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3,霸占日本影史18年的票房冠军,我们终于等来了!

仲夏之门 豆瓣电影 2019-10-05

本文作者:豆瓣 @仲夏之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2001年7月20日,《千与千寻》初次上映。


这一部讲述十岁少女意外闯入神明执掌的世界,踏上冒险旅程的电影,最终在本土斩获308亿总票房,至今稳居日本票房榜首。



此后几年内,影片相继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等国际奖项。


「宫崎骏」这个名字,开始真正的走向世界。


时隔18年,《千与千寻》再次上映,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正式公映。



对这部个人挚爱的经典作品,我已数不清与它相逢的次数。


每一次独自欣赏,都是探索主题深度的新奇体验。


见证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亦是在追忆往昔,同当下的自己对话。


适逢内地首次重映,在此结合以往解读样本,更多站在个人的眼光与角度上,对影片中部分印象较深的伏笔、情节浅加剖析。


愿通过这种并非完善的方式,给予这部杰作特殊的纪念,以期日后留下一连串感动的脚印,可供细细回味。


· 前 · 方 · 长 · 文 · 剧 · 透 · 预 · 警 ·



「起点/终点」


覆满苔藓的石像蹲在幽黑的洞口,目光投向隧道深处,它是由人间向神隐过渡的暗示,亦是开启这段冒险之旅的密文。 


隧道联结着人类世界与神明的世界,同时也是一条记录成长的甬道。它藏在人迹罕至的丛林深处,俨然繁华都市之外,矗立在每个人心中的岛屿。 


影片结尾处有个值得思索的细节,经历蜕变后勇敢坚毅的千寻,从隧道走出时仍紧抓住母亲的衣角,与开头进入隧道的场景遥相呼应,意味却不尽相同。


从初入新天地的怯懦畏惧,到离开时内心的惊奇,宛如幻梦一场。


一步步接近出口的千寻,亦是用自己的步伐,丈量着这段从稚气迈向成熟的距离。 


每个人脚下都联结着这样一条模糊的路径,我们说不清它是哪天消失的,或许道路并无尽头,我们不妨走得慢些,侧耳谛听风穿过甬道的声音。



「人性本恶」


天主教义中有“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饕餮,色欲)一说,佛家又以贪嗔痴三毒为万恶之源。


贪欲使凡尘俗子得以纵享欢愉,也成为阻碍修行的原罪,而人常自诩为食物链上游的高级生物,一旦难抵欲念诱惑,便会登时引火上身,潜在的动物性暴露无遗,成为赤裸警示下的牺牲品。 


面对食物,千寻的父母无视礼节,顺从本能的指引大快朵颐,直至外在的皮囊被活活撑破,成为自己餐盘内的原料。 



面对财富,汤屋的工人们朝圣般捧出美酒佳肴,用力讨好出手阔绰的金主,放任内心原始的欲望急剧膨胀,最终酿成灾祸,落入无底的深渊。 


人固是聪明的,看得清种种冲突间的利害纠葛,但又有多少人,真如自己想象中清醒呢?



「神隐之境」


一说阴曹地府乃各路牛鬼蛇神出没之地,阴气森森,不见天日。


宫崎骏将观众引入的却是一个与人间平行的异世界,这儿同不乏鬼神出没,然热闹堪比庙会街市。 


琳琅满目的美食,热气腾腾的灯火,与其说这儿是魑魅魍魉栖身之地,不如说导演将其精心刻画为一个写实的微观社会,淋漓尽致地铺展开东瀛特有的鬼文化,又不拘泥于符号的堆砌,而试图在各部分间串联起完整的演绎体系,诠释出深刻的价值内涵。 



钱婆婆告诉千寻,这个世界运行的规矩在于凡事靠自己,这与现实社会的管理法则不谋而合。


宫崎骏摒弃冗余的刻画,转而从画面深处入手,让设定服务于剧情推进,从而在祛魅的同时赋予故事背景更有力的思想厚度。



「东方古韵」


宫崎骏一向擅长意境的营造,影片中写意的东方美学印记俯拾皆是。


从充满地域色彩的文字、建筑,狭长走廊里硕大的花瓶,到悬挂的纱帐,与服饰等道具复古的欧式风格共存,彼此却并不冲突,反而和谐地缀连一体,完整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想象空间。 


