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心无恐惧,你会做什么——女性法务的发展心得分享 | 法务部

2015-08-01 天同诉讼圈


报名请联系:无讼学院小秘书

微信ID:wusongxueyuan 手机:13661583740


对,你没看错,从今天起天同诉讼圈终于为公司法务开专栏了!"法务部"专栏将每周发布一篇针对公司法务的专题文章,分享那些法务关心的社会热点及行业动态,聚焦那些法务感兴趣的工作经验与生活经历,致力成为公司法务的阵地,为公司法务发声。在此,也热烈欢迎各位读者不吝赐稿。




本文为前中化集团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现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华芳,在"女性法务职业规划与发展"的沙龙上即兴做的分享。


此外,两个月来备受热捧的"法务沙龙"也将借此契机进入2.0时代---"天同会|法务の夜",由每月一次改为逢双周一次,我们也会邀请更多法务界的"明星大咖"就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与大家进行很热烈、有干货、面对面的分享交流。欢迎更多公司法务朋友前来畅(chi)所(he)欲(wan)言(le)。



一、我的职业轨道:从央企法务到争议解决律师


2002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中化集团法律部工作,直到近期离职加盟天同律师事务所。中化是国资委监管的53家重点中央企业之一,它连续25次入围财富全球500强,2015年排名第105位。因为它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外界评论中化是国企中的民企,央企中的外企。我为中化服务的这十三年正好是它快速发展的十三年,得益于公司强健有力的经营活动,在这期间我深入参与了公司诸多国内外并购、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争议解决等法律工作。在专业上不断成长的同时,我也有幸成为中化集团最年轻的关键岗位员工之一。应当说,我在中化的职业发展非常顺利,继续成长的空间也可以预期,那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职业转换,从公司法务和管理者到争议解决律师?


首先,我想澄清这跟收入没有直接关系。这种非常强烈的转换职业想法是从去年2月份开始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央企限薪降薪的迹象,我对自己拿到的薪酬也还算满意。所以现在选择做律师主要还是基于兴趣和性格。很多人在考大学选择法律这个专业时,都是奔着毕业后当法官或者做律师去的,都想在法庭上唇枪舌战、据理力争、寻求公平伸张正义,我也一样。但毕业的时候,出于对司法环境和骨感现实的担忧,也因为中化市场化国际化形象的吸引,我选择了中化。直到现在,我依然不后悔这个选择,中化塑造了我很多,我对它满心感恩。在中化的前五六年,我参与的主要是非诉业务,特别是国内外并购和投融资。从2007、2008年开始我比较多地负责公司在境外的争议解决事务。在这期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和研究,越来越被争议解决所吸引,当年学法律的初衷也被唤醒。法务在公司容易有被边缘化的感觉,但一旦公司出现了法律纠纷,法律工作人员就必须唱主角儿,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资源去解决它。解决问题的感觉能比较直接地让人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适合我这种矫情的、总爱思考生命意义的人。


(活动开始前姐妹们在愉快的交流)


当然,这个转型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所以下决心前我有很多纠结、挣扎、困惑和恐惧。毕竟十几年的工作根基都在那儿,那么多好领导好同事,那份工作在大家看来也很好,尤其大家会说,对于女士来讲是一份理想的工作。我最终能迈出这一步,首先要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建议和鼓励的领导、同事、同学和朋友,同时也要感谢雪莉·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她是Facebook的COO(首席运营官),她写了一本书叫《LeanIn》,中文版叫《向前一步》。其中有一段话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力量。她说你应当问问自己:"如果心无恐惧,我会做什么?然后放手去做。"我的答案是,我要改变,我要做自己想做的。当我听清楚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下定决心后,很神奇的是,内心的恐惧没有了。当然,直到此时此刻,我也没觉得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但我已经做好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准备。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愿意为此拼尽全力,如此简单而已。


(每个参加活动的女性朋友都神采奕奕)


二、法务职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提交辞职报告后,集团总经理找我沟通。他说他到中化时间不长,对我没有直接的了解,但他问了领导班子里的其他成员,大家都对我非常认可,所以他决定要亲自挽留我。在过去十三年里,经常是做完一个大项目,负责那个项目的领导便会希望我内部调动到那个板块。所以说,一方面我很幸运,中化是一个任人唯才的公司,总能碰到信任我、愿意帮助和提携我的人;另一方面,我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可能会对各位法务同仁多少有些借鉴意义。所以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聊聊我对法务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认真地聆听中大家找到了最大的共鸣)


1、法务职能定位: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法律安全保障的价值创造者


在不重视法律工作的单位,法务往往成为橡皮图章,而在领导重视法律工作的单位,有些法务又可能一不小心发展成拦路虎。公司法务显然既不应当是橡皮图章,也不应当是拦路虎,同时,法务也不是公司内部的执法者来确保公司合法合规经营。那法务的职能定位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为公司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法律安全保障的价值创造者。


