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教育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自由其思想

明教育 2023-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棋盘山谷里的居民 Author 壹瓦书倌


这一次我觉得我很伟大,因为我徒步了100公里。                                                 ——子乐
儿子的第一个100公里徒步已经结束,但我知道,他的无数个100公里徒步即将开始。                                                                     ——文雁

我的第一个100公里徒步


杨子乐(10岁)


开始妈妈问我是否想和她一起去远足,我觉得这很容易,就同意了。“但这将是100公里,你确定吗?”妈妈又跟我说完这个之后,我有点不想去了,但是妈妈说我的朋友俊俊也去,所以我就同意了。


我们坐飞机先去乌鲁木齐,然后去喀纳斯,在那里开始徒步。
最美的是第一天,因为都是在景区走的,我们早晨8点出发,下午6点到了住的地方。

 
最亏的是第二天,一开始,我们先走了一会儿,然后就开始下雨了,领队让我们穿上雨衣,我在我的包里看了好几遍都没有,因为包是我妈帮我收拾的,我以为她没给我装上,所以我就把外套拿出来穿上。结果雨越下越大,外套湿了,我又把保温毯披在身上。过了一会儿又开始下冰雹,有人用手去接,我也觉得有点好玩,就像上帝在撒糖,因为我是第一次看见冰雹。之后我的手开始发冷,我赶紧戴上了手套。草原的天气变得太快了。
   
后来我知道雨衣
其实就在包里,我感觉我亏了,白白淋了半天雨。我下次一定要自己收拾包。


最难的是第三天,我们走了好长时间,领队说只走了几公里。那时候我感觉到徒步的辛苦了,好几次都不想走了,最累的时候感觉像没了能量,躺在地上。领队在后面等着我,让我休息一会儿然后继续走。我踩了一堆又一堆的马粪,踩到水坑里,还摔了两跤,我觉得我很倒霉。


   
最累的是第四天,但是,到最后5公里我们都忘记累了,俊俊拿着旗子跑,摔了一跤,他把旗递给我,让我加快速度,我赶紧跑。我们到最后500米的时候就开始冲刺了,因为我们都想拿第一。
   
一次我觉得我很伟大,因为我徒步了100公里。



附录:
狠心娘,十岁儿,徒步行走百公里


王文雁(前《焦点访谈》记者)

十岁的孩子,徒步行走一百公里,中途遇到大雨,甚至冰雹,本来设计为二级难度的徒步,实际上变成了四级难度。回想起来,真是太疯狂了。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恐怕没有勇气再做一次这样的“狠心娘”。


当初看到光华北方户外的召集令,我的目光选择性地盯住了神往已久的喀纳斯。虽说一百公里这个数字有点儿扎心,但是心想,孩子他爸是个户外达人、长跑铁人,孩子也不是娇养的娇儿,我们曾经带他尝试过十几公里的徒步,有过些许经验,再说组织者还配备了随行马匹,实在坚持不了,可以中途借助马力。


到了喀纳斯,为了避免“护犊子”,正式徒步时家长和孩子被分成两股队伍,成人队在前面,青少年队在后面。



徒步首日全程都在喀纳斯景区之内,路线是驼颈湾-月亮湾-卧龙湾-观鱼台。茂密森林,青青草原,幽蓝湖水,遍地野花,蓝天白云,温度适中,二十多公里路程,如行画中,走走停停,倒也不是特别费力。夜宿贾登峪的木屋,次日向小黑湖进发。
 


第二天刚出发时,还是大晴,小热,难度主要在于爬坡。爬坡极耗体力,我爬两步歇三歇,还总想着回头张望身后的青少队,想像着儿子大口喘粗气的模样。好不容易,中午时分抵达中途的蒙古包补给站,稍做恢复,继续前行。不料草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午后,天那边来了一片阴云,人还没反应过来,雨点已经劈头盖脸打下来。雨衣自然是备着有的,急忙翻出来穿上,可是膝盖以下遮不住,腿脚全湿,然后就觉得浑身发冷。不过短短几分钟时间,晴转雨,夏变冬。大家纷纷想出各种招数来保暖,我把保温毯胡乱裹在腿上,样子很狼狈,但确实暖和了点。

(成人队把自己裹好之后准备继续出发)

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无时不在想着后面的儿子:有没有被雨淋到?雨衣够长吗?腿脚冷不冷?回头望去,雨雾蒙蒙,看不到后面的队伍,只能祈祷天气速速转好,寄望于工作人员会帮助他们做好这些。
 
后来得知,包里明明有雨衣,儿子居然没有找到,胡乱披上一条保温毯,遮得了头遮不了脚。幸亏有工作人员把自己的抓绒衣和雨衣让给了他。我看到他的时候,他穿着大人的衣服,怪模怪样,自己的外衣塞在越野包的外面,已经湿透了。当我从他的包里翻出他自己的雨衣的时候,真是悔恨交加:如果是他自己亲手收拾的背包,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了。下次,无论如何我都不能替他收拾行李了。
 
那天的途中遇雨,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草原天气的变化之快以及野外徒步风险的不可预测出乎我们的意料。队伍中还有好几个孩子根本没带雨衣,还有人连外套都没带。这种天气最怕失温,要不是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带队,准备得还算充分,真不知道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夜宿小黑湖,宰羊吃肉,喝热羊汤,如同回到天堂。儿子四仰八叉躺在蒙古包的大炕上一动不动,进入了平生最深度的睡眠。遗憾的是,小黑湖本是观赏浩瀚星空的绝佳地点,但是雨下了一夜,我们只能望雨兴叹。
 
