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育

其他

6部运动纪录片,节假日陪孩子看

It流浪汉世界杯豆瓣评分:8.1在很多人还不知道有流浪汉世界杯存在的时候,足球却正在改变一些人的人生。本片记录了6名流浪汉球员准备去南非开普敦参加流浪汉世界杯比赛的故事。
2020年7月4日
其他

看成长型妈妈如何化解和孩子之间的“爱、矛盾、冲突、冷漠”

这次分享让我痛并快乐着,痛是因为准备的过程太虐心,因为每一次的成长都伴随着痛苦;快乐是通过这样的分享,或许可以把我对孩子伤害的痛随着分享能消逝在岁月中,亦或可以让正受着我这些痛苦经历的妈妈早一点看清困扰。
2020年7月3日
其他

为人父母如何避免“死能量”——锚定效应

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明教育的推送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2020年6月27日
其他

解码教育的焦虑

运动不仅是科学和教育,更是生命的哲学因微信公号改版,为防错过明教育的推送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2020年6月18日
其他

疫情又亮起红灯,这堂课,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学习 ​

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导读:这场疫情过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与自然相处,一定要学会如何应对危机。“毕竟,人类不同于动物,不能简单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2020年6月14日
其他

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给出答案了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2020年6月6日
其他

在“术”的迷宫里寻找“道”

本次的训练营学习最初是围绕教育的问题展开,所有同学也都是来学习和讨论教育问题的。但学到最后我发现,只讨论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说非常的不够。都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这个修行到底修的是什么?每说到教育,我们都讨论的是和孩子有关的话题,但我认为我们最应该修行的却是和孩子没有关系的那些人生主题。我曾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哈佛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博士后,一次在公园游玩的时候,看到一个迷宫,便走进入试试,看自己能用多长时间走出来。虽然他学历高的惊人,比一般人头脑不知灵活多少倍,但最终还是在里面一直出不来,正当他急得要哭的时候,一阵笑声从天空传了下来。原来一个8岁的孩子爬到迷宫旁的10米高的树上玩耍,看到博士的整个过程,情不自禁地笑了。在他看来,走出迷宫不是简简单单、分分秒秒的事吗?很多时候,我们看待教育问题,是不是就像走在迷宫里的博士。各种理论、方法不胜枚举,父母觉得都对,实践起来却哪种都不好用。其根本在于教育的问题不是在教育本身,而是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父母把自己的三观修正、明晰了,就可以像那个站在树上的孩子,看一切都不是问题,包括教育。正是所谓的“境界上去了全会,境界上不去全废”。我认为,课程的所有主题中,有三个主题是在人的思维最底层,无论是否涉及教育问题,都是影响最深远的,那就是“生与死”、“幸福”、“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我们的底层思维修行好了,那人生的境界就上去了,教育的境界也就上去了。生与死死亡的话题我以前接触的很少。中国人都一种习惯,不愿意讨论死亡,觉得不吉利,我小时候更是被教育的对与死亡相关的唯恐避之不及。这些都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但被恐惧控制才是最值得恐惧的事,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所以我们必须勇敢正视死亡。我们直面它才会认真思考,既然它是唯一的终点,而且不能确定它何时到来,那么我们在它来之前要如何度过。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做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好好珍惜自己爱的人。看透了生死,才能学会放下,不去活在虚幻里,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向死而生是对生命的崇高致敬。明白这些我们再去看教育的问题,我们还会再去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成长吗?还会宁愿牺牲孩子的快乐来满足父母的虚荣吗?还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来掩盖对死亡的恐惧吗?还会抓住孩子的缺点拼命较劲吗?幸福“生命是上天赋予我最大的财富,我是自然中所有奇迹中最大的奇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为了生命更美好。很多人辛苦奔波,不停追求,说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对孩子也是各种各样的要求,也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幸福。但很少能有人认真的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又能使孩子真正的幸福。幸福应该是在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后,不被金钱、名利、地位等过多的无法满足的欲望控制,一种活在当下的能力。被控制就没有自由和幸福。幸福是懂得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并找到热爱的事,给自己的灵魂找到真正的归宿。最高境界的幸福就是无欲无求。无论外在的是什么,都没有要求,通过改变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来找到真正的幸福。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如果我们能认清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那么我们就不会用考试成绩、各种技能等要求和控制孩子,就不会被外在的评价绑架又反过来绑架孩子,就不会因为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待而使双方都痛苦。认清真正的幸福,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自由。放下期待,没有要求,父母和孩子都能得到幸福和自由。我与自我、他人的关系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脱离他人独立生存。那么每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模式就是他最基本的存在方式。而孩子与外界的关系模式是由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模式决定的。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是有充分的爱,尊重,自由和信任,各自守住界限,没有控制。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每个人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且能在“过”和“不及”之间寻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能在“有为”和“无为”,“有我”和“无我”间自由切换。很多人因为与原生家庭间的关系存在各种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关系模式遗传到下一代,从而引发各种教育问题。其实它们是父母自身的问题,与孩子无关,只是借由孩子让父母看见,也是给父母自我成长的契机。原生家庭无法选择和改变,但父母可以通过自我觉察,自我修行,改变自己的关系模式,终结错误和痛苦的轮回。以上都是人的底层思维,它决定着我们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度过我们的人生,更是决定着怎样看待另一个生命,怎么认识教育。现在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青春期问题,游戏成瘾问题等等,几乎问题无处不在,父母们总是焦头烂额,为孩子操碎了心,直呼做父母太不容易。其实都是源于父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底层思维存在问题。底层思维修炼好了,我们更容易认识教育的本质,抓住教育的规律,解决教育的问题,更或者不再有教育的问题。底层思维修炼好了,我们就不会陷在各种“术”的迷宫里,我们更容易懂得“大道至简”“依道而行”,也更容易做到“想法上无为,作为上无痕”。底层思维的境界上去了,一切都不是问题。我现在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毫不费力,也不会去用任何的方法,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各自安好。有事时找对方沟通,没事时在各自的房间几个小时不见面。我不把我看到的当成问题,那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什么也不需要改变,我也看到了一个自在的孩子。我只用心去倾听孩子,有时听她吐槽老师和学校,有时听她聊同学,需要我给出建议和帮助的时候很少,只听她说就好了。有时她说一些网络上的东西,我偶尔听不懂,她会有小嫌弃,我也一笑而过,因为她和我有太多的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灵魂不同,如果我们的思想是同步的,那才是有问题吧。我要相信她,相信她是有判断力的,相信她是爱自己的,相信她会找到自己要走的路,相信她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活。爱,是真正看见,是全然相信,是欣赏是守望。我真正的放手,是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境界真的不够的时候,以自己的浅薄去影响另一个灵魂,那真是相当于毁灭它。以前对孩子做过许多的错事,时间不能倒流,只能从现在开始做正确的事。很有幸遇到DE,并参加这次训练营。特别希望能有下一次训练营的机会,尤其希望付老师能讲讲《道德经》。我希望能学习更多的关于“道”,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备注:文章来源DE卓越父母极限挑战营三阶大复盘作者:郭琳琳(一班一组)100天DE公益课卓越父母极限挑战营II期报名已开启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更多
2020年5月30日
其他

