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杀死那只“黑天鹅”​

毛明君 看懂经济 2019-05-02


文 | 毛明君,央行观察专栏作家。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渤海钢铁” 也会倒?!


根据媒体披露,渤海钢铁陷入破产重整,这家风云一时的世界500强企业被认为仅仅正常经营了6年,涉及金融债务余额却达到1920亿元,成为近年来最重大的国企债务危机之一。其中七家银行涉入较深,三家地方性银行的信贷余额达到100亿元以上,剩余四家也在60亿至100亿之间。


2010年,天津市政府主导,天津钢铁等四家国企共同组建渤海钢铁集团。这家有特区政府撑腰的世界500强钢铁巨人,背后隐含着政府担保的金字招牌和 “大而不倒” 的风险逻辑。曾几何时,属于银行闭着眼睛追着放贷款的 “特优质客户”,组建伊始,就被8家银行联合授信1000亿元。谁会想到短短6年之后的2016年,即已陷入经营危机,苟延残喘至今,实在是扛不下去了。


几年前,听到说 “黑天鹅”、“灰犀牛”,感觉又有两个概念被凭空炒起来;今天,黑天鹅已经不再是一个热词,却在当下银行业的天空中漫天飞舞,遮空蔽日。


真应了《打造金融堡垒:摩根大通银行战略解码》一书中摩根大通 CEO 戴蒙的点睛之笔:“五年前,很少会有人担心金融市场的风险。今天,人们在每个危机事件的背后,都能看到一条带有厚尾的黑天鹅”。

黑天鹅栖息在银行业的什么地方?


虽说黑天鹅的现身往往出其不意,但细究之下,还是有迹可循。


1、某行事件冰山一角。


银行业黑天鹅的第一个栖息之地存在于违规经营之中。2018年银监会开出了第一张天价罚单——对某行成都分行罚款4.62亿元。经银监会查实,某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该行内部问责近200人。


《中国经济周刊》披露,宣称自己不良贷款零记录的某银行成都分行,多年来通过7家房地产公司和矿产企业,设立上千家壳公司进行承债式收购,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不良贷款。案情起底触目惊心,然而业内人士却并不感意外,反映出这类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绝不是个案和孤例。据了解,上述违规行为最终形成的不良资产约100亿元,该银行总行已计提相关拨备,不至于酿成灭顶之灾,然而不仅对短期内的财务报表影响巨大,对该行的品牌信誉、人心士气损害更深,这类 “黑天鹅” 事件如果发生在规模偏小的银行身上,则更加是不可承受之重。


2、股票质押堰塞危湖。


银行业黑天鹅的第二个栖息之地是资本市场。继几波债券集中违约之后,当前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成为新的重大信贷风险隐患,股票质押频频爆仓,股东被动减持也频现公告中。


根据《财经》记者统计,截至9月21日,A股市场几乎是 “无股不押”,超过97%的上市公司存在股票质押,质押公司总数达3466家,整体质押市值规模达到4.92万亿元,其中质押比例超过30%的公司有764家,超过50%的公司约150家,部分公司质押比例甚至达到70—80%,而大股东质押比率超过90%以上的公司超过470家。股票质押融资自2014年跑步前进,2015年大幅冲高,2016年达到顶峰,2017年至今骑虎难下,根据测算,2018年四季度,A股市场的股票质押风险将迎来集中爆发期。


过去,股票质押被认为是一种风险相对可控的业务,各家银行竞相追逐、不断加码、大干快上,而目前,从资本市场飞出的任何一只黑天鹅都会让相关银行的高管人员寝食难安。


3、表外业务鱼龙混杂。


银行业  “黑天鹅”  的第三个栖息之地存在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中。表外业务常常是银行内控管理的 “法外之地”,也往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早些年,银行业,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纷纷以大资管业务为两翼之一,大举进军大资管业务、投行业务、同业业务等,表外资产占比一度达到江山半壁。然而一些所谓的投行业务等,究其实只是信贷业务的强行出表;而诸多的资管业务,其实是银行自己的自弹自唱、自娱自乐。


有人说,很多银行的投行部门,承接的其实就是表内授信没法通过审批的授信业务,在业务来源上本身就属于 “带病授信”、先天有恙,在贷后的管理中又常常 “讳疾忌医”、终成不治。表外业务中的风险隐患要远远大于表内业务,在有的银行甚至是深不可测的黑洞。

万物生长皆有本源,黑天鹅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梳理近几年来银行业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招致今天银行业黑天鹅乱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长模式饮鸩止渴。


