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游戏成为孩子的必修课,学习会怎样?

付永 明教育 2023-02-19


关于游戏与学习,尤其是游戏助力学习的话题,非常敏感且困难。一是的确数以亿计的孩子沉浸在游戏中不能自拔,不仅“从此”不再主动学习,而且伤害身心、恶化亲子关系;另外一方面是对游戏化学习有些声音甚嚣尘上,《游戏改变学习》、《游戏改变教育》、《游戏改变人生》、《游戏力》、《游戏化教学》等各种相关书籍、言论层出不穷。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都有,家长该如何选择?

谈这个话题,我也有担心,其一,怕我没能表达清楚,学得一知半解就用,不仅孩子没有管控好游戏,而且还更加沉迷,更加没有底线了;其二,说我更多是想象,或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的孩子大了。更有甚者说,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其实回去对孩子的游戏管理的非常严格。还拿出了乔布斯不让孩子玩游戏,欧洲学校也严格限制孩子,我自己真能如此放手让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吗?

我非常感谢我的两个孩子,他们俩是我教育实验的小白鼠。目前,一只小白鼠长大了,她本科在埃默里大学获得了一个杰出荣誉,自1985年以来唯一华人获得此项殊荣的学生。两周前,还有幸还被牛津大学录取为研究生。虽然女儿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我认为还不算成熟,更不能说成功。真正的成熟、成功要放到真实的社会中去检验,甚至要用一生去检验。小的这只白鼠正处在关键的青春期,因为养育的方式截然不同,在其身上的反应也全然不同。但对于游戏和学习的态度与做法,我对两只小白鼠都是一样的:保障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坚决呵护玩的权利,尤其是游戏的权利。


如想真正让游戏为孩子的学习助力,首先父母应从心底上认可孩子游戏的权利,对游戏和学习的本质与关联有深刻的理解,并无条件相信游戏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游戏是孩子理解这个世界的最佳途径。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学习,就是成长。理解是善意的前提。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没有比这句话更适合用在父母针对孩子的学习与游戏上面了。不管是游戏,还是学习,理解都是父母释放善意的前提,否则,我们无法真正能容忍孩子的游戏,更无法容忍“因”游戏孩子懈怠了学习,甚至直接就厌学了。


布隆伯格大学教学技术专业教授卡尔说,“游戏化是采用游戏机制、美学和游戏思维来吸引投入、鼓励行为、促进学习并解决问题。”这个定义基本说出了游戏促进学习的大体思路。因此,把游戏的元素和机制融入学习和成长的设计中,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度、参与感和成就感,这是最符合生命本能和学习本质的规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这更是趋势。如果未来,你不能把这些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中,这才是与趋势为敌。浪潮来了,躲是没有出路的,唯有迎着潮头上去。但现实非常不尽人意,甚至残酷。

有一次,我应邀在北京某著名中学给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做一场演讲。现场总人数大概有五六百人,孩子坐前面,家长坐后面。原定开始的时间到了,这帮孩子丝毫没有把讲台上的我放在眼里,该聊天的聊天,该打闹的打闹,该玩手机的玩手机。3分钟过去了,全然没有改变。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说了三句话,“你们现在这个样子,责任不在你们,责任的根源应该在后面坐着的那群人;其次,你们如此沉浸在在手机和网络中,这是你们的权利。这个权利就如同我们生存所需的氧气和土壤一样,包括父母和老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听到这里,会场顿时鸦雀无声,空气如同凝固一般,随即孩子们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一旦被真正理解,他们会迸发无穷的力量。

孩子游戏的诉求如果到青春期才得到理解,实在有点晚(虽然比不被尊重强点,但对父母的要求更高)。如果从小就如此,那将会容易得多,因为,在八九岁前,还没有非常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的时候,孩子是建立规则的最佳时期,在那个时期让孩子认识到自由和权利是有代价的,自由的代价是自律,权利的代价是义务。世间万物都是如此,人更不能摆脱这个限制。从小形成了规则意识,到了青春期,当他需要更多的权利和自由的时候,孩子一般不会无法无天,尤其在十五六岁以前。

我们知道,游戏的规则、反馈、故事情节和角色是游戏的基础,所有游戏都是如此,同时,这些元素也是游戏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核心支撑。如果没能起到促进,那是我们没有用好。“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如果怕孩子游戏上瘾(上瘾是一种病),那我们更应该遵循中国的老祖宗教诲——“上医治未病”。在该建立规则的时候坚决建立好规则。只有当我们能洞察游戏的本质和机理,游戏才能为我所用。今天各位提交上来的作业,不少人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下降都是因为游戏。其实,游戏真的很冤,我们把逻辑搞错了,归责没有真正归到位。比如,目标与规则的迁移,我们就没有能和现实的生活与学习结合好,游戏的及时反馈能让孩子着迷,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但我们的学习更多是外在的奖励,更多的可期待的标准等。记住,我们永远要相信,“孩子们能从游戏的天性中获得这些生活与学习的启示”@卡尔·卡普。


把孩子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生活化、常态化。并尽可能深入研究和一同“作战”,这样可能更容易避免孩子对游戏的神秘和上瘾。

孩子在八九岁,也就是三四年级以前的学习内容,是最容易游戏化的,即使学校没有在此投入精力,我们父母自己也可以把游戏与学习,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可以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家的日常生活要像游戏一样,有明确的挑战性的目标,有挑战成功的愉悦,也有失败带来的沮丧,但只要我们彼此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全情投入其中,即使有暂时的溃败,也算是“失败的成就感”。家庭教育中,游戏融入教育和生活,促进学习,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围绕生活化设计,和孩子一起玩耍或新创造一些生活化的小游戏。我能理解父母的各种忙,各种压力,但想到孩子的童年、学习与成长、人生与未来,哪个更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孩子成不成材可以先不论,如果不能成人,你的成功有何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各位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才是正业,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您能这样做,才真正能获得同事和社会对您的尊重。记住,不能把孩子只交给妈妈,父亲任何时候都重要。努把力,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完整陪伴过自己孩子童年的人,晚年的生命才不会留下真正的遗憾。

