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号称“女版乔布斯”,靠诈骗收入90亿,这片把“全球第一女骗子”扒光了

DOCO君 豆瓣电影 2019-10-03


本文作者:孟浪

首发公号:DOCO热纪录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提到硅谷,估计很多人一直对它有这么一个印象——


几个人在车库或宿舍,就能创办出一家足以改变世界的公司。


确实,大概在一个世纪前,这里还是一片果园。


但仅仅过了几十年,这片果园便已成为当今世界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的王国。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硅谷


英特尔、苹果、谷歌、亚马逊、雅虎、脸书等几十家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均诞生于此。


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扎克伯格等大批科技富翁,也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

 

毫无疑问,硅谷是很多创业者以及发明家们最心驰神往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不仅可以收获财富,更可以扬名世界。


 

硅谷的商业领袖们


不过,就在最近,一个被称为“女版乔布斯”的年轻创业者,却用一滴血的故事戳穿了人们对于硅谷的华丽想象。


这位名叫伊丽莎白·霍姆斯的女孩,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一帮投资人画出了近百亿美元的大饼。


而且,她还以高超的驭人之术使得基辛格、默多克、詹姆斯·马蒂斯等多名美国政商名流纷纷中招。


令人大跌眼镜的骗术奇谭,让她成为硅谷中名副其实的“第一骗子”。


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

 

这个“硅谷第一女骗子”的故事,也被HBO做成了一部纪录片——


发明家:硅谷大放血

导演: 亚历克斯·吉布尼

编剧: 亚历克斯·吉布尼
主演: 伊丽莎白·霍姆斯 
上映日期: 2019-03-18(美国)
片长: 119分钟


从“女版乔布斯”到“硅谷第一大骗子”,滴血成金的她究竟是如何骗到近百亿资产的?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在不了解霍姆斯的人生之前,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种人之所以去骗取巨资开公司,大概率的原因肯定是出于金钱的诱惑。

 

其实,这种看法多少还带着点认知惯性。


儿时的霍姆斯(右)


因为实际上,霍姆斯的家境并不算差。


她从小就出生在一个声名显赫的政治家庭,她的祖父母一辈以及父母一辈都可以算得上是美国的社会名流一层。

 

所以,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霍姆斯从小就表现的就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


她一直梦想着能让自己改变世界,而成为乔布斯那样的人也是她心中最大的执念。

 


2001年,霍姆斯就读于斯坦福大学。


一进学校,她便已展现出过人的科研天赋——在实验室中,她能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工程学院院长钱宁·罗伯逊一起工作。

 

到了大一暑假,当时正值非典肆虐时期,她得以进入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工作,在针筒搜集的血液样本中检验SARS病毒。

 

早期在实验室中的霍姆斯


或许是这段经历给了霍姆斯创业的灵感,因为就在她功成名就后的几次演讲中,她曾提到针头恐惧症正是她发展血检技术、成立医学公司的最大动力之一。

 


不过,其实在最初,霍姆斯向她在斯坦福大学的几位教授提出“从指尖的几滴血中搜集大量数据”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做到这点,不会有实质成效”。


菲利斯·加德纳博士,霍姆斯最早寻求帮助的老师之一


但是,就在这些前辈学者中,有一个人,却自始至终地选择支持霍姆斯。


这个人正是前文中我们所提到的——


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钱宁·罗伯逊。



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能支持自己的学生,而且他所支持的还仅仅只是一个不成形的创意。


可想而知,这种“鼓励”对于渴望改变世界的霍姆斯意味着什么。


因此,在2004年,霍姆斯便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斯坦福大学。


霍姆斯所创建的公司“诊疗”(Theranos)


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迅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诊疗”(Theranos),公司的名称即来源于therapy(治疗)和diagnosis(诊断)这两个单词。


而更重要的是,霍姆斯的第一位顾问正是钱宁·罗伯逊教授。


他不仅帮助霍姆斯确定研发方向,而且也将更多的创业投资者介绍给霍姆斯。


霍姆斯最早的课堂演讲


但事实上,此时的霍姆斯仅仅只有19岁而已。


有了知名教授的信誉背书,再加上19岁便从名校辍学创业的身份标签,以及靠一滴血改变世界的庞大梦想。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怪咖形象,在硅谷会受到什么样的追捧和欢迎。



靠着这些外部因素打响第一炮后,霍姆斯便开始加大力度改变自己的个人形象。


对于她来说,乔布斯已经不是自己嘴上时刻挂着的一个人名,在心底里,她早已将自己当做是另一个“女版乔布斯”。

 

霍姆斯模仿乔布斯的招牌动作


创业期间,霍姆斯不仅吃住在公司里,而且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在办公室里她一直要工作到半夜才肯离开。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嫁给了公司”。


肯·奥莱塔,《纽约客》记者


在她的冰箱里没有别的食物,只有同一种牌子的瓶装水。


在穿着装扮上,她更是一年四季只穿同一种类型的黑色高领毛衣。



在与人交流时,霍姆斯还刻意地模仿乔布斯深沉的男中音,声音沉稳老练且底气十足。


同时,她在眉眼之间也流露出一种坚定而又具有挑逗性的气质,当和其他重要人物对谈时,她能长时间保持不眨眼对视着对方。



而对于乔布斯的亦步亦趋,更使得霍姆斯在宣传“诊疗”的品牌理念时,请来了苹果公司的元老埃罗尔·莫里斯。


霍姆斯用尽浑身解数,要让外界视“诊疗”为下一个苹果。


埃罗尔·莫里斯


毫无疑问,霍姆斯是一个擅长工于心计的人。


她用她的身份、经历、年龄和外表向外界释放出一种独具一格的魅力,然后她又以这种魅力去吸引那些腰缠万贯的投资者们。


尤其是对于那些商界大佬而言,他们心目中的精英领袖正是霍姆斯这样的人。


蒂姆·德雷伯,天使投资人


就这样,霍姆斯用自己的这种独特魅力吸引到了一大批“粉丝”。


在创业初期,她不仅请来了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及劳工部长卿乔治·舒尔茨、前国防部长比尔·佩里等政界名流做她公司董事会的顾问。