第三天早上,雨依旧下,山谷里雾霭重重,向导骑着马在前面探路。我们虽然还是分为成人队和青少队,但被要求前后队绝不能走散,听得出形势严峻、严阵以待的意思。
 

 
从小黑湖到禾木是一条知名经典徒步路线,高山草甸,茂密森林,广阔山地,陡峭险坡,山间小路,奔腾溪流,嶙峋怪石,白桦树林,地形地貌丰富多变,风景也非常优美。但是因为连续下雨,本来就只是马道的徒步道路变得泥泞湿滑,每走一步都要异常小心。虽然也能抽空抬眼看看,但大多数时间只能低头走路。

 
队伍经过了好几处湍急的小河,是山上的雨水汇聚奔流而下形成的,小河冲断了我们的必经之路,工作人员临时用石头搭路,用接力的方式将孩子们一一扶到对岸。 


我们还经过了好几个乱石阵,各种形状的大石头无规律地堆砌,有尖有圆,又湿又滑,我们在上面踮着脚走,既考验灵活性又考验平衡性,孩子们频频跌倒,一位爸爸也摔了五、六跤。


遇到非常陡的下坡路,一脚下去踩不实,人就会失去重心,滑出去老远。靠成人的接力扶持,孩子们才安全地走下来。


这一天最后的一段路是两公里的下坡路,坡度不是很大,放眼望去都是齐腰高的野草,只有一人宽的马道上全是稀泥巴和烂马粪,每踩一脚都要滑一下,踩不好不是滑倒就是“无法自拔”。那两公里我走了至少一个半小时,而且破了一路都没有摔跤的记录,在这里摔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屁蹾儿。



一直陪伴孩子们徒步的未来训练营的负责人付大大说这是他七年来行走这条路遇到的最难的一次。本来这次的徒步难度也就是2级,因为下雨,现在变成了4级,而他们的徒步路线中最难的也就是5级。


【视频:途遇冰雹】

这一天真是漫长,深夜十一点,孩子们才终于走回营地。看到家长,好几个一路坚强的孩子哭出声来;因为走的是同样的路,特别能感受到孩子们的不容易,拥抱着孩子,父母们也都是眼泪汪汪的。


(我和儿子相拥而泣,发誓以后再也不骂他了--当然这只是那一瞬间的想法)
 
第四天的徒步在难度上虽然有所减轻,但长度却是四天来最长的,31公里。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不敢想什么时候能到终点,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一步一步地前行。

 
已经连续走了三天,体力消耗巨大,所有人都已是强弩之末。
 
在中途一个连续上坡的地方,我爬不动了,准备坐等马匹救援,不料马队上来,发现儿子已经先我一步借了马力。我问:“你骑马时间太长就拿不到完赛奖牌了,还骑吗?”

 
儿子皱着眉头,不想下来,可又禁不住奖牌的诱惑,磨唧了一阵,提出了一个为难老母亲的条件:要妈妈陪着走。
 
我扶着自己的老腰,拍拍酸胀不堪的大腿,狠狠地咬了咬后槽牙,答应了。
 
儿子选择了下马继续走,但显然是真累了,走得非常慢。我想起之前见过的一个场景,于是用登山杖在前面拉着他。就这样,我们俩低着头,顶着雨,一前一后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前后都有队伍,但离我们都有一些距离),母子同心,其利断金,最后终于追上前面休整待发的青少年队。
 
 
出于多种原因的考虑,我决定骑马先回营地,走之前告诉儿子如果他实在累得不行了,最后五公里可以骑马。最后五公里要从山脚一直爬上一座高山的山顶,考虑“虐度”太高,DE未来训练营规定如果这时候骑马,孩子们也是可以得到奖牌的。儿子说“好的”。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洒在山梁上,先行到达的父母翘首以盼着自己的孩子出现在终点线的前面,没有跟来喀纳斯的家长也在群里焦急地询问着等待着。
 
陆续有几个身体感到不适的孩子骑着马先回来了,一直没有子乐——我知道这小子坚持下来了,眼泪禁不住一次又一次湿了眼眶。

晚上8点多,山梁上终于出现了孩子们的身影,令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居然飞奔着冲向了终点。


 
 
在回宾馆的路上,两旁的游人看着背着背包,拄着登山杖的一个个小泥人疲惫不堪地走过,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说,这个时候比带上奖牌还要高兴。



【视频:子乐滑倒】

说实话,如果之前知道这次徒步这么难,我恐怕没有勇气报名参加。徒步中间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但是现在想来,真得很感恩这稀里糊涂的选择,甚至很感恩这四天来变化无常的天气(大家开玩笑说这叫“加量不加价”),正是这些意外,这些困难,才让我们有了一次永生难忘的体验,也让我们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孩子们的能力和能量。


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一个观点:孩子的教育就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自由其思想”,深以为然。 


儿子的第一个100公里徒步已经结束,但我知道,他的无数个100公里徒步即将开始。


(END)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首页回复您感兴趣的教育关键词

我们将做不定期选题





版权说明:


本文转自  壹瓦书倌 棋盘山谷里的居民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