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忽视失败,掩饰错误,你正毁掉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2017-10-16 warfalcon

读到一本很不错的新书《黑匣子思维》,这本书的话题是我一直很关心的方向:失败。怎么更理性的面对失败,成为一个黑匣子思想者。



做过几年的管理咨询,接触过一些特殊和冷门的行业,有两个行业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航空,一个是电业。这两个行业对待失败跟其它行业完全不一样。

这本书中重点讨论了航空行业,在航空业每架飞机都装有两个几乎无法被破坏的黑匣子。一个记录着发往机上电子系统的操作指令,另一个记录着驾驶舱内的对话与声音。③ 一旦事故发生,黑匣子将被打开,记录的数据将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避免重蹈覆辙。

航空行业用这种方法,把安全记录不断的进行提升。

在1912 年,在当时仅有的 14 名美军飞行员中,8 人死于空难,超过了总数的一半。早期军事航空学院的致死率高达近 25%。而到2014 年,每 100 万次起飞后发生的航空事故率是 0.23,即八百三十万分之一。航空行业是最会错误中吸取教训的行业之一。


正文

人类的认知缺点

面对失败选择避而不见


我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最常见到的情况是惧怕自己的失败,然后会用各种方式掩盖错误,导致自身难以进步。

而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们在认知上有缺点,面对失败选择避而不见正是人类思维的定式,

人类在认知上会出现一种:“认知失调”的情况

在面对足以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信仰形成挑战的证据时,我们更倾向于篡改这些证据,而不是转变我们自己的信仰。我们会去创造新的借口、辩护和解释。有时我们干脆会选择完全忽视这些证据。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是理智而聪明的。觉得自己善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会认为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搞砸了一些事,特别是大事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会受到威胁。我们会觉得坐立不安,如芒在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承认我们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比如扪心自问是否应该全心全意地去相信一个无法实现其预言的邪教领袖,或是反思一下为什么萨达姆明明没有造成我们想象中的威胁,我们却还是打了一场伊拉克战争。

这种选择有着显而易见的难处,我们得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我们得被迫承认,自己有时会失误,甚至在关系重大的问题上铸成大错。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选择:否认错误。我们会对证据做出修改,会粉饰证据、搬弄证据,或者干脆彻底忽视证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自我安慰说自己一直是对的。我们一定能赢!我们没有被骗!哪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搞砸了?

书中讨论了医疗行业和司法行业在面对错误时的反应,在DNA技术刚出来的时候,司法行业对这种行业不是热烈欢迎,而是充满质疑。一直到1999 年,全美国只有纽约州和伊利诺伊州允许在判决后进行 DNA 鉴定。 到现在美国全部 50 个州虽然都允许在判决后进行 DNA 鉴定,但很多州还有时间限制,另外一些州在嫌疑人认罪后(比如里维拉案)就不再接受 DNA 证据,哪怕这些证据能证明嫌疑人无罪。

自我欺骗与欺骗的根本差异

在大多数人类活动中,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意愿。如果忽视失败,掩饰错误,我们就是在毁掉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蓄意欺骗(对同事、病人或者老板的误导)至少有一点好处,说谎的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欺骗行为,并承认这是一种失败。也许这个人会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修改,

而自我欺骗而不然。自己骗自己的行为毁掉了一切学习的可能。如果一个人惯于无止境地自我辩护,再加上发生认知失调后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他会让自己相信失败根本不存在。有时间还能找到一开始都没想过的理由,或是本来不屑一顾却在关键时刻恰巧出现的理由,为自己挽回颜面。

因为很多失败并没有明显的信号。大多数失败有被遮掩的余地。你可以找出大把理由,比如在进行时间管理和培养习惯时,我收到过几万条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无法完成。

当这种行为变成不经思考的本能就麻烦了:我们会不假思索地推卸责任,为所欲为地修正认知,因为失败是如此可怕,我们再也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了。

你在自我欺骗吗?最近给自己找的借口是什么?