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什么?

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无助于孩子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发展。小学教育,要让儿童跟土地、跟自然、跟生活广泛接触,要尊重孩子身体的感受,发展他们身体的能力,这才是触摸到教育本质的教育形态。
2020年5月19日
其他

读书分享|看见是一种心流涌动的幸福

身体与心灵相互依存,情感存在于内,身体和心灵有着不同的卡点。原来腿与脚是心灵的支持,脚踝和膝盖是轻松感的关键,怪不得跑步身心灵都舒服呢!菊群的《身心合一》告诉我们身体各个部位和心的对应和连接。
2020年5月16日
其他

青春期危机源于爱,也终结于爱

我的同事和朋友经常问我,为什么最近老是讲什么底层思维、系统思维?这是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常用思维和基本方法。底层思维,在我看来就是本质思维,任何事如果我们能直击本质,那我们一定会更为直接高效;如果我们能熟练使用系统思维,那我们就能做好阴阳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当然,做教育,不管我们是父母还是老师,更要有差异化思维,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对孩子因材施教。因此,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青春期话题,我依然用这些思维工具跟大家进行探讨。-01-“青春期”和“青春期问题”是两回事,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但不是每个人都必然会出现青春期问题(危机)。青春期是连接童年期和成人期的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是则是每个孩子在他们成熟并肩负成年人责任前的必经之路(引自@著名心理学家盖尔.多金)。青春期不仅包含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包含道德伦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因素。青春期在西方学术界叫青少年期,学术的真正研究兴起起于上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青春期有人畏如猛虎,就像青春期的学术奠基人霍尔也这么认为;也有人把青春期看成人生最令人着迷的时期,比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内特。不管哪种认为都回避不了青春期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经过十多年研究学习,加上万余例青少年的实践结论,我认为“青春期是人生最后一个关键期”。因此,青春期问题的影响巨大,这已经不仅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也更是社会问题。在学术上,青春期不仅是孩子的生物生长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问题。青春期,在学术界是与婴幼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相对应的概念。青春期又分为青春前期(10-14岁),青春期(15-18岁),和青春后期,或初显成人期(18-25岁)。随着营养和保健科学的发展,加之受媒体和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孩子的青春期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前延伸的很早,尤其是经济和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往后也后延了很久,从法律上18岁成人后,但真正能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起码要到25岁,甚至更大的年龄了。因此,在18-25岁这个年龄段被学术界称为“初显成人期”,就是说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处在向成人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自我认同探索的年龄,
2020年4月19日
其他

