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MOOC广大朋友,关于MOOC公共账号(openonline或MOOC)的几点说明!
各位亲们!这几日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我惊讶、感动,有几分压力也有几分动力。
【插曲】
先是一个亲微信我:“你把我黑了,我看不到你的MOOC了!”直觉是他搞错了,靠!我黑谁也不能黑你呀,你有这个念头就很可怕,咱俩可都三十年了呀!
继而,另一个亲留信我:“亲人啊你终于发声了!不然牵挂无处安放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就有更多亲电信我:“我没事,就是想给你打个电话。”……我寻思,今儿是什么日子啊,你们扎堆儿向我表白?
陶醉了1分钟,我就清醒了:是微信朋友圈出问题了!
【缘由】
自去年5月开通MOOC公号以来,订阅信息的专家已近两万,想要同我直接对话的专家也越来越多,我的朋友圈扩大很快,甚至有很多领导也在关注我。由于我所涉
猎的领域较宽,从MOOC、教育技术理论、网络电视、数字医疗、CarPlay、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可视化、自然科学前沿、文史经典、哲学以及宗教等,所以为了使领导少
受无关信息的干扰,就特意进行了分组,专设一个“领导组”,以后只有重要、重磅的文章才发给“领导组”。
【意外】
因转发时没注意选项,致使这几日,只有领导能收到文章,广大亲们都收不到,更新时间停留在上周二(3月11日)。那些习惯每天看见我这只早起的虫儿的亲们发现了异常,于是有了上述的那一幕。
【选项】
为使大家免受打扰,我决定以后还是会定群发送。如有需要全部内容、不以此为烦的亲们,可采用如下两种办法:
一是关注微信公号OpenOnLine或MOOC
二是微信我,我将继续为大家发送
【剧透】
MOOC制作纯粹是我一个人的心路长征,背后无任何团队代劳。一般我会在早上五点起床,然后浏览几十个网站,结合行业动态和个人观察,精选出4篇文章供大家阅读。如无特殊原因,会于每天早上6:30在微信公号中发出,并同步在微博和朋友圈中。
【共享】
常有朋友来信息寻问,在MOOC中发文章是否收费?答案是简单而明确的:不收!最初建立MOOC公号,是因为我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做博士论文时选择了这个研
究方向,天天阅读大量相关资料,遇到比较有深度、有启发性甚至是具有颠覆性观点的文章,就想着如果保留下来,供大家参考。后来,又以MOOC内容为核心,
拓展到了我的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和我私下的爱好(自然科学前沿、哲学、宗教,偶尔也有文学),所以,这里是我的思想和兴趣所在,收录的好文章被大家喜
欢就是极好的回报了,不收费。
当然,如果有哪位亲,愿意把自己的好思想、好文章贡献上来,让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那就更好了!
【致谢】
2万!--这是我初建MOOC公号时所不曾期望的一个巨大数字;
专家!—-这是我当初不敢奢望的“高大上”读者群,无疑更增加了“2万”这个数字的份量。
假如当初给自己定下一年之内从零开始发展2万专家读者群的目标,我可能会不知从何做起,为难却步。
然而,一念心生,简单持护,陆续就得到了你们的关注;为了不辜负你们的鼓励、你们的期待,我才克服了时隐时现的惰性,黎明即起,风雨无阻,不间断阅读、选择。披沙捡金,遂渐见规模,渐显澎湃。
由此我想道:在这喧嚣的时代,坚持做一件简单的事就是修炼,能除浮躁,凝神息。但修得“安忍不动如大地,静思深虑如密藏”,则何事不成?
在这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坚持对知识的追求、梳理和组织,就是构筑能让我们的心智栖息的坚实的陆地,正如苏轼所说的“以一苇之知,渡万顷之茫然。”
20年前,我偶然读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大路之歌》中的几句诗,一下就被俘虏,怦然心动。这么多年过去,读过数不清的文字,见识过各种语言风格,这几句诗中的蓬勃朝气、激昂情怀,于我仍如初见。抄于此,算是分享,更是召唤和邀请:
无论你是谁,
都请和我同行。
和我同行,
你将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需要直接沟通请按如下方式联系
私信:fullring
Mail:fullring@qq.com
Tom
【特别声明】本公号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联系,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号:openonline
公号名称:MO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