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净空法师重要开示」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正修行。如何读经开示合集

2016-08-14 忆如来


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净宗修学道风乃一部经。一句佛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求生西方。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尽此一生成佛。


为什么读经?熟透了,信愿就生起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16zs0k3g&width=500&height=375&auto=0敬请在WIFI网络下观看

文字版学习:    

    真正用功,這句佛號得力。得什麼力?分別心、執著心少了,佛號的這個念頭多了,這就得力。功夫不得力,妄想分別執著多,佛號常常忘掉,念幾聲之後不見了,功夫不得力。說明什麼?煩惱習氣太重、太多了。怎麼辦?拼命念佛。如果念到佛號能把分別執著伏住,佛號念念相續,未曾丟失,法喜充滿。念佛樂,念佛快樂,就得到了,法喜充滿。要真幹,不真幹不行,不真幹來生就是三途,常常想著,你怕不怕?沒有人能救你,閻羅王說得很好,業報自招,沒有人代替,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無法代替。佛菩薩的恩惠是教我們這個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超越六道十法界,怎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佛菩薩的恩德。你看一切方法裡頭,沒有比這更殊勝的,這第一殊勝,信願持名,就成就了。

  我們今天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我們信心不夠,沒有信心,還相信現實的環境。佛說這個身是假的,世界是假的,我還是把它當真,我沒有把它看假。問題在這裡,這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要把原因找到,把這個原因消除。怎麼辦?讀經。為什麼讀經?熟透了,信願就生起來。我們腦子裡頭一天到晚想這個世間法的時間多,想佛經的時間少。你看用功的人,一天讀十個小時的經,那就是想極樂世界想十個小時,每天如是,十年不間斷,二十年不間斷,他轉過來了,他法喜充滿。這個例子古時候有,現在也有。為什麼我們不肯讀?沒有時間,有時間打妄想,沒時間讀經;有時間造輪迴業,沒有時間念佛求生淨土。我勸人,眼前三種資料,三本書,任何一本都可以,二本、三本一起學也可以,就是時間要長,不能懈怠。第一個《無量壽經》,第二個《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三個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這三樣東西都可以幫助我們把信願找回來,只要有信願,極樂世界就有分。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只要有信就決定往生,念佛的功夫自然養成,為什麼?有信有願。你要不念佛的時候,你的煩惱業障放不下,將來這些煩惱業障會牽引你到六道輪迴,如果不善的業太多,它引你到三惡道,這不是好事情。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定會下定決心,與這個世間法絕緣。世間東西我學不學?不學了,我沒時間學。我學什麼?就學一句佛號不間斷,聽經不間斷。現在方便有隨身聽,這三種資料都完整,隨身聽裡頭有《無量壽經》,有《淨修捷要報恩談》,有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培養信願太重要了!

  「如《俱舍論九》曰:上至世尊無能遮抑,以業勢力最強盛故。故云眾生業報不可思議。」這個業力就是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本師阿彌陀佛,他們也沒辦法幫助我們消業障,真的叫自作自受。這個話是真話。為什麼?大乘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三個力量是平等的。心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心今天跟煩惱糾纏住,科學家講糾纏,佛加持的力量達不到。我們把這個糾纏換過來,我們一定去隨順佛陀,我們的心隨順佛陀,這兩個力量加起來就能夠把業力排除,至少能讓業力不干擾我們念佛往生,讓我們這一生成就,穩穩當當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就好。所以這要記住,我們的業報不可思議。

恭錄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56集)


如何读经

净空法师开示合集

净空法师:告诉诸位,读经也是念佛。读经你要会读,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正修行。

   只要你真的有悟处,经典展开真正是无量义;经典展开还看不懂,你没悟。没有悟不要紧,经典你去读,告诉诸位,读经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太多,读经也是念佛。

    读经念什么佛?读经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自性清净心,不夹杂一个妄念。读经的确是修定,我曾经跟诸位报告多次,读经你要会读,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你依照规矩去念,依照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来读经。读的时候,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个字没念错,一句都没有念颠倒,一个妄念都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不夹杂妄念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那就是修慧,所以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最忌讳的是夹杂,夹杂什么?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那就完了,你戒定慧三学全都破坏掉了,你就变成世间学校里念书一样,最怕的是打妄想。

    有时候念到经文的时候,意思自己出来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意思自己出来也不要去理会,不要去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这个意思现在想起来,赶快把它记下来,怕忘掉,你就错了,你用不著去理它。为什么?这一次念,在这里有一点悟处,你将来念第二遍、念第三遍,遍遍都有悟处,不用去记。这些地方都要注意,你就会念了。

    我们念一遍,速度不快不慢,音声大小,速度的快慢,随著自己欢喜就好,不一定要跟别人学,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一定要念到自己(我们常讲)心平气和,全身舒畅,这就得受用。佛法的教学常常讲契机契理,机是我个人的根性,不是讲别人,要适合我才行;适合他未必适合我,适合我也未必适合你,各人根性不相同。默念也可以,出声也可以。通常一般读经出声,出声,你念的字字句句要念到字正腔圆,字字分明,为什么?出声里头有利他,让别人听,听了之后会觉悟。默念只有自己受用,默念鬼神得受用,我们一般人不行。一般人这烦恼习气很重,我们这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但是鬼神行,我们默念他都能听见。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你看他学佛的因缘也很偶然,他在山上砍柴,到城里面卖柴。卖完之后,拿著钱准备买一点东西回家,就听到有人念《金刚经》,他在窗外听。听到人家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很有感触,於是他到里面去找这个念经的人:你念的是什么?问问清楚,他学佛的因缘就从这儿来的。这就是念经大声念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像惠能大师这样的人。所以你念的时候要念得字正腔圆,念得有韵味,人家听了很欢喜听。所以这是有自利、有利他。

