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材的电影,神了,竟然一部比一部分高
今天是12月1号,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从非洲中部丛林的一只黑猩猩开始,这种破坏力极强的疾病肆虐人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
尽管随着医疗科技进步,艾滋病早已实现从“绝症”到“可控”的转变,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无异,更不会损害患者正常生活的质量。
但在现实中,“谈艾色变”的人群仍占主流。每当相关话题从地下走向台前,总是伴随着种种争议和误解。
恐惧往往源于无知,而战胜偏见,离不开每个人的自发努力。
如果你觉得专业文章太难啃,不妨从下面这个片单开始,了解艾滋病的前世今生。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不用害怕,TA们很安全。
费城故事
导演: 乔纳森·戴米
编剧: 罗恩·内斯万尼尔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丹泽尔·华盛顿
豆瓣评分: 8.6
HIV类型影视的开山鼻祖,入围1994年奥斯卡6项提名。
此时,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两年后发明,拯救无数人的“鸡尾酒疗法”尚未面世,感染HIV便基本等于判了死刑。
可以想象,这部作品当初上映后造成的轰动性,与激起的舆论风暴。
影片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席卷美国社会的图景。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年轻律师安德鲁因染病被老板解雇后,将公司告上法庭。历经周旋,终于在垂死之际等到了胜诉的消息。
在疾病面前,没有阶层,种族,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你是名门望族,还是底层蝼蚁,一旦身患重疾,便注定走上了和病魔、和社会不公抗争的道路。
为了演出艾滋病人晚期形容枯槁的样子,汤姆·汉克斯在拍片期间暴瘦30磅。
这种高度敬业的精神,让他与角色融为一体,用高超的演技征服了所有人,获选为当年柏林电影节和奥斯卡的双料影帝。
站上奥斯卡的领奖台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时至今日,费城仍像一个沉甸甸的地标和缩影,激励着困境中前行的万千斗士。
但愿曙光早日来临。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导演: 让-马克·瓦雷
编剧: 克莱格·鲍登 / 梅丽莎·沃雷克
主演: 马修·麦康纳 / 詹妮弗·加纳 / 杰瑞德·莱托
豆瓣评分: 8.7
不用多说,这应该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部HIV题材电影。
豆瓣评分8.6,位列Top250中的第162位。
片中的原型人物——罗恩·伍德鲁夫在1992年9月去世,比医生诊断的“只剩30天可活”,多活了2557天。而且,他不但延长了自己的生命,还帮助很多患者延长了寿命。
电影改编自罗恩·伍德鲁夫的真实故事
从恐同德州电工,到带头维权的民间英雄,命运的戏剧性与人性的自我救赎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影片不仅入围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还实现了最佳男主男配的双丰收。
男神马修·麦康纳为了拍戏减重50磅,也是名副其实的“弹簧人”。
但我更想夸的是杰瑞德·莱托,他在片中演活了异装癖同性恋雷蒙,赋予这一角色以璀璨的生命力,光芒不输马修。
今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口碑炸裂,被誉为“中国版《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除去题材和情节上的重合之外,我们更应看到,对于快消品充斥、回避尖锐议题的市场而言,一部曲线救国的电影是多么稀缺而可贵。
在制度环境真正好转之前,希望这种慈悲的电影多一部,再多一部。
平常的心
导演: 瑞恩·墨菲
编剧: 拉里·克莱默
主演:马克·鲁弗洛/马特·波莫/吉姆·帕森斯/乔纳森·格罗夫/朱莉娅·罗伯茨
豆瓣评分: 8.3
1981年,艾滋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在纽约出现,因其多见于男同性恋人群中,故在当时又被称作“男同癌”。
这部HBO出品的电视电影,描绘的正是早期艾滋运动的真实和复杂面貌。
剧本改编自托尼奖同名戏剧,作者拉里·克莱默亲历了80年代的艾滋风暴,他以自身为原型,记录下了纽约同志人群以及艾滋病人的生活和感悟。
影片卡司星光熠熠,而其中最具看点的,无疑是「绿巨人」马克·鲁法洛和「孔雀」马特·波莫饰演的虐心cp。
前半段幸福的发糖之后,气氛急转直下,罹患绝症的年轻人挨个被死神带走,剧情滑入狂风急雨般的灰暗和压抑中。
对于当时的同志社群来说,死亡注定是日常经验中不可分割的章节。
但,也正因为风险近在咫尺,才让每分每秒的陪伴和付出显得愈加珍贵。
片中配角表现个个出彩,从「谢耳朵」吉姆·帕森斯的葬礼演讲,到「大嘴」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残疾女医生和卫生署官员之间的激烈对峙,让人看到一条洒满血泪的抗艾阵线。
续集预计明年推出,原班人马回归,让人格外期待。
如果你的伴侣/挚友是HIV阳性,你会作何选择呢?
