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惠金融高冷吗?“英雄联盟”模式的可持续价值

央观君 看懂经济 2019-05-02



文 | 央观君


普惠金融在很多人眼里是个又热门又高冷的话题。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曾撰文指出,普惠金融的悖论在于,在当前融资机制下,要照顾小微企业,则必须压低公众的资金回报;要提高公众投资收益,则金融资源垒大户、非普惠性问题将更加突出。直接体现是互联网金融崛起、存款搬家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涨、银行追逐高回报(泡沫高风险),实体经济部门资金链紧绷。


在普惠金融和小微信贷领域,客户需求呈现分散化、差异化的特点,再加上资金需求小额化、风险评估非标化,传统金融机构往往望而却步。因此,普惠金融成为了全球的难题。


我们以普惠借贷业务为例。在传统的借贷业务中,金融机构通常独立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部业务环节,这种“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在普惠借贷领域存在着固有的矛盾性。比如风控环节,很多金融机构是一套风控打天下,对普惠人群没有更好的办法,也无法把风险分担、转嫁出去,导致商业模式没法持续下去。


任何单一机构在任何一个环节(获客、风控、催收等)的能力局限或成本高企都会对其业务的规模化运营、可持续化增长形成阻碍,导致普惠金融业务推行受阻,难以持续下沉。


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一定程度提高业务效率,但仍然无法全面解决上述单一主体能力缺陷的问题。所以解决普惠金融难题需要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在实践中,很多公司开始尝试将借贷环节模块化,将能力短板环节开放给合作方,共同完成借贷业务。

 

  ◆  

一、借贷环节开放的几种常见尝试


1、开放资金端:联合放贷


一些资产能力很强的平台,正在通过开放的形式,补上资金不足的短板,最普遍是通过联合放贷。阿里系的网商银行和腾讯系的微众银行都是如此。这两家银行都具有场景和数据优势,资产端能力强,但因为不能揽储,缺乏可贷资金。


网商和微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传统银行做普惠,与网商和微众的差距在哪里?》中所介绍的那样,网商银行主要服务于自身生态之内的“码商”,微众银行以白名单授信的个人客户为主。


然而,他们在与其他银行合作时,都不约而同采用了联合放贷的模式,从资金端引入其他商业银行的资金,同时邀请合作银行做联合风控。通常,他们会抽5%左右的信息服务费,剩下的息差交由联合放贷的银行获取。


2、助贷模式


11年前,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市中安信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一起,开创了“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微贷款业务模式(简称“助贷模式”)。一定程度上在支持小额贷款发展和控制银行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并迅速流行开来。


助贷模式核心在于:助贷机构承担“第一信贷损失”。实际操作中,往往等同于助贷机构“兜底”。逾90%助贷机构都引入坏账兜底抽屉协议,才能吸引银行资金参与。而且在兜底模式下,银行等于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给助贷机构。


去年底《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要求金融机构的风控等核心业务不得外包、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助贷模式等于被叫停。


有少数助贷机构试图将此前的兜底抽屉协议阳光化。但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更高的助贷合作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助贷将变得无利可图。


3、金融科技输出平台


互联网科技公司近年纷纷入局金融科技,通过自营业务积累金融场景理解,提升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能力。在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的基础上,同时服务流量平台和金融机构:帮助中小银行实现金融体系搭建,解决金融机构信贷和财富管理需求,通过场景分期和贷款方式,实现流量平台的金融变现。


在BAT中,蚂蚁金服基于云计算、支付、个人信用等行业基础设施层面的先发优势,一面夯实底层金融科技,一面广泛连接多元场景,除金融领域外,还在商业消费、交通出行、政务民生和教育医疗等领域广泛发力。腾讯金融则依托微信支付广泛连接支付场景,并依托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优势,与资金方广泛开展联合贷款操作。度小满则依托百度的搜索入口优势和AI能力,对外输出AI Fintech解决方案。


  ◆  

二、堪比“英雄联盟”——全流程开放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近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下简称“报告”)以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普惠为例总结出一种普惠借贷领域的新业务模式——“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


