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划算“参战”,下沉市场战争骤然升级

丫丫嘉欣 丫丫港股圈 2020-01-07

今年双十二,电商界又掀起一阵声势浩荡的"百亿补贴"大战。



"百亿补贴"本是拼多多的王牌项目。今年,拼多多直接拿出100亿预算,联合品牌商补贴手机数码、美妆等多个品类,补贴时间从今年618一直延续至今。


而到了双十二,聚划算、京东、苏宁纷纷跟进"百亿补贴",补贴的货品不是低价商品,而是如iPhone、戴森吹风机、任天堂游戏机等高端尖货。同时,补贴价格也非常给力,比如iPhone 11的价格仅为4699,戴森V8吸尘器的价格仅为2099,均是全网最低价,可谓是拳拳到肉。



对于消费者来说,"百亿补贴"是一个好的信号,但是对于拼多多、阿里、京东的投资者来说,可能就需要警惕了。


拼多多的崛起


拼多多近两年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家成立三年的电商,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4亿,为淘宝的一半;用2年的时间把GMV做到了1000亿元,硬生生的在阿里、京东的电商两强格局中撕出了一道口子。


要知道,这是在互联网红利几乎耗尽,无论巨头还是创业公司都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做到的。



拼多多之所以如此成功,离不开其背后优秀的创始人 -- 黄铮。


作为段永平的入室大弟子,黄铮有着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在创业初期,他曾深入的分析了互联网的格局,发现变现渠道只有三个:广告、游戏和电商。


做广告业务需要流量,这也是创业公司最缺乏的,于是,黄铮的创业基本就围绕电商和游戏展开,从自营电商欧酷网、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再到游戏项目寻梦游戏,黄铮一直在试水。


一直试到第五个创业项目 -- 拼多多,黄铮才最终取得成功。


总结拼多多的崛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淘宝开始清退假货的机遇。


2015年,淘宝开始清理假货和山寨货商家,诸如"50元买劳力士"、"100元买iPhone"的商家被拒绝在淘宝开店。


但是,店被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在,拼多多顺势接纳了这批卖家,开始做起"山寨商场"的生意。


比如著名的VIVI手机家族,旗下兄弟姐妹品牌包括VIVI、VIVL、VDVD等等。



第一步有了货,第二步就是推广。


在推广上,黄铮巧妙的借用了做游戏的思路 -- 利用人性的弱点。


举个例子,拼多多靠销售廉价的仿冒品起家,用户人群自然就要瞄准"五环外的用户",这部分用户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充裕、喜欢便宜


于是,拼多多就设计了一个拼团玩法,比如说我们接到拼多多的链接,是这样子的:点开就是一个100元的红包,其中已经获取了68元,只要分享好友就能领到100元,是不是很诱人?



分享七八次之后,金额快速上升到了99.47元,眼看100元现金就在眼前,你卯足力气继续分享。



但是,当你越分享,你就越发现不对劲:金额怎么开始变成一分钱了?



这时候,你就发现被套路了:开头那60多块红包,和前几次点击几十块的增额,其实都是幻象,99块5之后才是动真格的


用户这个时候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继续分享50次,凑够100元领钱;第二是放弃,之前辛辛苦苦分享的努力都白费了。


根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研究,90%的用户在巨大的沉没成本面前,会继续分享下去。于是,拼多多就用极低的成本绑架了用户,让用户不断为他们拉新。


在拼多多传播的过程中,这种小把戏无处不在,曾经有文章评论,拼多多本质是一款"跑在微信上的游戏",处处透出游戏高手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拼多多迅速崛起。


完成第二步推广后,第三步就是上攻。


对于零售平台来说,货卖得便宜和卖便宜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好市多来举例,好市多的生存之道不是卖便宜货,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卖得便宜


假如拼多多继续卖山寨货或者假货,是做不大的,要发展,只能上攻阿里和京东的基本盘。


于是在今年,我们看到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计划,补贴的货物都是苹果手机、戴森吹风机等高价商品,目的很明显:通过补贴,拉拢阿里和京东的一二线用户群