没了生命,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当下的这次疫情,没有人,没有国家能真正置身世外。经济停摆下行,学校停课,每个人的身心都面临挑战……今日不停接到父母家长的求助,疫情把孩子憋坏了,也把家长折腾疯了。正赶上要做系统的线上父母课堂,于是我就开始了系统的调研和准备,尤其是针对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因疫情调整的教育学习方式,对孩子学习、对亲子关系的冲击大大超乎我的预想。基本出现了两个极端,极少数会学习能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学习和心理情绪都管理的特别好,疫情不仅几乎没影响,而且加深了与父母的连接,亲和了家庭关系。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学习压力丝毫没有减少,亲子关系恶化,甚至频现自残、互残和自杀现象。心痛、震惊,于是就有了今天与大家分享这个主题的冲动。我们可以想下,不管任何形式的教育,不管任何借口,不能尊重生命,甚至没了生命,教育还有什么意义?一、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以“生命”为原点展开的一系列教育中国当代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师大原副校长顾明远先生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一切的教育都应该从生命开始,从教育的本质开始,而且任何情况都不能偏离。哪怕就像我们这次的父母学习,我们也是一样,时刻都想着不能偏离本质。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找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学习的原动能,最终找到幸福。其实,这也是生命的终极目标。那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是生命教育要做的事情。生命教育,其实也是所有教育的目的都是这样,引领学生在习得生存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去追求其他的幸福。生命教育,简单说就是引领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生命和认知生命价值的教育。学会生存,亦即DE一直强调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应对各种生存挑战或危机的能力;发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DE强调的人格健全的内容。至于完善生命,也就是找到生命价值,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这是这次我们开始第一课所说的,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活?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生命教育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育,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教育和生活一样,当下经历的一切和情感才是当下幸福生活的源泉。但当下的许多父母,许多学校和老师忽视了当下的美好。我们以为学习考试更重要;我们以为有保姆,有父母的呵护,;我们认为那些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用不到,要发展更为重要的……找到幸福,是所有教育的终极目的。但没有生命教育的铺垫,我们就没有了幸福人生的奠基。所以,我们现实教育中很多情况下所说的所追求的幸福,更多是一种向往,也就说说而已。在学校,只是用教育工作者的嘴,职业表达而已。因为,更多的职业压力,更多的应试压力让人根本无暇顾及真正重要的生命教育。当然,当孩子生命没有真正被威胁的时候,在与应试升学相比的时候,父母可能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分数。注意,是分数,而非质量。身体是人生命存在的本源,意识是生命活动的依据。对孩子的生命教育要从认知生命、珍惜生命开始。有了这些前提,生命的其他可能才会发生。当下疫情,其实正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绝佳时机。不管是自我防护,还是国家控制,还是国际间的互帮互助,都可以是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二、生命教育从生到死贯穿每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是一个独立的大系统
2020年4月16日
其他

如果游戏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学习会怎样?