体验游戏化学习的最好方式是直接玩游戏(参与到游戏中)。比如语文课学习的那些词,吃饭前的几个猜词小游戏轻松搞定;如果想练练孩子的形象思维和表演能力,搞一个“你比我猜”的小游戏就搞定了。像什么成语、诗句、典故等等,都可以游戏化进行学习的。自己创造不来,可以从网上找,很多此类游戏的。数学天生就是游戏化学习最好的学课,从浅入深,小学阶段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都能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完成。而且,在游戏中的应用也比当下的死学硬背要好万倍。生活生存技能和规则的学习,更是容易实现。几乎所有地球人都会玩的游戏,“石头—剪刀—布”,就有无数种变法玩耍。

第二个层次,是和孩子一起开发线下的体验式游戏,或参与孩子线上一些有价值有挑战的游戏。如果能为孩子找来游戏的团队,那就更棒啦。当然,这个做法需要谨慎,适可而止,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疫情当下,孩子长时间在家里网上学习,特别需要这样的游戏加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比如,疫情在家我们把家务、把身体锻炼变成了游戏,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这里我着重给各位介绍下我们变形新创的“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来干家务。一直变形是由手变成了腿来执行,一种纯粹变成了语言思维游戏来执行。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家庭气氛,还锻炼了语言和思维能力。

估计父母可能更关心游戏如何促进学习。设计精良的学习游戏可以在最短的用时内让学习者自主习得知识和技能,并令人意犹未尽,记忆持久。我们记住,用游戏促进学习不是简单的娱乐游戏,游戏化是在学习过程、复杂的主题讲解和系统思维方面起到加速度用的正经的学习方法。这些游戏如果自己原创,有时风险更大,网上已经有很多,不需要再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再从头开始了。只需要你深切理解孩子游戏与学习的心理获得感,正向引导,游戏中的一些元素自然会激发孩子自动学习,并在学习中被点燃激情。

第三个层次,是在游戏中融入明确的学习价值,这样才能有愉悦等情感的产生和成长成就感的收获。游戏和傻玩的区别就是游戏是有目标和规则的。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当孩子在大些的时候,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学习的知识逐步增多,学习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父母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真正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即使不能完全融入游戏化,但游戏为孩子的学习减压,社交等都还能够提供支持。

我们知道,真正的学习是感情全然投入的一种状态。只有我们在为内心需求(好奇心)学习的时候,我们才能达到这种心流的状态。小的时候,不用管,自己学习就能上瘾。孩子好奇心的主动满足过程,有问不完的问题,或完全沉入其中而不自知,就是这种状态。

再大点,六七岁,到八九岁甚至更大点的时候,父母可以陪同孩子进行适当的游戏化学习,从设计到学习,直至评价,都可以引入。不仅是学校内容,更多的是家庭和生活中的引入。这个时候如果弄好了,孩子进入青春期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后一道坎,青春期,理解接纳,帮孩子找到青春期的目标和生命成就感。这是解决青春期问题的根本,这个时候,游戏一定不能成为制约和消耗,更好用好游戏这个支点。我们给北京市海淀区十余所优质小学所做的课程中,我们的趣味定向、1块钱城市生存课程等都让学生们几近疯狂。


游戏助力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爱上学习,像游戏一样上瘾。不要一提上瘾,我们就认定是伤害。“积极上瘾可以让你简单有效地获得力量,提升自身价值,得到想要的幸福。同时,积极上瘾可以带来愉悦感,而且无害,还能持续。”就像跑步,就像打坐和冥想,学习一样,是可以上瘾的。

上瘾有积极上瘾和消极上瘾之分。无论哪种上瘾,都会给上瘾者带来愉悦(只不过消极上瘾是虚拟和短暂的)以及通过痛苦带来的满足,进而带来成就感。缓解痛苦,然后享受“迸发”的愉悦,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是上瘾必不可少的要素。


缓解痛苦其实很好理解,也很具体,就是缓解无法得到的爱与价值(成就感)带来的痛苦。因此,孩子游戏或上网上瘾,一定是现实中缺失了爱,丧失了价值成就感。说到底,是丧失了卓越或至上行动的原始动力。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哪有不喜欢游戏的?!”浩琳爸爸这句话说得好。学习是最伟大的游戏——需要全身心投入情感的游戏。不要认为游戏是孩子的事,与成人无关。其实,我们父母特训营的这种学习方式,如此之虐,还如此紧紧跟随,这也是游戏化学习;DE的运动课,还有我们手机用的运动APP等,其实都是游戏化学习的代表。

游戏化促进学习,说到底不光是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解决了,你的人生精进的最大担忧可能就没有了。还有,有科学研究表面,游戏能有效防止老年痴呆。就凭这一点,我们也需要好好学习玩玩游戏。@卡尔.卡普(美国)教授也说,“任何年龄,游戏都可以引导学习。”

陆游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游戏促进学习不能只想,更要实践;不能光说很有感触,却总用“但是”当借口而不去行动。


备注:本文根据作者在DE卓越父母特训营的分享录音整理而成,鉴于篇幅原因,所举案例等内容有删减。

图片来源:DE未来训练营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内容  

  学会学习再学习——高效学习的密码
  游戏上瘾的预防与纠正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