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政遇见对分课堂
一、跟岗学习情况
2018年5月,我在复旦大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对分课堂”跟岗学习,有幸师从对分课堂理论发明者张学新教授,跟岗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期间进入张学新老师的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认知神经系统”课堂、上海电机学院陈瑞丰老师的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听课观摩,以学生的角度和学习者的角度切身体会对分课堂教学的流程和教学效果,收获颇丰。
在张老师的课堂我以学生的身份直接参与小组讨论,接受课程学习,切身体验对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陈老师的课我主要以观摩者的角度体会对分课堂的授课模式、教学效果。经过参与两位老师不同风格、各具代表性的对分课堂教学我对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有了自己感受和体会。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改变了课堂僵硬和单一的氛围,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活跃,师生交流顺畅,体现了对分课堂倡导的有温度的教育和有效的教育,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教学方法。特别针对思政课教学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应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亦或许可以带来一次真正的质的转变。
二、对分课堂学习收获
虽然两位老师都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方式,对分流程、课程时间分配都相同,但是也有比较大的区别,体现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1、课堂体会:作为这一方法的原创者,张老师的课堂注定是一种境界:教师水平高,学生素质好,小班授课。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条件都是普通院校和普通教师可望不可及的。张老师的课堂更像是一种对话,温和的碰撞和交流。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走下讲坛,却走向神坛,这种境界当然是由张老师的专业实力和个人魅力决定的。
在课堂上,每个讨论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在一种放松和舒服的状态下讨论和学习,师生完全没有距离感,学生不需要面向老师和黑板,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倾听每个小组的讨论,观察每名学生参与状态,给予每名提问者肯定和赞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都很简练,没有长篇大论。
小组讨论积极、热烈,每一名学生都能对其他同学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一种非常有能量的学习氛围,讨论小组充分体现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较高境界。在进入张老师的课堂前我对小组讨论多少还是有点质疑:学生讨论时会不会漫无边际或纠缠不清?而事实上学生紧紧围绕上一节课的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没有消化的知识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归纳总结后作为小组问题提交。学生的交流很充分,提出的问题非常有创新性。能够感受到每名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基本都消化理解了,对学习资料的内容也非常熟悉,课后一定是做了功课的。请教张老师后得知,课堂讨论的前提是学生完成了课后读书笔记和作业,而这个作业就是“亮考帮”。针对这个问题我与讨论小组的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学生谈到,作业中最难的是“考”,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提问题也检验了学习的效果。对分课堂满足了青年人愿意表达思想、展示才华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促进了独立思考。
对比张老师的课堂,我更想给陈瑞丰老师的课堂点个赞。我非常了解普通本科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大班授课、抬头率低,学生心有旁骛,思政课堂成了写作业的课堂。即使在复旦大学的课堂我也看到了存在个别学生旁若无人的写作业,不听课也不记笔记,还没有教材的现象),这是高校思政课堂存在多年的普遍问题。
但是在陈瑞丰老师的课堂上,尽管大班、大教室授课,讨论小组也是就近原则,远远达不到复旦大学那种学生围坐在一起,真正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小组讨论仍然很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发言和老师解答上,几乎没有做其他事情的学生,更何况学生的提问都很有深度,仅这一点就能我让真诚地给陈老师点赞、给对分课堂点赞。
2、关于精讲:对分课堂要求精讲和留白。如何精讲,我还是很困惑的。在张老师的课堂我有了全新的体会。张老师利用45分钟的时间把一份40页的内容全部讲完,讲授完全依据材料。令我自己都惊讶的是,即使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这门课程 ,从来没有了解过认知神经科学的人竟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个框架式的印象,还能有一些理解和留痕。这种精讲方法避免了脱离教材、知识碎片化的弊端。张老师告诉我这是导读式精讲!!!
陈老师精讲还能看出传统讲授的印迹,她会把理论讲解清楚明白。陈老师介绍说,她的精讲主要是围绕一个最核心的原理或知识点,讲明白讲透彻。与核心内容相关连的知识点学生也就能够自已学明白。 我认为这也是很有道理的,马原在各类考试中都必考科目,而且要求标准答案,这要求学生在这一门课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标准化的。
陈老师精讲的引入方式很精彩,她通过一小段一小段的视频导入的方式,每一个现象化的视频背后是一个课程内容包含的原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感受性,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三、其他学习和收获
在复旦大学期间,我进入学生课堂听了张奇峰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班课以及陈果老师的《思想道德与修养法律基础》小班讨论课;参加了8场学术讲座和报告:臧志军教授的《政府和部门的再记忆,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系列学术讲座:汪兴福老师的《马克思的普遍主义》、张双利老师的《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王凤才老师的《legalitat 和 legitinitat的翻译和理解问题》,鲁绍晨老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吴猛的《马克思的“否定”的概念》,丁耘教授的《校训——解释与反思》以及文学与艺术的对话——话剧《平凡的世界》主创进校园。
从张老师的课堂到这些学术讲座,我切身体感受到复旦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的学术争鸣。复旦鼓励思辩、接受质疑,老师们学养深厚、平和低调;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激情,代表了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和最有活力和创新的群体。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更感到我也是有责任和使命的:能够接受一流大学一流教育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也许还在我们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教育者身上。如果说培养一批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成世开太平”的人才是“双一流”学府的教育使命,那我们的责任就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良好品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普通劳动者,这个担子不见得轻松!
作者:牡丹江师范学院,葛翠茹
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活动要求,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探讨利用对分课堂来帮助破解思政课教学的相关问题,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张学新教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会议定于2018年6月2日(周六)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图书馆616会议室举行,为时一天。上午为专家报告,优秀案例分享,下午按思政课程分组研讨。
诚邀上海和全国对分课堂实践教师,关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院长等教学管理人员,和思政教育专家,一起分享、交流对分课堂相关的经验和成果。
线上直播观看方式:
· 识别二维码进群,活动开始前一周工作人员会将直播二维码发群里,扫码即可看直播;
· 操作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进群——扫直播二维码——看直播
长按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详情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