关于游戏与学习,尤其是游戏助力学习的话题,非常敏感且困难。一是的确数以亿计的孩子沉浸在游戏中不能自拔,不仅“从此”不再主动学习,而且伤害身心、恶化亲子关系;另外一方面是对游戏化学习有些声音甚嚣尘上,《游戏改变学习》、《游戏改变教育》、《游戏改变人生》、《游戏力》、《游戏化教学》等各种相关书籍、言论层出不穷。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都有,家长该如何选择?谈这个话题,我也有担心,其一,怕我没能表达清楚,学得一知半解就用,不仅孩子没有管控好游戏,而且还更加沉迷,更加没有底线了;其二,说我更多是想象,或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的孩子大了。更有甚者说,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其实回去对孩子的游戏管理的非常严格。还拿出了乔布斯不让孩子玩游戏,欧洲学校也严格限制孩子,我自己真能如此放手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吗?我非常感谢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俩是我教育实验的小白鼠。目前,一只小白鼠长大了,她本科在埃默里大学获得了一个杰出荣誉,自1985年以来唯一华人获得此项殊荣的学生。两周前,还有幸还被牛津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虽然女儿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我认为还不算成熟,更不能说成功。真正的成熟、成功要放到真实的社会中去检验,甚至要用一生去检验。小的这只白鼠正处在关键的青春期,因为养育的方式截然不同,在其身上的反应也全然不同。但对于游戏和学习的态度与做法,我对两只小白鼠都是一样的:保障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坚决呵护玩的权利,尤其是游戏的权利。如想真正让游戏为孩子的学习助力,首先父母应从心底上认可孩子游戏的权利,对游戏和学习的本质与关联有深刻的理解,并无条件相信游戏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游戏是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最佳途径。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学习,就是成长。理解是善意的前提。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没有比这句话更适合用在父母针对孩子的学习与游戏上面了。不管是游戏,还是学习,理解都是父母释放善意的前提,否则,我们无法真正能容忍孩子的游戏,更无法容忍“因”游戏孩子懈怠了学习,甚至直接就厌学了。布隆伯格大学教学技术专业教授卡尔说,“游戏化是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来吸引投入、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并解决问题。”这个定义基本说出了游戏促进学习的大体思路。因此,把游戏的元素和机制融入学习和成长的设计中,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度、参与感和成就感,这是最符合生命本能和学习本质的规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这更是趋势。如果未来,你不能把这些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中,这才是与趋势为敌。浪潮来了,躲是没有出路的,唯有迎着潮头上去。但现实非常不尽人意,甚至残酷。有一次,我应邀在北京某著名中学给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做一场演讲。现场总人数大概有五六百人,孩子坐前面,家长坐后面。原定开始的时间到了,这帮孩子丝毫没有把讲台上的我放在眼里,该聊天的聊天,该打闹的打闹,该玩手机的玩手机。3分钟过去了,全然没有改变。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说了三句话,“你们现在这个样子,责任不在你们,责任的根源应该在后面坐着的那群人;其次,你们如此沉浸在在手机和网络中,这是你们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如同我们生存所需的氧气和土壤一样,包括父母和老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听到这里,会场顿时鸦雀无声,空气如同凝固一般,随即孩子们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一旦被真正理解,他们会迸发无穷的力量。孩子游戏的诉求如果到青春期才得到理解,实在有点晚(虽然比不被尊重强点,但对父母的要求更高)。如果从小就如此,那将会容易得多,因为,在八九岁前,还没有非常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时候,孩子是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期,在那个时期让孩子认识到自由和权利是有代价的,自由的代价是自律,权利的代价是义务。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人更不能摆脱这个限制。从小形成了规则意识,到了青春期,当他需要更多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无法无天,尤其在十五六岁以前。我们知道,游戏的规则、反馈、故事情节和角色是游戏的基础,所有游戏都是如此,同时,这些元素也是游戏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核心支撑。如果没能起到促进,那是我们没有用好。“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如果怕孩子游戏上瘾(上瘾是一种病),那我们更应该遵循中国的老祖宗教诲——“上医治未病”。在该建立规则的时候坚决建立好规则。只有当我们能洞察游戏的本质和机理,游戏才能为我所用。今天各位提交上来的作业,不少人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下降都是因为游戏。其实,游戏真的很冤,我们把逻辑搞错了,归责没有真正归到位。比如,目标与规则的迁移,我们就没有能和现实的生活与学习结合好,游戏的及时反馈能让孩子着迷,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但我们的学习更多是外在的奖励,更多的可期待的标准等。记住,我们永远要相信,“孩子们能从游戏的天性中获得这些生活与学习的启示”@卡尔·卡普。把孩子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生活化、常态化。并尽可能深入研究和一同“作战”,这样可能更容易避免孩子对游戏的神秘和上瘾。孩子在八九岁,也就是三四年级以前的学习内容,是最容易游戏化的,即使学校没有在此投入精力,我们父母自己也可以把游戏与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可以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家的日常生活要像游戏一样,有明确的挑战性的目标,有挑战成功的愉悦,也有失败带来的沮丧,但只要我们彼此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全情投入其中,即使有暂时的溃败,也算是“失败的成就感”。家庭教育中,游戏融入教育和生活,促进学习,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围绕生活化设计,和孩子一起玩耍或新创造一些生活化的小游戏。我能理解父母的各种忙,各种压力,但想到孩子的童年、学习与成长、人生与未来,哪个更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孩子成不成材可以先不论,如果不能成人,你的成功有何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各位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才是正业,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您能这样做,才真正能获得同事和社会对您的尊重。记住,不能把孩子只交给妈妈,父亲任何时候都重要。努把力,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完整陪伴过自己孩子童年的人,晚年的生命才不会留下真正的遗憾。体验游戏化学习的最好方式是直接玩游戏(参与到游戏中)。比如语文课学习的那些词,吃饭前的几个猜词小游戏轻松搞定;如果想练练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表演能力,搞一个“你比我猜”的小游戏就搞定了。像什么成语、诗句、典故等等,都可以游戏化进行学习的。自己创造不来,可以从网上找,很多此类游戏的。数学天生就是游戏化学习最好的学课,从浅入深,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都能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完成。而且,在游戏中的应用也比当下的死学硬背要好万倍。生活生存技能和规则的学习,更是容易实现。几乎所有地球人都会玩的游戏,“石头—剪刀—布”,就有无数种变法玩耍。第二个层次,是和孩子一起开发线下的体验式游戏,或参与孩子线上一些有价值有挑战的游戏。如果能为孩子找来游戏的团队,那就更棒啦。当然,这个做法需要谨慎,适可而止,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疫情当下,孩子长时间在家里网上学习,特别需要这样的游戏加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比如,疫情在家我们把家务、把身体锻炼变成了游戏,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这里我着重给各位介绍下我们变形新创的“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来干家务。一直变形是由手变成了腿来执行,一种纯粹变成了语言思维游戏来执行。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家庭气氛,还锻炼了语言和思维能力。估计父母可能更关心游戏如何促进学习。设计精良的学习游戏可以在最短的用时内让学习者自主习得知识和技能,并令人意犹未尽,记忆持久。我们记住,用游戏促进学习不是简单的娱乐游戏,游戏化是在学习过程、复杂的主题讲解和系统思维方面起到加速度用的正经的学习方法。这些游戏如果自己原创,有时风险更大,网上已经有很多,不需要再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再从头开始了。只需要你深切理解孩子游戏与学习的心理获得感,正向引导,游戏中的一些元素自然会激发孩子自动学习,并在学习中被点燃激情。第三个层次,是在游戏中融入明确的学习价值,这样才能有愉悦等情感的产生和成长成就感的收获。游戏和傻玩的区别就是游戏是有目标和规则的。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当孩子在大些的时候,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学习的知识逐步增多,学习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真正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即使不能完全融入游戏化,但游戏为孩子的学习减压,社交等都还能够提供支持。我们知道,真正的学习是感情全然投入的一种状态。只有我们在为内心需求(好奇心)学习的时候,我们才能达到这种心流的状态。小的时候,不用管,自己学习就能上瘾。孩子好奇心的主动满足过程,有问不完的问题,或完全沉入其中而不自知,就是这种状态。再大点,六七岁,到八九岁甚至更大点的时候,父母可以陪同孩子进行适当的游戏化学习,从设计到学习,直至评价,都可以引入。不仅是学校内容,更多的是家庭和生活中的引入。这个时候如果弄好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后一道坎,青春期,理解接纳,帮孩子找到青春期的目标和生命成就感。这是解决青春期问题的根本,这个时候,游戏一定不能成为制约和消耗,更好用好游戏这个支点。我们给北京市海淀区十余所优质小学所做的课程中,我们的趣味定向、1块钱城市生存课程等都让学生们几近疯狂。游戏助力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爱上学习,像游戏一样上瘾。不要一提上瘾,我们就认定是伤害。“积极上瘾可以让你简单有效地获得力量,提升自身价值,得到想要的幸福。同时,积极上瘾可以带来愉悦感,而且无害,还能持续。”就像跑步,就像打坐和冥想,学习一样,是可以上瘾的。上瘾有积极上瘾和消极上瘾之分。无论哪种上瘾,都会给上瘾者带来愉悦(只不过消极上瘾是虚拟和短暂的)以及通过痛苦带来的满足,进而带来成就感。缓解痛苦,然后享受“迸发”的愉悦,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是上瘾必不可少的要素。缓解痛苦其实很好理解,也很具体,就是缓解无法得到的爱与价值(成就感)带来的痛苦。因此,孩子游戏或上网上瘾,一定是现实中缺失了爱,丧失了价值成就感。说到底,是丧失了卓越或至上行动的原始动力。“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哪有不喜欢游戏的?!”浩琳爸爸这句话说得好。学习是最伟大的游戏——需要全身心投入情感的游戏。不要认为游戏是孩子的事,与成人无关。其实,我们父母特训营的这种学习方式,如此之虐,还如此紧紧跟随,这也是游戏化学习;DE的运动课,还有我们手机用的运动APP等,其实都是游戏化学习的代表。游戏化促进学习,说到底不光是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解决了,你的人生精进的最大担忧可能就没有了。还有,有科学研究表面,游戏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就凭这一点,我们也需要好好学习玩玩游戏。@卡尔.卡普(美国)教授也说,“任何年龄,游戏都可以引导学习。”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游戏促进学习不能只想,更要实践;不能光说很有感触,却总用“但是”当借口而不去行动。备注:本文根据作者在DE卓越父母特训营的分享录音整理而成,鉴于篇幅原因,所举案例等内容有删减。图片来源:DE未来训练营往期精选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2020年4月15日
其他

