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机上的游戏和应用是如何使我们上瘾的?

2017-08-15 warfalcon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上瘾》,手机上的微信、今天头条、王者荣耀等游戏或APP,从刚开始的偶尔使用,到不知不觉就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那这些APP是怎样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这本书聊的就是这个话题。

这本书,让我们对一些重度使用的应用是如何上瘾的这个过程,有了一个了解,还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帮助自己来养成新习惯。

正文


上瘾模型


作者是个大学教授,给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们开设了一门课程,讲“影响人类行为的科学研究”。这个课程中总结了一套“上瘾模型”——一个供各大公司开发习惯养成类产品的四阶段模型。



1.触发

触发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就像是发动机里的火花塞。触发分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8让你产生习惯性依赖的那些产品往往是外部触发最先发挥作用,例如电子邮件、网站链接,或是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2.行动

触发之后就是行动,意即在对某种回报心怀期待的情况下做出的举动。

3.多变的酬赏

上瘾模型与普通反馈回路之间的区别在于,它可以激发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强烈渴望。我们身边的反馈回路并不少见,但是可以预见到结果的反馈回路无助于催生人们的内心渴望。你打开冰箱门,里面的工作灯就会亮起,这个结果在你预料之中,所以你不会没完没了地重复开门这个动作。假如给这个结果添加一些变量,比如说,每次打开冰箱门,你眼前都会像变戏法一样冒出一些小玩意,那就说明,老兄,你的渴望被点燃了。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期待奖励时,大脑中多巴胺的分泌量会急剧上升。11奖励的变数越大,大脑分泌的这一神经介质就越丰富,人会因此进入一种专注状态,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而负责需要与欲望的部分被激活。12老虎机和彩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4.投入

这是上瘾模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需要用户有所投入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用户以后再次进入上瘾循环的概率。当用户为某个产品提供他们的个人数据和社会资本,付出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时,投入即已发生。


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习惯是大脑借以掌握复杂举动的途径之一。神经系统科学家指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负责无意识行为的基底神经节,那些无意中产生的条件反射会以习惯的形式存储在基底神经节中,从而使人们腾出精力来关注其他的事物。

当大脑试图走捷径而不再主动思考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时,习惯就养成了。为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大脑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从行为存储库里提取出相宜的对策。

以咬指甲这个习惯为例。一般说来,这是人们的下意识举动。一开始,可能是出于某种原因才咬指甲,比方说是为了咬掉不美观的肉刺。然而,如果无缘无故也会这样做,那就说明习惯已经形成。对于那些爱咬指甲的人而言,压力产生的不良情绪往往会触发这种无意识行为。咬指甲时体验到的片刻宽慰会使他们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越是肯定这种相关性,就越是难以戒掉这种条件反射。

同样地,我们在生活中做很多选择时,都会倾向于那些曾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推导出一个结论,如果这个办法在过去有效,那今天就依然是保险的选择,固定的行为模式就这样形成了。

我们的大脑往往会沿用既有的思维模式,因此新的行为方式总是难以持久。

人们很难彻底戒掉某种习惯。在接受过戒酒治疗的嗜酒者中,约有2/3的人会在一年之内重拾旧习。13另有研究显示,通过节食减肥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在两年之内再度发胖。

培养新习惯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旧习惯,研究表明,这些旧习惯根深蒂固。即便我们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大脑中的神经通路还是停留在以前的状态,随时都可能被再次激活。

要想让新习惯在用户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就必须增加它的出现频率。在伦敦大学学院开展的一项近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被试者培养牙线使用习惯的整个过程。16结果显示,新习惯出现的频率越高,稳定性就越强。与使用牙线一样,如果用户频繁地接触某个产品,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那么他形成新的行为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前段时间在总结100天行动课程时,提出两点:100次和100天。当你培养一个习惯的过程,最好的方法是短时间内重复100次技巧,你就会开始适合这个习惯,当你完成100次的时候,再去挑战100天,大多数习惯的正向反馈就能顺利建立。

