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界眼中的教育技术
上周,知名公号MOOC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新时代教育技术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教育部撤销部分高校“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反思》引发业界热议。
文中提到,全国有13所高校撤消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其中不乏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名牌大学。
文章中提到的一种的现象——“相关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终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点逐渐衰落”,让初次踏入教育领域的我,多少有些惊讶。印象中,这些可是国内一流的和顶级的大学啊!他们都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人才”来,这说明,我们对于“教育技术”这个专业的理解和认知,一定是有些问题的。
那么,同样一件事,大洋彼岸的美国教育界同仁,是怎么看待和理解的呢?为何没有听说美国教育界有这种“衰落”和“撤销”的现象呢?
好奇之余,我认真研究了一些美国教育界对于“教育技术”的观点和认知,发现真的有些不一样,可以说是——别有一番天地。
百度百科上解释“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目前国内普遍认可的教育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而在2017年,AECT 对于这一定义进行了第二次更新: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best practices to advance knowledge as well as mediate and improve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strategic design,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策略性设计、管理和运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和资源,研究和符合伦理地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举措,以达到促进知识增长与协调,绩效提高的效果。)
从这几种定义中,我们看出,我国的定义中明确提到了技术,而美国的定义则并未出现技术相关字眼。而有趣的是,中美教育界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仿佛也与这两个定义一般,对技术的强调很有差别。
美国教育技术人士就曾对教育技术的称谓存在分歧,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应该关注“教育”还是“技术”上。随着不断地探索,他们发现,教育技术不能单纯地追逐新技术的应用,而要了解学习者、学习情境和学习目标。这个而过程中,硬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利用的好就起到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于是技术从硬技术逐渐进化到软技术,教育技术领域也基本达成共识,“技术”不仅指硬件或者媒体,更包含了教学方法、经验和技能。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Vanessa Dennen教授接受访谈时表示“不要让新技术主导教学设计过程,而应该以教学设计为主导,不断回归到学习者本身,需要知道技术该怎样支持学习过程”。再次表明美国教育技术领域专家认为教育技术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技术只是辅助和支撑工具。
在应用层面,美国教育界同仁对于技术的使用效果,也是非常审慎的。过去几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创客,这些新兴的学习方式在国内大热,甚至有人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即将消失,人们将利用技术开始自主学习,获取任何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洗礼,这一看似盛大的波浪逐渐归于平静。这些众多新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似乎并没有取得人们想象中“神奇的学习效果”。
这一现象不禁引人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有形的技术对于教育技术很重要,因为这些有形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和革新,然而这些有形的技术却不是最重要的,如Bishop所说:“其实在发明翻转课堂、在线学习这些名词之前,我们已经在使用这些方法学习了,仅仅把学习材料放到网上并不能构成学习环境,仅仅把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电子化不可能产生显著的学习效果。”犹他州立大学荣誉教授、著名教育设计专家和教育心理学家M. David Merrill教授也指出——“网上学习很方便,节省时间,但是遗憾的是,把学习材料发到网上变得越来越容易,然而教学质量却越来越差,很多课程不能满足教学基本原理,结果就是很多课程没有任何质量可言”。
因此教育只有技术不可行,只有学习资源也不可行,学习资源与技术简单结合还是行不通,因为缺失了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不是单一存在的,单纯地设计一个教育环节并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有个名称叫instructional systems and technology(教学系统和技术)。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我总是有些不解,教学系统到底是什么?是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还是教学人员?现在我理解的教育系统,就是一个教学生态环境,它涵盖了教学相关的很多点,这些点连成线,再连成面,最后构成了一个正常运转的教学系统。教育技术工作者就是要设计出框架,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把这些分散的点依照一定的教学原理串起来,从而达到理想输出的效果。
这些点有教学大纲(Syllabus)、教学计划、课堂组织、学习环境设计、学生兴趣的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绩效考核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辅以当前的各种技术,再串联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好的教学生态,才能构成教学系统与技术。所以美国同仁眼中的“教育技术”,应该是——利用硬技术(如当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AR、MR等技术),支撑软技术(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两者互相作用,彼此助力,最终使整个教学系统如行云流水般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特别重视教学系统化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是另一个重点主题。美国同仁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要想有效,环境的改变和重新设计有可能是重要因素。因此,他们把学习环境设计作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我国,学习环境设计进入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处于还未开启的状态。但幸运的是,我们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室联网,将全面改变学习环境设计现状,带来全新的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场设计解决方案。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室联网常识。室联网(Internet of Xroom)是以学校教室为核心,扩展到企业会议室、图书馆、社区场馆、楼宇场馆、咖啡馆以及家庭客厅空间等教育和学习的空间,实现互联互通互动的教学、学习、培训网络。智慧教室改变的是小环境,室联网则营造的是大生态。室联网不仅要把教室智慧、联动起来,而且要让校企联动起来,通过连接涌现未来教育,让学习真的发生,让教育真正变革。
目前, 国内对教育技术的认同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还有教育技术就是技术的认知偏差。但事实上,技术只是一个过程中的工具。例如,室联网是技术吗?是的,但不是教育技术的全部。我们把它作为技术工具,利用它来营造、改善一个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学习场,而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理念,设计、平台建设等都是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同时,教育技术领域对教学系统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对每一门课,甚至于每一节课的具体技术手段比较倚重(如慕课与翻转课堂),对于学习环境的理解还相对偏重于技术。我们必须清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支持学习环境设计的技术既是教学系统和技术,又不完全是,所以从全局角度出发,系统架构教育,让教育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呼应,最终为学习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其实不止在国内,美国教育技术的社会认同争论至今已持续四十余年,专家认为教学设计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不论教育技术这个词看起来如何与技术相关,这个定义如何解释,我们必须明确,教育技术的本质就是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它的本质不能被曲解和改变。而教育的核心是“学”,那么教育技术就应该围绕“学”展开,为“学”服务,万变不离其宗,才是正解哦!
