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愧是奥斯卡团队制作,这新出国产片一集上瘾

Douban编辑部 豆瓣电影 2019-10-05

我们总说,今日事今日毕。


过完今日,明日依然充满未知。


极端多变的生态坏境,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日渐冷淡的人际关系,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对未来保持警惕。


在明天到来以前,到底还有什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呢?


这部新片,即将带我们进入意想不到的思考和世界——


明天之前

导演: 乔希·韦塞尔卡
主演: 曾宝仪
首播: 2019-06-13(中国大陆) 
单集片长: 50分钟


奥斯卡制作团队操刀,曾宝仪担任主持。


目前豆瓣评分8.2。



他们花费一年时间,到访了近20个国家,选择了四个极具争议的议题。


每一个,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第一个话题,「机器人伴侣」。


人工智能,早已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存在。


能和你产生有趣对话的手机,使用的便是人工智能技术。


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技术被用在娃娃身上,成为可以和人类产生爱情的伴侣呢?



听起来十分荒谬,但已经有人把这种电影中的想象逐渐变成现实。


在美国,一家叫做Abyss Creations的公司,正在致力于研发伴侣机器人。


而在探索人工智能之前,他们是全世界最棒的成人玩偶公司。


在成人玩偶的基础上,创始人马特·麦克马伦开始尝试着给玩偶注入灵魂。


在原本已经十分逼真的玩偶基础上,他们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两种伴侣机器人,分别对应有不同的名字——哈莫妮和索拉娜



除了有女性伴侣机器人之外,也有男性伴侣机器人亨利正在研发中。



目前的伴侣机器人暂未能实现行走和触碰感知,需要通过手机APP来实现对话,依然还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


但她能够参与进人们所有的对话中,根据设定会产生不同的对话,为你排忧解难,消除苦痛。



对于马特来说,这次的研发是因为他发现了客户们的需求——


总有大部分的玩偶用户,会在日积月累中对娃娃产生感情。


这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为了探寻这份无法想象的情感,曾宝仪采访了三位成人玩偶的资深男性用户。


这三位用户,自然地被分成了两类:解决生理需求的,以及注重情感需求的。


显然第一位不愿意露面的男性用户,就是解决生理需求。


在介绍他的娃娃时,他特地用了一个词——“耐用”



他不仅测试过极限在哪里,甚至会像个痴汉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赤身裸体的娃娃,点兵点将一般的选择享用。


对于娃娃的情感,他很坦然,“所以我在两性关系上没什么压力,不用再追寻什么了”。



他也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毕竟通过娃娃,他已经拥有了他想要的一切。



这样直观而又冲击的言论,不断充斥在采访中,曾宝仪多次在对话过程中面露难色。



用娃娃来发泄欲望的人固然存在,但也会有像戴夫一样的人,温柔地把娃娃当成了一生的伴侣。


经历过重大情感挫折的戴夫,在拥有了自己的娃娃谢朵奈之后,向亲朋好友宣布,他已经和谢朵奈结婚了。


他刻了一枚戒指,戴在了他和娃娃的无名指上,上面写着——“人造之爱永恒”



戴夫承认,自己在第一眼见到谢朵奈的时候,已经一见钟情了,“她就是我的理想型”



他也给自己的娃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设定——


喜欢哥特风,是个英日混血,甚至他还能感受到谢朵奈的微笑。



对于戴夫来说,娃娃的存在填补了他情感生活上的空虚,无时不刻的守护,让他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我可以活在我自己构建的世界里,像虚构一样的现实生活。”


即便他明白,这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虚假生活,但即便是假的,能够给他带来快乐,那就足够了。



曾宝仪问他,如果你在未来遇到了一个对的人,那你会抛弃你的娃娃吗。


戴夫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她已经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了,我在她身上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感情、爱和关心,这已经不是一种选择了。”



