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规划不合理 如何调整

文/顾思琦 等 成才与就业 2023-01-12


问题1

我是烹饪专业的中职二年级学生。在入校第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学习了生涯规划知识,随后给自己定下了十年内成为主厨的目标。但不久,根据学长回校分享的职场发展情况及专业教师对烹饪专业毕业生职场发展的介绍,我发现并不是有志于从事烹饪专业的人就一定能当上主厨。


因此,我很困惑:自己的规划是不是不够合理?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定得太高了?

问题2

我现在是一所大专学校的大三学生,即将毕业。从去年9月开始,我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当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在大学里,我对新媒体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想在新媒体领域多发展,因而我的职业目标就是毕业后获得这家公司的留用。但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难以适应如此快节奏的工作,自己的文笔及照片拍摄、视频剪辑和沟通交流能力都不足以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特别是在沟通交流方面,领导曾说我“性格内向,不会说话,不适合干这一行”,也有前辈让我慎重考虑职业目标。


最近,我一边实习,一边考虑未来,发现自己先前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毕业近在眼前,我该怎么办?

问题3

我即将工作满一年。这一年,我在一家设计公司当平面设计助理。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希望在工作三五年后,甚至十年后,能获得晋升或跳槽进更好的公司。但一年的职场经历让我意识到一个道理:与其频繁跳槽,不如在一个地方深耕。因此,我对自己频繁跳槽的规划有所怀疑,担心如果自己这么做的话,发展不一定如预期。


现在我非常困惑:自己之前的规划到底合理吗,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自己是不是要做个B计划?


教师分析



消除“信息差”


综合来看,上述三名学生和职场新人对职业世界的了解都不够。他们对职业世界的认知与真实职业世界之间存在“信息差”,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那么,如何消除这种“信息差”?多了解、勤实践,很重要。


“问题1”中,聆听学长的职场发展分享、学校老师对毕业生发展情况的介绍,是一条能快速了解行业和职场的途径,但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独特性”,仅借鉴他人的经验,远远不够。这位同学还应通过企业参观、上网搜索、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努力找机会与更多行业内部人员交流,更全面地了解烹饪行业人才发展情况,再加以实践,进一步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同理,“问题2”和“问题3”中的朋友作为初出茅庐的新人,同样需要通过多渠道了解相关行业及其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而发现自我认知上的不足,并结合真实职业世界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在校期间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一定是今后必须按部就班执行的。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规划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或是自我定位发生改变,不必焦虑,这是成长必经之路。问题的出现能指引自己不断认识自我,并修正自我认知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偏差,不断靠近“合理”“适合”,避免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


进一步而言,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眼光要放长远,做法要专业,不能想当然。这里的“专业”既包括上文提到的“与更多行业内部人员交流”,也包括查看咨询公司的行业分析报告,定时翻阅行业报刊、查看用人单位官网,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总而言之,要看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敏锐洞察职业世界,善于分辨和汲取有效信息,进一步完善并践行职业生涯规划。


(顾思琦,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中级职业规划师、生涯规划师)


专家指点



从一则寓言说起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兔子问站在树上的乌鸦:“这里安全吗?”


乌鸦说:“很安全。”


于是兔子就待在树下,结果被狐狸叼走了。


上述三位朋友的困惑,笔者觉得可以通过分析这则寓言故事来解答。


一、在充分了解自己和职业基础上做出的规划,才有可能合理


为什么乌鸦觉得“很安全”,兔子却遇到了危险?因为它俩所处的情况不一样。乌鸦站在树上,狐狸爬不上去,乌鸦当然很安全。而兔子待在树下,又不会飞,自然容易被狐狸抓到。兔子既未考虑“树下”是否与“树上”一样安全,也未考虑过自己和乌鸦之间的区别,结果小命呜呼。


从某种程度上看,职业生涯规划也如此。每个人在了解自身特质(会不会飞)和职业世界(树的哪个部位安全)的基础上所制订的规划,才有可能合理。其间,要注意三点:


1. 兴趣≠特长


把兴趣看得太重,是很多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对某个职业感兴趣是好事,但如果认为凭兴趣就能胜任与之相关的工作,就太天真了。因为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一职业的工作,不是光凭兴趣,而是看能力的。


上述案例中,对新媒体感兴趣的这位同学,显然对新媒体工作仅停留在“兴趣”阶段。从其表述看,他对新媒体工作的要求知之甚少,职业准备不足,因而在实习中受挫。他首先要做的是盘点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更好地认识自己。因为即将毕业,他另找实习机会的难度较大,不如先立足这份实习工作,了解公司其他岗位的招聘需求,先就业、再择业。


在认识自身特质与了解职业世界时,以下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区分招聘要求中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比如,财务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求职者文笔流畅,这些是“必要条件”;保安岗位优先招聘退伍军人,文案岗位青睐会拍摄的求职者,这些是“充分条件”,意思就是求职者即使未满足这些条件,也能应聘。二是对自己尚未满足的招聘要求进行难易度辨析。比如,在新媒体运营工作中,视频制作和照片拍摄的基本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但文字功底需要日积月累,沟通能力则与人的性格、习惯、思维模式有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因此,这位同学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新媒体行业内选择一份自己能胜任的其他岗位工作。


2. 了解职业发展前景


了解职业发展前景,是对下一步计划做判断的依据。所要了解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其一,职业的生命周期。现在,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意味着技术的淘汰速度也在加快。很多行业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员工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比如,平台直销的形式使得不少用人单位减少了销售人员的数量,扩大了客服部门的规模。有些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一线操作工原本只要掌握手工劳作技能,现在则要学习数控机床甚至智能机器人的操作。至于这几年诞生的新职业,它们的生命周期相对还很长,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青年学生对不同职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招聘要求有所了解,在规划时就能提前准备,进行风险防范。