举个例子,有些时候如果市场发生变化了,在公司违约比守约成本更低,又不涉及对公司声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法务就应当支持业务部门违约的决定并且协助做好控制违约损失的工作。法务有两个工作目标:一个是实现法律风险管控,这是管理职能;一个是促进公司业务,这是服务职能。理想的情况是,好的法务工作者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好的服务也是如此。但管控风险和促进业务这两个目标确实经常存在冲突,因为业务机会总是伴随各种风险的。除非是垄断业务,不然一般来讲收益越大,风险也越高。这时候就需要法务把握好二者的平衡,做好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同工作,为公司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法律安全保障,这就是法务的使命。


(寻找十二星座的小伙伴,暖场小游戏大家玩得津津有味)


要把握好这种平衡,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法务有正确工作理念的指导和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而另一方面,则要求法务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有能力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合理评估,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敢说不的法务不是合格的法务,但只会说不而不敢或者不能对风险发生可能性进行判断,从而给出建设性意见的法务同样不是合格的法务。合格的法务给出的意见应当都是三段论,第一段是所涉事项存在什么法律风险;第二段是这些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对公司的影响是什么;第三段是可能的解决方案有A、B和C,各自的优劣是什么,我们的建议是什么。业务领导关注的点和法务关注的点经常是不一样的,业务领导更关注的是三段论里的第三段,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法律问题本身。所以法务在跟业务领导进行汇报时,应当尽量简单地指出法律问题,把重点放在解决方案上面。这样往往更能赢得业务的信任和尊重。而只有赢得业务的信任和尊重,法务才能对业务产生影响,从而有效地控制法律风险。


2、法务自我修炼:一个深入,一个深度


要达到这样的状态需要修炼和积累。这方面,大家应当也经常读到或者听到各种建议。我把自己最深刻的体会总结成两个深:一个是深入,一个是深度。


深入,就是要深入一线,了解公司业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商业思维。这一点,是法务跟外部律师职业素养上的主要差异,也是法务的优势所在。法务用法律思维考虑商业问题是基础,用商业思维考虑法律问题是能力。法律思维首先考虑的是相关安排是否合法合规、权利义务与责任是否匹配,而商业思维最看重的是能否实现商业目标。法务只有对公司业务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思考法律问题时合理地运用商业思维。不了解公司业务、缺乏商业思维的法务出具的法律意见可能会因过于死板教条或者不符合业务实际情况,而使公司丧失商业机会或者不能达成商业目标。业务人员也可能会因为不认同这样的法务而不愿意寻求法律支持,从而增加了法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法务必须深入一线了解业务,具备合理的商业思维,才能在提供法律管理和服务时真正促进业务,切实地把控好业务过程中的各项法律风险。了解业务不仅能帮助你成为更有价值更被认可的法务,也可能为你打开向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转型的大门。


深度,就是要深度参与到项目法律服务或者纠纷处理过程中,不当甩手掌柜,珍惜各种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法学院两个素质差不多的学生,一个做法务,一个做律师。经常是三五年下来,专业能力上可能就拉开差距了。究其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律师往往要面临不同客户的各种要求,不同对手的各种挑战。压力大强度高,始终处在不断学习实践的状态,自然会成长得快些。公司法务所处的工作环境则相对宽松稳定,重大疑难的事情一般会聘请外部律师,公司业务部门的同事一般来讲也不会对法务太苛刻,长此下来,步伐自然慢些。二是内在动力的原因,一般来讲,选择做法务的同学往往更希望生活工作有平衡,所以在工作上的投入一般来讲会比律师少。这些差别没有好坏对错,只是每个人选择的发展路径不同。我想说的是,法务、特别是大型公司的法务的学习锻炼机会并不少,只要不当甩手掌柜,抓住每个学习锻炼的机会,一样能实现在专业上的持续积累。当甩手掌柜,把事情完全托付给外部律师,不仅浪费宝贵的学习成长机会,对公司也是不负责任的。外部律师的利益跟公司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同时他们对公司业务和需求的了解相对来讲也是有限的。所以外部律师要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法务的协助和监督,而这个过程也是法务和外部律师相互学习的过程。


我并不是主张不要请外部律师,而是说要用好外部律师。在过去十几年里,我跟国内外很多优秀的律师合作过,他们每一位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邮件、备忘录和各种文件的修改稿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材料。我会认真审阅他们撰写的每一份意见、起草的每一份文件,提出问题,进行修改。因为我们能更多地从公司的利益、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法律规定或者市场惯例,所以能与外部律师形成很好的互补。法务的深度参与,也一定会提高律师对服务事项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曾经有个律师说,她跟我讨论问题或者写邮件会紧张,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准备。其实我想跟她说,我和她去沟通交流的时候,不单单是希望最后出来对公司更好的成果,也是希望能跟她探讨学习。我的很多知识和经验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所以,我建议各位法务同仁要积极参与项目或者案件的全过程,充分与内部人员和外部律师沟通协作,在借鉴外部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公司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的意见。