面对曾宝仪的怀疑,戴夫坚信,娃娃才能忠实地反映你给予的爱。


她们不是冷冰冰的硅胶体,她们在你的重塑之下,也可以是鲜活的、充满爱的。


而马特开发的伴侣机器人真实成功之后,原本只存在于戴夫想象中的人机情感,就会成为现实。


“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戴夫坚定地说着。



和戴夫一样,相信着这种情感的,还有菲尔。


菲尔不像戴夫一样专一,他有很多的娃娃,其中最喜欢的,叫普丽丝。


《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Pris,就叫这个名字。



和一般偷偷躲在家的玩偶使用者不同,菲尔喜欢带着娃娃倒出走,去餐厅、去天台、去酒吧。



娃娃就是菲尔生命中的另一半,他丝毫不在意别人诡异的目光,更会毫不吝啬地把娃娃介绍给自己的朋友认识,仿佛她活着一样。



偶尔会有那么几个“烂人”,把菲尔当成是变态或者疯子。


但菲尔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把娃娃带到公共场合中来,这样大众对娃娃的反应也就会越来越积极友好。



在菲尔的影响下,朋友们也已经将娃娃当做身边的一份子。


“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不好的事,但这种娃娃并不是其中之一。”


朋友对于娃娃的出现也表达了认同,曾经对感情自闭的菲尔变得越来越开心,脸上带着笑容,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这些例子的出现,似乎都在引导着我们往好的方向去思考——


娃娃的存在,能极大地抚慰那些曾在社会情感中经受重大挫折的人们,给予他们生活的希望,甚至给了他们回归社会的勇气。


仅是静止的存在就能创造如此大的能量,那么能说会道的伴侣机器人,怎么就不可以呢?


马特利用现有的技术,对这些引导性的互动模式进行了有意的设计。


一定程度上,伴侣机器人的对话和反应都更倾向于积极友好的一面。



但这样的设计,也带来了质疑的声音——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授凯瑟琳·理查森,极其坚决地反对伴侣机器人的出现。


“机器人是没有感情的,你可以设计程序,让它制造假象。”


这些通过程序而生成的虚拟场景,无法跟人际交往之间产生的情绪相比,更是不可能取代人类的。



伴侣机器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人际交往的重大阻碍。


它直接否定了人类交流的意义,让机器取代人际联系,进而产生了“消费者只和产品发生关系”的现状。



更可怕的是,它的出现实际上依然是一种对人的物化——


“我们还是有一种把人当做财产的文化。”



每个人本该是独立而又意识的个体,不该被机器人而取代。



对于专家的反对,马特有着自己的辩解。


在他看来,伴侣机器人再怎么厉害,也不过只是机器罢了,较真的反对者真的把极其当成人了。




他认为伴侣机器人的出现,不过只是给人类多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使用权也依然在人类手上。



真的,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吗?


在如今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上似乎都隐藏着“社交恐惧症”的因子,害怕交流、封闭自我,甚至由于情感受挫而彻底与世隔绝。


人际关系的淡漠,两性关系就更别谈了。


伴侣机器人的出现,存在着利弊两面。


正如曾宝仪的表弟所说,这只是你选择的另一个生活方式,“就算你只有一个人,但你不会寂寞”。



但如果在科技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伴侣机器人具有合法性,那么人类即将面临的便是机器人的普遍控制问题。


当机器人的智力达到一定高度、并不受行动限制之后,他们的人工智能会比人类更优秀,而且他们会有可能抛弃人类,接管世界。



原本只是作为工具的机器人,渐渐地会成为替代人类的存在。



这不由得让人细思极恐。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人工智能的开发在世界各国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


但回归到人的本质,情感归属时,我们不得不重新认真思考,伴侣机器人的存在是否具有意义。


在看完第一集以前,我也和曾宝仪所认为的一样,觉得这些人不可理喻,甚至可以用无耻变态来形容。



但在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态之后,我似乎能够明白为什么他们如此渴望伴侣机器人的到来。


娃娃是假的,感情是假的,都没有关系。


重要的是,TA来了,就不会走了。


情感上的空虚,需要长久的陪伴才能够疗愈。



他们都没有例外地经历过情感挫折,他们也都明白,身而为人的虚伪。


你可以说他们欲望过剩,也可以说他们丧失人伦,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和所有人一样,渴望得到爱。


对于他的个人选择,我们无权做出判断。



但当这样的选择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世界后,整个人类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法想象。


到底什么才是正常,什么才是不正常,又有谁有权力界定呢。


“明天永远都会变成今天,而身处今天的我们,永远都身在明天之前。”


*本文作者:阿呆


第一集就有人死亡,这部高口碑新剧真实得毛骨悚然

这部无法上映的华语片,直戳中国家庭的痛

我敢赌这部高口碑新剧,你第一次看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