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来了吗?
在9月17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第一台云电脑——“无影”。
这是一台长在云上的“超级电脑”,只需将一张名片夹大小的 C-Key 上连接一块屏幕,现场不需要任何主机和存储设备就可以进入专属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和文件。
似乎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其实这是迈向未来的重要一步。
1991年,马克・维瑟(Mark Weiser)发表了一篇题为《21世纪的计算机》 (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文章,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马克・维瑟认为,未来计算机会融入网络,融入环境,融入生活,计算机设备也会变得更小、更便宜,彻底融入日常生活以致于用户甚至察觉不到其存在。尽管马克・维瑟 1999 年就与世长辞,但计算机的发展一直朝着他所预言的方向发展,云计算的到来让我们看到「普适计算」更具象的载体就是——云电脑。在云计算时代,PC乃至各个终端设备体验将不再由硬件配置所决定,而是取决于云端算力,所有人只需要共享一台「云电脑」。使用场景就好像钢铁侠一样,复杂的计算和模型,看不到硬件,只见窗口,却异常流畅。现在云电脑已经迈出第一步,感觉不久的将来,结合更先进的投影和AR技术,这样的高科技场景已经不是梦想。无影云电脑可以随时在云端扩充算力,单应用资源可弹性扩展至104 核 CPU、1.5T 内存,轻松应对高性能计算需求。不仅具备传统电脑的所有能力,还能够做传统电脑不能做、做不好的工作,例如动画渲染、制图设计、软件研发等对计算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场景。同时,无影支持按需配置性能,同等性能下价格是传统PC的一半,同时支持无限升级,不需要3-5年就要淘汰更换一次。无影所有数据存储在云端,不怕电脑丢失更不怕病毒,与阿里云数据中心享有同级别的安全防护能力。目前无影先做B端,对于企业来说,痛点更强。除了无需再定期更换硬件,维护成本也大大降低。无影支持云端一键式运维,一名运维人员可以维护成千上万台设备,运维开支仅为传统 PC 的十分之一。这样划时代的竞争力,如果阿里未来占据了PC端的上网入口,以阿里这么会来事的,这个想象空间又大了。用了云电脑以后,还会再买电脑吗?肯定不会了,最多换换显示器。长久以来驱动个人电脑发展一直有两条线,一是性能提升,二是价格降低。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智能手机出现以后,个人电脑就有点没落了,虽然感受到危机,但整个行业却无力改变。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PC出货量就一直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全年个人电脑销量2.68亿台,是2011年以来首次增长,不过增速仅为2.7%,全球五大厂商(联想、HP、Dell、Apple、Acer)垄断了市场80%的销量。抛开苹果不算,PC四大厂的全年利润总和不超过100亿美金,利润率不过3%。今年因为疫情,大家远程办公,个人电脑出货量有较大增长。但云电脑出来以后,相信这些个人电脑都将被革命,无影也成为了这个沉闷的行业的破局者。最危险的就是像联想这种电脑厂商,一直在不断的思考设计,如何提升性能如何更加轻便如何更低成本。它如何也想不到突然间电脑轻便到只需要带一张卡片,性能可以无限升级,几乎相当于整个阿里云端算力,而价格方面,无论你多少我先砍一半。用云化解决方案去做电脑,就是降维打击,你还在想硬件的东西,别人的思维已经突破了硬件的限制,顿时被打蒙了。不是被做电脑的人击败的,而是做云的。对方也不是专门针对电脑,只是云端的基础设施已经搭建好,云化电脑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应用方向。当然也不是谁都可以在电脑行业破局,云端的基础设施搭建成本过高,普通玩家为了一个产品,就搭建庞大的云服务是很难盈利的。还是得几个大厂这种高端玩家才行。阿里云的无影,重新定义了电脑这个行业,未来相信还有更多行业将被颠覆,时代的齿轮又加快了。回顾过去几年云栖大会,每年会场都有不少吸引眼球的黑科技。比如说2017年的无人餐厅,餐厅里面完全没有点餐员,也没有收银员。顾客进入餐厅后自助点餐,吃完后刷脸支付就可以离开,当年"刷脸"是很时髦的概念。另外还有"小蛮驴"的前辈菜鸟小G,这个是当年物流业界最先进的机器人之一,它可以对接运输系统,规划最优配送路径,高效及时地将快递送到指定位置。不过,炫酷归炫酷,三年后的今天,无人餐厅、无人配送仍然没有大规模商用,反而是快递员把快递放丰巢引起了全民吐槽。云栖大会的前身是2011年开始的阿里开发者大会,专门为合作客户、业界精英提供一个探讨新技术的平台。比如说2011年,云栖大会的主题是如何面对无线化的互联网;2012年的主题则是则是盘点了云平台相关的技术问题。而这两个主题,在快十年后的今天,成为了阿里的顶梁柱,一方面是淘宝、天猫的移动化,保住了电商市场;另外一方面云平台也逐渐成为阿里的核心业务,同时也是整个科技业界最重要的增长点。所以其实每届的云栖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一方面可以看到阿里在关心什么,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科技业界的趋势是什么。抛开花哨的"黑科技"表象,阿里的硬科技内功修炼实际上非常踏实。2017年云栖大会,马云宣布成立达摩院,并且在未来3年砸1000亿搞基础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视觉智能、芯片计算等等。三年后的今天,阿里在各个方面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比如说自研芯片含光800、今年的自研云电脑无影、升级版本的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另外还有一家新公司"平头哥"。而且这些技术,都不是"无用之用"的玩具,对于阿里的核心业务都是一种提升和延展。比如说自建的飞天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神龙,就大幅提升了阿里云的算力,又降低了成本。现在的阿里,已经不单纯是一家做电商,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而是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政务,背后都有阿里的身影。这是比移动互联网、比B端服务更有想象力的现实选择。在云栖大会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视频,主持人蒋昌建采访达摩院院长助理湘雯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是相信长跑的,而不是短跑的,达摩院的价值,很大程度是一个滋养的价值,就是对于科研的环境,有一个助推,或者改变的作用。就好像历史上的施乐实验室,虽然他们并没有在商业上做出什么伟大的业绩,但是他们的研究,正是乔布斯、比尔盖茨的土壤,推动了计算机世界的前景。而阿里的黑科技,也会是这样。每过一段时间,阿里就总有新的东西,作为投资人应该是怕还是欢迎?我是绝对欢迎的,因为科技股就应该是要不断尝试新方向,不然巨头呆在原地也有给颠覆的一天。疫苗股还香吗?
机构加持下的阿里,果然稳住了
8月跌去20%的舜宇光学,是中场休息,还是谢幕?