3、法务的三个发展方向


法务的发展方向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在法务队伍内部成长,这又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行政职位的晋升,成长为法律总监、总法律顾问,另一条是专业职系的晋升,毕竟行政管理职位是有限的,所以不少公司开辟了专业职系。第二种是向业务岗位发展,我原来所在的中化法律团队就有好几个成功转型为业务单位领导的例子。第三种是换轨道做律师。


(倾听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与交流)


网上有很多这几种方向的差别,特别是法务和律师工作和生活状态差别的文章,都很具体全面,所以我今天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首先,这些路径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完全在于个人的兴趣和特点,想做哪个,适合做哪个。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去寻求改变,如果自己觉得满意那就好好珍惜、活在当下。但如果不满意,就要有改变现状的勇气,拿出行动。最糟糕的一定不会是行动失败,因为失败可以是成功之母,最糟糕的是不满现状又不去做任何努力,只是停留在抱怨阶段。人生苦短,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付出努力,不要把时间花在抱怨和后悔上。


三、对年轻女性法务的三点建议


今天的主题是女性法务职业发展,所以最后我要呼应下主题。我其实是一个性别意识相对弱的人,好几次朋友发来的心理测试,不管是问题类的还是图形类的,测试结果都表明我是偏男性性格。其实,身为职业女性,我们必然会面临一些女性特有的问题。在座的姐妹大多都比我年轻,今天我就当一次知心大姐,给大家三个建议。


1、在合适的年龄干适合的事情


特别是生孩子这件事情。除非是自己没有做好准备,不然不要因为工作忙而错过生孩子的合适年龄。我是28岁生的孩子,这要感谢我在中化的一位女同事。十年前,我跟她在韩国首尔出差,日夜相处了一周多,她最后用一句"生孩子不会耽误工作,工作会耽误生孩子"说服了我。照顾孩子是一件非常耗费心力的事情,妈妈的体力和脑力确实会受影响,有句俗语叫生个孩子傻三年。但生养孩子又确实是一个非常奇妙而美好的人生体验,对父母来讲,是一个重新成长的过程。它会让妈妈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内心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从这个角度讲,它对生活和事业都是有帮助的。有一个公号,名字叫奴隶社会,是麦肯锡前全球合伙人李一诺创建的。李一诺现在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活跃在奴隶社会里的很多妈妈都有好几个孩子,同时仍然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她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很擅长精力管理,统筹平衡。比如说,她们会一边喂奶一边开电话会议,一边敷面膜一边亲子阅读,一边听新闻一边做早饭。所以,生孩子会不会影响工作是因人而异的,很多人生完孩子之后反而工作状态更好,因为做妈妈后变得更有责任心了。


(天同律师事务所事业发展部总监张逸群在做分享)


2、相信自己的力量


还是要说说桑德伯格的那本书。她说女性对自己目前是否拥有新岗位要求的技能担心太多以至于常常回避新的挑战,但其实很多技能是在新工作中获取的。她提到一个报告:对于同一个职位,女性应聘者往往觉得自己100%符合招聘标准才会去申请,而男性只要认为他们符合60%的标准就会去申请。她还观察到,在公司内部晋升时,女性要证明自己已经能够胜任新岗位时才会被晋升,而男性只要证明自己有潜力就有机会被晋升。这种差异会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所以她号召女性不要总认为"我还没准备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边做边学"。


3、关于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这是职场女性普遍纠结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人想要什么样生活的问题。我有好几个朋友生孩子后选择做全职妈妈,孩子乖巧、家庭幸福,自己也很享受。我很支持她们,但我不赞成为了家庭做出牺牲而放弃工作,因为那样看似你的整个身心都扑在家庭上面了,但是因为自己并不满意这样的状态,心理不平衡,其实并不能给配偶和孩子一个身心完整的自己。


但是,要好好工作的话就一定会面临如何平衡的问题。最近我一个好朋友跟我说她想离开所在的部委机关加入一家事务所,但担心会因此而减少对孩子的陪伴。她的孩子现在四岁。我在做这次选择时,也有很多朋友问我说,孩子怎么办。相信男士们做类似职业选择的时候就很少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女性在面临工作和家庭平衡上很不一样的地方。我想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有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解决方案。我的情况是,孩子现在9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更愿意呼朋唤友而不是粘着妈妈,在学习上他又属于比较省心的类型,所以我能相对有比较多自己的时间。同时,我很认同一念行者在《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本书中所传达的理念。他说,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醒、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他说,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我想我能给孩子的最好教育,可能是示范和呈现给他一个完整的自己,让他看到他的妈妈一心向好,而且愿意为了变得更好而做出努力。




无讼学院课程简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