学校教育最大的功能:改变底层孩子命运

比如硅谷的核心区帕拉阿图(就是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城市),它的东边还有一个城市叫东帕拉阿图,两个城市是紧邻的,中间只隔了一条河,大概是15米宽,但是两个城市的房价却是一个天一个地,住的人群也是不一样的。
2020年4月1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是父母和老师归还权利,是让孩子享有学习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是“一种有约束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自由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成就感的学习自由@罗杰斯。”
2020年4月9日
其他

一位青年关于未来教育的思考

从2012年到现在,老毕已经跟随DE第8个年头了,几乎走完了DE的所有百公里线路,以及帆船驾驶等技术训练和考核。从刚刚开始的被抛弃在后面单独行走,到后来成为领队、队长,甚至总指挥……
2020年4月8日
其他

游戏上瘾的预防与纠正

有人问,游戏上瘾什么情况需要医生或药物介入?这个我们要尊重科学。但我相信,绝大多数孩子的游戏上瘾是不需要药物和其他强迫性外力介入的——他们可能更多的是阶段性的通过游戏来寻找压力解脱的方式。
2020年4月2日
其他

为人父母,这篇文字无价

现实中,真的不是孩子不行,是父母从心底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锚定。(还真别不承认,您对孩子出行、学习等诸多的不放心就是因为您从心底上认为孩子不行)所以,孩子不行,说到底父母不行。
2020年3月28日
其他

到底该如何为孩子选一所好学校?