效果也很明显,从二季度开始,拼多多的活跃用户继续增长,目前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淘宝的一半。另外,根据黄铮透露,拼多多的真实GMV已经超过京东。


这一次,黄铮又成功了,毕竟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没有人不喜欢便宜。


通过山寨货起家,然后用拼团增长,最后通过补贴洗白,拼多多的崛起战略执行的非常成功。而"百亿补贴"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拼多多要来和阿里京东肉搏了。


未来,是拼多多勇士屠龙,强抢阿里市场,还是阿里巨人转身,拍死拼多多呢?


电商格局


买过东西的人都知道,买东西的动机,无非就是"好"和"省"(便宜)。再加上商城品品类的"多",送货速度的"快",京东"多、快、好、省"的四字广告词,将零售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



分析现有的电商格局,其实三家公司的核心品类相近,无所谓哪家的商品更"好",竞争主要在快、多、省上面。


在三家公司中,刘强东是最"快"的。京东通过自建物流,实现了所有商品当天或者隔天送达,其他两家则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


相对于京东的"快",阿里的优势在于"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阿里打造了自己的电商生态,无论从活跃用户数、第三方商家数、SKU还是GMV,阿里都是三家公司中最多的。


而拼多多,既没有京东"快",也不如阿里"多",于是选择的切入点是"省"。通过抓住下沉市场,拼多多靠着便宜的商品,成功在电商领域杀出一道口子。然后,拼多多又通过"百亿补贴",成功洗白,在用户数和GMV上都逼近了阿里。


目前,三家电商各有千秋,但是由于京东的自建物流不光要花费巨大的资金,也需要很多的时间进行场地建设、人员培训,护城河较深,其他两家很难赶上。


于是,主要的竞争就落在拼多多和阿里身上。


未来,假如拼多多继续补贴,用户数和商家数有可能赶上淘宝吗?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两家电商反正都不如京东快,那只要哪边便宜我就去哪边买;而作为商家,只要有用户,我就能做生意,拼多多的扣点可能比淘宝的直通车还少一点。


所以,假设拼多多有足够多的钱可以烧,东西比淘宝更便宜,那么拼多多的用户数和商家数是有可能赶上淘宝的。


那么拼多多和淘宝就会变得同质化,那时候平台的竞争核心就会变成谁更"省"钱。


要做到真正的省钱,无非是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自有品牌定制商品,形式类似京东京造、网易严选,通过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优化供应链,降低各个环节的费用,实现真正的便宜。


但是要走这条路子,难度并不小,毕竟零售界明灯好市多,通过十几年的累积,也只实现了在4000种品类中四分之一是自有品牌。而拼多多有几千万的SKU,要覆盖非常困难。


第二种就是传说中的C2M模式。


如果说电商1.0版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商家在上面卖东西,从中收点保护费,那么现在的电商2.0,就需要电商平台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比如说数据的应用,通过用户的数据反馈给卖家,让卖家优化供应链。


比如说平台规则的制定,让效率最高的卖家留下来,让效率不高的卖家退出。


假如拼多多能走到这一步,就可以和阿里比拼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了。


总体来说,拼多多假如要继续在电商领域立足,淘宝是绕不开的。而要和淘宝竞争,拼多多需要先继续烧钱烧出规模,然后再在技术和运营方面击败淘宝。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无论在资金、技术还是电商行业积累都要比拼多多深厚得多。


商业案例


阿里拼多多的补贴大战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不妨看看其他领域的案例。


互联网历史上并不缺少价格战的案例,比如滴滴快的、美团饿了么,在这些案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携程和去哪儿的OTA大战



2005年5月,去哪儿网成立。在外界看来,庄辰超选了一种地狱模式。
 
因为,在OTA的世界里,携程当时已经一统江湖,统治力之强悍,甚至令梁建章感到厌倦 -- "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梁建章甚至把公司交给了携程联合创始人之一范敏,自己则去美国读书,研究起了人口学。


