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经典】本以为只是女文青自伤身世的小清新,原来竟是美国文学史上令众大师折腰的顶峰之作
【总第27期】
本以为只是女文青自伤身世的小清新,原来竟是美国文学史上令众大师折腰的顶峰之作
艾米莉·狄金森
12月10日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1886)的诞辰纪念日。
假如问我,最喜欢的诗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拉辛;假如再问最喜欢的女诗人是谁?我会犹豫一下,因为几年前肯定是狄金森,但现在却有另外两个名字。虽然如此,狄金森的诗却是我遇到最早、阅读最多和最细,也是对我的精神成长乃至语言表达习惯影响最大的。
当我还是南开大学一个钟情小清新的理科生时,常喜欢溜进学校图书馆,借一两本文学小书,临睡前翻翻放松心情。有一天,江枫翻译的《狄金森诗选》因其惹眼的浅绿色封面、每页空白多于字句的版式而被我挑中。
那时候读书没人指点,不知如何挑优劣,也不懂什么有效果的阅读方法,反正也不为炫耀,所以连书的前言后记都不看,就是傻读核心内容而已。
当然首先关注的是表达情感类的诗,毕竟那个年龄(你懂的!),加上当时认为诗就是言情嘛,所以最喜欢下面这类:
暴风雨夜,暴风雨夜!
我若和你同在一起,
暴风雨夜就是
豪奢的喜悦!
风,无能为力——
心,已在港内——
罗盘,不必,
海图,不必!
泛舟在伊甸园——
啊,海!
但愿我能,今夜,
泊在你的水域!
以及:
我碎步急走过堂屋
我默默跨出门洞
我张望整个宇宙,一无所有
只见他的面孔!
貌似简约含蓄,实则热烈奔放,形式也很奇特地,有木有?而且,仔细品味并想象那场景,更觉言有尽而意无穷。翻译本会减损诗意,感谢江枫,他高超的技艺使我读这惜字如金的诗,体验到的却是苏轼赞陶渊明的那种“质而不枯”的丰美,以及“大自然的丰姿丽质”“像巴蒂兹的新货,刚到”的活泼、新鲜。
这其实只是初读的感受。后来逐渐发现,狄金森更多的诗,有一种奇特的情调,让我总是觉得没全懂,需要揣摩再揣摩,十分烧脑难受,却又放不下。所以我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去买了一本,随时可以看,可以做记号。这本薄薄的诗集,似乎变成了我的思维训练手册,狄金森总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分分钟把人拎上云端,与太阳比肩,又掷向大地,化为鸟语花香;语言表达又十分曲折,真理歪着说;令人称奇地大量运用破折号,不合语法……阅读的体验,甚至都不能说是纯粹的愉悦。我不明白何以如此,因不是专业研究者,所以并未多想,只是心存着疑惑,有空就反复看,有时还模仿她到处都用破折号,也不正经说话,试图像她那样用熟词表达出石破天惊的新趣味……
只是始终没想到去了解所读的狄金森是何许人也。直到几年前,偶然看到一份杂志上发表的介绍狄金森生平的文章,才想起去翻看我那本诗集上江枫的前言,呀,原来她有这样传奇的人生和杰出的成就!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将近午夜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 1886年5月15日黄昏在昏迷中离去。她二十五岁即弃绝社交,修女般闭门不出,终生未婚,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但知道她写诗的人并不多)。她生前创作1800首诗和1000多封信,仅有8首诗作经编辑大幅度改动后公开发表,作品都是在她死后由亲友整理出版。
狄金森墓碑
狄金森博物馆
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的派别之见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伟大诗人地位已经牢固确立。有人断言,她是自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对人性的探究而言,甚至把她与莎士比亚和但丁相提并论。由于诗作被译成了各种文字,狄金森可以说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拥有读者和研究者最多的女诗人,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敢情我当小清新私下宠爱了这么多年的她,竟然是美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顶峰级大师啊?!