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这种新模式,与流行的金融科技输出平台模式,理念上就不同:强调合作与整合,允许合作方有能力短板、不具备端到端的服务能力,只要在某个环节有优势就可以加入进来。模式更像英雄联盟,通过多位英雄的能力最优组合完成复杂任务。


具体来说,平台依托于金融科技,将过去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的诸多信贷环节模块化,通过搭建开放式平台,连接借款方(场景)、风控增信方(大数据风控、担保、保险)、资金方(银行、小贷),借助自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络,提高整体业务在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


🔺图片来源:央观君整理


在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中,获客环节可以联合各类主体协同进行,通过整合内外部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资源、消费类或经营类场景,多管齐下打造多维、立体的服务网络。比如在线上,互联网公司拥有独特的消费和支付场景,这些场景能够增加客户服务的入口、降低获客成本,让用户在具体的消费场景中享受便捷的借贷服务。


借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至关重要,这也要求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具备丰富业务经验并提供基础风险评估,以便资金方、增信方在此基础上完成风控审批。


平台需要与各种资金方合作,银行、小贷等为借贷服务平台提供了多种资金来源,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和资质匹配最佳资金方案。


但是,如果只分析到这里,还很难看出与金融科技输出平台模式在实操上的区别。下面我们要谈到这个模式的关键点:风险承担。


由于普惠金融人群具有风险高、波动大等特点,单一主体如果自担风险,则风险集中度太高,容易影响其业务盈利性和可持续性。


平台模式促进了增信方与资金方的共同为普惠金融人群提供服务,发挥保险公司、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分担、风险保障的能力,并可以通过共保、担保+保险等模式服务更为广泛、下沉的客户群体。      


同时,平台、增信方、资金方的风险模型可以交互验证,借助平台的优势,行为数据、互联网数据与银行、小贷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金融数据在判断普惠金融人群信贷风险上的优势被有效整合。使评估结果更为全面、准确,最终形成风险分散、成本可控、多方受益的风险承担机制。

 

  ◆  

三、“开放”与“聚合”之间:新模式的意义

 

在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中,平台最为重要,好像一个农村合作社的带头人和经营者,他联合农户一起做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同时通过引入农业保险等方式,帮助农产品的销售,按照风险承担和劳动力提供的多少和农户确定利益分配模式。包销的模式降低了农业靠天吃饭的风险,这和平台通过增信及风险分担的模式降低普惠借贷的风险是一个道理。


联合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一方面风险分担使得资金端的合作银行能放心的加入进来;另一方面也给融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平安普惠的这套“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中,各能力方可以将自己能力最强点加入进来,这种聚合的模式使得机构原本被闲置或者错配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本质上并没有加速风险的积聚,而是使原本零散的抗风险能力聚合起来,集中为普惠借贷进行服务。


如果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平安普惠的这种模式的话,就是“开放”和“聚合”“开放”让各种主体能够参与到平台上来。实践中,尽管各个互联网巨头都有场景优势,但是数据仍然局限于自身生态系统内,要想更好的判断用户信用,就需要多方数据来开放共创;而“聚合”是一种能力的整合。无论是获客、风控或其他的能力,单一机构可能在一项或两项有优势的,只有与其他机构的优势能力结合,才能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


在“开放”与“聚合”之中,各类主体的业务优势充分发挥,深度的交叉融合,消除了各自的短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理论上可以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为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不过,模式运营效果还需要验证。从实际操作上看,平台化的运营关键是各机构之间稳定持久的合作,而对于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来说,如何和合作方长期构建这种合作,聚合式平台需要极强的整合运营能力。长期来看,开放聚合式借贷服务平台模式与金融科技输出模式谁更有生命力值得关注。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央行观察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浙江、浙商与浙商银行

2、富国银行大零售战略转型的“10条军规”

3、金融办顾主任:足球裁判都用VAR了,我们却还在“裸奔”

4、传统银行做普惠,与网商和微众的差距在哪里?

5、商业银行十年反思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