我是陆岩,隶属于新维智慧教育研究院,初入教育技术界小女子一枚。我会继续介绍美国教育界关于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方面的经验和文章,欢迎业内人士多多赐教!
新维智慧教育研究院,是一个倡导教育情怀与智慧的机构,我们的价值观是——
让我们的教师有智慧,懂教学;
让我们的教师有情怀,懂热爱。
我们愿意与广大教师一起携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新维空间站相关业务联系:
董老师 15210808569
琚老师 15210770713
更多资讯
| 新维空间站简介
新维空间站是新一代智慧教育和智能教室的一站式集约化解决方案,是在教育部20多年教育信息化规划和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凝练而生。其核心是弘扬传统,重构模式,让广大老师在不改变传统教学习惯的基础上,实现大场景智能支撑和大数据分析助力的沉浸式教学。
利用三维信息技术构建教学环境的“三化”:以大屏幕互动为支撑的跨区域大课堂场景化(沉浸思维);以效率为核心的课堂游戏化(游戏思维);以表情、行为、笔迹、语音等自动识别、分析为基础的智慧化(大数据思维),用“三化”智能诊疗教学过程的“三率”(到课率、抬头率、互动率)问题,真正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重构传统,激活课堂。
通过世界首创保护视力的250寸新维海板实现无穷大面积的自然书写和线下线上教学的自然融合,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新维小脸色等智能化应用自然量化和实时呈现课堂教学的核心“三率”,通过自动识别作弊预警系统实现智能化考场监控,有效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通过行为、表情、笔迹、语音等自然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教学过程非防御状态下的自动实时评测评估,为教学的精准减负提供高效的支撑平台。
新维空间站是高度集成的智慧教室新生态,基于下一代虚拟学习环境平台(VLEs),实现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异地实时教学模式。空间站提供开源开放的MPOC(MOOC+SPOC)平台,支持互联网无线投屏、互联网视频实时互动、AR互动、智慧纸笔交互等多样化交互手段;通过智能录播、课堂智能感知和多屏联动、虚拟现实(VR/AR/MR)等技术,实现异地实际时并班教学模式;依托深度学习、云计算、自然大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技术,集成融合教育教学管理、富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和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不同模式的公有云学习空间,亦可为教育机构提供智慧教育空间站和私有云。
新维空间站的配套移动终端APP,具有教师、学生、管理者三大功能版本,登陆后自动识别用户身份,匹配不同权限的功能版本,为不同身份用户提供简洁、精准、高效的支撑和服务。
首个“新维空间站”自2016年5月28日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启用以来,经过近万名学者专家的高频参观和反馈,几十所各级各类学校的深度参与和体验,以及数千名校领导的指导,已经在很多校园和企业深入使用,例如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新维大健康空间站”、奔驰公司“培训中心”、武汉轻工大学“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新维空间站”、福州大学“新维空间站”、中关村“新时代讲习所(智慧党员活动室)”等。
“新维空间站”,课堂教学的所有过程均通过信息终端进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语音识别、笔记分析、表情识别等功能,实现对自然教学的大数据记录,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学习效果实时评估;通过自然纸笔输入和多模式电子终端提供全数字入口,支持多终端移动学习……从教育过程到各类教学设施、学习工具均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全部学习资源都数字化地存在和产生,而整个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却再次以模拟的连续世界面貌出现,技术手段不再是教学者、学习者进行正常教与学活动的障碍,教与学回归本体。“新维空间站”还将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屏幕、每一个人都联动起来,从而让心灵和智慧联动起来!这一突破旧有思维定式、在新的维度上对未来教育形态的探索,打破了“鸽子笼”式的教室与教学模式!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