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慕客茶会】大学如此强调学生的技能培训,真的好吗?

王涛 MOOC 2022-08-02

【总第85期】


大学如此强调学生的技能培训,真的好吗?


最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技能没那么要紧》(SkillsDon't Matter)(原文链接: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views/2018/02/23/skills-disconnected-academic-programs-shouldnt-matter-colleges-opinion),指出大学不应当过度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看后心里很受触动。因为我有一位数学、物理极优秀却偏科的小朋友,几年前因高考失利而进入一所并不算差的211大学的软件学院。第一学年,学校开了不少数学、物理的基础课,他兴致勃勃冲劲儿十足;从第二年起,主要开设实用型课程,每学期都有10来门,C++、JAVA等语言之外,连Photoshop、Flash、3DMAX、Unity3D等都上来了。从早晨上课到晚上,考勤又严,作业一大堆。这位小朋友周转于在各类技能培训课堂上,很快蔫了。

 

作为过来人,深知一个将来投身软件行业的人在大学期间学这么多具体的实践性课程,意义不大甚至是浪费时间。因为各类编程语言、应用软件,不过是“器”而已,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等才可以称为“术”。那么学校如此设计,意图就很明确了:面向就业。应当承认,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管理方式,能保证哪怕是资质稍差的学生,只要学好一门课程,哪怕是PS呢,本科毕业后就能直接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虽然近年来在就业市场极为严峻的形势下,很多人撰文批判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大学毕业生往往多理论而少实践,造成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问题,然而,我仍然无法赞同类似上面所述那所大学的做法:把大学的使命简化为保证毕业生获得某种技能、可在当下找到一份工作,真的是正确的吗?



当然这决不是否认技能、“器”的重要性。技术已经广泛、深刻渗透进今天的经济与社会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成为各类艺术的内在肌理――不信你看,音乐、戏曲舞台、电影……,仿佛都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接受技术的加持。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招募到具备特殊技能的员工并持续开发他们的技能当然是十分重要的。高校适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很有必要,但却不能喧宾夺主,因为这些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无关,或至少不是全部,甚至不是主要的。发展工作技能是必须的,但仅有一般的具体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技术发展是如此之快,一种有用的技能很快就会过时。时代变迁最先淘汰的就是“器”的层面的东西。



据报道,2014年LinkedIn的十大工作,如社会媒体实习,iOS/Android开发者、云管理、大数据架构师、UI/UX设计师等,五年前还不存在;而2017年进入小学的孩子们中,预估有65%最终将会从事那些尚未出现的工作。有专家还称,不久的将来人们有可能活到150岁,职业生涯则可能持续80-100年。谁也预见不到这样一个漫长而动荡的工作生活,需要准备好什么必要的技能。唯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职场中表现好的将是那些不断学习、持续升级其知识和技能的人们,而且学习与工作将紧密交织在一起,做中学、学中做。

 

假如一个大学生在有限的4年高等教育期间,只是掌握了一些适应当下的具体技能,他或她如何能够适应未来频繁的学习生活呢?毕竟技能不等于技术,如果不能超越具体技能的“器”的层次,而领会技术的根本思想、原理、方法,他们将无法快速学习、不断成长,灵活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以很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们倡导的通识教育角度而言,大学还应当更进一步,培养其学生具备超越技术、接通人文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这才是自由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具备这样能力的毕业生,才有可能在未来从事真正的创造性工作,过有价值的人生。



回顾自己近30年的工作生活,深知精湛的技能在具体的环境下是解决问题的“利器”,但要洞察发展大势、推高发展层次,还是要靠思想、原理和基本方法。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祝愿年轻学子们能受到更完善的培养教育――假如校内教育不尽人意,那就吸收外面的阳光自我成长!

 

作者简介:王涛,“新维学习空间站”、“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新维大健康空间站”等“新维系空间站”未来智慧教室、共享教室的规划、设计、实践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产权及免责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发、原创、编辑或评论的文章,版权为慕客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要取得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了解在线教育,

握MOOC国际发展前把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