别让真情输给惧怕,在生活的巨浪中,每个人都该拥有一颗平常心。
最爱
导演: 顾长卫
编剧: 阎连科 / 杨薇薇 / 顾长卫
主演: 章子怡 / 郭富城 / 濮存昕 / 蒋雯丽 / 蔡国庆 / 王宝强
豆瓣评分: 7.3
内地首部正面表现艾滋病的影片,被称为中国版“霍乱时期的爱情”。
电影改编自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正巧,它也是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的长篇小说。
相比于文艺感十足的《最爱》,原片名《魔术外传》无疑更契合整个故事荒诞,黑色的基调。
实际上,对那些地处落后山区、因非法卖血催生的“艾滋村”,媒体早就给予了广泛报道,却鲜少有文艺界的人投以关注。
顾长卫选择突破重重障碍,讲述这群被遗忘的边缘人,勇气着实不易。
影片幕后班底可谓强大:杜可风的摄影,左小诅咒的配乐,蒋雯丽、濮存昕等戏骨倾力加盟。
不过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章子怡和郭富城感人的对手戏。
作为影帝影后,他们在片中素面朝天,扮相土得掉渣,用精湛演技谱写了热病阴影下的旷世绝恋。
“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
去年年底《演员的诞生》中,凌潇肃搭档蓝盈莹还原了《最爱》的经典一幕,同样发挥惊艳,赢得全场盛赞。
关于电影诞生的幕后,还有部纪录片《在一起》,入围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展映单元,豆瓣8.8分。
从开拍一年前通过网络寻访、征集人选,到选定感染者进入剧组参与拍摄的全过程……如果你想加深对艾滋病群体,和整个剧组良苦用心的了解,不妨有时间找来看下。
每分钟120击
导演: 罗宾·坎皮略
编剧: 罗宾·坎皮略 / 菲利普·芒朱
主演: 纳威尔·佩雷兹·毕斯卡亚特 / 阿诺德·瓦卢瓦 / 阿黛拉·哈内尔
豆瓣评分: 8.3
斩获第70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去年讨论度仅次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LGBT电影。
但若问起哪部更重要,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每分钟120击》。
导演罗宾·坎皮略谈到电影标题时曾说:“这个名字来源于我无比钟爱的house music(浩室音乐),这种音乐在那个年代很流行,它的拍数是每分钟124次,这是一种欢乐气氛和忧虑不安相混杂的音乐,完美地体现了当时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况。“
影片聚焦于90年代初巴黎的抗艾组织“ACT UP”,这个词组可扩写为“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艾滋病人联合起来释放力量)。
正如激情饱满的片名和口号,电影以一场讨伐制药公司的行动开始。在抗艾药物被高价垄断的背景下,被漠视的少数群体走向街头,站到聚光灯下,为自己,为同胞争取活着的权利。
没有博人眼球的标签,也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对残酷现实的本真记录。
和CMBYN传递的私人情感相比,这种记录显得更为沉重,因此影片的色调也整体偏于阴冷。
从前半段激荡的群像运动,到个体的患难挣扎,视角平稳递进,让人感受到发自灵魂的控诉与呐喊。
夜店中飞舞的尘埃,被鲜血染红的塞纳河……电影以这些诗意的画面作转场,透出浓烈的隐喻色彩。
