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EAP 展览观 | 丹·格雷厄姆—精选辑

李博文 艺术界LEAP 2022-09-04

 


丹·格雷厄姆 — 精选辑

Dan Graham—Greatest Hits

地点:红砖美术馆,北京

时间:2017年11月9日至2018年2月25日


《表演者/观众/镜子》,1975年

Performer / Audience / Mirror

黑白单频有声录像,22分45秒


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在红砖美术馆的展览“精选辑”得名于其制作的大量精选摇滚乐唱片。格雷厄姆对于朋克、后朋克及无浪潮音乐的关注、对于社会环境及大众文化的探索,以及基于建筑结构与观看行为的关系开展的空间设计实践,共同成为了另一个“精选辑”。


《副作用/普通药物》,1966年

银盐明胶冲印,115.7 × 75.5 厘米


与美术馆内另一个庞大而丑陋的展览相比,“精选辑”的规模让人遗憾,历史性作品的数量及体量均不能与偌大的美术馆空间相称。然而这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精选辑:观众得以在各个方面了解到这位重要艺术家对于当代艺术史的重要推动性作用。展览中有集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副作用/普通药物》(Side Effect / Common Drug,1966)、《3月31日》(March 31,1966)、《美国家园》(Homes for America,1966-1989)、《消肿》(Detumescence,1969)等纸上作品,其中的叙事——尤其是《消肿》关于男性生殖器高潮后收缩运动的描绘——让人忍俊不禁。这几件早已被MoMA收藏的作品相对晦涩、不直接与中国当地现实产生联系,但这些因艺术家在创作初期“买不起绘画材料”而创作的“杂志”作品很好地捕捉了六十年代观念艺术的先锋精神。


《美国家园》(一组6件),1966-1989年

彩色平板印刷,50 × 55 厘米(每件)


《消肿》(内页之一),1969年

平板印刷,42.5 × 28.5 厘米(每页)


策展空间安排、糟糕的音箱和让人不适的座位迫使在美术馆前厅循环放映的两个长片《摇滚我的信仰》(Rock My Religion,1982-1984)及《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Don't Trust Anyone Over 30,2004)以一种声嘶力竭的方式展现一种具有典型美国面貌的堕落进步发展观。这两部影片细密的结构、尖锐的讽刺性幽默、深邃的讨论甚至是与中国当下现实的迂回关系完全消失于展览空间之中。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系列“馆”作品及模型,在思考这一系列空间装置作品的历史意义时,美术馆展场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宜的对比项。当代展览空间与作品的关系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种境地的?受东方文化影响,曾以太极图为母题进行创作的格雷厄姆可能比我们都要清楚: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摇滚我的信仰》,1982-1984年

黑白单频录像,立体声

55分27秒

©丹·格雷厄姆 致谢里森画廊


“丹·格雷厄姆—精选辑”展览现场

红砖美术馆,北京,2017年


《阴阳模型》(Model for Yin Yang),1997年

有机玻璃,中密度纤维板

31.5 × 107 × 107 厘米

©丹·格雷厄姆 致谢里森画廊


文 | 李博文


© LEAP |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请联系 leap@modernmedia.com.cn



《艺术界》2017年秋冬刊现已全球上市!

点击封面了解本期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LEAP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