最后,我们选择的这个学校,一定能充分彻底挖掘孩子父母潜力为孩子赋能。因此,我理想中的学校里所有孩子的家长都是合伙人。只有如此,家校才能真正一条心。
2020年3月26日
其他

到底是什么让教育令人如此抓狂甚至绝望?

这么多年来,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都困顿在各种的教育问题之中。虽然我自己在生命中一直欢喜问题的出现,视问题为人生精进的契机,但这么多年来,我最怕,甚至忌讳深究教育,尤其是父母之于子女的教育问题。
2020年3月21日
其他

教育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道理我们都懂。就像我今天讲的,没有哪几句话您听不懂,但认知的底层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行为会不会这么做的?我不知道。但我从给我提交的报名问卷和提交的作业看,应该没懂,起码是没有真正懂。
2020年3月18日
其他

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被这次的疫情扒了个一干二净

网络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2月15日
其他

《大护法》:你要学着做你自己,就不用再害怕了|影片推荐

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人物与冲突,具体你能看到什么,还是请大家自己去感受并与自己的思考进行化合吧。影片主题曲↓↓你一定要是个孩子作词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毕淑敏:成功不能带给孩子幸福,做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才可以

DE未来训练营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2月11日
其他

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

网络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2月10日
其他

父母做好这三点,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收藏)●推荐40部优秀纪录片,春节在家给孩子充充电!精选原创●遇见
2020年2月6日
其他

延长假期推迟开学,30部顶级儿童电影给宅家的你

Buffett)合作,以巴菲特为人物形象原型而创作的大型财商教育动画系列片。巴菲特在动画片中化身神秘俱乐部的主任,与几个有想法、有激情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投资和理财。
2020年1月30日
其他

太震撼了!视频短片《大自然在说话》 我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我!

Speaking▼英文版配音包括茱莉亚·罗伯茨、哈里森·福特、凯文·史派西、爱德华·诺顿、佩内洛普·克鲁兹、罗伯特·雷德福、露皮塔·尼永奥在内的重量级好莱坞大腕纷纷为其“献声”。—END—投稿
2020年1月29日
其他

一位体育老师为居家休息的青少年儿童写的锻炼指南,请查收!

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收藏)●推荐40部优秀纪录片,春节在家给孩子充充电!●非常时期如何让娃开心宅在家,上百室内陪玩创意在这里!精选原创●遇见
2020年1月29日
其他

非常时期如何让娃开心宅在家,上百室内陪玩创意在这里!

网络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比尔盖茨TED演讲:面对病毒爆发,全世界都没准备好

网络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8日
其他

推荐40部优秀纪录片,春节在家给孩子充充电!

热文推荐●疫情防治的协和医院网红诊疗方案,最新升级版来了!转需!●这里有一份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指南,请查收!●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2020年1月27日
其他

林语堂:没读书习惯的人受眼前世界禁锢

热文推荐●疫情防治的协和医院网红诊疗方案,最新升级版来了!转需!●这里有一份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指南,请查收!●48部亲子共看电影全片单
2020年1月27日
其他

春节宅家:30余部顶级纪录片+播放链接,给你找齐了

Versailles观看连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696967/index_1.html#page=621.华盛顿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2020年1月26日
其他

丰子恺最动人50幅画、50句话,平凡生活,诗意境界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由预想进行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家,是教育的根

热文推荐●疫情防治的协和医院网红诊疗方案,最新升级版来了!转需!●这里有一份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指南,请查收!●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2月开学或迎疫情高峰,教育部发文指导学校防疫工作

校长会、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人民日报、南京择校、学校堆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5日
其他

48部亲子共看电影全片单 助推儿童成长的生命阶梯(收藏)

清浅心理、思维智汇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3日
其他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阅读和游戏

07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运动、游戏、阅读那么,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可以使神经活化得快,分支得密?洪兰教授的答案是:运动、游戏和阅读。
2020年1月23日
其他

疫情防治的协和医院网红诊疗方案,最新升级版来了!转需!

同时,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阅来自丁香医生的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希望能帮助您和家人做好自我防护,过个平安祥和的春节~以下没有绚烂的排版只有朴实的内容和满满的干货请大家一定一定好好看完处置
2020年1月23日
其他

复旦附中校长大声疾呼:家长们停一停吧,否则孩子就毁了

网络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2日
其他

40年上千个活生生的案例,揭示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全能少年CAPABLETEENS明教育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2020年1月22日
其他

这里有一份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指南,请查收!