年轻的生命在凋零,而抗争仍在继续,无论是被愤怒点燃的巴黎街头,还是呼吁平权的今天,我们从未停止战斗。
喜欢,轻吻,快跑
导演: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编剧: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文森特·拉科斯特 / 皮埃尔·德隆尚 / 德尼·波达利德斯
豆瓣评分: 7.8
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奥诺雷(《巴黎小情歌》)最新作,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电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93年,关于爱情、友谊、艺术和艾滋病的故事。长居巴黎的作家雅克在一次活动中偶然结识了20出头的男孩亚瑟,得知雅克身患艾滋,已经时日无多后,亚瑟仍辗转来到巴黎,与其共谱生命尽头的恋曲。
同样的地域和年代背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每分钟120击》,更何况,二者都触及到艾滋病这一敏感话题。
但,它们的风格却又如此殊异。
和罗宾·坎皮略采取的激进手法相比,奥诺雷选择以更为轻柔的口吻,对HIV感染者的身份加以探讨。
雅克在浴缸中读的书,正是脸叔和马修·古迪主演过的《单身男子》
全片洋溢着独特的法式风味:葡萄酒,香烟,大量对白和舞蹈,稍显过满的流行乐……连雅克在电话里挑逗亚瑟,都不忘掉书袋地@一下奥登和惠特曼。
在这种平淡、诙谐的语调下,纵然生离死别,也不过是日常的一部分。
“想英年早逝已经来不及了。”雅克打趣称,长日将尽,他不再有力气像“ACT UP”的那帮小伙子一样沿街游行,只想安静地逃离,坦然走向终点。
感谢奥诺雷,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待HIV的视角。
豆友@LORENZO:
雷恩的海,巴黎的河,于佩尔的海报,雾港水手,Suede,惠特曼,Vondel公园,金发错恋,阿姆斯特丹,拿破仑画像,特吕弗墓碑;生得畅快,死得从容。“我爱你,太美好,时间会知道”,可倘若我们没有时间作证,就让我去狂恋,哪怕我只能得到你,爱的终章。
———— · 结 · 语 · ————
瑞典著名漫画家弗雷德里克·佩特斯曾在《蓝色小药丸》一书中,记录下了自己和HIV携带者相爱,相伴,并结婚生子的故事。
从内心焦虑不安,到携手乐观面对,爱的力量远比死亡强大。
“疾病可能是你最不幸的厄运,同时也是你最佳的机会,或许它能让你睁开眼睛,看到最重要的事。”
我想,没人会拒绝这样温馨的结局。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以平静,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个感染者呢?
或许你认为这些人和自己隔着N条大马路,但实际上,很多患者就生活在我们当中。
TA们并非都市传说中的怪物,也不是丧心病狂的犯罪者,而是我们身边的好友,某个勤劳又能干的同事,抑或聚会上让你一见倾心的陌生人。
你或许会感到惊讶,但事实的确如此。而比起病毒本身,所有污名化、妖魔化归类才是最难祛除的隐疾。
从今天起,向艾滋病人说“你好”,给他们一个拥抱吧。
这种简单的善意,比起疯狂冒进的技术试验来,实在要靠谱得多。
天使在美国
当我们崛起时
戴上手套擦泪
*本文作者:仲夏之门
< END >
还还还还还没有把【豆瓣电影】公号设为星标吗?
兄dei!太不地道了吧!?
RECOMMEND|往期精选
➣在伦理道德的边缘疯狂试探?这5部电影早已预言了有关基因编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