10多年前,监管部门及银行领导就在疾呼改变 “傍大款、垒大户” 的经营行为;10年来,“傍大款、垒大户” 的做法却在一些银行持续加码(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部分银行仍存在 “垒大户” 情结 ),尤以中小银行为甚。这种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行为有其经营逻辑和现实必然性,然而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垒大户” 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银行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会造成潜在的重大风险隐患。


首先,授信的过分集中,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本身就违背风险适当分散的基本原则;其次,过度授信带来的企业过度融资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行为发生畸变,诱发道德风险和企业过度投资,很多大型企业不是死在贷不到款上,而是死在贷了太多款上;三是过度授信会使得企业倒逼、胁迫银行继续追加贷款,最终酿成不可收拾之局。


2、风险处置抱薪救火。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在过去几年里已然陆续暴露、自生自灭,一批大企业、集团企业的问题却还在发酵,市场并未完全出清。当前风险引线有不断向上延爆之势,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心腹大患。僵尸企业何以 “僵而不死”,就在于 “大而不能倒” 的规律在起作用。地方政府官员声称:一地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更注重大企业的支柱作用和带动效应,当地明星企业的陨落常常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甚至动摇到当地主政者执政能力的声望和信誉。


对于大型企业的经营困境,从保就业、保稳定、保 GDP、保上市公司 “壳资源” 等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往往不会袖手旁观见死不救,而是会动用各种资源伸以援手,包括对银行续贷加贷施加影响等,这种行为一方面在化解风险,一方面也有可能累积更大风险。当下传出的深圳市政府安排数百亿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的做法,市场一片叫好,然而这种举措究属权宜之计、不得已之举,其效果和影响尚难预料。


另一方面,对出现风险问题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有些基层行、相关直接责任人员诿过饰非,或是出于死马当活马医的侥幸心理,往往不能当机立断正确行事,或隐瞒情况,或违规转化,或化整为零,或移花接木,最终酿成大祸;上级机构和高管人员处置重大风险时也往往投鼠忌器,顾虑重重,畏手畏脚,不如处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简单明快,最终不断累积和加倍放大了风险。


3、大潮退去裸泳现行。


经典理论和经营实践都已经证明,中小微信贷业务确实是高风险业务,而当前让银行更加揪心的,却是大型企业频频爆出债务危机的 “黑天鹅” 事件。众多的大型集团、明星企业、上市公司在崩盘之后,人们才恍然感到原来这些企业的基本面早已如此不堪。


媒体戏说,早些年金融界人士在混娱乐圈,而娱乐圈人士正玩转金融业,“女版巴菲特” 的投资神话,“中国版乔布斯” 的造车故事果然让那些实业家、实干家最终 “为梦想窒息” 致死。科技明星企业净利润的一半来自政府补贴,环保领军企业被证明主营做土方工程,被玩坏的不仅是资本市场,当然也少不了这些跟着概念、题材跳舞的大小银行;被收割的不仅是散户 “韭菜”,当然也会有一批坚信 “大而不倒” 的银行跟着买单。

佛曰:昨天的因,今天的果。昨天已经做过的事情无法改变,今天只能承受消化昨天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努力以今天审慎的的行为确保安全,进而守护明天的安稳。


虽然说黑天鹅不可预测,但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对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有着天然的敏感,风险经营的本质就在于对抗和破解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银行确定需要做的是:


1、摒弃规模偏好与速度情结,着力推动经营转型。


在国内银行中转型最为成功的招商银行,多年前一直被批评规模增长缓慢,业绩没有亮点,实际上,这正是一家优秀银行 “积小胜而成大胜”、厚积而薄发的战略定力所在。


最近热销的《富国之本:全球标杆银行的得失之道》一书介绍,富国银行长年的发展速度和增长目标,瞄准的是中外野,持续踩在略高于平均线之处,虽然不能次次全垒打,却保证了绝不出局,扎好马步,练好基本功,长远来看不疾而速,大幅领先那些以 “百米冲刺方式跑马拉松” 的银行,平稳渡过黑天鹅狂舞的次贷危机时代,且弯道超车,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金融机构。


2、守住底线,远离风口。


总结富国银行成功穿越金融危机的经验,应该听他的掌门人现身说法。危机前后,富国银行时任董事长约翰·斯坦普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堪为管理风险、应对黑天鹅的 “真经” 和心法:


