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数字货币会动摇银行业商业逻辑吗?

看懂君 看懂经济 2021-08-25
文章来源:王剑的角度  作者:王剑

我国现有的货币体系,是较为典型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系,即,央行向银行发行基础货币,然后银行以基础货币为准备金,向居民(就是除银行之外的实业企业、非银金融企业、其他机构、个人等)发行广义货币(主体是居民在银行的存款)。
 
注意,银行发行广义货币时,不是把自己持有的准备金(基础货币)发给居民,而是凭空签发广义货币。只要当持有存款的居民来向银行提款时,银行才会动用准备金,把准备金(基础货币)交付给居民。(更多原文点击【随笔】央行数字货币会动摇银行业商业逻辑吗?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的解读)

王昭彧

监管科技数据专家,评论作家

对普通民众来讲,传统现钞的核心优点,一是支付结算便捷,二是匿名,这使得民众始终对纸币有需求。对央行来讲,价值尺度与支付结算功能是各类货币形式发挥作用的基石,次之为反洗钱。 

微信与支付宝,以及其它第三方支付工具,其基于自己账户体系的线上支付方式,便捷做到了,初期也做到了匿名,同时还有收益,但最初因不具备反洗钱职能为央行警惕,另外还有因商业信用不足、挪用用户资金而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央行作为货币与支付体系监管者,则通过第三方支付账户实名制、与银行卡绑定、全额上收准备金等要求,防范反洗钱与流动性风险。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账户的相同点,是支付结算便捷,不同点是可匿名,为一国法定货币,且可离线(线下)支付。

与传统现钞的相同点是匿名和法定货币,不同点是数字货币更便捷。也是为了兼顾反洗钱要求,所以数字货币会有支付金额限制。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核心,是存款、贷款与支付结算三项,其中支付结算是最基础功能,如果民众的海量支付皆不经银行体系来完成,则金融脱媒加剧,会撼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根基。

之前央行设定微信、支付宝的交易金额限制,与数字货币的支付金额限制,也皆有维护现有银行体系之意,毕竟作为高风险行业,金融监管是必须的!但蚂蚁多了咬死象,各商业银行再不充分重视数字金融,针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刻变化而推进存、贷、汇等业务数字化进程,则马太效应之下,大规模重组洗牌再所难免! 


王剑

金融业首席分析师,评论作家

根据央行现有表态,我们大致确定,央行数字货币未突破现有的“央行-银行”二级银行体系,也就是现有的货币体系。央行数字货币与现有的纸币、硬币地位一致,是央行发行现金的一部分,称之为电子现金更为合适。早在多年前,银联便已有电子现金产品,但未得推广普及。

目前,我们对其前景尚无明确预测,因为银行、支付公司的账户支付已非常成熟,电子现金对居民的吸引力尚不明确。如果新的数字货币不能在使用体验、功能上大幅超越账户支付,则很难普及,现有的货币体系、支付体系估计大体不变。 


路春华

外汇专业人士,评论作家

央行的数字货币需要银行的商业逻辑上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银行形成开放式金融平台从而支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推广。现阶段的微信、支付宝形成的便捷支付方式虽然只是电子支付形式,但是客户为了方便支付从而充值的这部分备用支付金已经脱离了银行存款和现金形成隐性数字货币。

当然是银行存款派生出来的。但其对银行业务的冲击是不可忽略的。因电子支付而产生的供应链融资也被各电商平台直接截流。随着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的拓宽,一旦房子、汽车等大额资产形成成熟平台交易产品,银行将失去基础消费客户的存、贷款需求。

因此,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银行从线下正式走到线上的关键节点。开立互联网银行形成开放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而不是仅停留在网上银行层面,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 


王梦汐

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评论作家

央行数字货币动摇银行业商业逻辑不是必然的。但首先有可能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比如央行若对公众开放账户,那么非银金融机构可能会绕过商业银行直接在央行开户,银行的资产与负债具有同等流行性,形成所谓的“狭义银行”,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丧失;

另外,由于数字货币有央行背书,因此安全性比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更高,不过周小川给商业银行吃了定心丸,表示会延续二元体系,因此最有可能结合共有链等技术让商业银行继续为个人用户提供验证和记帐服务。 


程宇

私人投资顾问,评论作家

这肯定不会的。无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还是数字货币,都只是货币形式发生的变化。而只要货币能承担起价值储备和交易手段两种核心功能,他就是真正的货币。与什么形式的货币无关。 

而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媒介为主要功能的服务机构。他的职能是让货币更有效地配置。这和什么货币无关。无论是金属货币,纸币还是数字货币,只要是真正的货币,都可以成为商业银行调配的对象。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

<  end  >


投稿邮箱:yg@cetralbanknews.cn

文章转载请加微信号:jiangniangyi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百信银行:试点未来银行

2、联合贷款推动银行转型:正视风险规范发展

3、为什么这家支付巨头战略入股了一家保险科技企业?

4、1200多家P2P网贷机构退出,仅22家有牌照!网贷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5、美联储“Not QE”扩表到底咋回事?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