    经不能不听,不但要听,要多听,要天天薰习。为什么?我们对这个教义理论,实在讲很模糊、不明了。因为模糊不明了,所以你有疑惑,你有妄念。你真的搞清楚、明白了,清楚了,你的妄念就没有了,疑惑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你心定了,这个时候可以不听经,但是不能不读经。记住读经,就是我刚才说的,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真正修行。所以菩萨读经,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经里头意思,没有。这种修行,般若里面讲的修根本智。根本智大家知道,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

    换句话说,你每天读经的时候,确实你一个念头都不起,无知!到你起作用的时候,作用是无量无边,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展现出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举一个最通常的例子,譬如说有人向你请教,问经典的意思,人家一问,你就能够生无量义。当然你不能跟他说无量义,那说也是白说,你要观机,他是什么程度,无量义当中哪一个义他现在最受用,你就跟他讲这个意思。他听了他得受用,他就觉悟,就得利益,就生欢喜心。所以为人演说,你要记住,为人不是为自己。人,那你要去观察他的根性,他的程度,他现前的需要,这个最重要。这就是属於后得智,后得智是智慧的应用,应用是活的。在这个经里面这几句,首先佛告诉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明,让我们生起无限仰慕之心,恨不得赶快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读经能不能开智慧?

   读经能不能开智慧?能。什么道理?因为你修的是戒、定、慧。“读书千遍”,这就是持戒。你就照着这个规矩去做,你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读一千遍,就开智慧。念的时候,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漏掉,这经里讲什么,你不要去管它、不要去想它,为什么?它没有意思,它要有意思就坏了,有意思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没有意思,活的。

    所以佛法教你开智慧,不是叫你学知识。所以,经要不要记?不用,但是遍数念多了,自然会记得,那是附带作用,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开智慧,是用读经方法修禅定,这个要懂得。因为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就用你喜欢读书,这个方式来教你修定,你把心定在这部经上,每天读它十遍,一千遍要三年,一年一千遍,一般是读三年,三千遍。

    第一个三千遍,小悟,人聪明了。怎么聪明的?因为你三千遍念完,心定了,妄想少了。没断,少了,杂念少了,分别执着都少了,跟一般人比少很多,小智慧开了。谁的智慧?阿罗汉、辟支佛。小智慧很管用,为什么?六道里面人没有这个智慧,六道众生提问题来问你,你都能回答,你没有说错,活的,不是死的,而所答复的都契机,都能帮助别人开悟,妙不可言。

    再来个三年,第二个三千遍,那就大悟了。大悟是菩萨。

    然后再继续三年,我们常讲,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要用十年功夫。三年、三年、三年,差不多是十年。

    第三个三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世出世间什么东西你全知道了。为什么?因为自性变的,你见性了,见性就全知道了。菩萨没有完全见性,接近见性;阿罗汉靠近,距离见性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这个道理要懂。

    所以佛家的教学,它教育的理念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你十年就读一部经,不能都读,都读就乱了,你的效果就收不到,就是不能得定了。一门,长短不拘,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

 恭录《2014大经科注》第268集

 
净空法师:读经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我们读经是两种读法,两种目的。第一种我们求根本智,那种读法就是恭恭敬敬,经本翻开,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最后「信受奉行」,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有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恭恭敬敬的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怀疑,这种读经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是修无知。如果读经的时候,想想这一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那就坏了,你读经的目的破掉了,你是把经典当作世间书去念,那个得不到效果。因为我们读经就是修定,读一个小时是修一个小时的定。修定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是打坐观心或者参话头,教下是用读经的方法,净土宗有的是用读经、有的是用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统统是修定的。我们只要选个一种、两种,很适合於自己现在的这个生活方式,我们修起来很方便,这就好。读经是修定,跟人家禅堂里面打坐没什么两样,决定不能够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就错了。我们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这是第一种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深入一层,随文入观,必须是已经得到根本智,已经得到定,才有这个能力;没有得到定,没有这个能力。已经得到定,这个能力是把经里面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读《弥陀经》就到了极乐世界,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跟自己的身心融成一片,那个境界高,那个利益非常大。「咒得经而愈灵」,咒是密说,经是显说,无论是经是咒统统跟自己的心境融成一片,这是真实的功夫。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完全融成一片,这是第二种读法。我们现在恐怕大多数人这两种读法都没有,所以你们学了很久,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不会用心,方法搞错了。你们听经听的时间长了,听经每听一遍就提醒你一次,薰习一遍,可见得烦恼习气力量太大,我们这一点薄弱的薰习抵不过!境界一现前,马上就迷了,不但一般境界里面迷,正在读经也迷了,正在念佛也迷了,这个东西就难了。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86集)1984/12


感恩上净下空老法师的谆谆教导!

祈愿恩师

六时吉祥、法体安康、

长住世间,法轮常转!

【欢迎转载。法布施。无量功德!】

本公众号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旨在为大众提供修学参考之用,唯恐存在不如理不如法或疏漏之处,敬请大德们批评指正。感恩!合十!

微信/电话18802678950

南无阿彌陀佛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民无怨枉。强不淩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推荐网站

amtb.org.tw  净空法师专集

hwadzan.com/sanshi/index.jsp  华藏净宗学会三时系念法会

laifosi.com  来佛寺

dabeigusi.com  大悲古寺净宗修学道场

sxjyqqw.org  圣贤全球同学网

mchunghua.org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推荐法宝结缘淘宝店

(含免费经书、念佛机、光盘等)

shop66575076.taobao.com/妙音法宝结缘堂

hzftjyjyc.taobao.com/?spm=a1z10.1-c.0.0.mgyfkD华藏佛陀教育结缘处

长按二维码  一键加关注

[本号文章。无有版权。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