这种 “博傻” 的游戏不会永远继续下去,有些事情必须付出代价。


不理性的贷款政策让市面上的很多机构浮浮沉沉,甚至一蹶不振,关门走人。但因为我们坚持负责任地放款,向好客户发放高质量的贷款,帮助他们取得财务成功,我们在这一轮危机中挺了过来。对于贷款发放原则的坚持,帮助我们度过了157年来的历次经济周期,也使我们避免出现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抵押贷款发放上存在的严重问题。


要成为最好的金融服务机构,必须在信贷和风险管理上做到最好。富国银行的信贷原则非常简单,我们从来不会为了短期目标牺牲信贷质量。所有交易或客户关系管理的收益应该覆盖风险,我们从来不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而放弃这一原则。我们经常要问自己:这笔贷款对我们的客户,或者富国银行是正确的吗?


(以上引言见《富国之本:全球标杆银行的得失之道》第三章 “并购之道:弯道何以超车” )



在音乐响起的时候,每个人都随着起舞,但银行家掌管着经营风险的企业,应该有着冷静保守的精神气质和守护价值的信贷理念,也正如巴菲特所说:“它从来没有因为其他银行都在做某件事就觉得自己也应该跟风。”


这既是富国银行的成功之道,也是巴菲特的投资之道。


3、正确应对已经出现的黑天鹅。


存量风险、存量问题的化解考验银行人的担当和智慧。正确应对黑天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对于已经出现的黑天鹅,视而不见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漫无目标,狂轰乱射,惊起一群黑天鹅,则更加是危险的。

10年前,银行股是广大投资者青睐的对象,10年后,银行股的身价几乎是原地踏步。笔者整理了10年来 A 股上市银行(不含10内 IPO 的银行)的相关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1、10年来国有大行资产规模增长约3倍,利润增长2倍多,市值却只是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


2、10年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鉴于北京银行的区域化布局和体量规模,本文将其放在股份制银行内 )资产规模增长5倍以上,净利润增长4倍以上,市值增长却仅约2倍;


3、10年来城商行 ( 宁波银行、南京银行 )资产规模增长10倍以上,净利润增长7倍多,市值增长却仅约3倍;


4、与上市银行市值增长与规模、净利润扩张的失衡相对应的是市盈率、市净率的一路下滑,一大批银行纷纷跌破净资产,这其中,以对公业务为主体的中小银行尤甚。


2018年下半年银行股价有所回升,然而在最近再次回落,成为最不值钱的股票品类之一。


在盈利能力上,有人戏言,A 股其实只有两类股票,20多个银行股和3000多个非银行股,净利润几乎平分秋色,一边是舆论抨击银行掏空了实体经济,一边是投资者全面看空银行股;


在资产质量上,从各家银行披露的数据看,不仅整体指标相对平稳,而且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保持了不良率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规模增长上,尽管近年来各类银行增速有所降缓,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继续夸张;


在政策面上,又是降准(还有大量降准空间),又是理财新规拓宽投资范围,红利多多;


然而股价就是不买账。


投资者到底在担心什么?


笔者大胆揣测,关于银行业,投资者担心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黑天鹅”,二是 “灰犀牛”,灰犀牛的问题另文再论,像渤海钢铁破产重整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实在是高悬在涉及其中的中小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仅上市银行的股价受到黑天鹅事件的拖累,那些没上市、经营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管理不规范的非上市银行挑战更大,在各行各业都在高喊 “活下去” 的当口,银行作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风险的集中 “收纳箱”,更应该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紧盯着退潮之际的海面,时刻准备着:


杀死那只黑天鹅!




想了解金融科技与互联网产业机会,请点击下方「金融科技帮帮忙」小程序进行咨询~

☟☟☟

FintechEco研究院联席院长:由曦


畅销书作家,著作《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中信出版社),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金融互联网分会暨中国网络金融联盟专家

FintechEco研究院联席院长:付学军


畅销书作家,著作《教你炒股票之缠论新解》(中信出版社)


「央观·金融青年“百人起飞”写作训练营」第3期正在火热招募中……我们期待您的加入!点击下图即可查看详情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有好的想法,就留下您的宝贵建议吧!


 央行观察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穿透”数字稳定代币——发展中国家应高度重视相关风险

2、房地产的“大转折实实在在到来了”, 银行业的转折点还会远吗?

3、商业银行十年反思录

4、浙江、浙商与浙商银行

5、贸易战是中美“国运之战”?且读“华尔街之王”  的美国“国情分析报告”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FintechEco研究院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