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位跌去一半的腾讯音乐,跌出价值了吗?

丫丫流云 丫丫港股圈 2020-09-03

腾讯音乐带着市场的期待在上市三个月后股价达到高点,此后一路下行至今。从19.97美元,最低达到9.22美元,直接腰斩。


腾讯音乐是中国最大在线音乐娱乐平台,2019年公司在线音乐MAU达6.53亿,远超其在线音乐领域最大竞争对手。加上这几年占据资金优势,对于三大唱片公司独家版权的把控,几乎在中国音乐流媒体中处于半垄断低位,市场对于腾讯音乐的期待一直没有放下。

核心困境

腾讯音乐的持续下跌,一个是因为前期投资者对于它的期望太高,上市时高达48X的PE,并持续走高,动态PE最高破百倍。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核心困境还未取得有效突破。

1、在线音乐付费率低

资本市场原来给予腾讯音乐的逻辑是,随着国内版权保护趋严,用户付费听音乐的意识也会不断加强,而腾讯音乐牢牢把控独家版权的核心资源,拥有强大的壁垒。

对比国外音乐流媒体龙头Spotify,2.71亿的月活,1.24亿付费用户,约46%的付费率,有200多亿美元的市值;

腾讯音乐6亿多的月活,付费率虽然暂时比较低,但是空间很大。在独家版权的壁垒下以及明显的付费趋势下,付费率上行是迟早的事。反而扩大流量池才是更难的事情,所以给予腾讯音乐较高的估值是合适的。

事与愿违,想象空间有,但毕竟还没到那个位置,也就不值那么多钱。

根据腾讯音乐最新财报,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34%,达3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4.3亿),第四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增长率达47.8%,付费率也从4.2%上升到6.2%。看起来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此高的增长率背后在线音乐月均付费人数其实不到4千万,月度ARPPU为9.3元。

腾讯音乐的大头收入主要是来自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也就是全民K歌和直播,占比71.9%,连续三年占比超过70%。

2、流量见顶

另一个让腾讯音乐头疼的是,用户增长停滞,MAU对比去年几乎没有变化。


虽然短期在线音乐业务付费转化率增长还可以,整体影响较小,用户群体也足够庞大,可以消化很长一段时间。

但目前比较关键的地方在于,目前作为主要现金流业务的社交娱乐业务付费率大概有5.6%,在中国直播行业付费率里算是高位。如果MAU不涨,整体付费用户向上空间就很有限。

一眼就看到天花板的话,市场对于腾讯音乐的想象也会止步。

3、版权争夺激烈,费用持续上行

版权竞争可以说是音乐流媒体之间的核心竞争。

谁拥有了更多的音乐版权,谁就拥有更多的优势和下游听众。

音乐消费的特点使音乐内容库相对视频内容库更强调完整性。由于单曲消费时间远远短于单个视频的消费时间,因而音乐用户会相比视频用户更希望在同一个平台上找到想听的所有歌曲,这便意味着音乐版权方拥有更大的曲库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国际上,三大唱片公司历史悠久,积累了庞大的曲库,强者恒强,使其在产业链上占据主导地位。庞大的内容库使这几家唱片公司在与渠道的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这种强议价能力也促使新的音乐人更愿意与大唱片公司签约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推广资源,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唱片公司内容库,根据音乐财经提供的数据, 三大唱片公司流媒体市场份额超过70%。

面对强势内容方,在线音乐平台在与上游的谈判中的议价能力较弱,这也是Spotify虽然有较高付费率,但长期处于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腾讯音乐凭借资金优势陆续与华纳、索尼和环球三大国际唱片公司签订授权协议,包揽三大唱片公司在大陆的独家版权。网易云音乐一度遭遇版权危机,几乎无歌可听。

后来国家版权局要求平台方采购独家版权,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和阿里音乐展开版权互授,各自保留1%的核心曲库。2000万首的1%也有20万,这核心的1%决定了音乐平台的竞争力。

进入2020年,腾讯音乐与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协议即将陆续到期,老对手网易云音乐去年拿到阿里投资后,出手逐渐阔绰。字节跳动的抖音正在成为音乐产业链条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去年8月抖音对外宣布,已先后与包括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环球词曲、太合音乐、华纳盛世等在内的多家唱片及词曲版权公司达成合作,抖音获得这些公司全曲库音乐使用权。

去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作为领投方参与了网易云音乐此轮7亿美元的融资。至此,网易云音乐分别获得阿里跟百度的战略投资,在网易内部网易云音乐同时也被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也让它在业务发展上也是有不少的大动作。

先是接连拿下《歌手》等国内多档知名综艺节目的独家音乐版权。后与吉卜力工作室达成版权合作,获得旗下包括《龙猫》《千与千寻》等知名动画热门音乐作品的全面授权。

由于国内音乐平台付费规模较小,平台主要依赖其他流量变现方式(如广告、直播等)维持平台运营, 为吸引更多流量,平台争相抢夺独家版权,推高了版权成本,高企的版权成本和较低的付费率又迫使平台更加依赖流量,从而使任何一家平台都不敢妄自改变当前大部分音乐免费的服务模式,以恐用户流失,又使付费率难以提升。

所以除了要抢夺版权之外,网易云音乐也在学习腾讯音乐积极探索其他业务变现的机会。

不论是云村、以及LOOK直播、还是语音直播产品声波、免费K歌产品音街,网易云音乐也试图围绕音乐生态展开多样化的变现路径。后续网易云音乐大概率独立分拆上市,版权竞争可能更加激烈。

若失去独家版权也就是意味着会失去那1%的核心曲库,腾讯音乐的优势是否就荡然无存了?

