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容易分心的网络微阅读时代,也是个文化快餐的时代。虽然很多年轻人嘴里喊着“诗和远方”,向往着优雅高逼格的生活,但行动上已经很少再去书店,甚少能静下心来像样地读一本书了。
提起读书的好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串。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读书可以说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资。我在26岁前自学完成了新闻学、广告学、和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的本科学位的学习,在创办DE的前一年不到的时间,我基本完成了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的本、硕、博的课程学习。
当然,这些基本都是自学,靠的都是读书。购买理财、股票等金融商品可能会亏损,但读书所产生的效益永远不会是负的。
但说起读书,说起坚持,伴随而来的是很多的问题: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读书;想效仿渡边康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年还能阅读500本以上的书;还有,不知该读什么书;好不容易挑到书,不是读得太慢、没效率,就是很难专心;读完后又无法有效吸收,把内容转换成自己的知识……
学习力,尤其是终生学习的能力,是未来世界的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的飞速进步,AI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迭变的速度已经让人类无所适从。在竞争激烈的高阶领域,决胜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还包括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历练。而真正的人生赢家,能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持续读书学习,不断总结,最终以健康的心态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最真实的最好的自己。因此,读书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着实在人生的底色上深深影响了我。
当然,我说的读书,不仅是文字书,也包含无字书。不仅包括纸质书,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书。不仅包括自己读,也包括和亲友们的共同研读。
我认为,攀上读书巅峰的没有奇招,需要熟能生巧的基本功。老祖宗讲了很久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一目十行,旁征博引,出口成章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的。高质量阅读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读书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应付(打卡)。什么时候不需要在群内打卡也能严格要求每天都读书,不读书就睡不着,不读书就感觉对生命有负罪感,这就对了。
如果要做到这点,一定要兴趣驱动,一定要找到读书的原动力。否则,不会长久。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打卡的约束,是短期行为,或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行为。
我有个媒体的朋友,她还是一个大报教育版的主编,四五年前,那时候,她儿子10岁。这位朋友见面就给我说她的儿子不喜欢读书,先是见面说,后来经常打电话给我说。我问她:
“孩子从小就从来都不喜欢读书吗?”
“不是,四五岁,五六岁的时候,孩子特别喜欢读书。”
“那你记得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不喜欢读书了?”
“大概小学三四年级,八九岁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净读些妖魔鬼怪的没有用的书。”
“你认为什么书才是有用的呢?”
“……,他在中关村*小,起码应该读些和学习相关的书吧。”
“如果想让孩子重新对读书感兴趣,那一定要把读什么书的主动选择权还给孩子。”
后来,我还陪着这个孩子与他的妈妈一起去了趟中关村图书大厦。起先说好的,各看各的,买书也是各选各的。但最后走的时候,当妈看到孩子抱着一堆妖魔鬼怪的书的时候,她忍不住说了句,怎么又选的都是这些书?
有人说,想想当初的我们,父母不认字,哪来的读书环境啊?
我非常赞同读书环境对孩子读书的影响,当初我们父母不认识字,但对我们的读书没横加干涉,在这个意义上讲,这其实是为我们提供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现在的父母,现在的老师,总希望,总要求我们的孩子要读有用的书。在他们眼里,有用,其实就是读写能对考试有帮助,能考高分的书。
我始终认为,每个孩子,每个人从小天生都是喜欢读书的(读书满足好奇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但更多的是我们没有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想想,如果父母每天在家庭里都坚持读书,家里处处充满书籍,我不相信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
读书的环境重要,但也不能拿环境来说事而裹足不前。环境是人为创造的,没有现成的环境,那我们何尝不亲手创造一个适合我们读书的环境呢?其实,百日读伴也就是硬生生创造出的一个读书环境而已。
当我们变得足够强大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习惯约束足够强了,环境对读书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仅对考试升学有帮助,更多是是读书可以丰富丰盈我们的生命。在这个意义上,读书,是一场超长距离的心智马拉松。既然是超长马拉松,我们就必须坚持,可以慢,但不能停。
读书,是最有效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方式。短时间看不出,但一年、五年、十年,您会发现,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就会有天壤之别。因此,每天坚持阅读至少半小时,每年坚持至少50本书的阅读量,这是多么大的积累量。
我认为,先是喜欢,其次实用,再次多读写“无用“的书——伟大经典。如果能从人类的伟大经典中汲取能量,那可能是读书带给我们最为伟大的能量了。
“忙,我认为永远只是借口。再忙,我认为我们很少有人像巴菲特、任正非这些人这么忙吧,但看看他们是怎么挤出时间读书的。”
关于挤时间读书,我自己有些心得。在单位,白天是没有时间读书的,或起码是没有整块的时间读书的。那怎么办?开车改成坐地铁,如果不是特别艰涩的书籍,基本两天就可以读一本;坐飞机的时候,尤其是原来不能在飞机上开手机的时候,是我最高效读书的时候;在野外也是,晚上在帐篷里,也能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阅读;当然,最让我欣慰和自豪的是晨起和睡前的阅读,这都是整块的时间,早晚功效不能。如果,还不行,我可以在跑步或走路的时候听书,樊登读书会、得到、喜马拉雅都是有非常多的图书音频。总之,只要您想读书,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用心多读,我认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本质方法。还有,读书慢,也有可能是读不懂,尤其是像一些古典经籍,或跨文化书籍,这很正常,读这些书,如同读佛经,没有修行到一定程度,你读的只是字,意你根本不懂,因为,你的能量还没有修到这个层次。
有人说,这是很失败的阅读。我认为,这种失败的经验比所谓的胜利更有价值——起码你知道自己无知了。读书和学习工作的过程一样,总有挫折,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让自己疗伤充电、重新出发的方式。每次从创伤中痊愈或从一场败战中走出来时,都要让自己比之前更好。
说了很多,归根结底,不管是“一目十行“的阅读,还是读书之后”连珠妙语“的读后点评,不管是何种“神来之笔”,无一不是以扎实的读书基本功为根基的。
读书,与我而言,是忘记压力和伤痛的绝佳方式,也是提升我对生活感受力,发掘日常生活蕴藏的色彩和乐趣的有效方式。
你读的每一本书里,都隐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因此,更多时候,我们读的是书,但最后找回的是自己,找回的是自己的世界。
如果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能读书,或能在阅读中离去,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
读书,坚持读书,是终生学习的必须,也是我们更幸福更体面生活的必须!
作者简介
付永,中国教育研究网总裁 首席教育官DE学校 创始人 架构师中国营地教育联盟 发起理事中国营地教育研究院 发起人之一 副院长2020年世界营地大会 核心筹委 政府关系委员会 主任 CC讲坛、中国科学院SELF讲坛、TED演讲嘉宾
认知升级,当下你不得不读的10本书
(点击图片•查阅原文)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