记忆不可靠

我们回忆起某事的时候,感觉就好像在看一盘录像带,上面记录了真实、具体、绝对可靠的事件。我们感觉这种事一定发生过,如果有人质疑自己的记忆,自然会感到生气。

事实证明,记忆并不像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可靠。我们不会用高清电影般的方式对自身体验进行记录。记忆更像是分布在大脑各处的系统,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记忆容易受到暗示,我们常常把不同经历的片段编织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我们对每段记忆都会进行编辑。

通过对记忆的回顾、编辑与整合,我们可以想象出全新的事件。但失忆症患者就没法这样做,他们很难回忆起过去,也没办法想象未来。

总而言之,记忆的可塑性让我们在回忆过去时容易误入歧途。但同时,这种可塑性又在对未来的幻想与预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经常在时间管理培训时做测试,让参与者通过记录或APP来了解自己的真实时间花销,结果绝多数人都会发现,自己以为的努力工作时间跟实际的真实情况相差很大。

应对复杂问题的试错策略

从测试中学习

联合利华(Unilever)遇到了一个麻烦。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利物浦附近,联合利华在其工厂里用传统方式生产洗衣粉,这种方式被沿用至今:沸腾的化学制剂通过一个超高压喷嘴喷射出去,压力下降后,这些化学制剂就被分解成了蒸汽与粉末。

蒸汽被吸走后,粉末会被收集到一个大桶里,然后工人会向桶里添加胶质和其他配料。随后,洗衣粉会被包装起来,在外面贴上商标,并以高价售出。这是个上佳的商机,已经成为一项巨大的产业。仅在美国,每年洗衣粉的销售额就高达 30 亿美元。

但联合利华的麻烦在于,那些喷嘴总出毛病。曾在 20 世纪 70 年代短暂供职于利物浦肥皂工厂的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后来成了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进化生物学家,据他回忆,喷嘴总会堵住。“那些喷嘴简直太讨厌了,”他说,“总是堵住,让洗衣粉凝成大大小小的颗粒。”

这对公司来说是个大问题,不仅需要维护设备并因此浪费时间,而且还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他们需要更好的喷嘴,而且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公司向数学家组成的精英团队求助。当时,联合利华就是一家资金雄厚的公司,雇得起最杰出的人才。这些人不是普通的数学家,他们是高压系统、流体力学和化学分析专家。他们精通物质的“状态变化”,也就是物质从一种状态(液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气态或固态)的过程。

这些数学家现在被称为“智能设计师”。需要解决问题时,不管是商业、技术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都会向这些人寻求帮助。我们会找到合适的人,他们有合适的知识背景,能够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这些专家在状态变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列出了复杂的公式,开会讨论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研究后,他们提出了一种新型设计。

你应该猜得到结果:新设计不管用。喷嘴还是会堵住,洗衣粉颗粒仍然大小不均,生产效率依旧低下。

联合利华几乎绝望地向生物学家团队求助。这些人对流体力学一无所知,就算状态变化发生在鼻子底下,他们也注意不到。但这些人提供了更具价值的东西:对失败与成功之间关系的深刻了解。

他们选用了 10 个喷嘴,对每一个都进行了很小的改动,然后对其进行测验。“有的喷嘴比较长,有的比较短,有的喷口大,有的喷口小,有的内部刻上了凹槽。”琼斯说,“总之,每一个在原型的基础上都只做了非常小的改进,改变的程度也许只有 1% 或 2%。”

他们选出了“胜出”的喷嘴,然后以之为基础又制作了 10 个稍微不同的喷嘴,重复了测试过程,并继续反复测试多次。在重复了 45 次这种过程,经历了 449 次“失败”后,他们做出了理想的喷嘴。“比起最初的喷嘴,这个要好上很多倍。”

进步的取得并非建立在结构精密的计划之上(也根本没有什么计划),而是建立在与现实的频繁接触之上。在这样一个出色的喷嘴背后的,是那 449 次失败的反复测试与淘汰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公司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业和研发产品。使用精益创业的方式,进行小幅迭代,快速反馈。
在决策、习惯、时间管理、职业规划等众多领域,这个策略也同样有效,以前写过这方面的文章。

随机对照试验

在验证一种方法是否有效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随机对照试验。

在现实中,很多失败并没有这么简单。失败之上常常笼罩着模糊的迷雾。那些看上去成功的可能是失败,反过来也一样。这是进步道路上的又一难关。

比如,你重新设计了公司的网站,之后公司的销售额有所上升,你也许会认为是新网站促进了销售,毕竟两者是先后发生的。但你要怎么确定呢?

