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前沿】这个七夕,躲过了毒鸡汤,却遭遇了神罗辑

慕客人 MOOC 2022-08-02

【总第9期】智能时代新思考


这个七夕,躲过了毒鸡汤,却遭遇了神罗辑

 

下周二(8月9日)是七夕,所以这周末想屏蔽杂事,远离各类励志、修身鸡汤,在夏日最后的闷热里,屈指西风几时来?听任流年暗中换,愉悦自己,八一八牵牛和织女这两个比太阳都大的恒星,是如何演义出传唱千载的乡村爱情故事的。

 

谁料,有贴心好友风风火火送来吴军博士的《智能时代》一书,说好好读读吧,这是今年罗胖推荐的重头力作,再不抓紧看就要被淘汰了!

 

哎呀,谁愿意被淘汰?所以牛郎织女先放一边,打开书,立刻看、抓紧看!

 

看书前先仔细欣赏一下罗胖的推荐,以助读兴。嗯,不愧是名嘴,果然“有种、有料、有趣”!

 



 

看这话说的,够撩人吧?

 



 哇,这本书能告诉我们如何参与凯文凯利只是有能力描绘的未来?它是一本魔法书吧?


貌似罗胖为推荐这本书蛮拼的,为取悦吴博士,完全不顾及凯文·凯利的感受,更遑论我们这些KK粉的了。

 


 

——等等,我读书少,没太明白这句是什么意思?整个人类文明的板块,怎么就被一劈两半了?既谓之“板块”,应该是平面的,指同一时期人类各种文明的共同体,那这被劈成的两半将各是什么?哦不,既然定性为“大变革”,那应是指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历时性考察——就是说,劈人类文明的长河?那“抽刀断水水更流”,又怎么讲?


嗯,别急,下面可能有答案。

 


 

这段的信息量更大,我脑子好乱!


结合上下文,这个龙门,应是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过,门槛的高度,不是指懂不懂,其实当下很多人都已认识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我们理解事物的时代技术背景,都已努力去跟踪和弄懂它,所以不会只有2%的人能懂——翻到《智能时代》的相关章节看,确实,似指的是从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研发、并将以此掌控世界的那少数人。


怎么,未来世界的发展要走上这样一条独木桥吗?——上帝都没给进天堂的人数设定指标呐!还有,若说从事这方面的研发,算是有追求、有财富、有尊严,还说得过去,但只有如此才活得有意义吗,否则很难有意义、有价值?——真牛!剽悍地回答了人类的一个终极追问—生存的意义。

 

还有,吴博士的判断:“稳定社会状态里的二八法则都不再适用,只有 2% 的人能够完成跨越,其余 98% 的人都可能陷入或迟或早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担忧。”振聋发聩!但从何得来?


是从二八定律跟进一步引申出来的吗?从20%变为2%,跨度太大了吧?翻书看看,似乎吴博士是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得来的,说机械化、电气化和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美国农业工人已占不到劳动力人口的2%。


细想觉得这推论不那么令人信服,但又说不明白究竟哪里不对,相信其他看书的人会比我明白。

 

再看这段:

 

 


“多年以后,我们回望,”这个看懂了,貌似仿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篇的句式,因被借用滥了所以眼熟。只是疑惑,人家老马用于回忆的句式,罗胖借过来预言未来,也成么?

 

下面的就不太懂了。所列的三段信息,且不论是否零星、微弱,关键是它们怎么就是2016年最重要的事件呢?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这条异议不大,但另外两条,即第1、3条呢?三条究竟怎么拼接?


翻看吴博士的书,发现他其实只提了前2条:一是明斯基去世意味着人工智能第一阶段的努力落幕(被罗胖换成了“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二是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标志着一个新的智能时代的开始。嗯,这个结论是令人信服的。


敢情第3条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的断言,是罗胖加进来的私货。固然够耸人听闻,但却经不起推敲好不好?看看凯文、凯利、马化腾他们的思考,万物互联的趋势绝不会终止,将继续加强和深化,怎么可能下半场就剩下20年了呢? 

 

还有:




嗯?使人这个物种本身发生巨变?不是变化,还是巨变?


问题是所列举的几个例子,没听谁说过它们是从物种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呀?不明觉厉!

 

最后,罗胖宣布:



 

讲真,阿尔法狗都已经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了,你才意识到要通过这本书了解人工智能,并相信这能帮助你一跃而成为那掌控世界的2%?


恐怕希望不大。不过,如果听罗胖的,你倒是还有希望成为手快买到这本书的前2%的人。

 




以上皆为戏言!!

 

读书当然不能这么胶柱鼓瑟。只是想以此形式说明:权威、名人,都不是用来崇拜的,而是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书而请他们成为我们提高自身思维能力的陪练。阅读时,需要拿着一个“风月宝鉴”——正面训示“开卷有益”,背面训示“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两天,从头至尾——当然并不总是逐字逐句地读了吴博士的这本《智能时代》。读书嘛,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碰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很早就从其他各种技术资料或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中,努力拼凑其未来发展的图景,所以这本书倒并没有给我惊艳的感觉。反倒一翻开还被惊着了:给Google、IT、IBM加中文注谷歌、信息技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那么该书的预期读者是谁?连这几个词语都需要注释才能明白的读者,会如罗胖说的那样读了本书就成为那2%吗?

 

抛开这点不谈,本书还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和予人启迪的书,其中写的最好的是前言及“大数据和机器智能”、“思维的革命”、“大数据与商业”3章。原来对此领域了解不多的人,恐怕需要反复读才能真正理解,同时也需要有量子力学等的一些基本知识。

 

不过,此书的一些结论似乎也还有进一步想象的空间。比如:


前言里说,机器运算能力的提升是指数级的,而人类智力能够做到线性增长就不错了,因此一定存在一个时间点,在所有的棋类比赛中智能机器都会超过人。


——我相信会是如此。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神经科学领域也没闲着——那被一些科学家预言将引发信息技术之后的另一场革命——一直在尝试理解人脑的认知机制,探索能不能给人脑外挂机械部件,扩展其能力。所以,畅想一下那情景:将来更聪明的阿尔法狗能缩微到分子级,普罗大众都能给自己的大脑随便加装几个……谁怕谁?

 

人工智能固然是正在来临的这场巨大变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并不是全部。正如一些科学家所预言的,真正的革命将发生在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神经科学、生物技术的交汇处,其实也就是凯文。凯利在其《失控》中所说:人造物表现得越来越像生命体,生命变得越来越工程化。

 

所以我们永远都需要把目光再放开一点。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发、原创、编辑或评论的文章,版权为慕客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要取得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