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EAP 展览观 | 曾吴:琉璃尤韧

卜生 艺术界LEAP 2022-09-04

 


曾吴:琉璃尤韧

Wu Tsang: Sustained Glass

地点:天线空间,上海

时间:2017年9月23日至11月15日


艺术家曾吴在中国大陆的首展刚刚落幕,其中展出的彩色玻璃装置、双频录像作品和开幕表演 Spooky Distancing II,都是受到诗人弗雷德·莫顿(Fred Moten)和斯蒂法诺·哈尼(Stefano Harney)的启发而做。


曾吴描述自己是一个热爱语言和文字的人,这也是贯穿于她创作的主题。无论是2016年的《对联/对练》(Duilian)这样用谐音做标题,一语双关地揭示作品主题的新作品;还是她最早的录像 《一篇权利宣言的形状》(Shape of A Right Statement,2008)中,通过去主体化和重新构建语境来达到传播概念的旧作,她都一直在探索语言及肢体语言的关系,或者说语言与沟通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并思考着那些从情感表达中逃离了的要素。


曾吴,Boychild

Spooky Distancing II

“曾吴:琉璃尤韧”开幕表演现场


概念、能指、所指、说出口的语句,这些环节让沟通变得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而充满了误解和龃龉。双频录像装置《学处自持》(We Hold Where Study)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诗人弗雷德·莫顿和斯蒂法诺·哈尼撰写的文章《离我们的话筒远一点》(Leave Our Mics Alone)的一种行为化的呈现。但曾吴的作品并非简单地用肢体语言或视觉语言来阐释文章,而是用接触即兴(contact improv)的方式与文章共舞,通过肢体的表达来回应文章中的不同概念所蕴含的力量。


作品中“学”这个字指涉的是弗雷德·莫顿和斯蒂法诺·哈尼撰写的另一本书,名为《常识之下》(The Undercommons)。书中的文字挑战了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特别是如何抵抗学术体系、体制化和资本主义。《常识之下》所说的就是在体制机构从内到外到处都存在的空间和距离。“学”字意在挑战传统意义上的“研究”——把知识商业化。“学”或者“研究”本身不应对等于有关学历、学位或者提升专业素养的行为,而应该是持续地互相学习和教学实践。


《学处自持》,2017年

双频高清视频装置

“曾吴:琉璃尤韧”展览现场


对于语言形式的探索也体现在开幕表演Spooky Distancing II之中,与曾吴长期合作的表演艺术家Boychild用身体对话曾吴的诗的念白,形成语言与运动之间的对话。这些书面语言也出现在一系列的玻璃装置中。曾吴着迷于玻璃与灯光,而这也与电影的制作息息相关——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电影也是关乎灯光和玻璃(镜头)的。她在过往的作品中常使用镜子、霓虹灯等道具。此次展览中的彩色玻璃装置在天线空间内部营造出一个中世纪欧洲教堂一般的神圣场所,而宗教所携带的精神和仪式也是《学处自持》的重要语境。在宗教仪式般的不断重复和尝试之中创造出的图像,即《学处自持》,与四周的彩色玻璃形成空间呼应。荧幕前的空间被安装以高台并且进行了软包装,形似布道台,这个高台除了在开幕表演时由Boychild用作舞台使用以外,其余的时间作为观展的坐席,登高遂随地而坐更重申了其仪式效应。对于曾吴而言,宗教般的重复贯穿其创作图像过程的始终,这种宗教性亦显性地回荡于展览空间之中。


《琉璃尤韧3》Sustained Glass 3

2017年

彩绘镶嵌玻璃,在地装置

200 × 150 × 40 厘米


《玻璃尤韧1》(局部)

Sustained Glass 1

彩色镶嵌玻璃,在地装置

386 × 232 × 4 厘米


*正文图片均出自“曾吴:琉璃尤韧”展览现场,天线空间,上海,2017年。


文 | 卜生



© LEAP |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请联系 leap@modernmedia.com.cn



《艺术界》2017年秋冬刊现已全球上市!

点击封面了解本期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LEAP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