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能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这道坎吗?

看懂君 看懂经济 2021-08-25

文章来源:瞭望智库


2019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首次超1万美元!


这个数字突破不仅有数学意义,实质意义也很大,一些国家就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陷入了近10年的发展困境。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会发生什么?(更多原文点击2019,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万美元!和俄罗斯、巴西差距......阅读)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的解读)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评论作家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人均GDP始终徘徊在4000~12000美元区间,却不能突破12000美元的关卡,进而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跌入这一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也往往极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距离“中等收入陷阱”上限(12000美元)越来越近,迈入高收入国家指日可待,这无疑是令人倍感振奋的事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GDP并不等同于居民的真实财富。

按照经济学中的收入法核算公式,GDP表现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总和,其中关系到国民财富的决定项只有“劳动者报酬”一个,这就注定了GDP的数值要远高于国民财富的实际总量。

试想,许多厂房、道路、桥梁、码头的重复翻新建设,虽然会让GDP一再增加,但国民财富却不会有明显变化;再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物质和生命财产上的损失都没有计入GDP,但用于重建灾区的大量投资却能拉动GDP增长。

此外,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从历年人均GDP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来看,前者始终高于后者,并且差距有逐渐加大之势。

因此,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固然可喜,但不意味着全部。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必还要从切实提高国人收入水平、完善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继续发力。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周正国

高级经济师,评论作家



有经济学家说,只要关注上“经济增长”这个主题,其他的就失去了光辉。“经济增长之谜”耗费了大量研究精英的智慧,依然迷踪重重。如何比较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排序是人类追求秩序的潜在需求,否则不知所措。

因此,尽管学生基础教育不允许排名,广告法不允许直接比较,还是免不了各种排名出现。GDP作为指标出现,最初是英国和西班牙争夺天下,统治者需要知道家底,统计数据,以决定战争的潜力。 

苏联按照马克思经济学也出了一套计算方法,和西方主流经济学制定的计算方法区别很大,一个原因是苏联只计算实物生产,不计算服务价值。我国改开后改为国际主流标准方法。GDP作为统计数据有很多问题,例如家庭劳动没有计算在内,导致妇女家务劳动没有体现出价值,对于穷国一般不利,因为穷国一般妇女工作比例低。

尽管有很多问题,GDP还是主流认可的最有代表性的综合单一数据指标。不过国家间的实力比较,用人均GDP衡量,确实直观,有很强的指导性,不过真要比较,还是需要小心。例如本文章主要用人均GDP筛选比较对象,然后用基础设施建设、汽车、住房、世界500强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排序。

没有提老百姓关心的三座大山里的医疗社保支出和教育。我国社保支出在GDP的比例在俄巴墨等几个国家里排名最低(2018年数据),教育情况也没有比较。不过,也许这几个国家之间的对比不是主要的,我们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那11亿发达国家的人,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他们给我们的压力最大。

毕竟日本按照战前实力,也在前面,不算战后第一次崛起。大体量发达国家里,几乎都是老牌强国,除了石油国,韩国略例外。我们现在底气多了很多,不过追赶过程中,主要还是看问题找差距。否则一旦自满,失去了进取之心,就麻烦了。士气宜鼓不宜泄,还是要谨慎使用。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评论作家



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消息放在十年之前一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能够强烈刺激中国的民族自信心,有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放在21世纪20年代,这样一个数据可能并没有在中国产业界,新闻媒体甚至广大人民中间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于统计类信息越来越不敏感。数字统计背后代表的一些涵义远比数字本身更重要。

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排名不是很靠前,但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我们具有一定的优势。所谓的优势不仅在于基础设施。从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人均资源等方面来看,我们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我们的优势更多在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国目前第二产业,新经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我们现在提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数字化,智慧化,便捷化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不断融合发展。这都是我们巨大的产业优势。除了冷冰冰的数字以外,中国的发展其实更有赖于我们的制度优势。

连贯完整,整齐划一的经济规划,部门齐全的产业部门配置,有序的产业升级步骤,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形势,不断提升的劳动力素质等软性实力才是中国制度优势的最大组成部分。在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全球经济下滑造成的系列影响,更好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

更重要的一点是,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性的东西,更多的软性东西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提升的。一方面包括我们的居民收入。如何把现有的实力转化成人民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社会运转形式。怎么让它更加有序,增加社会润滑剂的作用。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如何做好社会的治理,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管理。这是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甚至科研机构需要回答好的问题。我们要思考越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之后,如何更好地发展GDP,越过1万美元大关,让我们的国家真正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传统意义上的发展,向国富民强的形势发展。 


胡麒牧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评论作家



人均GDP过万是一个伟大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环顾世界,人均GDP达到10000附近后返贫的国家是有共同点的。

一是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没解决好,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惠及人民。

二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外资外债,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发生资本外逃,或者本国资产泡沫破裂时,本国经济立即陷入衰退。

三是经济发展不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为驱动,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在遇到资源环境条件约束时无法实现转型升级。这三个方面问题中国决策层早已意识到,而且在不断建立完善宏观调控的相关体制机制,这与我们的制度优势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三大攻坚战,我们的供给侧改革,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在战略层面提前布局,避免重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老路。

此外,我们绝不能止步于人均GDP10000美元,目前我们依然在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没有跨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我们在2019年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还要消除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马兹晖

华盛一泓总经理,评论作家



2019年,中国人均GDP破一万美元已成定局,可以说又上了一个台阶。与一些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国家不同,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发展的成果,三大产业发展较为均衡,更有可持续性。

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回落,但在全球范围内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发展轨迹仍然在复刻日本韩国的发展路径,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达到人均一万美元后,中国经济可以说基本解决了各种产品的有无问题,进一步提升产品产量已不可能。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依赖两方面的动力:

一是探索新领域,开发新需求,即通过科技发展和创新开创新市场;

二是提升已有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可以说,通过简单学习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将进入一个科技和质量为王的阶段,要实现经济转型,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看懂小程序上线啦!


↓↓↓↓↓↓↓

<  end  >




看懂经济热文   点击即可查看

1净洗铅华 蓄势成长—金融科技2019年盘点与展望

2、央行:金融机构不得收集与业务无关的消费者金融信息!

3、北漂的好日子要来了?三大长租公寓倒逼业主降价,不惜赔钱解约!

4、阿里云亮剑新金融

5、贝壳,破壳而出!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