红色是影片的主色调,从海报的设计便可清晰看出。



作为情感的象征,红色在片中凭借不同层次的渲染,错落出色彩变化的格局。汤屋的红由熟食和油漆染成,是热烈的,吵闹的,烟熏火燎的气息。


而千寻与朋友乘上电车后,入夜空旷的车厢内折射出的艳红,又瞬间变得安静,与清冷的环境反差强烈,显现出鲜明的手绘风格。 



艺术是对现实的戏剧加工与二度创作。


导演技法的高妙,正在于没让影片中的场景沦为背景化的点缀,而是充分调动所有视觉元素,俘获观者感官,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沉浸于银幕上编织的绮想,确信自己也会在某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与这方神奇的水土相遇。



「夺走的名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对多数人而言,那只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象征,一个概念化的自我。 


影片中,汤婆婆与来到汤屋的求职者签下劳动契约,剥夺他们的名讳,重新冠以机器人般简单的代号。 


有些人在长久麻木的环境中记忆退化,和白龙一样,丧失来时的方向,在迷宫中撞得头破血流。 



也有的人和千寻一样,幸运地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也得以一直在内心深处规划出清晰的目标,坚定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钱婆婆对千寻说,经历过的事是不会忘记的,只是想不起来了。名字如此重要,以至要赌上一切筹码去交换吗? 


一个人想不起自己来自何方,拥有怎样的背景,想想真的很可怕。 


也只有这时,我们才会清楚那一笔一画间,对我们不可取代的意义吧。



「乌鸦与印章」


许多人习惯性地在钱婆婆和汤婆婆这对孪生姐妹之间作出区分,贴上好人和坏人的标签。


她们个性迥异,一个藏在氤氲的水汽后,如恶龙般踞守着金银财富,执着于强大的魔法;一个栖身诗意的田园,喜欢传统的手艺,温和低调。


两者相对,正如同天平的两端。 


但人性永远是复杂的,不存在绝对的善恶对立。


汤婆婆的冷漠自私,更多源于稳固的势力统治。


她深居汤屋最高处,行事从不参照固有的道德标准,而有着与自身利益相符的价值体系。



她可以施法术将人变成猪,也会答应一个闯入者突兀的请求,这种矛盾的个性很难明确界定。


说到底,她只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在自己的领空孤高飞行。 


钱婆婆给人的印象,就如记忆中长者的面目一样亲切。



不同于妹妹的敏感尖锐,她淡泊从容,与世无争,生活在简陋的棚屋里,却叫人折服于她心灵的宽厚与处世的智慧。


相比之下,汤婆婆坐拥源源不断的金库,每天与各路神明打交道,内在却如此冷寂空虚。 


人难免会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迷失自己,像汤婆婆那样作茧自缚。


我们难免掸不净内心的尘埃,却可于漫天噪音中,保有一份钱婆婆的淡然,以涤去多余的烦忧与浮躁。



「沉默的孤游者」


身处钢筋混凝土的海洋,有多少人忙着应承陪笑,就有多少人同无脸男一样,扣着疲惫的面具,在空旷的荒原上孤独徘徊,寻找值得倾诉的同类。 


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如何去爱人。 


他用药浴牌和金子做钓饵,以为这样便能让倾慕的人走近自己。



甚至对汤婆婆强大的魔法免疫,到头来却发现,没有比寂寞更具杀伤力的武器。 


最后金砾朽落为泥土,无脸男吐出一肚子浊气,除去吞噬寂寞,转而被寂寞蚕食的灵魂,他其实并不可怖,只是一个安静尾随的爱慕者。


不正像王家卫的台词吗,孤独到深处,孤独便成了盔甲。 


身处速食化的物质社会,当感情和商品同样可以计价出售时,这样一个巧妙设置的角色,又能带给我们怎样一番醍醐灌顶的领悟呢?



