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年度最期待电影,每一帧都美到窒息
本文作者:豆瓣@杉姐,作家、导演、影评人丨
首发公号:电影烂番茄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今天是劳动节假期第一天,祝大家五一快乐!
难得的小长假,大家都是怎么安排的呢?
如果闲来无事,不如看看电影吧。
今天要推荐的这一部电影,扎心又感动。
野梨树
Ahlat Ağacı
导演: 努里·比格·锡兰
编剧: 阿克·阿克苏 / 埃布鲁·锡兰 / 努里·比格·锡兰
主演: 岛吾·德米尔考 / 穆拉特·杰姆吉尔 / 本努·耶勒德热姆拉尔
上映日期: 2018-05-18(戛纳电影节) / 2018-06-01(土耳其)
片长: 188分钟
毫不夸张的说,全中国的文艺青年们都在等这部电影!
英国《卫报》给出满分。
《综艺》说:“这是锡兰又一部画面丰富,且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语言密度的精雕细刻的作品。”
看完这部180分钟的电影,我整个人仿佛掉进了无处躲藏的油画里。
明亮的色彩和贫瘠的土耳其乡村真的很美。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是土耳其标签式的文化人物,21世纪欧洲影坛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
锡兰曾以《冬眠》问鼎戛纳金棕榈,他此前拿过一次最佳导演奖(《三只猴子》)、一次评审团大奖(《远方》)和六次金棕榈提名。
锡兰的作品和中国导演贾樟柯有相似的地方。
他们都是有着浓厚故乡情节的创作者。
故乡是创作者的原罪。
贾樟柯承认他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是他对现实不满的结果,汾阳吕梁山里的边城,小镇青年的无解的困境,让贾樟柯日夜难忘,于是,落笔变成了电影。
而锡兰的「土耳其小镇青年三部曲」《小镇》《五月碧云天》和《远方》,探讨的也是青年一代返乡后面临的文化认同、身份焦虑和归属挣扎。
这次的《野梨树》,是锡兰和妻子埃布鲁·锡兰共同编剧的作品,再次把镜头对准了家乡、对准了小镇青年。
男主人锡南的名字都和导演是很像的,自传体无疑了。
他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正打算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
由于还没找到工作又经济困难,他只能回到家乡。
家乡本应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但对于像锡南这样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来说,这里是一个牢笼,一个遮盖了理想与光芒的地方。
相信很多刚刚毕业回到家乡的小镇青年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学成归来,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没有适合自己发挥的土壤。
昔日小镇熟悉的一切都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东西,甚至家庭和父母。
锡南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挣得不多却终日沉迷于赌博,四处借钱,锡兰刚到小镇,就有人开始催促他还钱。
母亲呢?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看肥皂剧。
没有土豪父母,锡南开始对把希望寄托在当地政府身上。
他去拜访了市长,告诉市长他出书面临的困境。
市长马上的反应嘛,正如我们所知,“这点小钱绝不是问题”“我们非常愿意帮助你”,但拨钱给你这样的事情就不要想了。
最后,为了显示自己的作为,市长还是给锡南介绍了一位采石场的老板作为资助人,因为这位老板总是如饥似渴的阅读,对作家充满了敬意。
当锡南上门拜访时才发现,这位采石场老板书架上的书少得可怜,喜欢阅读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人设,这样的人设只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拉更多的生意。
不仅如此,这位老板还相当鄙视锡南这样的年轻人,在他看来教育在这个国家是无用的。
教育很好,但这是土耳其
如果你想在这个国家生存
你需要适应
你今天学到的东西明天就没用了
出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每一个见过锡南的人,都会说上一句:“你,大学生,好样的”。
但大学生之后呢?
