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幸咖啡不苦,瑞幸的投资者才苦

丫丫股侠 丫丫港股圈 2019-09-05


作为咖啡控,喝一口折扣券买来的瑞幸咖啡,再浏览一下各大媒体的财经新闻,是我每天指定的盘前动作。


今天,咖啡还没喝完,一则关于瑞幸咖啡的新闻便跳入眼帘:


天眼查信息显示,瑞幸咖啡子公司“瑞幸咖啡(天津)有限公司”已发生工商变更,公司名称变更为“瑞幸投资(天津)有限公司”。


来源:天眼查


抹去“咖啡”,引入“投资”,虽只有短短两字变更,但意味却很大,这表明瑞幸已经有资格进行对外投资了,上市尚未够3个月,瑞幸便迫不及待踏上投资之路,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有人开始质疑:瑞幸钱到手了,要讲新故事了


来源:微博


莫非瑞幸上市,就为跑去搞投资?


别怪我多心,

是瑞幸金融玩家太多


瑞幸的出名,从来不是因为咖啡,而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资本运作。


左手疯狂融资,右手疯狂烧钱。2018年一年,烧掉10多亿,开了2000多家咖啡专门店,收获了1000多万粉丝,代价是2018年度营收仅有8.4亿,但净亏损却高达了16.19亿元,今年上市前的Q1,瑞幸亏损继续扩大至5.27亿,归属于普通股东和天使股东的净亏损也达到了5.73亿元。


横看竖看,瑞幸都是如假包换地流血上市。


不过,在瑞幸管理层看来,这都不是事。亏损也好,留学也罢,只要能一脚踏进纳斯达克,便可山鸡变凤凰,过去流过多少血,都一次性给补回来。


之所以如此自信,皆因瑞幸聚集的,都是一帮来自神州租车(0699.HK,以下简称神州)的大咖。


董事会主席陆正耀同时也是神州的主席,也是瑞幸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30%,创始人钱治亚,曾跟随陆正耀创业十多年,一直都是陆的得力助手,而瑞幸董事、同时也是一级投资人的大钲资本的创办人黎辉、愉悦资本的创始人刘二海都曾经任职神州董事。


来源:wind


来源:wind


来源:wind


董事会9个人,除掉独董,7个人有4个来自神州租车,占据了过半壁的江山,原来,瑞幸背后的大佬,是神州租车。


而这帮人,最了解的除了汽车,恐怕就要算资本运作了。


今日瑞幸,不过昨日神州


让时间回拨至2007年。


早年混迹于中关村做电脑代理的福建人陆正耀,看到彼时兴起的汽车风口,遂成立了神州租车,不过直到2009年,旗下车队都不足700辆车,还比不过同行的一嗨和至尊(过千辆)。


来源:网络


但到了2010年,一切都变了。


因为早期在电脑代理经历,陆正耀和联想关系非常熟稔。8月,在和联想投资经过多轮谈判后,成功获得后者1450万的投资;次年,联想控股更是大手笔,作价12亿元,以“股权加债权”的方式成为神州的控股股东;神州还以联想控股为背书,获得共逾22亿元的银行贷款授信。


榜上“大水喉”,神州从此一飞冲天。


车辆规模从2009年底的692辆增至2010年底10202 辆,再猛增至2011年底的25845辆,两年翻了将近37倍,是不是有一点瑞幸疯狂开店的影子?


当年著名的资讯公司罗兰贝格就对此做过统计,至2011年底,神州的车队规模不仅是国内最大,也相当于其后8家最大的租车公司车辆之和。


昔日的“二愣子”,两年不到,当上了一等一江湖大佬。


此外,神州开始以低价冲击市场。2010年8月和12月,它就发起过两次低价风暴,其95%的车型在全国范围内租金直降50%为扩大市场规模,神州甚至称,“这几年利润放在第二位”。


低价扩张,先做规模,再求利润,神州的这个逻辑与现在的瑞幸几乎是一个模子。


然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疯狂扩张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


每年增加10000多台车,意味着未来某个时间,将有一大批车同时爆发车况问题,同时折旧,同时报废,无论从运营还是从财务角度,都是极大的风险,而且,这么多车,能不能都租出去也是一个问题。


2009-2011年,神州出租率在逐年下降,从65.3%逐渐降至61.2%,再到56.7%。换言之,近2.6万台车,不及60%的出租率,意味着差不多一半的车在闲置,停车问题、常规保养,都是不小的开支,关键是车还在贬值。


财务数据显示,至2011年12月31日,神州净亏损1.514亿元,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下约6.4亿元,而一年的直接运营成本(包括保险、服务场地及呼叫中心、燃料费用及其它)都要消耗近3亿元,而最大的风险,要数神州超过90%的负债率,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和长期贷款额就达10.42亿元。


换句话讲,神州那点钱,根本支撑不了多久,若没有新融资注入,铁定game over,是不是和上市前的瑞幸一模一样?


