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第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场在安徽!

新安晚报 2021-07-21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嫦娥五号”奔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再次受到世人瞩目。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首个探空火箭发射场建在安徽广德2005年,《新安晚报》曾刊发对科普作家叶永烈的专访,讲述过这段历史。




首个火箭发射场选址广德

叶永烈先生一直倾心于科普书籍写作,由其参与撰写或独立写作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了几代人。1979年,叶先生应邀担任大型科教片《向宇宙进军》的编导,因此掌握了许多关于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秘闻”。

叶先生告诉记者,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T-7M)在上海南汇成功发射,高度8000米。但由于上海人口密集,不利于保密及安全,国家有关方面与上海市委商定,在国内其他地方选址兴建中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探空火箭发射场


这个发射场为何选址安徽广德?叶永烈先生告诉记者,广德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交界,四面环山,竹林茂盛,对于需要特别保密的火箭试验工作来说,最为合适不过,“可能还有一个考虑就是,那里地广人稀,当火箭的回收舱从天而降的时候,不大会伤及百姓”。另外,广德离上海不远,便于从上海运去火箭。



两只小狗经过“专业训练”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中国首个初具规模的探空火箭发射场在广德县誓节渡山区建成,包括发射控制室、发动机测试室、助推器装药室、推进剂加注房、发射场坪和发射架、箭头总装总调间、遥测接收站、雷达阵地工程、气象观测室和生活区等。

叶永烈先生说,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的第一步,是一群大白鼠在安徽省广德县的上空“迈出”的。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T-7AS1”成功发射。这一成功让中国的航天先驱们对于太空探索有了更足的信心。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着手小狗上天试飞实验。叶永烈先生在担任《向宇宙进军》编导时,曾观看过《小狗飞上天》等内部参考影片,他告诉记者,最后上天的两只小狗,是从30多只小狗中遴选出来的,除了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外,体重在6000克左右,不胖不瘦。两只小狗一公一母,公的叫“小豹”,母的叫“珊珊”。

非常有意思的是,像后来飞天的航天员一样,这两只小狗在上天之前同样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不过,经过“严酷”训练,“小豹”和“珊珊”表现得十分顽强,最后被国内航天专家一致认为“适合上天试飞”。



“动物天使”最终平安归来


一个担任上天试飞任务的是小公狗“小豹”。它所乘坐的是比较简单的生物火箭“T-7AS2”,载重量小,发射高度距离地面七八十公里左右。

据叶永烈先生介绍,这枚生物火箭的箭头部分由箭头、生物舱和回收舱组成,里面装有记录“小豹”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四大生理指标的磁记录器;装有记录“小豹”在飞行中各种姿态的自动摄影系统;生物保障系统中有自动供氧和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安放小狗的托盘前部还设有条件反射装置,为使小狗“方便”,狗尾部还安有屎、尿等收容器。


1966年7月15日清晨,在安徽广德的火箭发射基地上,运载着“小豹”的生物火箭在震彻山谷的轰鸣声中直冲云际,“飞”出地面大约80公里。地面上的各种跟踪设备不断接收到火箭上传回的各种信息,数据表明,火箭飞行正常。

这时候,两架早已接到命令的空军直升飞机在回收区上空盘旋搜索,随时准备迎候“小豹”的凯旋。一个多小时后,降落伞吊着生物舱,徐徐下降,落在一个山坡上。当人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生物舱的舱盖时,“小豹”正安然无恙地趴在托盘上。

在“小豹”胜利归来之后不久,1966年7月28日,小狗“珊珊”再次被装进“T-7AS2”生物火箭,送上高空,同样平安而归。

叶永烈先生说,严格地讲,用生物火箭把动物送到离地面七八十公里的地方,就高度而言,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就技术而言,直上直下,也比较简单。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却为中国高空生物学研究和生物保障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人飞往太空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基础准备工作。
姜志远  章玉政

相关链接

广德603基地诞生过很多“第一”

安徽广德这个火箭发射基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603火箭发射基地。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枚气象火箭、第一枚生物火箭……这里诞生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
今年57岁的靳方洪曾经是茆林村书记,也是现在603基地的义务讲解员。他告诉记者,这个火箭发射基地是1960年3月份启动建设,因此得名603试验场。由于当年条件艰苦,缺乏大型机械,试验场很多设备都是靠着建设者们肩挑手提运送进去的。

当时从事探空火箭的科研人员是由一群年轻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4岁。钱学森曾多次专程前往广德603试验基地视察,1964年7月,他还亲自指导点火火箭发射。王希季、赵九章、钱骥、杨嘉樨等一大批“两弹一星”元勋都在603基地留下奋斗的足迹或者参与探空火箭的研制,陆元九、贝时璋、范本尧等院士和专家均参与其中。
603火箭发射基地自建成到1966年的六年里,共进行了30多次各种类型和各种用途的探空、气象、生物火箭的遥测发射试验,其中发射最高的火箭达到125公里。

创下了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六个第一”,即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枚气象火箭、第一枚生物火箭、完成了第一次电离层探测试验任务、第一枚液体燃料气象探空火箭、第一枚高空生物回收试验火箭,其中生物探空火箭为中国载人航天及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后来,由于中央的战略调整,中国的火箭发射基地逐渐转移到酒泉、西昌等地方,广德“603”试验基地也逐渐弃用。目前这里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供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据中安在线)
来源: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中安在线、央视网推荐阅读心疼!老人冒雨现金交医保被拒!国务院发文为老人撑腰!你知道吗?“嫦娥五号”飞天,有很多安徽人保驾护航!
这家医院怒了:有驾校大量伪造学员体检表!警方已介入!刚刚!安徽下雪了!编辑:姚凯转载、勘误、福利、合作…加微信:envy092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