第二,职业的晋升路线。一般来说,大多数专业有多个对口的职业,每个职业从业者的发展路线不止一条。以网络编辑为例,喜欢文字工作的可以晋升为资深编辑;喜欢做图的可以走美工路线,以后晋升为美术总监;喜欢市场营销的可以晋升为网站运营主管或市场总监。不同的晋升路线,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一样。了解这些,一方面能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晋升路线,另一方面能让自己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多一些选择。


3. 了解不同用人单位对同一职业的不同招聘要求


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同一职业的上岗要求、工作内容与岗位职责很有可能是不同的。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它主要包括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六大模块。一家公司如果规模较大,那么这六大模块的工作可能各有专人负责;如果规模较小,那么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可能需要兼顾这六大模块的工作,甚至还要兼顾一些行政工作。再比如,同样是前台接待工作,金融企业前台的薪资可能是市场平均薪资的两倍,还要求应聘者至少有全日制本科学历;而在私营小企业,前台的薪资可能不到当地上一年度平均薪资的一半,对应聘者的学历与能力要求也相对不多。因此,对想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青年学生而言,如果在一家单位应聘不成功,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去其他单位应聘。


二、计划不一定是完美的,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


在上述寓言故事中,如果兔子想保证自身安全,应该怎么做?办法其实挺多。它可以看看有没有树洞可钻,可以在身上涂满与树干颜色相近的油彩,可以离开大树,另找安全之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困难、碰到阻碍,怎么办?想办法解决就是了。这里,提供两条建议:


1. 要意识到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学生往往对自身特质和职业世界认知不足,做职业规划时出现偏差是正常现象。即使认知无误,社会发展及市场变化导致规划需要调整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应时刻留意外部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面临的情况、所具备的条件各不相同,因而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不必照搬。以上述烹饪专业的同学为例,学长和老师说现在烹饪专业学生毕业十年内很难成为主厨,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机会。能否当上主厨,要看他的技术技能是否过硬,也要看工作单位是否需要招聘新主厨。


2. 永远要有Plan B(B计划)


职场发展本身就有多种可能。对上述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职场新人而言,工作三年后应选择跳槽还是留在原本的公司深耕,没有标准答案。上文提到,执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机应变,进一步来说,“应变”应基于提前准备,比如提前考虑多个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好应对预案。如果选择跳槽,那么要考虑有哪些公司、岗位可以选择,他们对人才的要求分别是什么,自己现在要做哪些准备。如果选择深耕,那么就要弄明白自己目前需要重点掌握哪些知识、提升哪些技能,并了解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


(孙炯,高级职业指导师、经济师、统计师)


HR支招



目标要高 能力要强
对于“问题1”中的同学,笔者想说,不必过于纠结自己的规划是否合理。一个从事烹饪工作且对工作非常热爱的人,不一定能晋升为主厨,是很正常的事。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能站到行业顶端的永远是少数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位于基层、中层烹饪岗位的人就不用奋斗了。奋斗应成为人生底色,我们每个人需要在努力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收获心灵的充盈、生活的充实,而不是虚度时光。
至于“成为主厨”的职业目标是否定得太高,笔者认为这个目标没有太高,正合适。古语云“欲取其中,必求其上;欲取其上,必求其上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如果想获得好结果,就要定高一点的目标;而定高一点的目标,也许只能获得比目标差一些的结果;如果目标定得不够高,那么可能连中等结果也得不到。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志向高远,对自己高要求,才有可能做到主厨。
对于“问题2”中的同学,仅从表述看,笔者认为他确实难以胜任当前的实习工作。但短期难以胜任,不意味着一直无法胜任。若他确实对这一工作非常感兴趣,不想轻易放弃,不妨尝试弥补不足,比如多练笔、学摄影,再坚持实习一段时间,看一看成效。
与此同时,这位同学有必要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案。比如通过审视自我,寻找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其他工作,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这些工作所属行业的发展,向相关岗位的前辈讨教,为自己留好退路。
至于“问题3”中这位职场新人的困惑,笔者认为并非规划是否合理的问题,反倒是他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
关于晋升,笔者认为,正常的公司若想留住人才,会在合适的时候,让优秀的人晋升到合适的位置上。但优秀员工工作多久能获得晋升,没有明确答案。比如,你认为自己三年内可以晋升,但领导可能认为你在某一方面还要多磨炼。因此,与其纠结三年内能否晋升,不如更快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能力达到目标岗位的标准。不然,晋升计划就是空谈。
这位新人平时可能听多了类似“95后平均7个月就跳槽”的新闻,认为频繁跳槽是很正常的事。就笔者所知,很多公司在招人时特别反感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另外,如果公司业务不错、团队氛围和谐、自己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也挺好,那么有何理由跳槽呢?按照工作年限来决定是否跳槽,确实不合理。很多人跳槽是为了到更好的平台,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薪酬,如果自己没碰到这样的“下家”,又何必执著于跳槽呢?
如果因为在原公司得不到晋升而选择跳槽,那就太草率了。升迁,不是我们工作的终极目标。“希望中国在将来有更多不以升迁为目标的专业人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曾在一场讲座中这样说。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应追求进步,但进步并不只有“升迁”这一种途径。很多人不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当不好士兵的士兵绝对当不好将军”。因此,戒骄戒躁,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能,成为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才是新人进入职场的首要追求。

(袁峰英,上海阿妙食品有限公司HR)


(本文原载于《成才与就业》杂志)




责任编辑/孟优悠
·END·

↓↓↓订购杂志,扫描或识别二维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