但庄辰超另辟蹊径,避开了与携程的直接对抗。


庄辰超为去哪儿设计了在线旅游搜索引擎,在去哪儿的平台上,用户可以搜索到全球航司的超低价机票、覆盖到三线城市的特价客房。


截至与携程合并前,去哪儿每年都保持着超过100%的规模增长。
 
这个情况有点类似现在的阿里和拼多多:一个是统治力超强的行业龙头,另外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新势力。


2010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市场扩容,OTA细分化与社交化加深,不仅艺龙、同程等代理商的力量变得强大,赛场上又挤入了途牛、马蜂窝等旅游社交平台。


当竞争越来越焦灼,各个平台打起了价格战。
 
2011年6月,经过一年的谈判,去哪儿接受了百度3.02亿美元获得去哪儿61%股权的投资要约,从而获得更多现金流和流量。得到充足资金后的庄辰超,带领去哪儿不断扩张势力。
  
2013年,去哪儿的机票订数追平携程,并谋求在酒店业务上赶超。同年11月,去哪儿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融资1.9亿美金。


拿到几亿美金的庄辰超也不含糊,直接从携程的低客单价的业务开始打。携程不得不跟进价格战,因为不跟进,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进而输到整个OTA市场


为此,携程砸了1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过往十年的利润。去哪儿、艺龙、同程等对手被迫跟进,亏损额急剧提高。


在残酷的价格中,携程和去哪儿损失惨重,2014年去哪儿净亏损18.5亿元,2015年第二季度净亏损8.157亿元人民币;携程也在2014年第四季度迎来上市11年首亏,净亏损为2.24亿元。


此时,OTA的两大巨头就像上了赌桌,谁都不敢停止下注,因为谁先停止下注就意味着出局,尽管继续下注也未必能赢。


最后,是双方背后的金主先撑不住了,尤其是去哪儿的投资方百度。百度当时还在开拓O2O市场,还要向百度糯米等公司输血。


于是,当携程购入了37.6%的艺龙股份后,百度拿出45%的去哪儿股份,交换携程的25%股份。从此,携程一统OTA江湖。现在,无论你是在艺龙、去哪儿还是途牛上买票,钱实际上都流向了携程。



目前,OTA市场重回有序状态。根据最新一期财报显示,携程的毛利率高达80%,净利率高达20%。


而现在阿里和拼多多似乎也要走上这一条路,一旦补贴大战开打,双方的财报都不会好看。对于阿里来说,可能是盈利增长的减慢,而对于拼多多来说则是亏损更趋严重。
 
虽然盈利并不是判断两间企业前景的唯一指标,但是不少资金热衷炒作业绩预期,因此未来每次阿里和拼多多公布业绩前,投资者也要份外小心了。


结论


总结电商江湖,淘宝和拼多多都不像京东那样,自营业务口碑好、自建物流实力强。在淘宝和拼多多上面买东西的人,大部分都是图便宜。


而图便宜的消费者,是没有忠诚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快递速度、服务一样的情况下,哪个平台便宜就选哪个。所以阿里和拼多多的补贴大战要一致打,打到其中一方打不下去为止。


回头看OTA行业,之所以再没有打价格战,是因为携程去哪儿的价格战震慑了后来者:要进入,先拿50亿出来烧!


但是携程和去哪儿惨烈的价格战并没有警醒其他领域的创业者,黄铮们还是举着炸药包向旧势力发起进攻。


阿里拼多多谁笑到最后,没有人知道,但是消费者肯定是可以笑到最后的。


面对百亿补贴,我还是不要做投资者了,安安心心做一个消费者,搬个板凳看看戏不香吗?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shantouwushuxi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年初各大行的算命预测有多少实现了
港股2019:未尽人意,也没亏待你
2020年,什么股票会涨最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