而且她还拉来了苹果前软件主管阿维·特瓦尼安、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风险投资教父唐·卢卡斯等各个领域的大佬给她投资。



到了后期,更有新闻巨头鲁伯特·默多克、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等人加入。


甚至于在几次国际会议上,霍姆斯还和马云、克林顿一起谈笑风生。



正如那句名言——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到了2014年,霍姆斯便相继登上《财富》杂志、《福布斯》杂志、《Inc.》杂志封面。


彼时,她被认为是最年轻、自力致富的女性百万富翁。



后来,霍姆斯直接把她的生物科技公司“诊疗”(Theranos),搬到了硅谷中的斯坦福研究园区。


在这里,她雇佣了超过800人作为员工,公司估值一度超过100亿美元。


硅谷斯坦福研究院区


至此,霍姆斯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另一个乔布斯。


不过,她一直口口声声宣称的“滴血测试”又是什么效果呢?


这种新鲜的发明难道真的是另一个苹果手机吗?

 


其实,霍姆斯所宣称的“滴血测试”,与传统验血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不需要通过静脉穿刺来获取血样,所有的测试都只需要传统需求的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血样。

 

滴血测试


此外,霍姆斯还一直声称自己的“诊疗”出化验结果的时间也很快,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


相应地,这种测试的成本也要低廉很多。

 

也就是说,霍姆斯承诺可以用极少的血液检测出最大量的常规指标,而且还能让受众少花钱。


正是这样的“发明”,才让霍姆斯以及她的“诊疗”公司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和名望。

 

霍姆斯TED演讲


可是,事实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呢?

 

说到这里,或许就不得不提到霍姆斯以及她的“诊疗”公司所研发的核心产品——


一款名为“爱迪生”的血液检测仪。

 

桌台上的机器即为“爱迪生”血液检测仪


在霍姆斯和“诊疗”的宣传中,“爱迪生”被赋予了强大的检测能力,它不仅能在世界各地的药店里便携使用,而且还可以消除对实验室的需求。


最关键的是,只需从手指上刺出一滴毛细血管血液,便可通过它在几分钟内做近200个测试。

 


然而,到了2015年,《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们却对“诊疗”公司所提供的检测项目以及这款“爱迪生”血液检测仪展开了深度调查。


在大量新闻源的披露下,“爱迪生”被证明根本没有霍姆斯所宣传的那么夸张。

 

《华尔街日报》记者调查到的线索


就在他们于伊利桑那州为一些患者进行的检测服务中,大量的检测结果被证实,均是在一些大型商用实验室机器上所完成。


而这些机器,又是从西门子和索林等其他公司所购买。



也就是说,这款设备不仅不能检测200项数据,而且其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问题。

 

此外,当“诊疗”黑幕被曝光之后,霍姆斯和她的团队还“发明”了一种变通方法。


即在大多数检测中以诱骗的方式,迫使患者依旧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来完成检测。


可这种做法,早已和他们最初所设想的创意背道而驰。

 


所幸的是,美国的食药监管体系还算是比较完善的。


到了2016年,霍姆斯的“诊疗”已经被曝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如此的质疑很快引起美国FDA和CMS的注意。


其后,他们分别展开了对“诊疗”的调查,并吊销了“诊疗”实验室的许可证。


霍姆斯接受美国监管机构质询


就这样,霍姆斯的真面目才被完全地揭露清楚,而她也同时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刑事指控和集体诉讼。


迄今为止,此案还在审理之中。





当我们看完伊丽莎白·霍姆斯的行骗故事就会发现,其实对于她来说,如果她不去做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性试验,而只是选择做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或许她的命运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事实上,不管是从媒体对她的报道,还是她自身对外界释放出的各种信息,我们对她的整体印象都是一个欲望极强、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极端形象。


似乎是她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梦,可这个梦又过分地遥远,因此在此过程中她不得不选择自我欺骗、愚弄世人。


正如这部纪录片中所讲的那样,在硅谷一直就流传着一句话——


“假装直到你成功。”


一直以来,这种“边骗边做”的处事方法几乎就是硅谷的精英们最爱实践的一种艺术,从发明灯泡的爱迪生,到开创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们都曾短暂地欺骗过投资人和消费者。


但不一样的是,这些人最终都成功了,可伊丽莎白·霍姆斯却失败了。


或许,对于霍姆斯来说,她的失败不仅仅属于她自己,从某种角度而言,她也是硅谷这个名利之地的牺牲品。


而更可怕的是,霍姆斯虽然被拉下了神坛,但这并不代表今后就不会有第二个她这样的人诞生,因为人对名利的欲望永远不会停止。



豆瓣9.3,这顶级大片美到窒息,但也残酷到极致

豆瓣9.4,一集就爆,本季度最佳新剧预定

豆瓣9.5,来之不易的真人秀,每一集都用生命在拍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