提出按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作为独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进行确权登记。同年11月,自然资源部经商海南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给国家公园“上户口”的工作由此拉开序幕。2022年6月,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通知,对海南热带雨林等5个国家公园确权登记公告、登簿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列为全国首个登簿的国家公园,要求2022年年底前完成登簿工作。
舟欲行远,制度护航。海南省在自然资源部出台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海南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操作规范、地籍调查技术规程和数据库标准等5项制度性成果。此外,海南省还创新工作方法,探索生态搬迁土地等值置换方式,及时更新登记单元和公共管制信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权登记由此跑出“加速度”。
在通过审核、公告程序后,2022年12月28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完成登簿工作。至此,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登记单元名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登记单元类型:国家公园;所有权人:全民;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自然资源部;所有者职责代理履行主体:海南省人民政府;登记单元总面积:426853.89公顷……”翻开这本绿色封皮的《自然资源登记簿》,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家底”及所有者、管理者、责任归属一目了然。
走深走实,探寻“万物共生密码”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随着国家公园建设顺利推进,我们将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这片雨林,其生态功能的明显增强、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着实令人欣喜:
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新民族村落若隐若现,自然景观满目苍翠。晨风徐徐,林涛阵阵,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远望山峦,云雾氤氲、仙境含烟,犹如一幅幅迷人的画卷。雨林深处,古树参天,藤萝环绕,流水潺潺、鸟鸣声脆,各类奇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一曲曲美妙的生态乐章。
据统计,2022年年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长臂猿的种群数量恢复至6群37只,新发现中华睑虎、尖峰水玉杯、大型真菌等物种数量超54种,中华穿山甲、小爪水獭、圆鼻巨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现雨林……安然栖息生长的动植物,让如蝶的雨林翩翩起舞。
绿水青山中的“生态优势”,正在转化成清晰可观的“经济优势”。
4月8日,记者从海南省林科院获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022年度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出炉——2080.4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1亿元,增长率为0.58%。连续4个年度 GEP的持续增长,彰显了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成效,让绿水青山的“身价”不断提升,也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量化标尺。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领到“户口簿”只是一个开始。实现登簿以来,海南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智慧化管理平台,探索编制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路径……一项项举措走深走实,生机勃勃的海南热带雨林,正续写着新的秘境故事。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也不止于国家公园。海南省自然资源总面积约14364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及无居民海岛),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登簿外,目前已基本完成其余自然保护地、江河湖泊等地籍调查和数据建库工作,其中海口、三亚已完成39宗森林自然资源确权公告,将于近期登簿。
既要摸清“家底”,更要管好用好“家当”。2023年12月,海南省出台了《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审核办法(试行)》,以高质量的登记成果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未来,海南将探索把确权登记成果服务应用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重大改革事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维护资源资产权益。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作为美丽中国“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从南国雨林到北国山麓,从华东屋脊到雪域高原,每一滴水珠,每一片树叶,都将汇聚成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潮,花繁叶茂,生生不息。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黄俊飞、尹建军、谢岛

文字编辑:高悦、王希

新媒体编辑:刘川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