记住一点:只有当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足够高、可感知用途足够多时,它才可能发展为习惯。


习惯不会凭空养成,只会逐步形成



习惯就像是珍珠。牡蛎中之所以能形成天然珍珠,是因为进入牡蛎的小沙粒被其中的珍珠质层层包裹起来,经年累月之后最终变为光滑的珍珠。是什么开启了这个过程?是因为微小异物的“入侵”。一颗沙粒,或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寄生物,触发牡蛎的生理系统做出了反应,用一层层发亮的外膜将入侵者紧紧包裹起来。

同样的道理,新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平台,而“触发”就是促使你做出行为改变的底基。

请回想一下你的生活,问问自己,每天早晨是什么把你从梦中唤醒?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刷牙?又是什么原因让你打开了这本书?有些触发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早晨叫醒你的闹钟;也有些触发非常地隐晦,比如对我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的潜意识。触发可以激活某种行为,就像牡蛎中的小沙粒,被层层裹卷之后最终变成珍珠。无论我们能否觉察,是触发促使我们付诸行动。

触发分为两种: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

通过发出行动召唤来暗示用户,这是打造习惯养成类技术的第一步。我们身边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充当行动召唤。外部触发通常都潜藏在信息中,这些信息会告诉用户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比如微信上的小红点,消息通知就是一种外部触发。

内部触发

当某个产品与你的思想、情感或是原本已有的常规活动发生密切关联时,那一定是内部触发在起作用。

回想一下你自己在情绪驱动下做出的那些举动。当受到内部触发的刺激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感到无聊时,许多人都会想方设法找乐子,会去浏览醒目的新闻头条、刷朋友圈、微博,等触发条件。


多变的酬赏



“多变的酬赏”是上瘾模型的第三个阶段,共包含三种类型: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 所谓社交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而获取的人际奖励。

○ 所谓猎物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获得的具体资源或信息。

○ 所谓自我酬赏,是指人们从产品中体验到的操控感、成就感和终结感。

在目标驱动下,我们会去克服障碍,即便仅仅是因为这个过程能带来满足感。很多时候,完成任务的强烈渴望是促使人们继续某种行为的主要因素。

人类对自我的酬赏源自“内部动机”,依据他们提出的自我决定论,人们在心怀其他欲望之外,还渴望“终结感”。如若给目标任务添加一点儿神秘元素,那么追逐“终结感”的过程将更加诱人。

在自主权受到挑战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失去了选择的自由,通常会对某种新的行为习惯产生排斥。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反心理”。因此,保障用户的自主权是吸引他们的关键。

“有限的多变性”会使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神秘感和吸引力,而“无穷的多变性”是维系用户长期兴趣的关键。

产品中“多变的酬赏”在吸引用户的同时,必须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Rocío

这是我看了您的文章,发现了一个叫做now正念冥想的软件,就试一试的态度开始了每日训练。我以前是个情绪非常不稳定的人,而且总是感到非常的孤独,从小的家庭环境让我感觉很缺爱,所以人际关系很不好。但是很神奇的就是,训练了冥想之后是真的!真的!真的!大脑里面的消极情绪在一直一直慢慢的减少!

可以这样说,以前我看a,几乎全是不好的地方,现在同样一件事情a,我觉得有很多美好的地方。还有一个冥想大大的减少了我的焦虑,这才一个月多一点点!我的幸福感在提高,情绪也很稳定了,相比以前真是好太多,现在和别人相处也很平和,人际关系真的是不知不觉就改善了。可能是冥想让我自己学会了如何让心中充满爱和温暖,我会继续训练下去的,这真是个好东西,我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和收益同时也谢谢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么棒的软件谢谢您。



@你瞅啥

【反馈】100个工作日打卡#夏说英文晨读#,进步的地方有英文书写、阅读断句、理解能力、朗读能力。目前进入了瓶颈,先断一段时间,再来复盘。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