惊喜之下,就去找所有关于她的书来看。当我读了美国当代文学百科全书式的批评教父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中为狄金森专设的一章《艾米莉·狄金森:空白、欣喜、暗者》后,心中的疑惑总算消失了。
布鲁姆评价她说:“除了莎士比亚,狄金森是但丁以来西方诗人中显示了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作家……在她魅力的顶峰前我们遇到了最杰出的心灵,这是400年来西方诗人中绝无仅有的。”“批评家总是低估她令人吃惊的智慧深度。……她的诗作令人困惑,我们困惑不是因为她独特的魅力,而是因为她思想的力量。我不相信任何批评家能够充分地应付她的知识诉求,我自己也是如此。” 布鲁姆承认自己在不同时期教授她的诗歌,都觉得十分头疼,因为其艰深超出了自己的极限。――原来人人读她都觉得烧脑啊!
哈罗德·布鲁姆
狄金森超乎她的时代,以其重新命名世界的力量影响了20世纪的埃兹拉·庞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卡尔·桑德堡、华莱士·史蒂文斯、罗伯特·弗罗斯特、E·E·肯明斯、哈特·克莱恩、T·S·艾略特等一大批杰出诗人。但狄金森所创造的方式,别人却始终难以模仿,即时那些热情追随她的人,也无法达到她的缜密智慧。
下面这首诗(此处引用的是本人更为欣赏的蒲隆译文,《西方正典》中的译文略有不同,有兴趣味的朋友可以找来对照着看),布鲁姆评价为“美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了真正的美国式崇高。
我无法获取的色彩——最美——
这种颜色微乎其微
我难以在街市上展示——
用它换来一个基尼——
如此精致——无法触及的行列——
光艳璀璨
像埃及艳后的侍女——
在天空——屡屡显现——
那些主宰的片刻
灵魂的偶遇
并且馈赠某种哀怨
太过精细——欲言又止——
热切的目光——望穿山水——
仿佛那里正好藏着
某种秘密——它们前进
像四轮马车——却在马甲中隐匿——
夏季的恳求——
冬雪的——又一种调笑——
以薄纱掩盖奥秘,
怕松鼠——知道——
它们无束的举止——嘲笑我们——
直到受骗的双眼
高傲地闭起——在坟墓中——
以另一种方式——观看——
布鲁姆还认为狄金森可以被称为“作为思想家的诗人”,她这首诗的深刻性和辩证性足以媲美尼采和弗洛伊德的散文。尼采《权利意志》中的那些警句写于狄金森创作高潮期的一代人之后,甚至可以看作是对这首诗的一种解读和评价。
对狄金森的大规模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本专著问世。有关诗人的传记,扑风捉影演绎出来的小说喜剧层出不穷,如2016年2月柏林电影节上映了英国导演特伦斯·戴维斯创作的一部艾米莉·狄金森的传记影片《宁静的热情》(A Quiet Passion)。
狄金森传记电影《宁静的热情》片场
虽然向她这位柔弱女子顶礼膜拜的,多是重量级的男人,但我却更愿意向女孩子推荐:假如在你们心灵最善感的年华肯下功夫读狄金森的诗歌,一定会受益匪浅。多年来,每当看到有人宣称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要舍得花钱给自己买最贵的化妆品以确保驻颜冻龄时,我就想会到简衣素颜的狄金森,手执一支萱草,去会来访的朋友,轻道:“这是我的自我介绍!”―― ——这存于历史的永远年轻的曼妙姿态!
但是读她,却不要因她未婚独居一生而引发才女总无俦的伤感,而要留心体会她的诗“如针尖上的波涛,强大的感性和绝对的智性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的魅力;从她非凡的认知力量和修辞的灵活性中,学会另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学习她像其他女性挑选珠宝、修饰妆容那样刻意地锤炼每一个呼吸清晰的不死的词语……若此,则将会变得如她诗中所说的那般:
“他饮食的是珍贵的文字——/
精神因此健壮英——/
他不再觉得自己贫困,/
也不知道他的身躯就是尘土——。”
跳出时间之外,永远丰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