随机对照试验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试验提供了一个高度清楚的检验方法,能让灰色地带变得非黑即白。这种方法把影响因素(新网站)和结果(销售额)相隔离,不让其他因素产生影响,这样就能够明确反馈的真正意义。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法,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且也许永远无法发现真相。

随机对照试验彻底改变了药理学。

需要强调的是,随机对照试验并非万能灵药。在某些情况下,此类试验实施难度很大,并有不道德的嫌疑。

边际收益

小林尊(Takeru Kobayashi)的故事

他是一名经济系学生,与女友住在日本东部四日市的一间公寓里。他一度穷困潦倒,连交电费都成问题。当时,他听说当地电视台举办了一项大胃王比赛,冠军奖金高达 5 000 美元,于是报名参加了比赛,认真练习了一段时间,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小林尊对大胃王比赛产生了兴趣,他发现全球各地都有类似的比赛,奖金也非常丰厚,参赛不失为一个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于是,正如《像怪人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Freak )这本书中记载的,小林尊把目标锁定在全世界最大的大胃王比赛——每年 7 月 4 日在纽约科尼岛上举行,由内森食品公司主办的“国际吃热狗大赛”上。

比赛规则很简单:在 12 分钟内吃下最多热狗的人获胜。参赛者可以喝任何饮料,但不能大量呕吐(在这项比赛中这被称为“运势逆转”)。

小林尊用边际收益的思维模式对比赛进行了准备。首先,他不去吃一整个热狗(此前所有的冠军都是这样吃的),而是先把热狗掰成两半。他发现这样一来他咀嚼得更加轻松,而且可以解放双手,加快拿取新热狗的速度。这就是一份边际收益。然后,他尝试着分开吃香肠和面包,而不是一起塞到嘴里。他发现自己吞香肠的速度非常快,但面包则难咽得多。

接下来,他又试验了用面包蘸水吃、蘸不同温度的水、蘸兑了植物油的水等各种方法,然后把自己练习的场面拍摄下来,用图表记录了各种数据,尝试各种不同的进食策略(不停猛吃、控制节奏、最后冲刺等),测试各种咀嚼、吞咽和扭动身体调整胃部空间以防止呕吐的方式。他对每一个微小的设想进行了测试。

当时的世界纪录是在 12 分钟内吃下 25.125 个热狗,而小林尊吃掉了 50 个热狗,这个不可思议的成绩几乎是原纪录的两倍。“人们总觉得胃口越大的人越能吃,”他说,“但实际上,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处理面前的食物。”

这就是边际收益的力量。通过把一个大型挑战分解成许多小步骤,你就能进行严格的测试并逐步得到改进。每一步也许看上去都不起眼,或者用布雷斯福德的话说,“微不足道”,但这些小的改进会慢慢累积起来。你最终会到达最优点,也就是那座小山的山顶,它被称为局部最大值。这就是决定输赢的关键,不管是在体育领域、商业领域还是吃热狗大赛中都是如此。

但边际收益也有局限性。边际收益是追求局部最大值的策略,它只能帮你攀上第一座山,但你到达山顶后再去小步试探,无论测试方式有多么完备,也不能再向上一步了。要继续保持竞争力,百视达必须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开发新技术,建立全新的思维模式。

在政治、科技和商业领域,人们一直在权衡,到底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开拓新局面的大胆飞跃上还是该专注于边际收益,让已有的设想达到最优化。是该测试小设想还是大设想?

答案很简单:必须二者兼顾。对一个系统或是一个机构而言,成功意味着同时具备对整体与细节的思考能力,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自控力,既要能投身细节之中,又要能抽身事外,从宏观角度整体看待问题。


失败激发创新


要激发灵感,并让想法发挥最大功效,我们不应该让自己远离失败,相反,我们应该主动与失败建立联系。


这一点不仅对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对我们教学的方式也有直接的影响。现在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为年轻人提供知识。学生们在正确应用这些知识后会得到奖励,失败则会遭到惩罚。

但这只能代表我们学习的部分方式。我们不仅会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学习,同时也要通过犯错误来学习。在错误中,我们能够学到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增强创造力。没有人能通过机械重复旧知识来获取新见解,无论这种知识有多么高深。

《海底总动员》与《机器人总动员》(WALL-E )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表示:

我的策略永远是尽早尽快地犯错……基本上这意味着我们反正要搞砸,不如干脆承认这一点。我们不要害怕搞砸,但要快一点搞砸,这样我们就能尽早找到答案了。没学会走是不可能会跑的。我不可能一次就做对,但我能很早、很快做错。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ฅ沐沐熊掌ฅ


每天30mins+,连续100天打卡



@我看起来不好吃


我是来报告每天看书半小时一天不中断第84天的 还有16天满100天~最近在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


新出的对抗拖延课程: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100天行动内容---->不需要意志力的习惯养成法:100天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