完善生态

有些文章会写,腾讯音乐其实是个直播公司。

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线音乐部分扣除版权,营销和管理等成本,其实不太赚钱,利润主要来自K歌和直播。

但如果因此去看衰腾讯音乐其实并不可取。Spotify收入主要靠付费订阅,真正纯音乐收入,但是都做不到盈利,而腾讯音乐做到了,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公开宣布盈利的互联网音乐公司。

核心产品导流,其他产品产生收入,打造生态,这是腾讯的专长。就像你可以说腾讯是一个游戏公司,但是其本质是社交,围绕着微信,QQ打造而成的生态圈。

这个方法也运用到了腾讯音乐身上。本身做音乐渠道应该是很容易赚钱的生意,就像腾讯做游戏渠道,舒舒又服服。奈何目前上游版权方太强势,而且腾讯音乐同行竞争力也不弱,这时生态建设不仅解决了短期的盈利变现问题,还能立足未来。

腾讯音乐可以通过旗下包括源泉音乐在内的版权代理公司获得唱片公司的音乐版权,还可以和腾讯旗下腾讯视频合作获得综艺类音乐版权。同时,QQ 音乐也发布了独立音乐人计划。培养原创音乐人以获得原创音乐版权;三大在线音乐平台(酷狗音乐、QQ音乐和酷我音乐)拥有海量用户,分发内容的同时也为在线 K 歌平台(全民K歌)和两个娱乐直播平台(酷狗直播和酷我聚星)导流,而同时,三大类平台也为独立音乐人提供推广渠道。腾讯音乐布局已完全覆盖整个音乐产业链,形成了完整的音乐生产、推广和分销生态。


从上游内容做起,是一个比较需要时间的过程,但胜在形成生态闭环后的生生不息的正循环。如果不做上游,将永远被掣肘,除非能直接把上游买下来,还要别人也肯卖。

2019年音乐人参与数量和原创作品数量均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截至2020年1月这些原创内容在公司旗下平台上的播放量占平台总播放量的比例较一年前也增长了近一倍。

并且还可以联动大腾讯生态,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19年接连在国民游戏《王者荣耀》和年度爆款影视剧《陈情令》这两个案例上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收益和影响力。

且不说腾讯音乐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独家版权,先是入股韩国娱乐巨头YG,后又获得环球音乐10%股权。腾讯音乐面对失去核心曲库的风险,发力上游内容,完善生态是未雨绸缪的做法。一如当年失去日本漫画版权,众多漫画平台倒闭,而及时转型自制国漫的平台活了下来,经过时间的沉淀,现在越活越好。

下一个发力点

在意识到流量的发展瓶颈之后,腾讯音乐也在寻求新的机会,也为了挖掘更多变现空间,2020年第一季度,腾讯音乐与阅文集团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动作也意味着腾讯音乐要在长音频上有更大野心,也许是Spotify给予的方向。

2019年2月,Spotify宣布转型音频平台,提出“音频优先”的战略,这似乎承认了纯音乐平台不挣钱。

在线音乐平台发展到现在,纯音乐路子已经尝试过了。如果想要活下去,就不得不跳出“音乐”观念的局限性,把音频和相关的娱乐形态视为一个整体去看待。

Spotify就从音乐平台转型为音频平台,而且,Spotify的高层称音频产品播客服务的发展快得超乎他们想象。

2019年,播客带动用户使用时长增长了200%,16%的月活跃用户使用播客。

长音频内容,除了提高使用时长,带来新的用户群外,实际上也有助于音乐版权内容的商业拓展,BGM是长音频内容的重要构成。

长短内容的有机结合,也有望形成一个新的生态,或者跟其他服务一起,融合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给原本已经固定的湖泊又引入了新的活水。

结语

腾讯音乐现在全名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孤立的音乐难以在商业化中取得成果。在线音乐付费率能否快速提高一直是投资者们的期待,这注定是需要时间的沉淀。随着生态的完善,反哺付费环境,短期上看付费率已经有加速的趋势。


我们不如再看的远一点,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光看在线音乐付费率已经不足以代表腾讯音乐的未来,也许整个声音形式的业态才是。能打破音乐概念的局限性,其实已经是一种思维上的突破。通过完善生态建设以及从音乐范围往外划到音频范围,几个困境都已经在慢慢被突破,未来可期。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shantouwushuxi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好公司与高估值
全球化的重构
如何看心动公司上市后第一份财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