「另一种“爱”」


在你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你了。


遗忘了自己的身份,却记得另一个人的姓名。


因为心中有渴望守护的人,才会一直坚持不认输。 


每个人都曾渴望拥有白龙这样的朋友,他能在你茫然无措时牵起你的手,也会在你最失落彷徨时送上魔法做的饭团。



我们感叹千寻的幸运,是因为她从一开始便遇见了他。


而随着年岁渐长,被累赘的人际网络打败后,我们再难寻觅到一个真心交换的朋友,所谓成长的代价。


白龙所扮演的,正是人们心中那个默默付出的形象。


即便她走时没有回头,他的温柔也会在她人生的轨道上留下清晰的辙痕,溯回至记忆的河川,托着她渡过人生的湍流。 



看到千寻搭救濒死的白龙时,锅炉爷爷感叹道:这是爱的力量啊。 


是爱吗,爱的含义广阔如天地。


或许,那只是一种奢侈的彼此救赎,被打动过一次,从此便毕生难忘。 



「友谊的乌托邦」


与白龙这样光芒四射的守护者相比,千寻在异世界遇到的小人物虽着墨不多,却都有着各自深刻的设定与内涵。


他们带给千寻的,除了直面挫折的勇气,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珍视、善待的脉脉温情。 


锅炉爷爷,状如诡异的人形蜘蛛,在他惊悚的外表之下,藏着颗仁慈大度的心。



许多时候,我们被某人出众的外形吸引,却无意识地忽视其内在的品质。评价他人需要理性的眼光,而非心胸狭隘。 


,在油屋一票浓妆艳抹的女人中,她的刻画最接近于普通人。


尽管起初不满千寻的笨拙,后来仍对她关怀备至;工作遭受不公待遇时满腹牢骚,却仍干劲十足。在千寻最孤独的日子里,她像亲生姐妹般照顾着她。



而她身上成熟、自立的一面,更直接影响着千寻的成长。


和千寻一样,她对远方的城镇充满向往。“总有一天我会离开这儿。”


她骄傲地宣布,却不道出自己来这儿的原因。人总有属于自己的难言之隐。 


坊宝宝,法力强大的汤婆婆独一的软肋。


她过度的呵护将他束缚在玩具和抱枕堆里,不让外界的“病菌”接触他,也因此培养出一个娇纵蛮横的巨婴:天生畸形,个性残缺,用眼泪和哭喊当武器。



变身老鼠的他被婆婆嫌弃,却也得以走出温室,在户外洗去一身的依赖任性(还记面对千寻伸出的手时傲娇撇头走开吗),得以独自站立。


宫崎骏借此讽刺与批判了长辈溺爱下长大的温室一代,体积膨胀的同时,内心却滞步不前。唯有飞入广阔的天地,才能脱胎换骨。 


河神,他的形象仿佛工业危机的预言,体内大量垃圾是人类践踏生态的恶果,也需通过集体的忏悔来赎罪。



“腐烂神”经过走廊时,浑身散发的恶臭使玲手中的饭菜变馊——


这一生动的细节寓意深远:人类对造物主长久的不敬,最后只会加倍返还给自己,直至文明崩坏,审判降临。 


蠢萌到连电梯都不会按的萝卜仙,不经意保护了千寻,在油屋不同欢庆场合更频频闪现它舞动折扇的身影。


胖乎乎的鸭子挤在浴池里泡澡,叫人想起儿时浴缸中漂浮的橡皮鸭;


市侩的蟾蜍对客人眉开眼笑,却不舍让出一块药浴牌给千寻……



这些汤屋里刻画生动的形象,虽都一闪而过,却充分展现了导演出色的调度与建构能力。 


《大鱼海棠》里说,每个人活着时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鱼群从此岸出发,在途中短暂相遇后,游往各自的目的地。


