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慕客茶会】关闭广播,打开书页……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139期】

 

关闭广播,打开书页……


最近在读一本书:全球顶尖的算法问题专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佩德罗·多明戈斯所著的《终极算法》



虽然有不少人吐槽这本书翻译得相当糟糕,但我读起来觉得还好,似乎并不影响对书中思想、观点的理解。若有人确实遇到过多的理解障碍,我猜恐怕不一定是因为翻译的问题,而是自身的数学、逻辑、计算机等知识储备不够所致。这并非臆断,因为学数学和计算机出身的我,在阅读时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还另网购了2本贝叶斯分析的书来重温补课呢。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读得很慢——很多地方需要停顿下来思考和揣摩,因此得到了很多启发。数学、算法、人工智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很久以来我就一直在努力从各种著作、技术资料乃至新闻报道的只言片语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像不断变换着信息片断来拼图一样,在心中构画其发展的前景。而此次阅读,使我得以把自己之前隐约有所意识却并想透的很多问题、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所以感受到了极大的兴奋和欣悦。

 

(阅读中把书页折成了这样,生怕做一种记号不足以再找回来)

 

例如这些话:


“米开朗其罗说过,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从大理石块中看出雕像,然后将多余的刻掉,直到雕像的形状显现出来。同样,算法排除计算机中多余的晶体管,直到出现想要的功能,无论是客机的自动驾驶仪,还是皮克斯的新电影,原理都是这样。”


令我深有同感,因为我曾在本MOOC公号所发的“总第35期【致敬大师】那个把灵魂从顽石中解放出来的人......”中也引用过类似的表达:


诗人们赞叹:“这些顽石是创世主专为雕塑家所准备,这些不朽形体的长眠,等待赋予生命者的出现。”“喘息的肉体、禁锢的精神,由錾刀一下一下裁剪,缓慢地显露出腰身。”米开朗基罗说:“其实这型体本来就存在于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还有,作者在《终极算法》的扉页上引用的爱因斯坦的话:


“所有科学中最重大的目标就是,从最少数量的假设和公理出发,用逻辑演绎揄的方法解释最大量的经验事实。”


以及写在正文中的话:


“人们常说,你没法真正了解某样东西,直到你能用一种算法将其表达出来(理查德·费曼曾说,如果我无法创造某样东西,那么也就无法理解它”)。方程式对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来说就是谋生工具,而这也仅仅是一种特殊算法。…….在科学的任何领域,如果某个理论无法用算法表示,那么它就不是很严谨。”


都恰恰道出了科学、算法之所以令我长久着迷的真正原因。

 

此外,他在书中关于类比有精辟的阐述:


“类比是推动许多历史上最伟大科学进步的动力。当达尔文阅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时,被经济和自然界中生存竞争的相似性触动,所以有了自然选择理论的诞生。波尔的原子核模型是由将模型看作微型太阳系、将电子看作行星、将原子核看作太阳而产生的。克库勒也是白天做梦梦见蛇吃自己的尾巴才发现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

 

类比揄有着突出的知识谱系。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相似律中就表达了这一点:如果两个事物相似,其中的一个想法会触发另外一个想法。诸如洛克和休谟之类的经验主义就追随这个规律。尼采说,真理是一支由暗喻拟人组成的队伍。康德也是其中的信奉者。威廉·詹姆斯认为:“这种意义上的一致性是我们思想的支柱。”

 

这些阐述,既印证了我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认知体验,又使我有了新的感悟,启发我顺着这一思路继续深入,探索在学习空间站建设中加强可激发类比、联想的环境要素,从而促进学习效果。

 

其他还有很多。这种因阅读、沉思而产生的欣悦,让我想起几年前阅读凯文·凯利的著作《失控》中的一些话所产生的类似体验:


“不稳定性是自然界生物类型丰富多彩的原因,不稳定的自然力量是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生命往往劫持它所能接触到的物质并把它复杂化。经由某种离奇的术数,生命向这山谷注入的活力越多,它给未来生命创造的空间就越大。”


“生命会进化出别的形式,在目前看来并不适宜的环境中繁盛起来。一旦生命的某个变体在某处有了一席之地,生命固有的改造本性就会着手改变环境,直到适合其他物种的生存。”


 “为何生命能不可逆转地征服物质?为何心智能征服生命?”


“宇宙就像在我们周边展开的沃土,准备好等待心智的种子萌芽、生长。或迟或早,心智终将践行传承。”

 

 

为什么《终极算法》和《失控》这类书中的阐述或论断令我沉思、从而收获明晰和欣悦?因为它们传递的是作者深入探索过一个领域后的真知灼见,每一句话描述的都是他们沿途所见的真实风景,或对所到之地之形势,以及起于青苹之末的一丝微风的敏锐判断。

 

与这种阅读体验形成对比的是,我一段时间以来收听订阅的付费知识服务。(哪种付费知识服务?嘘,别追问细节!)大体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每天开车时间挺长的,好学如我,当然想办法要把途中的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所以就选择了收听付费知识广播。

 

开始听起来很兴奋,仿佛被打了强心剂,产生了强烈的幻觉:“知识”竟然如此唾手可得,刚知道了薛兆丰的经济学,又了解了古典的超级个体……每天一节课,月月跟进新领域!

 

但过了一年多后,却发现收获的娱乐多于真知。为什么呢?像这种泛而不精的知识,作为谈资在朋友圈炫耀是很不错的,但对于培育批判性思维来说,却似乎有害有益。毕竟,谁会是全知、万能的呢?因此每天推送的所谓新知,往往可能不过是某个人把自己刚知道的一点知识,注水——充满夸张的断言、“创造”的伪概念、不合逻辑的飘忽的推论等——后,兜售、灌输给你,让你不断膨胀,仿佛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见了全世界,而事实却是,世界投向你的真实光芒可能已被遮挡。

 

既然想在获得真知方面避难就易,也就别奇怪会离真知越来越远。熊十力先生早就教导:“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叔本华也说:“不管你学识如何的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维咀嚼消化的话,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诚哉夫子所言!

 

所以,经过最近阅读《终极算法》一书的美好体验后,我果断停止了持续一年多的每天开车途中的付费知识收听。拒绝“浮泛知解”的灌输,而宁愿让大脑处于闲暇状态,等候灵感的涌现。

 

王涛

“新维学习空间站”(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合作)、“新维大健康空间站”(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联创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合作)、新维国学空间站(福建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合作)、智慧党员活动室等“新维系空间站”设计、规划和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新维空间站相关业务联系:

刘老师 13901311878

孙老师 17316022016

邓老师 17801126118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啦

快把“MOOC”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日好文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翻译、编译的原发文章,英文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本中文译文署名权归本公众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