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童话辛辣讽刺,少儿不宜,如今终于拍成电影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19-03-29

很多八零九零后对郑渊洁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不少人的童年读物,《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更因其诡异的画风和剧情被很多人视为“童年阴影”系列。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在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实扮演了一位另类启蒙者的角色,他的作品不同于其他少儿读物一味歌颂真善美,更多了一丝批判的味道。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听话就行了。

而郑渊洁第一次站出来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想法,你们应该为此骄傲。

郑渊洁鼓励孩子要有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敢于怀疑大人的权威。我个人认为这种启蒙,即便对成人而言也是十分可贵的。

身为读着郑渊洁的童话长大的八零后,一直期待着他的童话被拍成影视作品

最近,终于等到了真人版的皮皮鲁

就是短片《驯兔记》,虽然全片只有24分钟,但豆瓣评分8.1。在同类短片,尤其国产作品中实属高分。

一个“儿童向”的短片之所以评分这么高,我想可能是片中影射的教育问题,触动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让大家产生了共鸣吧。

海报中的这个小男孩就是真人版皮皮鲁,据说郑渊洁本人对选角比较满意。

刚升入小学的皮皮鲁和好朋友梁果被分在了一个班,一段看似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就此展开。故事背景貌似90年代,造型和布景都相当复古。


值得注意的是处处有关于兔子的隐喻,看到后面才得知因为兔子象征着孩子努力的方向——成为乖巧听话的孩子就会变成兔子

第一堂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要求孩子们只有得到她的许可才能发言。

接着徐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皮球掉进一个深坑里改怎么把它弄出来?

有几个孩子提出用网子捞,或者搭梯子下去,徐老师都没有点头。直到女同学李小曼说往坑里倒水让球浮起来,她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一幕相信很多人都觉得似曾相识。显然老师要的只是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是启发标准答案之外的思考

而皮皮鲁立刻对这个答案表示了怀疑,他认为如果这个坑很深,小孩子去捡球会不安全……

尽管这是合理的怀疑,但徐老师却勃然大怒,因为皮皮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了她的权威。

这时,李小曼站出来告诉皮皮鲁不要质疑老师,要听老师的话。

说完这番话,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她变成了兔子。

一开始,大家还都把她视作异类。但在她获得校长的表彰被树立成榜样后,全校掀起了争做兔子的热潮,老师也将打造“全兔班”视为教学目标。接着,班上的同学陆续都变成了兔子。只有皮皮鲁和梁果还保持人形。

兔子成为主流群体,他们俩倒被排挤成了边缘人物。

家长会时,皮皮鲁的爸爸被老师狠批了一番。

老师督促他在家要加强皮皮鲁的“兔化”工作,否则就是拖全班的后腿。

于是皮皮鲁的爸妈开始了对他的“改造”计划,先是把皮皮鲁的菜谱全部换成素食胡萝卜。

每天用夹子夹耳朵让耳朵变长。

把房间墙壁刷成红色,让眼睛早点变红更像兔子。

尽管皮皮鲁和梁果在“变兔”这件事上抗拒到底,但是架不住老师家长的软磨硬泡。一天他发现好朋友梁果长出了耳朵,眼看着就要变成兔子了。

现在全班只剩下皮皮鲁还没变兔子,老师亲自到他家家访,皮皮鲁的爸爸煞费苦心地向老师解释自己真的尽力了。

老师和家长之间矛盾激化,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没有“配合”自己的工作。这一幕相信很多人也都有熟悉的感觉吧。

最后皮皮鲁的爸妈甚至拿出杀手锏——喝下就能变兔的药水。

然而不愿变兔子的皮皮鲁自有应对的方法,喝完再偷偷去吐掉。这一幕也颇有寓意了……

事到如今,皮皮鲁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难逃变兔的命运。

他只好自己给自己“乔装改造”,用橡皮泥做了两只又大又傻的兔耳朵粘在自己耳朵上。

最后更是不得不戴上兔子头套,完成了大家的期望——彻底“变兔”!

皮皮鲁变成了兔子,老师的教学目标——“全兔班”终于达成了。

学生在学校遵守纪律,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是否因此就要让他们成为只会服从只懂听话,毫无棱角的流水线产品?这样缺乏自我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真的是教育的目的吗?

影片最后,郑渊洁出现了。

他客串了一个穿着熊猫服骑独轮车的杂耍人。(这个形象是否也有寓意,是否预示着成年人进入社会时也要变成什么呢?)

眉毛有些斑白的郑渊洁坐在长椅上向皮皮鲁慈祥地招手,他告诉皮皮鲁不要难过,这只是一个童话。

皮皮鲁突然惊醒,原来一切似乎只是一个梦。

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却依然是血红的墙壁和墙角那只兔子头套……这样的结尾令短片被很多人打上暗黑童话的标签。是啊,还有什么比噩梦成真更可怖的呢?

原著中有这样一句话:皮皮鲁生活中的唯一希望,就是能有一天脱掉这模拟兔衣。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

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然而这活泼的天性却成了老师眼里没礼貌、故意抬杠的“坏”孩子。只有乖巧听话的孩子才是被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所谓的“国学”热,让很多孩子去学习背诵《弟子规》,称得上是另一种假借传统文化之名的“变兔”洗脑了。

《弟子规》的价值观十分落后,它要求子女对父母无条件服从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

这到底是培养人才还是培养奴才

而现在的儿童教育把它捧到了和《论语》齐平的高度,仿佛能让小孩学的国学就只剩下它了。只是一本清初乡间文人编的所谓“开蒙读物”,在民国时就不登大雅之堂,更谈不上是什么“国学经典”。为什么今天还要倡导这类落后蒙昧的价值观呢?


我想谁都不愿意一辈子成为个被改造被规范化“产品”。只是面具戴久了可能就摘不下来了……兔子当久了,还能变回来吗?

《驯兔记》是一个童话吗?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和对教育的未来敲响的警钟。衷心希望未来的每个孩子都能保持各自的天性和诚实被鼓励被包容,不必变成兔子。

*本文作者:RAMA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低估了这个1月,竟还有这么一部刺激的悬疑黑马

豆瓣9.4分,HBO神剧高调回归

人渣做的事,比恐怖片要恐怖100倍

新年第一炮,打下国产青春剧半壁江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