每日教育·悟预防冠状病毒,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这两天大家都被全国多地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刷屏,冠状病毒是挺吓人,但知己知彼,总是要多几分胜算的。今天为大家分享以下几点:1.预防冠状病毒,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2.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问题3.保持手卫生,如何正确洗手?4.在家吃饭或外出用餐,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跟孩子一起仔细学习一下,临近春运,需多加防范。01预防冠状病毒,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10张图,帮你降低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02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问题1.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严重程度从感冒到重症疾病不等,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3.人可能会感染新型的动物源冠状病毒吗?详细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在2002年发生了从果子狸传至人的SARS冠状病毒疫情,沙特阿拉伯在2012年发生了从单峰骆驼传至人的MERS冠状病毒疫情。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4.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5.冠状病毒能够在人际传播吗?是的,一些冠状病毒可以在人际传播,人们通常是在居所、工作场所或医疗机构等场所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后被感染。6.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针对新疾病,并无现有可用疫苗。开发一种新型疫苗可能需要若干年时间。7.新型冠状病毒能治疗吗?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8.个人如何自我防护?减少接触及减少传播多种疾病的标准建议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以及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9.卫生工作者是否有感染的风险?是的,由于卫生工作者与患者的接触多于一般人与患者的接触,卫生工作者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世卫组织建议卫生工作者坚持采取适当感染防控措施。*卫生工作者感染防控指南:https://www.who.int/csr/resources/publications/WHO_CDS_EPR_2007_6/zh/10.世卫组织对各国有什么建议?世卫组织鼓励所有国家加强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的监控,认真检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病例的任何异常流行情况,并向世卫组织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任何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鼓励各国继续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强突发卫生事件防范。11.如何找到更多关于已知冠状病毒的信息?关于(MERS)冠状病毒,请前往: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iddle-east-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mers-cov)关于SARS冠状病毒,请前往:https://www.who.int/csr/sars/en/03保持手卫生,如何正确洗手?04在家吃饭或外出用餐,如何确保食品安全?END投稿
2020年1月21日
其他

哈佛教授: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一所让孩子学习上瘾的学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谓成长,就是经历。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从星辰大海到高山荒原,我们一直无畏向前!●智慧的父母都这么教育孩子版权声明:本文转自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学会学习,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深度好文)

人要诗意的栖居在这个大陆上,而且我们不是生而知之者,要有能从困难逆境窘境中奋起的勇气,力量和能力,是需要学习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要培养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勇往直前、沉着应对的精神。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尼采:现代人过得太匆忙了,勒死了趣味与教养

面对下一代竞争力的培养,教育的真正挑战是什么?●所谓成长,就是经历。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从星辰大海到高山荒原,我们一直无畏向前!●智慧的父母都这么教育孩子版权声明:本文转自
2020年1月18日
其他

教育孩子 需要做这3件事,你做了几件?

热文推荐●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这10条黄金教育法则●季羡林丨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父母有格局,孩子自优秀●朱光潜:给年轻的你八条建议●
2020年1月18日
其他