就在大家都为神州捏一把汗的时候,神州火速启动IPO,2012年1月便向纽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但由于当时华尔街市况不佳、中概股遇冷的大环境下,SEC以及投资者对债务过高的神州提出质疑,并大幅压低其发行价,神州随后做出妥协,下降融资额(3亿美元下调至1.58亿美元),更改融资用途,宣布提前一天IPO,并辗转至纳斯达克等等,可见其融资需求之急切,但上市仍旧未获通过。


最后,是香港市场救了神州。2014年9月19日,神州在港股正式挂牌,也正式结束“颠沛流离”的IPO之旅。


来源:网络


无金融,不神州


但是,神州上市后不久,股价便掉头向下,一直持续至今。


来源:富途


港股投资者救了神州,但神州没有救港股投资者,因为里面的一帮人正忙着玩资本运作,孵化新项目。


2015年1月28日,神州联合第三方公司优车科技推出一个互联网出行品牌--神州专车;


2016年1月,神州优车正式成立,原神州专车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100%股权全部置入;


2016年4月12日,在经过一系列引入外部投资运作外,神州优车正式向全国股转系统公司递交了新三板挂牌申请,7月21日,正式登陆新三板


上市后,神州租车在优车的持股有15年的9.35%逐渐稀释到现在的6.27%,而优车的实际控制权则掌握在大股东陆正耀手里,其本人以及持股平台,持有接近30%的股份,持股最新市值134亿,超过神州租车的总市值(129亿)。


来源:wind


神州优车无疑是一块大肥肉,但是当初却是出世于神州租车的襁褓,长大成人后却马上脱离神州租车,大部分的神州租车原股东,没有享受得到当中的收益,最得益的,还是神州的大股东-陆正耀。


当然,这并没有违法资本市场的规则,但看看腾讯,在内部孵化巨无霸--微信之后,并没有拆分,而是和新老股东一起,分享微信带来的收益,时至今日仍旧源源不断有回报,可谓生于斯长于斯,饮水思源。


相比之下,神州大股东就太过精致利己了。


而且,神州优车上市之后,陆正耀的汽车出行布局就围绕神州租车、神州优车迅速展开,这两家公司近年来进行了连续的股权腾挪和关联交易。


2016年3月16日,二者签订的关联框架协议,神州租车负责采购车辆,并出租给神州优车,而依靠这种模式,神州优车成长为仅次于滴滴出行的网约车巨头。


购置车辆的神州租车属于重资产,而神州优车则从事轻资产运营,换言之,巨大的成本和风险都丢给了神州租车,而神州优车则优哉游哉,因为无需承担这些成本和风险而成长迅速。


2016年~2017年,神州优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达到58.45亿元和98.56亿元,其中2017年大增68.62%,净利润更是一路看涨,并于2018年成功实现盈利。


来源:wind,神州优车净利润情况


相比之下,神州租车17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9.57%,不及神州优车的1/3,净利润增速更是大幅下滑近40%,到2018年,净利润继续大跌67.1%,来自神州优车的租车规模缩小,导致神州租车的车队租赁收入同比大减32%,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运作之后,神州租车的投资者才发现,自己贡献的,除了优车的初始资金,还有无私为优车当了一回回的苦力,而最后的收益,就大部分留在陆正耀这些大股东兜里。


共患难易,共富贵,没门。


金融玩家坐阵,

瑞幸会向何处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金融是来钱最快的行业之一,是一条最容易走的路,玩的溜的话可以完虐老实做实业的人,尝过甜头后,说要放下,谈何容易,更何况是金融基因已深入骨髓的神州老板。

 

现在,就是这样一群来自神州的金融大玩家,把持着瑞幸董事会,他们可以把一间烧钱流血的公司已最快速度推向二级市场,大业已成,弹药(资金)充足,现在又传出更名“投资”一事。

 

那么,你会相信他们每天都在琢磨着如何为你冲一杯香浓的咖啡,亦或是喝着咖啡,商讨着如何孵化下一个项目?


回归到瑞幸改名投资,孵化新项目没有错,我也相信这样一群投资大咖,要孵化出下一个神州优车,甚至下一个喜茶,都不会是难事,但问题是,在新项目离开襁褓,茁长成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际,难不成陆正耀们又故伎重演,将其变成仅仅是几个大老板们的“王国”,而一众瑞幸的普通投资者,充其量只是一群无私奉献的“活雷锋”。


最后只能暗自感叹,玩套路,还是比不过福建老板啊。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