《千与千寻》中形形色色的过客,同是这样一群观察者,他们从千寻的世界路过,参与她不凡的冒险,见证她从冒失的小姑娘蜕变为独当一面的大人。 


白龙复杂的身世固然惹人怜惜,但我更爱这群可爱的配角。



从形体到性格,他们有着各自的瑕疵,却也因此显出不完美的真实,如同飞溅的火花,虽转瞬即逝,却在上升至最高点的一刻,照亮了千寻暗淡的天空。 


那条大家齐心纺出的头绳,在最后千寻转身时闪动耀眼的光芒,那是回归现实后留下的纪念物,亦是所有人对她美好品质的守护。



「铁轨尽头」


这趟电车有去无回,你只有自己走回来。


雨水变幻成的海洋,澄澈透明,让人瞬间忘却烦恼,只想从嘈杂的俗世中快速抽身,安静地逃离。 


几张40年前的旧车票,引入一段漫长的旅途。



人生就如从子宫驶往坟墓的单向列车,途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人们互不相干,却有着共同的目的,都在寻找某样东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电车上载着清一色纸片般单薄透明的游魂,他们是谁,他们要去哪儿?答案并不重要。


这些黑影与独行的旅人并无二致,面无表情,行色匆匆。


他们是你在人海中邂逅的一张张陌生脸孔,是从都市丛林逃出的压力族带着行李流浪世间的生动写照。 



沿着笔直延伸的枕木,电车穿越海洋,抵达陆地,乘客渐渐稀少。


人诞生于海洋,最终沉眠于陆地,叶落生根,是灵魂游历后最终的归宿。 



静谧祥和的“沼底”,仿佛世界的尽头,将之与现实中的地点相对应,契合度最高,大抵是每个人的故土吧,那儿寄托着我们无处安放的乡愁。寻找心灵的归属,亦是在追随还乡的脚步。 


每个人都曾在心底描摹出远方的模样,那儿或许美好,或许凶险,却都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故土最深的眷恋。


「纯真的力量」


许多人一开始不喜欢千寻,如汤婆婆所说,她“迟钝撒娇又爱哭”,还有些笨手笨脚,可正是这种有别于传统动漫主角光芒万丈的形象,给人分外熟悉真实的感觉。


再者,置身与千寻相似的命运里,有多少人自信能做到和她一样坚强呢? 


但这并非她最值得夸耀的品质,她真正引人钦叹的地方,在于她的质朴纯真。



在汤屋这个色彩纷呈的染缸里,她的简单如一缕清风,自在吹拂,不受他人操纵。 


她第一次去顶楼,便敢同一手遮天的汤婆婆对峙,“请给我一份工作!”


从幼小身躯中迸发出的能量,是少女勇于表达的率直。 



当油屋众人对无脸男的黄金趋之若鹜时,她无动于衷,只上前向对方点头致谢。 


当白龙身负重伤时,她不顾流言挺身相救——只因他曾给过她莫大的支持与帮助。 


她会因花束凋零而黯然神伤,也会为白龙的记忆恢复喜极而泣,正是这种摒除杂念的纯真,使她最后得以通过汤婆婆的考验。


纯真是抵御外界风险最有效的武器,这或许是导演试图向我们传达的价值思想吧。 



不少人说《千与千寻》是部恐怖片,时隔数年,关于影片内涵的讨论亦无休无止。


对此我不置可否,宫崎骏的作品,从不单纯是拍给孩子看的。


此作更甚,掺杂其间的纷繁隐喻与超现实表达,使其透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但宫老不同凡响的地方,恰在于没有直白捅破影片中的诸多命题,他懂得用力过度只会令影片独有的美感破坏殆尽,因而点到为止,只赋予我们线索与解读的权利。


这种不忙于显山露水的适度克制,既是专属于东方人的谦逊内敛,更是艺术创作的智慧结晶。 



你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影片加以解读,它是一部关于环保的电影,一部暗喻阶级斗争的电影,一部讲述友情的电影…… 


又或者,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睡前故事,少女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与一些人相遇,以路人的身份在他们的生活里投下夺目光芒。


一个夏天的记忆,最终凝结成她马尾上闪烁的头绳。 


感觉上发生了什么,然而一切都未曾发生。


那年夏天,观众和她一起穿过隧道,随后转身离去,回忆如空气般悄然蒸发,就像做了个梦。



这新出国产片太敢拍,每一集都触及敏感

这部无法上映的华语片,直戳中国家庭的痛

我敢赌这部高口碑新剧,你第一次看



这部电影,你也「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