出书无望。
教师资格证没考过,工作没着落。
昔日暧昧过的女同学,两个人在树下谈笑、接吻。
他们在一起的画面拍的很美、很动情。
但大学生留不住女同学,她最后嫁给了珠宝商,锡南不服气还因此挨了一顿打。
在这个叫做故乡的地方,他无法养活自己、失去爱情、失去斗志、失去自己。
本以为失去理想已经是这世界上最惨的事情了,没想到失去理想才是命运和我们开的第一个玩笑。
都说文人有最软弱的身躯、最坚硬的笔杆和最强大的内心,他们在自我与现世的纠葛中徘徊、迷茫、前进。
他们要像勇士一样保持着初心。
所以,当锡南第一次和女同学碰面时,他差点认不出女同学的样子。
但女同学却说他一点都没有变。
整部电影中,锡南总是在走路。
他低着头,两手插着裤兜儿,走起路来有点欧型腿。
他和所有无业青年一样整日整日在这个镇上游荡,巨大的背景和天地之下,他沮丧而颓废的身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丧尸。
日日的空虚,带来的不是相安无事、不是与故乡和谐共处,而是锡南日渐愤怒的灵魂。
遇到昔日暧昧过的女同学,他会马上表态自己不属于这里。
和母亲谈话也毫不避讳对故乡的厌恶,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娶当地的女孩。
当父亲让他干活去挖水井时,锡南总是反问一句“我为此回来的吗”。
言外之意,我的才华不应该浪费于此。
但其实不帮父亲干活,他也无事可做,无聊到跟狗开玩笑。
这里本该亲密的一切他都看不入眼,经历过的人太熟悉这种感觉了。
这种负面情绪或许有一方面是来自故乡的,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来自自己。
初入社会,不知道如何选择工作,有了工作又不知道如何应对。
感情、工作、生活,每一件都在等待着抉择,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没有一个人是不困顿的。
留在异乡的人,会把这份困顿归罪于异乡陌生,而回到故乡怀抱的人,又会把这份困顿归罪于故乡的温暖。
情绪总需要转移,所以锡南恨故乡,恨父亲。
锡南的父亲有标准的笑声,每次见到他时几乎都能听到。
他养了一只狗终日为伴,因为只有狗才不会嘲笑他。
父亲是小学老师,却以“挖井人”的身份远近闻名。
他总是倔强的在周六日跑到山上去挖井,渴望能在这片土地灌溉出绿洲。
最爱的人,可能是自己。
最恨的人,可能也是我们自己。
锡南恨父亲,完全是因为父亲就是锡南的镜子,他们都是倔强的梦想的守护者。
一辈子穷其一生,完成一份难以实现的心愿。
就像锡南的那本小说《野梨树》,野梨树在这片土地上任性的生长,最后没有甜蜜多汁的果实,而是丑陋、矮小、枯槁的畸形产物。
这些青年必然在故乡的原罪中结出最奇异的果实。
土耳其八千万人口中,有两千万生活在伊斯坦布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寻求出路。
故乡最终成了梦中的野梨树,可望而不可即,这是土耳其一代人的乡愁和困境。
也是世界上千千万万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的困境。
影片中还有几处非常魔幻的超现实主义戏份,让我印象深刻。
锡南的家在恰纳卡莱的乡下,这里到二十世纪前都是希腊的领土,是古城特洛伊。
2004年史诗电影《特洛伊》拍摄完成后,华纳将一座重达12吨的特洛伊木马道具送给了恰纳卡莱,尽管影片并不是在土耳其取景和拍摄的。
影片中,锡南在逃跑时钻进特洛伊木马的肚子,当他从木马上开出的窗户向外望时,一切都仿佛梦境。
特洛伊木马,暗指糟糕的礼物。
生活对他来说是一份不怀好意的礼物。
当他在土坡上看到睡着的父亲时,眼中出现的是一个被吊死人的背影。
故事的结尾,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上吊的人,这个人是锡兰。
原来他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影片的最后,锡南终于筹够了钱,出了书。
但当他服兵役回来之后,却发现自己的书在书店里一本都没有卖出去过。
他曾洋洋得意的亲手把自己的书送给母亲,还写下赠言“这一切都归功于你,就你一个人”。
但到最后母亲都没有读完过那本书,他的书在家里的墙角发了霉。
这段狼狈的母子之情,影片中也早有暗示,母亲爱看的电视剧里,一位老母亲,把儿子打到半死,还不停的说:“我不会让别人杀了你,我是那个会杀了你的人”。
所有过于亲密的牵挂,到最后都会成为最变态的羁绊,关于这一点李安已经在《饮食男女》中有所阐释。
锡南能和母亲走的亲近,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同爱一个人,同恨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父亲。
而那个让他日夜憎恨的父亲,却把他的书读过几遍,随便拎出来一段都相当熟悉。
锡南终于意识到,这所有的失败不是因为故乡,不是因为父亲,这所有的一切本就是一个无解的宿命题。
所以,他选择自杀。
当自杀没有成功时,他拿起了父亲的手锤,开始挖井。
他是王彩玲式的人物,梦想那么遥远,最后只能与现世妥协。
但妥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用一辈子去说服自己。
可想而知,锡南会走上父亲的老路,成为大家眼里的疯子。
《野梨树》像是一幅包罗万象的画卷,在这里我们看到广袤的大地、看到人类的情感、看到青年的困境、看到工业的痕迹、看到哲学、看到宗教......
我们眼中拿不出手的、粗鄙的故乡,在异乡人的眼中是那样迷人。
锡南唾弃的故乡,在我们看来是一个风景秀丽、万物灵动、让人流连忘返的世外桃源。
就连蚂蚁爬满婴儿身体的诡异镜头,也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奇异的美丽。
乡愁啊,本就是这一生最甜蜜的负担。
< END >
RECOMMEND|往期精选
➣豆瓣8.8,32万人评价,《复联4》的彩蛋我全都给你找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