中国儿童近视率为什么这么高?答案在这里

每日教育·悟预防孩子眼睛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门!前言:近些年来,小学生近视率已经达到了50%,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达70%,其中的高中大学以上的近视率已经达到了令人惊恐的数据90%。但是,同样喜欢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同样是受高等教育读书多,为什么相比之下欧美国家近视率就那么低呢?01小孩子近视,是父母们一直关心的一个话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小孩子戴眼镜的情况貌似越来越多了。据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小学生近视率已经达到了50%,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达70%,其中的高中大学以上的近视率已经达到了令人惊恐的数据90%。其实你在大学校园会发现,貌似一路走来的人都是戴眼镜的近视眼,而偶尔发现一个不近视的,真心会让人觉得“他是不是有啥不同常人的特异功能”啊!大部分观点认为,近视是孩子“刻苦学习”的一种代价。但是,好多不喜欢学习看书的孩子也会高度近视呀,这又怎么说呢?于是,不少老师及家长又认为,只要严格控制住孩子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就可以降低得近视的概率。曾经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一星期前,我与那个曾经小说不离手、特别喜欢熬夜追韩剧的高中同学见面,看到她不戴眼镜的漂亮眼睛,我不禁纳闷:“比我用眼还厉害的人,怎么会没有近视呢?”之后我就开始深入了解孩子近视的原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北美的孩子也不乏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看电视者,可为什么他们小孩子近视的就那么少呢?在国外,放学很早的孩子们很多都处于被放养的状态,通常会有大量的时间被用来看电视、玩游戏。而学校的校医也严肃告诫家长们:“5岁孩子每天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尽可能不要超过3个小时!”即使是家长严格控制孩子不可以多看电视,但他们还有大量的阅读,很多国外小孩子在读书或者写字的时候,也会摆出各种奇葩的姿势:趴着的歪着的甚至是躺着的,很多家长老师看到孩子这样的姿势也不加纠正;他们家中的灯光一般也都是黄色的光,本就不太明亮,还又偏偏加上个灯罩……综上可知,他们对孩子健康用眼问题可以说是相当不上心了,但从北美孩子的近视率来看,结果又非常令人诧异:成年人的近视率只有30%,而儿童的近视率却只有10%。更“神奇”的是,在国外,近视的孩子中将近50%的都是东亚裔。为何远在北美,近视率发生比较高的也还是东亚裔呢?难道是因为基因问题?不,并不是。据统计,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国家的近视率都是差不多,即使是在东亚近视率也不高。到如今也就是经历了2/3代人的光景,东亚整体近视率就已经直线上升了,难道是短时间内的基因突变吗?若不是基因突变,那就是外在的原因了。同样喜欢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同样是受高等教育读书多,为什么相比之下欧美国家近视率就那么低呢?相信你已经猜到答案了吧!根据大量数据显示:孩子的近视率,除了和他是否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否喜欢运动、是否会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看等原因外,还和一个因素有着极其强烈的关系,那就是“户外活动时间”。02欧美国家都非常鼓励孩子们到户外活动,而学校也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天气不太好的情况下,他们也照常出门玩儿,孩子在室外活动的时间长了,近视率相对就低了。而东亚的教育氛围一直都比较紧张,孩子的大多时间都好好坐在教室内埋头学习,很多家庭都不特别鼓励孩子出门玩儿,近视率也就相对比较高。有趣的是,即使是崇尚户外运动的欧美国家,阳光普照的澳大利亚也要比总是下雨的英国近视率低;同样是在美国,阳光充足的得克萨斯州要比北方总是下雨的华盛顿州近视率要低很多。中国台湾的教育部门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定了两所小学,其中鼓励一所小学在课间去户外玩儿,而另一所是不鼓励的,在此之前,这两所小学的近视率几乎是一样的,一所是48%,另一所是49%,在执行不同政策一年后,鼓励户外活动的那所小学近视率发病率为8.4%,而不鼓励户外活动的小学发病率为17.6%,差距已经很大了吧。03为什么进行室外活动,能影响到近视呢?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但现在说的最多也被更多人赞同的是“多巴胺理论”——户外阳光能诱发视网膜的多巴胺释放,多巴胺可以很好的阻止人眼球变长,保持眼球的弹性,从而降低得近视的概率,至少这个理论在动物身上的实验是成立的。假如按照这个理论,只要你能保证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就是健康用眼。为何阳光可以让眼球分泌多巴胺,而室内的灯光却不可以呢?因为两者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户外的阳光亮度要甩室内灯光亮度好几条街,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因为人的眼睛有自动调节亮度、适应的功能,所以你对室内室外的光感觉不出大的差距,但如果你经常使用单反相机并手动调光圈的话你会发现,即使户外已经乌云密布了,亮度依旧会碾压室内开好几盏灯的亮度。户外阴天状态或者在树荫下,它的亮度值都能达到10000流明,而一般的室内灯光亮度却也只有500流明,无论是功能多么强大的护眼灯,都赶不上太阳带来的亮度。从人类本身来讲,人的身体还远远没有进化到可以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室内的生活环境下。要知道,就算在古代,田间劳作的他们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室外的。相对在室内,人体能更加适应在户外有阳光照射的环境的,而经常在户外活动的好处也已经很多了,只是能保护孩子视力、降低孩子近视的发病率这些效果,也是近些年来才研究出来的。只是现在的孩子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太长,眼睛得不到足够的太阳光刺激,即使是孩子不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也依旧会处于眼睛近视的高风险中。04预防孩子眼睛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门!在谈到保护孩子眼睛时,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减少让孩子看电视看书、使用护眼灯、严格要求孩子看书写字的坐姿,费尽周章,可能效果也不是很好,与其这样,还不如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孩子开心了,还能有效地降低患近视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呀!除此,每年也都应该带孩子去眼科进行常规检查,一旦发现有问题也能及时正确处理。假如孩子说自己开始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千万不要急着给他配眼镜,要到眼科好好查看一下,孩子是不是假性近视(基本一开始的都是假性近视),倘若你不分原由,直接给孩子带上了眼镜,时间一长,是会变成真近视的。虽然治疗近视的方法越来越先进了,但相对去治疗,好的预防才是更为重要的方法,希望趁着有时间,家长能带着孩子多去户外活动。眼科专家建议,孩子每天至少在10000流明(多云天气或树荫下)的亮度下呆3小时以上(记得给自己防晒的时候也别忘记还有孩子呦)。尽可能去做吧,这样或许孩子得近视的概率会低一些,眼睛近视的程度也会轻一些,将来生活也会更加方便些。希望更多的家长能早些正确对待孩子的近视问题,爱护眼睛,从孩子开始。END投稿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如何引领孩子在假期里实现弯道超车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ougao@wuhenedu.com
2020年1月17日
其他

重磅!高校不再自主招生,10问10答详解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

热文推荐●父母有格局,孩子自优秀●体美劳教育将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林清玄: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教育的唯一主题:生活●孩子的天赋是消耗品,需要培育而不是创造
2020年1月16日
其他

季羡林丨读书是“天下第一好事”

一所让孩子学习上瘾的学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谓成长,就是经历。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从星辰大海到高山荒原,我们一直无畏向前!●智慧的父母都这么教育孩子版权声明:本文转自
2020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